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姑娘很是摸摸她耳朵,將柳舒長發盤起來,端起水,倒是三兩步跑了。
她方才瞧見柳舒乖巧躺著,那白玉耳墜稱她兩耳愈發可愛,見著那顆痣,竟忍不住想去親一親——她倆白日裏也有黏糊時候,說來也並未有什麽。不過是秦姑娘方說完一些話,這時候想著此事,卻一溜地拐到了晚上去,實在不大好意思,隻好跑開了事。
柳姑娘不曾想到此處,收拾停當,抓了秦姑娘出來,照一般模樣,與她沐發。
她兩個關起門來,自個清閑,不知不覺混到晚上。
四遭裏約起夥伴的,這會兒已經吵嚷起來,在院子裏乞巧。秦大點了燈籠,掛在梅樹上,鋪上草墊,搬來小桌,將巧果、紅菱、白藕、蓮蓬擺上,放著穿針的盒,拿來乞巧的水碗。
天上明星遍撒,天河高懸。柳舒拉著她一道坐了,往天上看過兩眼,將牽牛織女兩星一指,道是:「若是天上一天,人間一年。我們瞧著他倆是一年見一次,真要說來,倒也不過是一天裏晚飯時才見一次罷了。」
秦大開了盒子,取針線給她,笑道:「如果那說書的、排戲的聽了你這說法,隻怕要氣性大發,說你渾沒有點道理。」
柳姑娘撚線舉針,偏去對著那兩顆星,拿線輕輕送去穿了七孔,放下來,很是得意,將針線放在秦姑娘手裏,道:「該是他們無趣。千百年了,倒抓著這個不放,沒點兒新東西來聽,七八歲小童都膩了。」
她瞧見秦大將針線收好,心思全沒在那乞巧的活兒上,自往秦姑娘懷裏撞了,抱著她腰,笑問:「這世上有情人多了去,哪點不比天上好?旁的姑娘求郎君,求子孫,我現下一個已是心滿意足,一個卻是全然不需。這下沒得事情做,該做些什麽是好?」
「阿舒想做些什麽?」
柳姑娘故意將她左右看看,湊上去,疑道:「白日又不是我拿話來嚇唬人,阿安怎麽這會兒倒忘了。」
秦大攬著她,咬咬舌尖,哄道:「秋夜露重,該迴去才是。」
「門窗一閉,隻怕織女娘娘想給點福氣,都瞧不見我倆在哪兒?」
秦姑娘夜色裏盯著她,隻是笑道:「你要什麽福氣,我難道不肯盡數給你?要叫那瞧不見摸不著,不知在何處的神仙賜下嗎?」
柳舒頭昏眼花,給她一拽便跟著迴了臥房,昏昏沉沉仍不忘想著——這世上,到底是老實人慣會惑人。
第四十章 處暑 就……多吃一點,吃飽一點。
處暑見棗,萬物始肥。
秋風到底刮盡了夏日餘熱,最近早晚都開始涼人起來。
翻過處暑,暑氣就像是給四時神揪迴了天上,一場雨便是一道坎,三五日,田裏就都變色泛黃,穀物壓穗,瓜果滿枝,路上打霜,池中生寒。
因著天冷,柳舒近日裏總要睡到太陽升起才肯起來,秦姑娘若是田裏無事,有時也陪她多睡會。
好幾次她倆叫嬸子撞見天大亮方才開院門,秦大是有些羞,嬸子倒一副過來人模樣,笑眯眯地說幾句什麽年輕人都是這樣,隻是快逢秋收,不要誤了農時的話。
她倆雖時時膩在一塊兒,可也不是坐吃山空的憊懶人物,有時多睡一晌,一日裏該做的活,倒是也沒拉下。
今日逢著處暑,要去田中祭土地爺,秦姑娘昨兒就同柳舒說好,兩人安安分分睡過一晚,聞著雞鳴便起來準備。
中元祭祖時還剩了一捆紙錢,屆時拿到田邊燒掉。
秦大將家裏的五穀都抓一把出來,用清水煮熟。石榴熟了,壓得石榴樹彎枝,柳舒上樓去摘了七八個下來,剖開兩個,將籽取出。另有五色紙,需得剪成細條,綁在穗子上。果園裏有兩棵棗樹,柳姑娘吆雞鴨過去時,順手打了一筐下來,取出兩捧,放在祭神的籃裏。
她兩個一邊在鍋裏煮著早飯,一邊忙活。待得天色亮起,收拾停當,秦姑娘碗剛端起來,就聽得前院有人敲門,她看一眼柳舒,應了一聲,到前麵去。
柳姑娘跟住她,溜到臥房裏去,扒著窗縫去瞧——外麵來了個壯漢,身量約有八尺,虯須虎背,腳下有個麻袋。秦大身近七尺,已算得高,在他麵前到像個幼童了。
那人見著秦大開門,笑著拍拍她肩膀,道:「秦安!許久不見了,你還認得我是誰麽?」
秦大給他拍得一趔趄,道:「秦明叔什麽時候迴來的?」
秦明將腳邊麻袋拎起來,放到門裏,抄著手,往後退幾步,將秦大仔細瞧過,這才答她:「昨兒夜裏到的。我爹這兩日身子不大好,沒做麵,就不給你拿了。他上次說你討了媳婦,隻是孝期算來還差點,官府上換不得文書,所以還沒過門來。叫我哪日迴來,給你尋幾袋好吃的糯米——曉得你家這兩年沒種,你又是饞這個的,權當是討個彩頭,慶祝你成家了。」
秦大將袋子打開看過一眼,糯米白嫩圓滾,剔透亮麗,確實上等。
她攏了袋子笑,讓出一條路。
「明叔吃早飯了嗎?要不要到家裏吃點再迴去。」
秦明將手一擺,自道:「你媳婦住家裏,還未過門,我天不亮燈不照的來,哪有這種規矩。我爹在家等著吃飯呢。你若是哪日得空,還是到官府上將戶籍改了。往日海舟爺不是給你起了個大名?這秦大來秦大去的,小孩子倒無妨,到現在成了家,還是改過來好。」
她方才瞧見柳舒乖巧躺著,那白玉耳墜稱她兩耳愈發可愛,見著那顆痣,竟忍不住想去親一親——她倆白日裏也有黏糊時候,說來也並未有什麽。不過是秦姑娘方說完一些話,這時候想著此事,卻一溜地拐到了晚上去,實在不大好意思,隻好跑開了事。
柳姑娘不曾想到此處,收拾停當,抓了秦姑娘出來,照一般模樣,與她沐發。
她兩個關起門來,自個清閑,不知不覺混到晚上。
四遭裏約起夥伴的,這會兒已經吵嚷起來,在院子裏乞巧。秦大點了燈籠,掛在梅樹上,鋪上草墊,搬來小桌,將巧果、紅菱、白藕、蓮蓬擺上,放著穿針的盒,拿來乞巧的水碗。
天上明星遍撒,天河高懸。柳舒拉著她一道坐了,往天上看過兩眼,將牽牛織女兩星一指,道是:「若是天上一天,人間一年。我們瞧著他倆是一年見一次,真要說來,倒也不過是一天裏晚飯時才見一次罷了。」
秦大開了盒子,取針線給她,笑道:「如果那說書的、排戲的聽了你這說法,隻怕要氣性大發,說你渾沒有點道理。」
柳姑娘撚線舉針,偏去對著那兩顆星,拿線輕輕送去穿了七孔,放下來,很是得意,將針線放在秦姑娘手裏,道:「該是他們無趣。千百年了,倒抓著這個不放,沒點兒新東西來聽,七八歲小童都膩了。」
她瞧見秦大將針線收好,心思全沒在那乞巧的活兒上,自往秦姑娘懷裏撞了,抱著她腰,笑問:「這世上有情人多了去,哪點不比天上好?旁的姑娘求郎君,求子孫,我現下一個已是心滿意足,一個卻是全然不需。這下沒得事情做,該做些什麽是好?」
「阿舒想做些什麽?」
柳姑娘故意將她左右看看,湊上去,疑道:「白日又不是我拿話來嚇唬人,阿安怎麽這會兒倒忘了。」
秦大攬著她,咬咬舌尖,哄道:「秋夜露重,該迴去才是。」
「門窗一閉,隻怕織女娘娘想給點福氣,都瞧不見我倆在哪兒?」
秦姑娘夜色裏盯著她,隻是笑道:「你要什麽福氣,我難道不肯盡數給你?要叫那瞧不見摸不著,不知在何處的神仙賜下嗎?」
柳舒頭昏眼花,給她一拽便跟著迴了臥房,昏昏沉沉仍不忘想著——這世上,到底是老實人慣會惑人。
第四十章 處暑 就……多吃一點,吃飽一點。
處暑見棗,萬物始肥。
秋風到底刮盡了夏日餘熱,最近早晚都開始涼人起來。
翻過處暑,暑氣就像是給四時神揪迴了天上,一場雨便是一道坎,三五日,田裏就都變色泛黃,穀物壓穗,瓜果滿枝,路上打霜,池中生寒。
因著天冷,柳舒近日裏總要睡到太陽升起才肯起來,秦姑娘若是田裏無事,有時也陪她多睡會。
好幾次她倆叫嬸子撞見天大亮方才開院門,秦大是有些羞,嬸子倒一副過來人模樣,笑眯眯地說幾句什麽年輕人都是這樣,隻是快逢秋收,不要誤了農時的話。
她倆雖時時膩在一塊兒,可也不是坐吃山空的憊懶人物,有時多睡一晌,一日裏該做的活,倒是也沒拉下。
今日逢著處暑,要去田中祭土地爺,秦姑娘昨兒就同柳舒說好,兩人安安分分睡過一晚,聞著雞鳴便起來準備。
中元祭祖時還剩了一捆紙錢,屆時拿到田邊燒掉。
秦大將家裏的五穀都抓一把出來,用清水煮熟。石榴熟了,壓得石榴樹彎枝,柳舒上樓去摘了七八個下來,剖開兩個,將籽取出。另有五色紙,需得剪成細條,綁在穗子上。果園裏有兩棵棗樹,柳姑娘吆雞鴨過去時,順手打了一筐下來,取出兩捧,放在祭神的籃裏。
她兩個一邊在鍋裏煮著早飯,一邊忙活。待得天色亮起,收拾停當,秦姑娘碗剛端起來,就聽得前院有人敲門,她看一眼柳舒,應了一聲,到前麵去。
柳姑娘跟住她,溜到臥房裏去,扒著窗縫去瞧——外麵來了個壯漢,身量約有八尺,虯須虎背,腳下有個麻袋。秦大身近七尺,已算得高,在他麵前到像個幼童了。
那人見著秦大開門,笑著拍拍她肩膀,道:「秦安!許久不見了,你還認得我是誰麽?」
秦大給他拍得一趔趄,道:「秦明叔什麽時候迴來的?」
秦明將腳邊麻袋拎起來,放到門裏,抄著手,往後退幾步,將秦大仔細瞧過,這才答她:「昨兒夜裏到的。我爹這兩日身子不大好,沒做麵,就不給你拿了。他上次說你討了媳婦,隻是孝期算來還差點,官府上換不得文書,所以還沒過門來。叫我哪日迴來,給你尋幾袋好吃的糯米——曉得你家這兩年沒種,你又是饞這個的,權當是討個彩頭,慶祝你成家了。」
秦大將袋子打開看過一眼,糯米白嫩圓滾,剔透亮麗,確實上等。
她攏了袋子笑,讓出一條路。
「明叔吃早飯了嗎?要不要到家裏吃點再迴去。」
秦明將手一擺,自道:「你媳婦住家裏,還未過門,我天不亮燈不照的來,哪有這種規矩。我爹在家等著吃飯呢。你若是哪日得空,還是到官府上將戶籍改了。往日海舟爺不是給你起了個大名?這秦大來秦大去的,小孩子倒無妨,到現在成了家,還是改過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