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夫郎揣崽後我跑了[女尊] 作者:東陽之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忙得腳不沾地,連自己姓什麽都快忘記了。對朝堂的波雲詭譎的事,她許多都不太了解,如何分析,從哪裏著手,又從那裏收宮,一一與四個輔國大臣商討,最後選個最好的主意施行。
先說治喪,國喪的流程複雜非凡,大體分為小殮、大殮、服喪、入葬幾個大步驟,季語白榮升攝政王,事事親力親為是不可能的。
治喪一事交給禮部去辦,她與宮玉鶴雲嫡長女宮玉歆一左一右守孝,替宮玉珠守在皇帝靈前充當孝女。
每日隻休息兩三個時辰,季語白恨不得將自己劈成兩半用,一半睡覺,一半幹活。
到了入葬那天。
宮玉珠的病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有所好轉,但仍然無法下床。季語白安排體壯的宮奴抬著一塊平穩的板子,宮玉珠跪在板子上抱著皇帝的瓦盆。
在酈朝民間習俗,誰摔瓦盆在家族中誰就是以後的繼承人,這個即便她想幫忙,朝臣宗親也不會同意。
捧靈牌的任務則交給了宮玉歆。
福貴喊一聲:「起靈了。」
宮玉珠將手中的瓦盆摔到地上,遍地開花。
送葬的隊伍像一條銀龍蜿蜒在街道上,季語白注意路邊設立供桌祭奠的多是那些衣著華美的人,應當是朝臣官員。
至於普通民眾出來跪拜行禮,並未設立供桌。
這也難怪,皇上即位後,一直纏綿病榻就沒幹過幾件利國利民的事,百姓心中有杆稱,於百姓無恩情自然不會祭奠的,哪怕是當朝天子。
治喪結束,季語白立刻投身朝堂,原以為治喪就已經夠累了,處理政務更累。
恨不得將自己劈成六份,吏、戶、禮、兵、邢、工各放一份。
還有朝堂積壓的幾項公務,她與四個輔國大臣商議,大家有意見統一的時候,按照意見逐一批覆。也有想法不同的時候,吵得天翻地覆唾沫橫飛。
季語白特別好奇,是不是每個臣子靠科舉時,必修技能,就是吵架。季語白見差不多了,便求同存異,選取好的意見批覆下去。
諸如:
董丞相謀逆一罪,證據確鑿,按照當朝律例,當事者處以極刑,家族十六歲以上者斬首,十五歲以下男子、女子者流放/充軍。
不過考慮董淑梅臨陣投降,季語白對董丞相一家處置為,董丞相斬首,十六歲以上男子流放,十五歲一下男子/女子充入賤籍,沒收全部財產。
朝堂上曾今依附董丞相的佞臣,像林詠君等人,季語白施以罰俸、降職、永不錄用、罷黜等罪,若有不服先杖責一百軍棍。
至於參與謀逆的將領,季語白將這些人根據參與程度斬首示眾、貶職、流放,剩餘的兵將考慮她們是被奸臣蒙蔽,隻要真心歸附既往不咎。
還有立功的官員、將領、宮奴等也一一封賞,上下感念季語白恩德,對她交口稱讚。
這些事倒是好辦,還有四件事頗為棘手。
一則是謀害皇太女兇手,至今未有查出結果,季語白給張少卿升了官,由太傅擢升為太師,追查兇手一事交給刑部去查。
二則是青衣衛立下功勞,想獎勵季國公卻阻攔不讓聲張。季語白悄悄從季國公府私庫裏撥了一批錢獎勵給她們。
三則是金容叛變又歸順,罰還是獎勵。季語白罰她一百軍棍,一年俸祿。同時擢升她為禦林軍正統領,圓了她的夙願。
最後,謀害自己的兇手,也一直未有線索,成了懸案,始終是壓在她心頭的一塊石頭。
······
一晃眼三個月過去,季語白辦事沉穩老練,賞罰有度、讓四個原本不服氣的輔國大臣耳目一新,紛紛誇讚先皇帝有眼光、國家之福。
朝堂的事情總算是捋直了不少,季語白也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但是這不妨礙,他們繼續在禦書房爭吵!
國喪兩年,這段時間禁登基,禁科舉,禁辦喜事···其他兩項好說,唯獨第二項,眾人吵起來了。
張少卿:「特事特辦,朝中官員貶黜眾多,許多機構因人員不足運行艱難,宜盡早科舉選材。」
鎮國公:「皇帝屍骨未寒,大肆科舉違背祖製,大逆不道。」
周侍郎:「原先罷免的官員中有真心悔改的,可以重新錄用。」
胡寺卿:「從上一屆科考,成績優秀秀才中,選一批提拔上來當官,補充空缺。」
四個人誰都不服誰!天天吵,季語白耳朵每天都有一萬隻蜜蜂鑽進去嗡叫。
季語白痛苦抱頭:這破攝政王誰愛當誰當,她反正是不想幹了!
辭官,罷工!
作者有話說:
第39章
◎國家大事◎
惠和苑, 這是宮玉桑未出嫁時以前居住的地方,季語白宿在後宮中,從這裏出發上朝。
「扣扣···」門外響起敲門聲。
聲音拉開了她的不情願的雙眼, 側目看向窗外,漆黑一片。這個時間才寅時,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淩晨三點。
季語白迷糊側了側身體,抱住床上的軟軟香香的宮玉桑繼續睡覺。
宮玉桑溫柔得反手抱著了季語白的脖子,在她臉頰上蹭兩下,印個吻,接著道:「該起了。」
季語白哼著鼻音將頭埋在宮玉桑的胸口處:「朝臣都還有五日一休沐, 我已經連續一百五十三天沒有休息了!」因為總有些意外情況要處理,是以她不是在朝堂就是在禦書房。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先說治喪,國喪的流程複雜非凡,大體分為小殮、大殮、服喪、入葬幾個大步驟,季語白榮升攝政王,事事親力親為是不可能的。
治喪一事交給禮部去辦,她與宮玉鶴雲嫡長女宮玉歆一左一右守孝,替宮玉珠守在皇帝靈前充當孝女。
每日隻休息兩三個時辰,季語白恨不得將自己劈成兩半用,一半睡覺,一半幹活。
到了入葬那天。
宮玉珠的病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有所好轉,但仍然無法下床。季語白安排體壯的宮奴抬著一塊平穩的板子,宮玉珠跪在板子上抱著皇帝的瓦盆。
在酈朝民間習俗,誰摔瓦盆在家族中誰就是以後的繼承人,這個即便她想幫忙,朝臣宗親也不會同意。
捧靈牌的任務則交給了宮玉歆。
福貴喊一聲:「起靈了。」
宮玉珠將手中的瓦盆摔到地上,遍地開花。
送葬的隊伍像一條銀龍蜿蜒在街道上,季語白注意路邊設立供桌祭奠的多是那些衣著華美的人,應當是朝臣官員。
至於普通民眾出來跪拜行禮,並未設立供桌。
這也難怪,皇上即位後,一直纏綿病榻就沒幹過幾件利國利民的事,百姓心中有杆稱,於百姓無恩情自然不會祭奠的,哪怕是當朝天子。
治喪結束,季語白立刻投身朝堂,原以為治喪就已經夠累了,處理政務更累。
恨不得將自己劈成六份,吏、戶、禮、兵、邢、工各放一份。
還有朝堂積壓的幾項公務,她與四個輔國大臣商議,大家有意見統一的時候,按照意見逐一批覆。也有想法不同的時候,吵得天翻地覆唾沫橫飛。
季語白特別好奇,是不是每個臣子靠科舉時,必修技能,就是吵架。季語白見差不多了,便求同存異,選取好的意見批覆下去。
諸如:
董丞相謀逆一罪,證據確鑿,按照當朝律例,當事者處以極刑,家族十六歲以上者斬首,十五歲以下男子、女子者流放/充軍。
不過考慮董淑梅臨陣投降,季語白對董丞相一家處置為,董丞相斬首,十六歲以上男子流放,十五歲一下男子/女子充入賤籍,沒收全部財產。
朝堂上曾今依附董丞相的佞臣,像林詠君等人,季語白施以罰俸、降職、永不錄用、罷黜等罪,若有不服先杖責一百軍棍。
至於參與謀逆的將領,季語白將這些人根據參與程度斬首示眾、貶職、流放,剩餘的兵將考慮她們是被奸臣蒙蔽,隻要真心歸附既往不咎。
還有立功的官員、將領、宮奴等也一一封賞,上下感念季語白恩德,對她交口稱讚。
這些事倒是好辦,還有四件事頗為棘手。
一則是謀害皇太女兇手,至今未有查出結果,季語白給張少卿升了官,由太傅擢升為太師,追查兇手一事交給刑部去查。
二則是青衣衛立下功勞,想獎勵季國公卻阻攔不讓聲張。季語白悄悄從季國公府私庫裏撥了一批錢獎勵給她們。
三則是金容叛變又歸順,罰還是獎勵。季語白罰她一百軍棍,一年俸祿。同時擢升她為禦林軍正統領,圓了她的夙願。
最後,謀害自己的兇手,也一直未有線索,成了懸案,始終是壓在她心頭的一塊石頭。
······
一晃眼三個月過去,季語白辦事沉穩老練,賞罰有度、讓四個原本不服氣的輔國大臣耳目一新,紛紛誇讚先皇帝有眼光、國家之福。
朝堂的事情總算是捋直了不少,季語白也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但是這不妨礙,他們繼續在禦書房爭吵!
國喪兩年,這段時間禁登基,禁科舉,禁辦喜事···其他兩項好說,唯獨第二項,眾人吵起來了。
張少卿:「特事特辦,朝中官員貶黜眾多,許多機構因人員不足運行艱難,宜盡早科舉選材。」
鎮國公:「皇帝屍骨未寒,大肆科舉違背祖製,大逆不道。」
周侍郎:「原先罷免的官員中有真心悔改的,可以重新錄用。」
胡寺卿:「從上一屆科考,成績優秀秀才中,選一批提拔上來當官,補充空缺。」
四個人誰都不服誰!天天吵,季語白耳朵每天都有一萬隻蜜蜂鑽進去嗡叫。
季語白痛苦抱頭:這破攝政王誰愛當誰當,她反正是不想幹了!
辭官,罷工!
作者有話說:
第39章
◎國家大事◎
惠和苑, 這是宮玉桑未出嫁時以前居住的地方,季語白宿在後宮中,從這裏出發上朝。
「扣扣···」門外響起敲門聲。
聲音拉開了她的不情願的雙眼, 側目看向窗外,漆黑一片。這個時間才寅時,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淩晨三點。
季語白迷糊側了側身體,抱住床上的軟軟香香的宮玉桑繼續睡覺。
宮玉桑溫柔得反手抱著了季語白的脖子,在她臉頰上蹭兩下,印個吻,接著道:「該起了。」
季語白哼著鼻音將頭埋在宮玉桑的胸口處:「朝臣都還有五日一休沐, 我已經連續一百五十三天沒有休息了!」因為總有些意外情況要處理,是以她不是在朝堂就是在禦書房。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