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們該去的地方!冠軍聯賽!去你們該去的地方!冠軍聯賽!你們知道我們說的是哪一個!」
緊接著就是一陣巨大的鬧笑聲。
利茲城在英格蘭足球歷史上沒什麽名氣,可以算的上是不折不扣的無名小卒。
按理說他們和曼徹斯特的特拉梅德也應該沒什麽仇恨——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和特拉梅德鮮有交手機會。
但特拉梅德的球迷們嘲諷起他們來,還是毫不留情。
這和足球沒什麽關係,主要是地域仇恨——源自曼徹斯特和利茲這兩個城市之間的歷史恩怨。
英國是傳統的養羊大國,歐洲重要的羊毛產地,他們的羊毛一直供應全歐洲。
後來英國在和法國之間的百年戰爭失敗後,決定不再隻是單純出口羊毛,而是大力發展毛紡織業。毛紡業成為了英國的「民族工業」。隨著十六世紀圈地運動擴大牧羊場,增加羊毛產量,英國的呢絨出口占據了全部出口商品的百分之七十八。
而當時的利茲就是英國著名的毛紡工業中心,聚集了大量的毛紡產業工人。
利茲城俱樂部的主場名叫「佛蘭德球場」,也正彰顯了當時利茲毛紡業的發達——佛蘭德並不是現在英國的地名,也不是利茲的,而是西歐的一個歷史地名。大約相當於如今荷蘭的澤蘭省、比利時的東弗蘭德省、西弗蘭德省,和法國的加來海峽省、諾爾省。
這個地方有著當時歐洲最優秀的毛紡工人。當年英國的羊毛原料也是運到這裏,再出口到整個歐洲的。
英國的毛紡業崛起也是因為挖來了大量佛蘭德工人。
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所以代表著利茲這座城市的利茲城俱樂部的球場才被叫做「佛蘭德」。
而曼徹斯特的崛起則和英國的棉紡織業密不可分。棉紡織業搶的正是毛紡業的市場。
隨著曼徹斯特所在的蘭開夏郡以東西印度群島和巴西的棉花開始仿造印度棉布,英國的棉紡織業逐漸步入正軌。再加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珍妮紡織機的發明,棉紡得到迅速發展。
棉紡織業是曼徹斯特的支柱產業,而棉布的暢銷衝擊著呢絨的市場,也讓毛紡工廠相繼倒閉,大量的毛紡工人失去工作,不得不從利茲跑去相鄰的曼徹斯特討生活。
毛紡和棉紡的競爭造就了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功,也讓這兩個城市的人因此結下了仇怨。
所以哪怕沒有足球上的矛盾,這兩個城市的球隊相遇之後,也不會互相給對方好臉色看的。(注1)
※※※
胡萊聽到了看台上的歌聲,也聽懂了。
畢竟他來英超已經兩個月,跟著踢了五場比賽,對於英超賽場上的那些門道都多少有些了解。
知道英格蘭球迷們喜歡用歌聲來表達他們的情緒,開心的時候他們唱歌,憤怒的時候他們唱歌,甚至當比賽太無聊了,他們也用唱歌來表達他們對比賽沉悶的不滿,或者幹脆自娛自樂。
比如他們會在比賽中拋接一個充氣雞雞,直到這個充氣雞雞掉到看台下方,被警察撿起來沒收,然後球迷們就會開始反覆高唱一首歌,這首歌就一句歌詞:「把我們的大雞雞還迴來!」
胡萊踢了這麽多年球,還是第一次見到有這麽無聊的球迷……
很多時候他們所唱的內容也完全可以用「不堪入耳」來形容。
就屬於你要是錄個現場看球視頻,然後把這些球迷們唱的歌詞都翻譯成中文字幕放到國內的網上,十有八九都會被404的那種。
英國足球場上對各種種族主義施行高壓政策,堅決不許種族歧視言論冒頭。但對於人身攻擊就無所謂了。
換句話說,敵對球迷可以罵胡萊是個傻逼,但不能說胡萊是「黃皮猴子」。前者是英格蘭足球文化的一部分,後者會被嚴懲。
球迷們會把問候球員媽媽、全家的髒話編成歌,會在歌聲裏嘲笑某個球員的生理缺陷,會在敵對球隊最痛苦的傷口上撒鹽。
如果你不小心在某場決賽中打進一個烏龍球,導致球隊丟掉了冠軍。那麽就算過去了五年,當你和對方球隊踢比賽的時候,也一定會聽到對方球迷在看台上唱著歌帶你重溫這段舊夢……
來英超之前,胡萊見過國內媒體批評那些操著地方特色粗口在看台上辱罵對方球員的行為,認為這是在給足球這項運動抹黑,是中國球迷素質低下的證據。
來了英超他才發現和英國球迷們比起來,中國球迷簡直禮貌的就像是三好學生……
罵到你頭上的時候,惡毒是真惡毒。
但如果罵你的對手,爽又是真的爽……
比如現在的特拉梅德球迷們就爽得不行,他們的球員也在球迷們的助威聲中不斷向利茲城的球門發起猛烈進攻。
很明顯,無論是球迷還是球員,都不甘心就隻領先利茲城一個球。
畢竟他們是傳統豪門,雖然已經好幾年沒拿到過冠軍了,但底蘊還在。
又怎麽能夠在自己的主場和一支要保級的球隊打得難解難分呢?
※※※
特拉梅德繼續壓上進攻,試圖壓垮利茲城。
而在場邊,利茲城主教練東尼·克拉克也再次展現了他賭徒一般的做法,絕不接受「少輸當贏」的結果,而是同樣鼓勵球隊奮起反擊,和特拉梅德死磕。
緊接著就是一陣巨大的鬧笑聲。
利茲城在英格蘭足球歷史上沒什麽名氣,可以算的上是不折不扣的無名小卒。
按理說他們和曼徹斯特的特拉梅德也應該沒什麽仇恨——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和特拉梅德鮮有交手機會。
但特拉梅德的球迷們嘲諷起他們來,還是毫不留情。
這和足球沒什麽關係,主要是地域仇恨——源自曼徹斯特和利茲這兩個城市之間的歷史恩怨。
英國是傳統的養羊大國,歐洲重要的羊毛產地,他們的羊毛一直供應全歐洲。
後來英國在和法國之間的百年戰爭失敗後,決定不再隻是單純出口羊毛,而是大力發展毛紡織業。毛紡業成為了英國的「民族工業」。隨著十六世紀圈地運動擴大牧羊場,增加羊毛產量,英國的呢絨出口占據了全部出口商品的百分之七十八。
而當時的利茲就是英國著名的毛紡工業中心,聚集了大量的毛紡產業工人。
利茲城俱樂部的主場名叫「佛蘭德球場」,也正彰顯了當時利茲毛紡業的發達——佛蘭德並不是現在英國的地名,也不是利茲的,而是西歐的一個歷史地名。大約相當於如今荷蘭的澤蘭省、比利時的東弗蘭德省、西弗蘭德省,和法國的加來海峽省、諾爾省。
這個地方有著當時歐洲最優秀的毛紡工人。當年英國的羊毛原料也是運到這裏,再出口到整個歐洲的。
英國的毛紡業崛起也是因為挖來了大量佛蘭德工人。
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所以代表著利茲這座城市的利茲城俱樂部的球場才被叫做「佛蘭德」。
而曼徹斯特的崛起則和英國的棉紡織業密不可分。棉紡織業搶的正是毛紡業的市場。
隨著曼徹斯特所在的蘭開夏郡以東西印度群島和巴西的棉花開始仿造印度棉布,英國的棉紡織業逐漸步入正軌。再加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珍妮紡織機的發明,棉紡得到迅速發展。
棉紡織業是曼徹斯特的支柱產業,而棉布的暢銷衝擊著呢絨的市場,也讓毛紡工廠相繼倒閉,大量的毛紡工人失去工作,不得不從利茲跑去相鄰的曼徹斯特討生活。
毛紡和棉紡的競爭造就了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功,也讓這兩個城市的人因此結下了仇怨。
所以哪怕沒有足球上的矛盾,這兩個城市的球隊相遇之後,也不會互相給對方好臉色看的。(注1)
※※※
胡萊聽到了看台上的歌聲,也聽懂了。
畢竟他來英超已經兩個月,跟著踢了五場比賽,對於英超賽場上的那些門道都多少有些了解。
知道英格蘭球迷們喜歡用歌聲來表達他們的情緒,開心的時候他們唱歌,憤怒的時候他們唱歌,甚至當比賽太無聊了,他們也用唱歌來表達他們對比賽沉悶的不滿,或者幹脆自娛自樂。
比如他們會在比賽中拋接一個充氣雞雞,直到這個充氣雞雞掉到看台下方,被警察撿起來沒收,然後球迷們就會開始反覆高唱一首歌,這首歌就一句歌詞:「把我們的大雞雞還迴來!」
胡萊踢了這麽多年球,還是第一次見到有這麽無聊的球迷……
很多時候他們所唱的內容也完全可以用「不堪入耳」來形容。
就屬於你要是錄個現場看球視頻,然後把這些球迷們唱的歌詞都翻譯成中文字幕放到國內的網上,十有八九都會被404的那種。
英國足球場上對各種種族主義施行高壓政策,堅決不許種族歧視言論冒頭。但對於人身攻擊就無所謂了。
換句話說,敵對球迷可以罵胡萊是個傻逼,但不能說胡萊是「黃皮猴子」。前者是英格蘭足球文化的一部分,後者會被嚴懲。
球迷們會把問候球員媽媽、全家的髒話編成歌,會在歌聲裏嘲笑某個球員的生理缺陷,會在敵對球隊最痛苦的傷口上撒鹽。
如果你不小心在某場決賽中打進一個烏龍球,導致球隊丟掉了冠軍。那麽就算過去了五年,當你和對方球隊踢比賽的時候,也一定會聽到對方球迷在看台上唱著歌帶你重溫這段舊夢……
來英超之前,胡萊見過國內媒體批評那些操著地方特色粗口在看台上辱罵對方球員的行為,認為這是在給足球這項運動抹黑,是中國球迷素質低下的證據。
來了英超他才發現和英國球迷們比起來,中國球迷簡直禮貌的就像是三好學生……
罵到你頭上的時候,惡毒是真惡毒。
但如果罵你的對手,爽又是真的爽……
比如現在的特拉梅德球迷們就爽得不行,他們的球員也在球迷們的助威聲中不斷向利茲城的球門發起猛烈進攻。
很明顯,無論是球迷還是球員,都不甘心就隻領先利茲城一個球。
畢竟他們是傳統豪門,雖然已經好幾年沒拿到過冠軍了,但底蘊還在。
又怎麽能夠在自己的主場和一支要保級的球隊打得難解難分呢?
※※※
特拉梅德繼續壓上進攻,試圖壓垮利茲城。
而在場邊,利茲城主教練東尼·克拉克也再次展現了他賭徒一般的做法,絕不接受「少輸當贏」的結果,而是同樣鼓勵球隊奮起反擊,和特拉梅德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