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舒提著盞燈,帶著她往飯廳去,自道:「不必慌,我娘慣愛提前個一兩刻鍾叫人吃飯,怎麽也趕得上的。」
「我還道今日佳節,怎麽也該我下廚做兩個菜。伯母正好休息,可以嚐嚐我的手藝。」
柳姑娘在前麵哼了一聲。
「柳翟在呢,偏不給他嚐了去。下次我們尋個他不在的時候再迴來,讓楊姥將好吃的盡數買上,你做什麽都方便。」
秦大知她這股氣是消不下去,也不勸慰,應道:「好,都聽阿舒的。」
她兩個到飯廳,時間正正好。
桌上擺著個六格的大盤,熱氣騰騰地冒著煙,放滿了半掌長的小粽子,另有一份雞肉。柳復已在桌上坐了,柳翟匆匆來遲,在門口與她倆碰上,倒不咄咄逼人,隻仿佛沒見到一樣,自顧自進去。
柳夫人領著楊姥煮了消食湯端上來,先一人盛一碗晾著,這才入座。
秦大手邊放著一壺酒,微微泛著熱氣,是在爐中溫過的。柳復講養生,不大飲這些,隻倒了一小杯,舉起來,笑道:「今日是佳節,難得家中人這樣多。再過幾年我若身體還好,想必也能瞧見後人。秦公子,你頭一次來,不必拘謹。家裏菜都是自己做的,雖說不怎麽上得台麵,但也算是一番心意,不要客氣。」
秦姑娘忙將杯子又託了托,道:「承蒙伯父厚愛,我是晚輩,當先敬三杯。」
這酒清淡,是文人騷客愛喝的。秦姑娘喝著如飲白水,麵不改色連斟三杯,又朝柳翟一舉杯,笑道:「白日裏同柳兄有些誤會,良辰美景,還是該開心一些好。我再敬柳兄三杯,全當賠個不是。」
柳翟是個好麵子的,秦大又三杯酒下去,他隻覺得自己在柳舒那兒丟的份,算是在秦大身上找了迴來,麵色很是和緩了些。裝模作樣也罷地敷衍一杯,就算是迴了禮。
柳舒懶得管他那些彎彎腸,這會兒剝了個鮮肉小棕,放在秦大碗裏,半笑半埋怨:「還不吃?娘和楊姥辛辛苦苦包了那麽久粽子,可就全放涼了。」
柳復樂見家中和睦,當即便道:「好好好,這便開席。你著急什麽,萬沒有把你餓著的。」
秦大碗中既有肉粽,便先拿了這個來嚐,她和著一塊肉丁將粽子咬下,在口中細細咀嚼,連連點頭。
柳姑娘手上忙著剝,嘴巴上沒停,問她:「阿安覺得如何?」
秦大又一品,答:「鹹香美味。糯米緊實不散,這是包的時候便將米粒壓得緊實,葉子捆得結實。粽子熟了,肉卻不顯得老,也沒有腥氣,這是肉粒切得好,粽子也沒有煮過頭。伯母這粽子若是拿到旁處去和人比,隻怕別人家裏往後都不敢做粽子了。」
凡是下廚的,自然愛旁人誇自己手藝好。柳夫人聽著一笑,道:「這孩子,竟是個嘴甜的。若是愛吃,隻管自己拿來吃,走時再帶上幾筐,當吃個零嘴。」
秦大連聲應了,忙又去嚐別的。
粽子做法大同小異,不過是各處的樣式、用的葉子、捆的方法有所不同罷了。陽泉、閩州一帶,用的就是端午前的蘆竹葉。三張包一個,正中那張頭尾要和另兩張反過來,葉邊交替,免得漏米。尾處翻折,做出個頭尖底圓的尖筒來。
若是白米粽,自然將糯米加進去便是,用筷子反覆插捅,把米壓實按緊,如此反覆,這樣煮出來的粽子,就不會水多米稀,揭開全是鬆鬆散散的糯米湯。若是紅豆粽,無非是糯米裏混些泡好後略煮過一迴的紅豆罷了。若是紅棗粽,便在中央壓一顆紅棗,其餘仍是同樣法子。
米裝好,將剩餘的粽葉如蓋子般扣實按牢,或以細繩,或以撕成條的棕葉捆上,紮成個三短角,一長尖的小棕,剪去過長的粽葉,等著下鍋就是。
肉粽大都做成方角,秦大家中不做這類,她也隻是見過,卻不曾自己動手,今日難得吃上,細細嚐了許久。
柳舒家口味各有不同,是以粽子都做得精細可愛,小巧玲瓏,就算是總角稚童,一氣吃上三四個,也沒有覺得肚撐的。
六格的大盤,四色棕子,另有一格蜜餞,秦大一一嚐過,隻覺肚暖生熱,細細冒出一層汗。
柳舒怕她吃酒積食,夜裏不舒服,早將那壺酒推到了柳翟那裏。她這會兒見著秦大吃飯速度慢下來,便知她已吃得差不多,將消食湯往她跟前一遞,湊上去,小聲道:「那糯米吃了久不餓的,娘不是說還要讓我們帶些走?你可別吃壞了肚子,半夜裏還得帶你去見大夫呢。」
秦大接了湯去,小口抿了一下,點點頭,果繞開了那些米糧,伸向了另一碟中的雞絲。
夏日燥熱,粽子多少算是主食,還能吃下些。若是有熱湯熱菜,隻怕桌上人略動一動筷子,就不肯再吃的。是以柳夫人做的這道麻辣雞絲,便是將雞肉手撕成小條,汆燙熟之後放涼,把小青椒、小辣椒切圈,在油裏同蔥白、薑片、蒜片一同煸香,趁熱時丟下一大把白芝麻燒出香氣,輔之油潑辣子、蒜水、醬油、醋、白糖、鹽,打攪均勻,拿熱水沖開,將雞肉泡進去。到晚上端上桌,已經泡得全然入味,撈出來,再淋上一勺湯料,滋味十足。
秦大這會不喝酒,就吃兩口麻辣雞絲,再喝一口消食湯。柳家餐桌上安靜,慣來時食不言寢不語,除了柳舒這個沒規矩的。柳復到時辰要看書歇息,自己嚐了一點粽子,怕積食,喝完湯便起身,說是到園子裏轉轉。
「我還道今日佳節,怎麽也該我下廚做兩個菜。伯母正好休息,可以嚐嚐我的手藝。」
柳姑娘在前麵哼了一聲。
「柳翟在呢,偏不給他嚐了去。下次我們尋個他不在的時候再迴來,讓楊姥將好吃的盡數買上,你做什麽都方便。」
秦大知她這股氣是消不下去,也不勸慰,應道:「好,都聽阿舒的。」
她兩個到飯廳,時間正正好。
桌上擺著個六格的大盤,熱氣騰騰地冒著煙,放滿了半掌長的小粽子,另有一份雞肉。柳復已在桌上坐了,柳翟匆匆來遲,在門口與她倆碰上,倒不咄咄逼人,隻仿佛沒見到一樣,自顧自進去。
柳夫人領著楊姥煮了消食湯端上來,先一人盛一碗晾著,這才入座。
秦大手邊放著一壺酒,微微泛著熱氣,是在爐中溫過的。柳復講養生,不大飲這些,隻倒了一小杯,舉起來,笑道:「今日是佳節,難得家中人這樣多。再過幾年我若身體還好,想必也能瞧見後人。秦公子,你頭一次來,不必拘謹。家裏菜都是自己做的,雖說不怎麽上得台麵,但也算是一番心意,不要客氣。」
秦姑娘忙將杯子又託了托,道:「承蒙伯父厚愛,我是晚輩,當先敬三杯。」
這酒清淡,是文人騷客愛喝的。秦姑娘喝著如飲白水,麵不改色連斟三杯,又朝柳翟一舉杯,笑道:「白日裏同柳兄有些誤會,良辰美景,還是該開心一些好。我再敬柳兄三杯,全當賠個不是。」
柳翟是個好麵子的,秦大又三杯酒下去,他隻覺得自己在柳舒那兒丟的份,算是在秦大身上找了迴來,麵色很是和緩了些。裝模作樣也罷地敷衍一杯,就算是迴了禮。
柳舒懶得管他那些彎彎腸,這會兒剝了個鮮肉小棕,放在秦大碗裏,半笑半埋怨:「還不吃?娘和楊姥辛辛苦苦包了那麽久粽子,可就全放涼了。」
柳復樂見家中和睦,當即便道:「好好好,這便開席。你著急什麽,萬沒有把你餓著的。」
秦大碗中既有肉粽,便先拿了這個來嚐,她和著一塊肉丁將粽子咬下,在口中細細咀嚼,連連點頭。
柳姑娘手上忙著剝,嘴巴上沒停,問她:「阿安覺得如何?」
秦大又一品,答:「鹹香美味。糯米緊實不散,這是包的時候便將米粒壓得緊實,葉子捆得結實。粽子熟了,肉卻不顯得老,也沒有腥氣,這是肉粒切得好,粽子也沒有煮過頭。伯母這粽子若是拿到旁處去和人比,隻怕別人家裏往後都不敢做粽子了。」
凡是下廚的,自然愛旁人誇自己手藝好。柳夫人聽著一笑,道:「這孩子,竟是個嘴甜的。若是愛吃,隻管自己拿來吃,走時再帶上幾筐,當吃個零嘴。」
秦大連聲應了,忙又去嚐別的。
粽子做法大同小異,不過是各處的樣式、用的葉子、捆的方法有所不同罷了。陽泉、閩州一帶,用的就是端午前的蘆竹葉。三張包一個,正中那張頭尾要和另兩張反過來,葉邊交替,免得漏米。尾處翻折,做出個頭尖底圓的尖筒來。
若是白米粽,自然將糯米加進去便是,用筷子反覆插捅,把米壓實按緊,如此反覆,這樣煮出來的粽子,就不會水多米稀,揭開全是鬆鬆散散的糯米湯。若是紅豆粽,無非是糯米裏混些泡好後略煮過一迴的紅豆罷了。若是紅棗粽,便在中央壓一顆紅棗,其餘仍是同樣法子。
米裝好,將剩餘的粽葉如蓋子般扣實按牢,或以細繩,或以撕成條的棕葉捆上,紮成個三短角,一長尖的小棕,剪去過長的粽葉,等著下鍋就是。
肉粽大都做成方角,秦大家中不做這類,她也隻是見過,卻不曾自己動手,今日難得吃上,細細嚐了許久。
柳舒家口味各有不同,是以粽子都做得精細可愛,小巧玲瓏,就算是總角稚童,一氣吃上三四個,也沒有覺得肚撐的。
六格的大盤,四色棕子,另有一格蜜餞,秦大一一嚐過,隻覺肚暖生熱,細細冒出一層汗。
柳舒怕她吃酒積食,夜裏不舒服,早將那壺酒推到了柳翟那裏。她這會兒見著秦大吃飯速度慢下來,便知她已吃得差不多,將消食湯往她跟前一遞,湊上去,小聲道:「那糯米吃了久不餓的,娘不是說還要讓我們帶些走?你可別吃壞了肚子,半夜裏還得帶你去見大夫呢。」
秦大接了湯去,小口抿了一下,點點頭,果繞開了那些米糧,伸向了另一碟中的雞絲。
夏日燥熱,粽子多少算是主食,還能吃下些。若是有熱湯熱菜,隻怕桌上人略動一動筷子,就不肯再吃的。是以柳夫人做的這道麻辣雞絲,便是將雞肉手撕成小條,汆燙熟之後放涼,把小青椒、小辣椒切圈,在油裏同蔥白、薑片、蒜片一同煸香,趁熱時丟下一大把白芝麻燒出香氣,輔之油潑辣子、蒜水、醬油、醋、白糖、鹽,打攪均勻,拿熱水沖開,將雞肉泡進去。到晚上端上桌,已經泡得全然入味,撈出來,再淋上一勺湯料,滋味十足。
秦大這會不喝酒,就吃兩口麻辣雞絲,再喝一口消食湯。柳家餐桌上安靜,慣來時食不言寢不語,除了柳舒這個沒規矩的。柳復到時辰要看書歇息,自己嚐了一點粽子,怕積食,喝完湯便起身,說是到園子裏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