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香一點,」柳舒懶洋洋抱著棍子坐在桌邊,「怪不得阿安小時候愛啃這個。」
千防萬防是防不住的,秦姑娘大嘆一聲,看她一眼,往石臼裏加水,把棍子也在裏麵泡上,道:「如果是這樣,那下次也不用拿出來,阿舒就著這石臼吃吧。」
「那不成,我要蘸粉,阿安快搓,我餓了。」
柳舒笑眯眯端上碗,伸到了盆邊。
那新鮮的糍粑,用手扯下,也不用特地去搓,往糍粑粉裏打上兩滾,沾得滿滿的。圓乎乎,軟糯糯,熱氣騰騰,米香混著豆香、芝麻香、糖香,再撒上兩勺粉,邊吃邊蘸,香甜得人不覺肚飽,隻想多吃兩個。
她倆一人吃上拳頭大的一個已經足夠。剩下的那些糍粑,秦大拿了鹽巴和花椒粉來,簸箕裏撒一層幹麵,一半挨個捏成巴掌大的圓餅,放在簸箕重。另一半用鹽巴和花椒粉和好,仍舊捏成餅,一起在陰涼處晾幹。
這樣,等到再吃時,白味的切開成條,略略一炸,可以用糖漿來配,而那加了鹽巴的,直接就能吃。用來做零嘴點心,最是不錯。
她倆商量著今日要去登山,去瞧瞧秦姑娘說的白崖,許是要午後才迴來,因此吃食得備足。秋日霜重,日出之後還得好曬上一陣,路才好走。這廂吃過早飯,兩人換過方便登山的短衣,那邊重陽糕已經蒸好,柳舒去裝糕點,秦姑娘去找兩根結實的竹棍當拐。
登山多要穿那帶屐齒的木履,綁在鞋子外,穿脫都方便。秦姑娘怕久不用,哪裏有些問題,自己試了兩試。又將昨日采來的茱萸果裝進香囊中,登山時好佩在腰間。
她在這邊悉心準備,柳姑娘拿著竹筒在菊花酒的缸子麵前發愁,她是有心多帶一點走的,卻怕秦姑娘不肯高抬貴手。左右見著秦大沒過來,柳舒將打酒的筒伸下去,打上來滿滿一罐,還未往自己這邊倒,就聽見秦大在門外咳嗽了一聲。
做賊的心虛,哪怕她打的是自家的酒。柳舒手一抖,撒下去一半,最後委委屈屈地隻裝了那淺淺一底不過一指深,隻怕抿一抿就見底。
她唉聲嘆氣,將東西裝進食盒,放進背簍裏,等著秦大來。
今日熱鬧,四下都有人背著東西上山去,手上或背筐裏裝一把茱萸。
秦大牽著她出去,謝公屐踩在青石上哢哢作響,兩人兩根竹棍,還戴著鬥笠,瞧著像是要下河撈魚似的。
先前給她們送糯米那漢子遠遠見著她倆,高聲問道:「秦安!帶你媳婦兒去哪兒玩啊?」
秦姑娘指指遠處,笑道:「先去爹娘那裏,然後帶阿舒去白崖上瞧瞧。」
「山上昨兒下了雨,你倆慢著點。嘿,你小子倒是會挑地方的——」
他風風火火地一溜煙沒了影子。
「今日人不多麽?」柳舒眨眨眼瞧她,「若是要登高望遠,你既說白崖好看,定是許多人都要去的。」
「他們沒我這麽閑,」秦大晃晃她手,「上無老,下無小,中間隻有一個阿舒,去哪裏都自在。今日重陽,多少得在家陪陪老人,便是要登高,也去不了高遠地方。想來是隻有我倆去那裏了。」
柳姑娘不知想到什麽壞事,意味深長地拉長調子「哦」了一聲,笑道:「荒郊野外,孤……孤女寡女的,我說阿安怎麽想著帶我去遠的地方爬山,原是打著壞主意。」
秦姑娘瞧著她,一點兒沒看出她非要欺負自己,鬧到半夜才歇的愧疚了,想來柳姑娘雖不事農務,卻皮糙肉厚,旁人比不過的。她暗自惱著,拿竹棍輕輕地敲響柳舒額頭:「誰打著壞主意?」
真打著壞主意的柳舒彎著眉眼挨她一記,岔開話去:「快些,給爹娘祭了酒,還得登山去,阿安可別墨跡。」
秦正和李氏的夫妻墓,秦大中元節時才來拔過草。秋日野草長得慢,現下都枯黃一片,她恐引起野火,三兩下拔幹淨一些,從食盒裏取出一碟單碼出來的重陽糕,一碗糍粑,一小壺燒酒在墳前澆下,點上香燭。
柳舒跟著她拜了三拜,瞧秦大跪在草地上,忙跟著她規規矩矩跪在一起。
秦姑娘笑著轉頭看看她,摸摸她腦袋,對著那青石道:「來給爹娘過過節。這重陽糕我們這邊不吃的,是阿舒孝敬爹娘的。」
柳舒跟著點頭:「爹娘嚐嚐好不好吃,不好吃跟我說,我下次琢磨個好吃的。」
秦大頗無奈地笑了一聲,牽著她手:「爹娘有什麽還是找我吧。我同阿舒定了日子成婚,沒什麽岔子,應是正月十六。爹娘如果還惦記我這個孩子,便保佑我們兩個順順利利地過日子,不要有什麽大災大病,能活到老就夠了。」
「爹娘放心,我肯定陪著阿安。她什麽時候見您二老,我前後腳就到!」
秦姑娘忍不住笑出聲,拿手去捂她嘴,笑道:「哪有人在爹娘墳前這樣許願的?爹娘知道,也要從裏麵笑醒了,快說幾句好的,免得招些壞事來。」
柳姑娘蹭蹭她,點點頭,待她鬆開手,又對那青墳拜了拜,道:「那爹娘便保佑我倆,萬事無憂,無病無災。」
青煙直上,也不知泉下人到底作何想。秦大同她稍待了會兒,將供品取迴來,仍舊背上,牽著她慢慢往山上去。
山林中霜霧方消,一片清新可愛。那要落葉的樹早就簌簌落過一地,地上層疊鋪滿,倒叫她們不必踩著泥濘前行。秋花不比春花漫艷,二人一路走來,隻見著幾叢開得茂盛的菊花,另有些柳舒叫不上名字的雜花。
千防萬防是防不住的,秦姑娘大嘆一聲,看她一眼,往石臼裏加水,把棍子也在裏麵泡上,道:「如果是這樣,那下次也不用拿出來,阿舒就著這石臼吃吧。」
「那不成,我要蘸粉,阿安快搓,我餓了。」
柳舒笑眯眯端上碗,伸到了盆邊。
那新鮮的糍粑,用手扯下,也不用特地去搓,往糍粑粉裏打上兩滾,沾得滿滿的。圓乎乎,軟糯糯,熱氣騰騰,米香混著豆香、芝麻香、糖香,再撒上兩勺粉,邊吃邊蘸,香甜得人不覺肚飽,隻想多吃兩個。
她倆一人吃上拳頭大的一個已經足夠。剩下的那些糍粑,秦大拿了鹽巴和花椒粉來,簸箕裏撒一層幹麵,一半挨個捏成巴掌大的圓餅,放在簸箕重。另一半用鹽巴和花椒粉和好,仍舊捏成餅,一起在陰涼處晾幹。
這樣,等到再吃時,白味的切開成條,略略一炸,可以用糖漿來配,而那加了鹽巴的,直接就能吃。用來做零嘴點心,最是不錯。
她倆商量著今日要去登山,去瞧瞧秦姑娘說的白崖,許是要午後才迴來,因此吃食得備足。秋日霜重,日出之後還得好曬上一陣,路才好走。這廂吃過早飯,兩人換過方便登山的短衣,那邊重陽糕已經蒸好,柳舒去裝糕點,秦姑娘去找兩根結實的竹棍當拐。
登山多要穿那帶屐齒的木履,綁在鞋子外,穿脫都方便。秦姑娘怕久不用,哪裏有些問題,自己試了兩試。又將昨日采來的茱萸果裝進香囊中,登山時好佩在腰間。
她在這邊悉心準備,柳姑娘拿著竹筒在菊花酒的缸子麵前發愁,她是有心多帶一點走的,卻怕秦姑娘不肯高抬貴手。左右見著秦大沒過來,柳舒將打酒的筒伸下去,打上來滿滿一罐,還未往自己這邊倒,就聽見秦大在門外咳嗽了一聲。
做賊的心虛,哪怕她打的是自家的酒。柳舒手一抖,撒下去一半,最後委委屈屈地隻裝了那淺淺一底不過一指深,隻怕抿一抿就見底。
她唉聲嘆氣,將東西裝進食盒,放進背簍裏,等著秦大來。
今日熱鬧,四下都有人背著東西上山去,手上或背筐裏裝一把茱萸。
秦大牽著她出去,謝公屐踩在青石上哢哢作響,兩人兩根竹棍,還戴著鬥笠,瞧著像是要下河撈魚似的。
先前給她們送糯米那漢子遠遠見著她倆,高聲問道:「秦安!帶你媳婦兒去哪兒玩啊?」
秦姑娘指指遠處,笑道:「先去爹娘那裏,然後帶阿舒去白崖上瞧瞧。」
「山上昨兒下了雨,你倆慢著點。嘿,你小子倒是會挑地方的——」
他風風火火地一溜煙沒了影子。
「今日人不多麽?」柳舒眨眨眼瞧她,「若是要登高望遠,你既說白崖好看,定是許多人都要去的。」
「他們沒我這麽閑,」秦大晃晃她手,「上無老,下無小,中間隻有一個阿舒,去哪裏都自在。今日重陽,多少得在家陪陪老人,便是要登高,也去不了高遠地方。想來是隻有我倆去那裏了。」
柳姑娘不知想到什麽壞事,意味深長地拉長調子「哦」了一聲,笑道:「荒郊野外,孤……孤女寡女的,我說阿安怎麽想著帶我去遠的地方爬山,原是打著壞主意。」
秦姑娘瞧著她,一點兒沒看出她非要欺負自己,鬧到半夜才歇的愧疚了,想來柳姑娘雖不事農務,卻皮糙肉厚,旁人比不過的。她暗自惱著,拿竹棍輕輕地敲響柳舒額頭:「誰打著壞主意?」
真打著壞主意的柳舒彎著眉眼挨她一記,岔開話去:「快些,給爹娘祭了酒,還得登山去,阿安可別墨跡。」
秦正和李氏的夫妻墓,秦大中元節時才來拔過草。秋日野草長得慢,現下都枯黃一片,她恐引起野火,三兩下拔幹淨一些,從食盒裏取出一碟單碼出來的重陽糕,一碗糍粑,一小壺燒酒在墳前澆下,點上香燭。
柳舒跟著她拜了三拜,瞧秦大跪在草地上,忙跟著她規規矩矩跪在一起。
秦姑娘笑著轉頭看看她,摸摸她腦袋,對著那青石道:「來給爹娘過過節。這重陽糕我們這邊不吃的,是阿舒孝敬爹娘的。」
柳舒跟著點頭:「爹娘嚐嚐好不好吃,不好吃跟我說,我下次琢磨個好吃的。」
秦大頗無奈地笑了一聲,牽著她手:「爹娘有什麽還是找我吧。我同阿舒定了日子成婚,沒什麽岔子,應是正月十六。爹娘如果還惦記我這個孩子,便保佑我們兩個順順利利地過日子,不要有什麽大災大病,能活到老就夠了。」
「爹娘放心,我肯定陪著阿安。她什麽時候見您二老,我前後腳就到!」
秦姑娘忍不住笑出聲,拿手去捂她嘴,笑道:「哪有人在爹娘墳前這樣許願的?爹娘知道,也要從裏麵笑醒了,快說幾句好的,免得招些壞事來。」
柳姑娘蹭蹭她,點點頭,待她鬆開手,又對那青墳拜了拜,道:「那爹娘便保佑我倆,萬事無憂,無病無災。」
青煙直上,也不知泉下人到底作何想。秦大同她稍待了會兒,將供品取迴來,仍舊背上,牽著她慢慢往山上去。
山林中霜霧方消,一片清新可愛。那要落葉的樹早就簌簌落過一地,地上層疊鋪滿,倒叫她們不必踩著泥濘前行。秋花不比春花漫艷,二人一路走來,隻見著幾叢開得茂盛的菊花,另有些柳舒叫不上名字的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