第248頁
[水滸傳同人] 穿成高俅後我手拿權臣劇本 作者:公子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此忙碌近半月後,高俅才有時間處理自己的事。
首先是安撫鬧的哼哼唧唧的平平安安,其次是去見來訪數次卻撲空的李師師,再然後是挑選些像樣的禮物給嶽家、武大及其他家眷送去,最後,高俅還要仔細翻看著自家的帳本。
「太尉,先去休憩吧,帳本一日兩日是看不完的。」
「無礙,左右我也不累。對了,那邊應該已經收到消息了吧。」
吳用點頭:「若是快一快,不出十日便能動手了。」
「嗯,那就好。」
「太尉可是擔心他們?」
高俅神色不明:「種師道、韓世忠的能力我心裏有數,更何況還有盧俊義、嶽飛他們從旁輔助,隻是……」
「隻是刀劍無眼,太尉擔心他們會受傷?」
「擔心是肯定的,我們歷經千難萬險才走到這,我希望他們都能有一個好結局。」說到這兒高俅猛的搖搖頭:「我在這瞎想什麽呢,比起擔心,我更願意相信他們。」
「學究也願意相信他們。」
「好,我們一起等他們的好消息。」
兩月後
「捷報!」
東京時報上,禁軍大敗蒙古部落的消息赫然在列。高俅對此忍俊不禁,想到自己每逢勝利的消息都會刊登在此後,高俅竟覺莫名羞恥。
不過現在可不是羞恥的時候,如今大軍越過金山,王紀剌部被全滅,塔塔爾四散奔逃,此時不趁勝追擊,更待何時!
前方將士奮勇殺敵,高俅也不能拖他們後腿,他的後續計劃也可一步步實施了。
三日後
宋廷頒旨,封乞顏部首領合不勒為蒙古可汗,代朝廷治理蒙古各部。
此令一出,蒙古各部譁然,雖然他們不少首領也自封可汗,可這和宋廷封的可汗可不一樣,這意味著如果他們不向朝廷稱臣,便會遭到大宋朝廷的驅逐。
「給他們些時間吧,我請旨攻占蒙古各部的本意並非殺戮。」
「太尉仁慈。」
「我可算不得仁慈,一切為了大宋而已。」
高俅種種做法和仁慈沾不上邊,可他不得不如此。率先一統蒙古是為防日後之患,他對趙佶說的話並非危言聳聽,蒙古統一是大勢所趨,若此時不管日後隻會有更大的殺戮。
再者,由他主導的統一會少很多鮮血,他可不會喪心病狂的實施什麽清除計劃。蒙古草原上生活的不隻有大族,一些邊陲小族確實難以存活,高俅建城設司也可挽救這些人的性命。當然,前提是他們願主動投誠。
如今,高俅給足了他們思考的時間,先禮後兵,大族之道也。
「對了,讓合不勒將八哩丹送來,這人野心大著呢,不得不防。」
「太尉,不如讓合不勒將他的嫡子送來。」
「不,就送他的次子來。」
吳用雖不解,但也不再問。高俅看出他的疑惑了,可他總不能解釋這八哩丹是鐵木真的祖父吧,所以有些事就讓吳用不解去吧。
「民族融合……」
高俅隨即研磨,事情到這裏還不算完,建城一事說得簡單,但那隻是高俅忽悠趙佶之言,真正操作起來可不容易,這其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財力及朝廷各司都複雜的很。
為免朝廷拖延,高俅準備事事親為。隻是看著自己日益增多的白髮,高俅不免感慨。
唉,我這勞碌的命到底啥時候是個頭哦!
第124章 風雨欲來
三年後
是日,大雪紛飛。
高俅躺在搖椅上觀賞著眼前的雪景,青牆黛瓦、白雪紅梅,好不美麗。
「琉璃世界,風雨…欲來啊。」
高俅喃喃自語,吳用此時自後方走出:「太尉,你大病初癒,還是披上大氅吧,免得惹了傷寒。」
「手裏握著湯媼呢,哪裏就這麽弱不禁風了。」
「太尉!」
「算了,拗不過你。」
高俅任吳用為自己係上大氅,吳用又叫人在一旁的火爐裏添了幾塊石炭才作罷。
「三年了,也不知武二和花榮他們怎麽樣了,還有魯達那小子,平日裏嫌他煩,如今許久不見倒是念起他那灑家灑家的驢脾氣了。」
「太尉且寬心,他們前一陣兒不還來信報平安了嗎。」
「許是老了,如今一閑下來就忍不住憶起往昔,學究,記得你我還未相遇時我就將你算計的人財兩空,如今卻隻有你伴在我身邊。」
「是啊,彼時我想破了腦袋也未曾想到算計我的人是誰,如今想來那天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日。」
「唉,說來……」
吳用打斷高俅:「太尉,能不能別說得我們兩個像是已經遲暮的老人似的,武二他們倒是想陪在你身邊,這不是想迴迴不來嗎!」
「前幾日我又碰見武大了,他言語間全是對武鬆五年未歸的怨念,他還找花博士給武鬆測了幾個合適的小娘子,說是讓我幫著相看相看呢。」
高俅聞言一掃剛剛頭上的陰霾:「我也未曾想到這一戰,便是三年。」
自趙佶頒旨發兵蒙古迄今已有三年,三年來,禁軍自南向北,由東至西挺進草原各部,而今大軍成功貫穿東西,建起一道東起克吾侖河,西至紮不罕河的防線。
高俅在汴京也沒閑著,經他掌控,朝廷在南部草原的東、西、中三地各建了一座大城,其周圍坐落著數十座小城。
首先是安撫鬧的哼哼唧唧的平平安安,其次是去見來訪數次卻撲空的李師師,再然後是挑選些像樣的禮物給嶽家、武大及其他家眷送去,最後,高俅還要仔細翻看著自家的帳本。
「太尉,先去休憩吧,帳本一日兩日是看不完的。」
「無礙,左右我也不累。對了,那邊應該已經收到消息了吧。」
吳用點頭:「若是快一快,不出十日便能動手了。」
「嗯,那就好。」
「太尉可是擔心他們?」
高俅神色不明:「種師道、韓世忠的能力我心裏有數,更何況還有盧俊義、嶽飛他們從旁輔助,隻是……」
「隻是刀劍無眼,太尉擔心他們會受傷?」
「擔心是肯定的,我們歷經千難萬險才走到這,我希望他們都能有一個好結局。」說到這兒高俅猛的搖搖頭:「我在這瞎想什麽呢,比起擔心,我更願意相信他們。」
「學究也願意相信他們。」
「好,我們一起等他們的好消息。」
兩月後
「捷報!」
東京時報上,禁軍大敗蒙古部落的消息赫然在列。高俅對此忍俊不禁,想到自己每逢勝利的消息都會刊登在此後,高俅竟覺莫名羞恥。
不過現在可不是羞恥的時候,如今大軍越過金山,王紀剌部被全滅,塔塔爾四散奔逃,此時不趁勝追擊,更待何時!
前方將士奮勇殺敵,高俅也不能拖他們後腿,他的後續計劃也可一步步實施了。
三日後
宋廷頒旨,封乞顏部首領合不勒為蒙古可汗,代朝廷治理蒙古各部。
此令一出,蒙古各部譁然,雖然他們不少首領也自封可汗,可這和宋廷封的可汗可不一樣,這意味著如果他們不向朝廷稱臣,便會遭到大宋朝廷的驅逐。
「給他們些時間吧,我請旨攻占蒙古各部的本意並非殺戮。」
「太尉仁慈。」
「我可算不得仁慈,一切為了大宋而已。」
高俅種種做法和仁慈沾不上邊,可他不得不如此。率先一統蒙古是為防日後之患,他對趙佶說的話並非危言聳聽,蒙古統一是大勢所趨,若此時不管日後隻會有更大的殺戮。
再者,由他主導的統一會少很多鮮血,他可不會喪心病狂的實施什麽清除計劃。蒙古草原上生活的不隻有大族,一些邊陲小族確實難以存活,高俅建城設司也可挽救這些人的性命。當然,前提是他們願主動投誠。
如今,高俅給足了他們思考的時間,先禮後兵,大族之道也。
「對了,讓合不勒將八哩丹送來,這人野心大著呢,不得不防。」
「太尉,不如讓合不勒將他的嫡子送來。」
「不,就送他的次子來。」
吳用雖不解,但也不再問。高俅看出他的疑惑了,可他總不能解釋這八哩丹是鐵木真的祖父吧,所以有些事就讓吳用不解去吧。
「民族融合……」
高俅隨即研磨,事情到這裏還不算完,建城一事說得簡單,但那隻是高俅忽悠趙佶之言,真正操作起來可不容易,這其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財力及朝廷各司都複雜的很。
為免朝廷拖延,高俅準備事事親為。隻是看著自己日益增多的白髮,高俅不免感慨。
唉,我這勞碌的命到底啥時候是個頭哦!
第124章 風雨欲來
三年後
是日,大雪紛飛。
高俅躺在搖椅上觀賞著眼前的雪景,青牆黛瓦、白雪紅梅,好不美麗。
「琉璃世界,風雨…欲來啊。」
高俅喃喃自語,吳用此時自後方走出:「太尉,你大病初癒,還是披上大氅吧,免得惹了傷寒。」
「手裏握著湯媼呢,哪裏就這麽弱不禁風了。」
「太尉!」
「算了,拗不過你。」
高俅任吳用為自己係上大氅,吳用又叫人在一旁的火爐裏添了幾塊石炭才作罷。
「三年了,也不知武二和花榮他們怎麽樣了,還有魯達那小子,平日裏嫌他煩,如今許久不見倒是念起他那灑家灑家的驢脾氣了。」
「太尉且寬心,他們前一陣兒不還來信報平安了嗎。」
「許是老了,如今一閑下來就忍不住憶起往昔,學究,記得你我還未相遇時我就將你算計的人財兩空,如今卻隻有你伴在我身邊。」
「是啊,彼時我想破了腦袋也未曾想到算計我的人是誰,如今想來那天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日。」
「唉,說來……」
吳用打斷高俅:「太尉,能不能別說得我們兩個像是已經遲暮的老人似的,武二他們倒是想陪在你身邊,這不是想迴迴不來嗎!」
「前幾日我又碰見武大了,他言語間全是對武鬆五年未歸的怨念,他還找花博士給武鬆測了幾個合適的小娘子,說是讓我幫著相看相看呢。」
高俅聞言一掃剛剛頭上的陰霾:「我也未曾想到這一戰,便是三年。」
自趙佶頒旨發兵蒙古迄今已有三年,三年來,禁軍自南向北,由東至西挺進草原各部,而今大軍成功貫穿東西,建起一道東起克吾侖河,西至紮不罕河的防線。
高俅在汴京也沒閑著,經他掌控,朝廷在南部草原的東、西、中三地各建了一座大城,其周圍坐落著數十座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