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水滸傳同人] 穿成高俅後我手拿權臣劇本 作者:公子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俅知道自己這樣想是有些大逆不道的,或者他的這種想法可以稱得上是反賊了。
隻是他畢竟不能真的「造反」,所以也隻能慢慢來了。
「可是學究,我這兩年搞的動靜也不小,連蔡京都被處以極刑了,就算我想低調也不行啊!」
「學究的意思是太尉可暫避其鋒芒,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太尉,您要做一個讓別人捉摸不透之人,亦或是做一個讓別人以為一眼就看穿之人。」
高俅點頭表示明白,就是立人設唄,這個好辦,他這兩年搞的動靜雖然大了些,可除了蔡京,其餘皆可算得上「不務正業」了。
「學究,軍中那邊最近低調些,打賞銀錢之事就往本官揮霍無度上麵引。」
吳用嘴角一彎:「放心吧太尉,那邊我早就交代好了。」
高俅再次滿意的點頭:「還是學究懂我。」
第二日
高俅不情不願的在朝堂上聽著上麵對童貫等一眾將領軍功的封賞。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童貫領兵平西夏有功,特升為校檢少傅,領樞密院事。另種師道功勞甚偉,封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以及道軍承宣使,原鄜延總管劉延慶升為保信軍節度使,宋……」
趙佶旁邊的小黃門尖著嗓子念著這一長串的封賞,而高俅還在其中還聽出了一絲妒意。
同為殘缺之人,童貫卻做到了如此高位,別說小黃門了,就是在場的朝中大臣臉色也頗為不對勁。
按理來說,樞密院事雖然可以調動禁軍,但其職位卻該由文官擔任,沒見身為武官的高俅都做不了這個位置嗎!
結果現在卻由一個宦官當任,而且自古以來權傾朝野的宦官不是沒有,可哪個宦官是有上朝的權利的?
高俅看著那些文官一個個臉上不自然的模樣也覺得頗為好笑,不過話說迴來趙佶確實太胡來了,這也是因為他的一點虛榮心作祟。
但凡當皇帝的,那都是既不想手下武將權利太大影響皇權,又不想在對外用兵時失了麵子。
可惜當初他們趙家的老祖宗一出「杯酒釋兵權」後,這大宋在對外上就沒強勢過。
當初趙佶在蔡京的極力勸說下讓王厚出兵河湟,而童貫就是當時的監軍,可趙佶這個慫包本就猶猶豫豫的,所以他因為宮中的一場大火就認為此乃不祥之兆,然後立刻派人送信讓大軍退兵。
童貫作為監軍在查看信件後就將其藏於靴中,然後對眾人道:「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反正擱高俅身上他是沒這個膽子的,所幸當時大軍成功收復了河湟四州,童貫不僅沒受罰還升了官,因此在趙佶心裏童貫是個真厲害的人。
當初趙佶坐上皇位後為了給「一無是處」的高俅升官,可沒少把他往軍隊裏塞混軍功,所以不管趙佶有多寵愛高俅,在他的心裏高俅就是個花花架子,比不得童貫的真才實學。
等小黃門念完名單後趙佶也照舊誇了一番童貫,童貫自是千恩萬謝。
「童貫啊,你這剛迴來肯定也舟車勞頓,朕也就不留你了,退朝吧。」
「退—朝—」
趙佶走後,眾大臣們紛紛對著童貫表達祝賀,高俅也在其列。甭管朝上眾官員心裏怎麽想,大家表麵上都恭恭敬敬的。
可童貫似是故意一般,他偏偏隻對著高俅的方向作揖:「高太尉。」
高俅再次迴禮:「童院事。」
「本官剛迴來不到兩天就聽聞高太尉搞了不少花樣出來啊!」
高俅個子不低,且長時間的高位讓其在言語間都不怒自威,可那童貫已經高達六十三歲了,但其氣勢卻生生壓了高俅一頭。
「讓院事見笑了,都是些上不得台麵的事。」
童貫緊逼不讓:「哦?本官可不信太師會栽在一個隻會做些上不得台麵之事的人手中。」
高俅微微低頭掩蓋住自己的表情,說實話,他很想現在就刀了童貫。
周圍的官員們都以看戲的姿態看過來,尤其是現任宰相,蔡京死後原先的副相頂替其位,但他已經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了,說的話也沒那麽多份量。在他眼裏,童貫和高俅不過狗咬狗罷了。
「不知高太尉可否賞臉去樊樓一聚,有些話酒桌上談比較合適。」
童貫收起氣勢淩人的姿態,然後主動發出邀請。
高俅抬頭後淡淡一笑:「自無不可,隻是這頓飯還是讓下官來請吧。」
「行,那這便出發吧。」
童貫率先離開宮門,高俅緊隨其後,周圍官員們在二人走後也紛紛交談起來。
宮門外,吳用先看到了童貫,童貫睨了他一眼就走向自己的馬車。
「去樊樓。」
高俅交代了一聲就坐上馬車,吳用也跟了上去。
為防隔牆有耳,吳用輕聲道:「太尉,如何?」
高俅皺了皺眉頭:「來者不善。」
「太尉,讓武鬆和花榮跟著你吧。」
高俅擺擺手:「他還不至於光明正大的在這裏動手。」
「防人之心不可無。」
到了此時,高俅反倒從容起來:「既來之則安之,學究勿怕。」
「嗯,見招拆招吧。」
馬車行了一會兒就到了樊樓,高俅整理好行裝後悠然下車。
童貫先他一步開口:「高太尉,請。」
隻是他畢竟不能真的「造反」,所以也隻能慢慢來了。
「可是學究,我這兩年搞的動靜也不小,連蔡京都被處以極刑了,就算我想低調也不行啊!」
「學究的意思是太尉可暫避其鋒芒,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太尉,您要做一個讓別人捉摸不透之人,亦或是做一個讓別人以為一眼就看穿之人。」
高俅點頭表示明白,就是立人設唄,這個好辦,他這兩年搞的動靜雖然大了些,可除了蔡京,其餘皆可算得上「不務正業」了。
「學究,軍中那邊最近低調些,打賞銀錢之事就往本官揮霍無度上麵引。」
吳用嘴角一彎:「放心吧太尉,那邊我早就交代好了。」
高俅再次滿意的點頭:「還是學究懂我。」
第二日
高俅不情不願的在朝堂上聽著上麵對童貫等一眾將領軍功的封賞。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童貫領兵平西夏有功,特升為校檢少傅,領樞密院事。另種師道功勞甚偉,封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以及道軍承宣使,原鄜延總管劉延慶升為保信軍節度使,宋……」
趙佶旁邊的小黃門尖著嗓子念著這一長串的封賞,而高俅還在其中還聽出了一絲妒意。
同為殘缺之人,童貫卻做到了如此高位,別說小黃門了,就是在場的朝中大臣臉色也頗為不對勁。
按理來說,樞密院事雖然可以調動禁軍,但其職位卻該由文官擔任,沒見身為武官的高俅都做不了這個位置嗎!
結果現在卻由一個宦官當任,而且自古以來權傾朝野的宦官不是沒有,可哪個宦官是有上朝的權利的?
高俅看著那些文官一個個臉上不自然的模樣也覺得頗為好笑,不過話說迴來趙佶確實太胡來了,這也是因為他的一點虛榮心作祟。
但凡當皇帝的,那都是既不想手下武將權利太大影響皇權,又不想在對外用兵時失了麵子。
可惜當初他們趙家的老祖宗一出「杯酒釋兵權」後,這大宋在對外上就沒強勢過。
當初趙佶在蔡京的極力勸說下讓王厚出兵河湟,而童貫就是當時的監軍,可趙佶這個慫包本就猶猶豫豫的,所以他因為宮中的一場大火就認為此乃不祥之兆,然後立刻派人送信讓大軍退兵。
童貫作為監軍在查看信件後就將其藏於靴中,然後對眾人道:「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反正擱高俅身上他是沒這個膽子的,所幸當時大軍成功收復了河湟四州,童貫不僅沒受罰還升了官,因此在趙佶心裏童貫是個真厲害的人。
當初趙佶坐上皇位後為了給「一無是處」的高俅升官,可沒少把他往軍隊裏塞混軍功,所以不管趙佶有多寵愛高俅,在他的心裏高俅就是個花花架子,比不得童貫的真才實學。
等小黃門念完名單後趙佶也照舊誇了一番童貫,童貫自是千恩萬謝。
「童貫啊,你這剛迴來肯定也舟車勞頓,朕也就不留你了,退朝吧。」
「退—朝—」
趙佶走後,眾大臣們紛紛對著童貫表達祝賀,高俅也在其列。甭管朝上眾官員心裏怎麽想,大家表麵上都恭恭敬敬的。
可童貫似是故意一般,他偏偏隻對著高俅的方向作揖:「高太尉。」
高俅再次迴禮:「童院事。」
「本官剛迴來不到兩天就聽聞高太尉搞了不少花樣出來啊!」
高俅個子不低,且長時間的高位讓其在言語間都不怒自威,可那童貫已經高達六十三歲了,但其氣勢卻生生壓了高俅一頭。
「讓院事見笑了,都是些上不得台麵的事。」
童貫緊逼不讓:「哦?本官可不信太師會栽在一個隻會做些上不得台麵之事的人手中。」
高俅微微低頭掩蓋住自己的表情,說實話,他很想現在就刀了童貫。
周圍的官員們都以看戲的姿態看過來,尤其是現任宰相,蔡京死後原先的副相頂替其位,但他已經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了,說的話也沒那麽多份量。在他眼裏,童貫和高俅不過狗咬狗罷了。
「不知高太尉可否賞臉去樊樓一聚,有些話酒桌上談比較合適。」
童貫收起氣勢淩人的姿態,然後主動發出邀請。
高俅抬頭後淡淡一笑:「自無不可,隻是這頓飯還是讓下官來請吧。」
「行,那這便出發吧。」
童貫率先離開宮門,高俅緊隨其後,周圍官員們在二人走後也紛紛交談起來。
宮門外,吳用先看到了童貫,童貫睨了他一眼就走向自己的馬車。
「去樊樓。」
高俅交代了一聲就坐上馬車,吳用也跟了上去。
為防隔牆有耳,吳用輕聲道:「太尉,如何?」
高俅皺了皺眉頭:「來者不善。」
「太尉,讓武鬆和花榮跟著你吧。」
高俅擺擺手:「他還不至於光明正大的在這裏動手。」
「防人之心不可無。」
到了此時,高俅反倒從容起來:「既來之則安之,學究勿怕。」
「嗯,見招拆招吧。」
馬車行了一會兒就到了樊樓,高俅整理好行裝後悠然下車。
童貫先他一步開口:「高太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