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水滸傳同人] 穿成高俅後我手拿權臣劇本 作者:公子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府衙。
「陳知府,我先與你舉介一番,這位是吳用、武鬆、花榮,他們皆乃我手下得力幹將。」
「他們是阮氏三兄弟,原先是濟州石碣村的漁民,武藝高強,極善水性。」
「這二位是張衡張順兩兄弟,人稱火船兒和浪裏白條,早年同霸潯陽江,對水泊地勢極為了解。」
「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江州人氏,從小在潯陽江長大,善潛水駕船,水性極好。」
「混江龍李俊,廬州人氏,原為揚子江艄公,亦善水戰。」
「我等見過陳知府。」
陳文昭也作勢迴禮,他在些許猶豫後從府外叫來兩人:「這位是我東平府兵馬都監董平,人稱雙槍將,善使雙槍,有萬夫不當之勇,他水性雖不及幾位小將,但他三教九流,無所不通。」
「這位乃博州守將張清,原是虎騎出身,號稱沒羽箭,一手飛石功夫使的出神入化,那水匪頭領之一的張全就是被他的飛石所傷,下官特意調其平梁山匪患。」
高俅盯著董平和張清細看,隻見二人均生的高大,且相貌俊朗,儀表堂堂。董平和花榮一樣喜愛簪花,而張清氣宇軒昂,擔得一句少年郎才。
「太尉,太尉……」
武鬆一眼便瞧出太尉的心思,他略微錯身擋住其視線:「太尉。」
高俅迴神後淺笑:「各位請坐。」
董平此人雖驍勇善戰,但心思不純,原著裏他為得程萬裏愛女直接殺其全家,且不論程萬裏人品如何,董平此人絕不可大用。
雖然因為自己的緣故程萬裏並未擔任東平府知府,董平也未做下此等惡行,但其終其一生不會再進一步。
至於張清嘛,得想個辦法拐走。
「說說吧,該如何將那群水匪一網打盡。」
花榮指著輿圖道:「我之前去梁山時便有此察覺,梁山至鄄城、鄆城、巨野一帶地勢複雜、山河湖泊星羅棋布,最易於藏身。之前宋江聚義梁山,這群人不敢造次,如今宋江一走,他們便勾結在一起禍亂各州,乃至劫運官船。」
陳文昭聞言頷首:「不止是東平府,那群水匪四處作亂,周圍百姓深受其害。」
「正因禍起梁山,官家才會動怒派我來此。」高俅看向董平:「董都監,你對此地更為熟悉,不知你有何妙計?」
董平眼眸流轉:「。」
「哦?」
「水匪作亂,張清尋他們多日,而他擊傷張全那日便是他們合謀打劫官船那日。」
高俅朝張清望去,張清頷首。
高俅與吳用對視一眼後莞爾:「本官也正有此意,不過怎樣的誘餌才能將這梁山周圍的大蛇小蛇全部引出來呢?」
「太尉,大名府不是有一批辛香料和青白鹽要運往東平府嗎?」
高俅淺笑:「不是一批,是三艘商船。」
「這…」陳文昭凝眉:「他們剛劫完官船,或許會小心行事。」
「利不夠大如何將他們全部引出來。做戲嘛!理當做的全些。」
「那我們怎麽將這消息不露痕跡的讓那些水匪知道?」
高俅看向阮氏兄弟,阮小二點頭道:「漁民。」
「從前我們三兄弟在石碣村賣私鹽時,那裏不少漁民都是山匪水匪的眼線。」
陳文昭聞言瞪大雙眼:「私私私私鹽?」
「陳知府莫怕,如今他們已受朝廷招安,斷不會再重蹈覆轍。」
「是這樣啊。」
陳文昭言語間默默挪了下身子。
高俅暗笑,他知道這群人並非全白,做水上營生的也不可能是良善之輩,不過李俊他們的水性是真的好,而且他們對宋江並非全然衷心,正因如此他們才在最後遠逃海外,在暹羅國逍遙快活。
如今高俅隻用幾句話便將他們收服,高俅有乘船下洋的計劃,而李俊等人定江尋海的本事是一大助力。當然,若他們幾人還敢再犯,高俅會不顧尋洋大計處死他們。
此次剿匪高俅便存了試探他們的意思。
「李俊,你們五人扮作水匪劫運我事先安排的商船,而後想辦法打入其中一處內部,配合阮氏兄弟完成此計。」
「屬下領命。」
「學究,商船的事你去辦。」
「是。」
「董平張清,領兵剿匪的事就由你們二人去做,我會調三十艘軍艦給你們,你們二人有疑異嗎?」
「末將領命。」
「陳知府,我們就在此處靜候佳音。」
「是。」
「去吧。」
高俅此令一下,府衙內瞬間清空大半,武鬆和花榮等了半天都未再見高俅下令。
「太尉,我們呢?」
「你二人就跟著我看戲就好,對了,此地民風如何?昨日你二人深夜未歸,我還未來得及問詢。」
武鬆見高俅真要與其話家常後凝眉:「太尉,我二人真不用領兵前往嗎?」
「你們水性如何?」
花榮和武鬆對視一眼:「太尉,我們還是來聊聊此地民風吧。」
「沒錯,太尉,此地百姓多淳樸敦厚,而且極為古道熱腸,每每給人賓至如歸之感,而且……」
半月後
高俅看著手中的紙條嗤笑:「竟聚集了上萬人之多,還真是一群膽大妄為之人。」
「太師,需不需要增派兵力?」
「陳知府,我先與你舉介一番,這位是吳用、武鬆、花榮,他們皆乃我手下得力幹將。」
「他們是阮氏三兄弟,原先是濟州石碣村的漁民,武藝高強,極善水性。」
「這二位是張衡張順兩兄弟,人稱火船兒和浪裏白條,早年同霸潯陽江,對水泊地勢極為了解。」
「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江州人氏,從小在潯陽江長大,善潛水駕船,水性極好。」
「混江龍李俊,廬州人氏,原為揚子江艄公,亦善水戰。」
「我等見過陳知府。」
陳文昭也作勢迴禮,他在些許猶豫後從府外叫來兩人:「這位是我東平府兵馬都監董平,人稱雙槍將,善使雙槍,有萬夫不當之勇,他水性雖不及幾位小將,但他三教九流,無所不通。」
「這位乃博州守將張清,原是虎騎出身,號稱沒羽箭,一手飛石功夫使的出神入化,那水匪頭領之一的張全就是被他的飛石所傷,下官特意調其平梁山匪患。」
高俅盯著董平和張清細看,隻見二人均生的高大,且相貌俊朗,儀表堂堂。董平和花榮一樣喜愛簪花,而張清氣宇軒昂,擔得一句少年郎才。
「太尉,太尉……」
武鬆一眼便瞧出太尉的心思,他略微錯身擋住其視線:「太尉。」
高俅迴神後淺笑:「各位請坐。」
董平此人雖驍勇善戰,但心思不純,原著裏他為得程萬裏愛女直接殺其全家,且不論程萬裏人品如何,董平此人絕不可大用。
雖然因為自己的緣故程萬裏並未擔任東平府知府,董平也未做下此等惡行,但其終其一生不會再進一步。
至於張清嘛,得想個辦法拐走。
「說說吧,該如何將那群水匪一網打盡。」
花榮指著輿圖道:「我之前去梁山時便有此察覺,梁山至鄄城、鄆城、巨野一帶地勢複雜、山河湖泊星羅棋布,最易於藏身。之前宋江聚義梁山,這群人不敢造次,如今宋江一走,他們便勾結在一起禍亂各州,乃至劫運官船。」
陳文昭聞言頷首:「不止是東平府,那群水匪四處作亂,周圍百姓深受其害。」
「正因禍起梁山,官家才會動怒派我來此。」高俅看向董平:「董都監,你對此地更為熟悉,不知你有何妙計?」
董平眼眸流轉:「。」
「哦?」
「水匪作亂,張清尋他們多日,而他擊傷張全那日便是他們合謀打劫官船那日。」
高俅朝張清望去,張清頷首。
高俅與吳用對視一眼後莞爾:「本官也正有此意,不過怎樣的誘餌才能將這梁山周圍的大蛇小蛇全部引出來呢?」
「太尉,大名府不是有一批辛香料和青白鹽要運往東平府嗎?」
高俅淺笑:「不是一批,是三艘商船。」
「這…」陳文昭凝眉:「他們剛劫完官船,或許會小心行事。」
「利不夠大如何將他們全部引出來。做戲嘛!理當做的全些。」
「那我們怎麽將這消息不露痕跡的讓那些水匪知道?」
高俅看向阮氏兄弟,阮小二點頭道:「漁民。」
「從前我們三兄弟在石碣村賣私鹽時,那裏不少漁民都是山匪水匪的眼線。」
陳文昭聞言瞪大雙眼:「私私私私鹽?」
「陳知府莫怕,如今他們已受朝廷招安,斷不會再重蹈覆轍。」
「是這樣啊。」
陳文昭言語間默默挪了下身子。
高俅暗笑,他知道這群人並非全白,做水上營生的也不可能是良善之輩,不過李俊他們的水性是真的好,而且他們對宋江並非全然衷心,正因如此他們才在最後遠逃海外,在暹羅國逍遙快活。
如今高俅隻用幾句話便將他們收服,高俅有乘船下洋的計劃,而李俊等人定江尋海的本事是一大助力。當然,若他們幾人還敢再犯,高俅會不顧尋洋大計處死他們。
此次剿匪高俅便存了試探他們的意思。
「李俊,你們五人扮作水匪劫運我事先安排的商船,而後想辦法打入其中一處內部,配合阮氏兄弟完成此計。」
「屬下領命。」
「學究,商船的事你去辦。」
「是。」
「董平張清,領兵剿匪的事就由你們二人去做,我會調三十艘軍艦給你們,你們二人有疑異嗎?」
「末將領命。」
「陳知府,我們就在此處靜候佳音。」
「是。」
「去吧。」
高俅此令一下,府衙內瞬間清空大半,武鬆和花榮等了半天都未再見高俅下令。
「太尉,我們呢?」
「你二人就跟著我看戲就好,對了,此地民風如何?昨日你二人深夜未歸,我還未來得及問詢。」
武鬆見高俅真要與其話家常後凝眉:「太尉,我二人真不用領兵前往嗎?」
「你們水性如何?」
花榮和武鬆對視一眼:「太尉,我們還是來聊聊此地民風吧。」
「沒錯,太尉,此地百姓多淳樸敦厚,而且極為古道熱腸,每每給人賓至如歸之感,而且……」
半月後
高俅看著手中的紙條嗤笑:「竟聚集了上萬人之多,還真是一群膽大妄為之人。」
「太師,需不需要增派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