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時搖了搖頭,繼續提筆給八叔他們寫信,他這會兒光愁著自己地位變化還不夠,還得顧及八叔他們的心情,他得要好好安撫八叔他們才行。
彼時的弘時還想不到他那位好弟弟豈止是一點點野心,而是野心滿滿啊。
在年家人投來青睞時,弘曆果斷接受了年家人的看重。
他身下一點勢力都沒有,不比弘時有妻族勢力,也不比弘晝是貴妃之子,又有皇額娘和烏拉那拉氏一族及其他盼著成為弘晝妻族的家族勢力。
他額娘僅為嬪位,而額娘引以為豪的滿洲旗貴女身份遲早不會是獨一無二的——皇阿瑪都能將弘晝生母封為貴妃,他不相信皇阿瑪不會給耿氏一族抬旗。
哪怕將來他娶妻,以皇阿瑪對他的重視,他將來肯定娶不了名門大族的貴女為嫡福晉,但弘晝就不一樣了,有一個得寵的貴妃額娘在,弘晝將來的妻族勢力一定不淺。
因此在弘晝和他還沒有娶妻前,他想藉助年家勢力讓皇阿瑪看重他,這樣皇阿瑪才會給他賜下一個高門貴女為嫡福晉,他就有跟弘時和弘晝他們一較高下的可能了。
弘曆清楚極了,自己額娘和弘晝額娘在初進府時是相差不大的身份,但就是這樣一步慢步步慢才導致今天一個為貴妃一個為嬪位的差別,他一定不會讓自己落得這種結局的。
因此他在接受年家人的看重後,哪怕年家人還試圖招惹弘晝和弘時,他都忍著。
而今兒這時,正是他試探到的三哥會傳信給八叔的時候,他務必要讓皇阿瑪知道這事,讓皇阿瑪徹底對三哥失望,能減少一個競爭者就最好不過了。
他忐忑極了,意圖傳話給年家人,想必年家人會趁機將這件事炒得沸沸揚揚的——至於將來三哥得知真相時會怪罪何人,那不是很簡單的事嗎,要不就怪罪年家,要不就怪罪五弟,因為跟三哥親口說過八叔的事的隻有五弟一個人,他能置身事外就最好不過了。
當然,若是三哥能像大伯拉八叔下水一樣拉弘晝下水,那就是意外之喜,能讓他不費吹灰之力將這兩兄弟同時解決。
他將信件藏好,讓人小心的拿到宮外去了。
……
年羹堯此時剛歸京,一路風塵僕僕的,在接受了聖上賜下的種種恩賜和爵位後,他咧開嘴,「今兒聖上能坐上這皇位的功勞都在我年羹堯身上,隻可惜當年六阿哥那事發生的著實不妙啊,不過我年家女兒也長成了,是時候送進宮給萬歲爺了。」
年家人都絕口不提那肅嬪母子倆,這兩人就是年家的屈辱,要不是肅嬪生下一個天生癡呆的子嗣,年家也不會到現在都沒有後宮勢力,而且聽萬歲爺提起肅嬪母子倆實質上還活著,年家人都無比惱怒。
這好端端的,等新的年家女進門,這舊的年家女還非得梗在那兒讓皇上時不時想起年家女曾生下過有癡症的子嗣嗎。
年夫人道:「若是肅嬪母子倆能一塊兒去就好了。」即將要被送進宮的年家女是她親生女兒,她不願意自己女兒的青雲路被兩個孽障給阻了。
年羹堯卻擺了擺手,「這也算是個機會,若是六阿哥能長成,就算一直是癡傻的,能傳宗接代即可,這樣年家依舊有血脈跟皇家結合了,也算是條後路。」
盡管年羹堯從不認為年家需要什麽後路,但皇上多年子嗣艱難,至今隻有三個阿哥存活,而其中唯一娶妻生子的弘時阿哥至今也隻有一個阿哥,可想子嗣有多稀少,年羹堯還挺擔心年家女進門後沒法順利有孕生下一個皇子。
保住六阿哥還能讓皇上多出幾個有年家血脈的孫子,到時候倘若皇上活得久,有年家的勢力在,不愁不能將皇孫送上皇位,不過這也多虧當今聖上隻有三個阿哥,不然事兒就難辦了。
年羹堯仿佛想到阿哥們意圖阻攔的畫麵,笑得都有幾分血腥味了。
年夫人往這方麵想了想,覺得這道理還說得通,在關鍵時候,她都是站在她丈夫這邊的,隻要年家能夠昌盛,甚至能出一位新帝,這新帝是不是從她女兒肚子裏出來倒是無礙了。
畢竟她兒子才是她的根,隻有年家昌盛,她兒子繼承爺的身份地位時才能快活。
不久後,四阿哥的信件傳到年家來了。
年羹堯將信件拆開,粗粗掃了幾眼,神色有幾分慎重。
「三阿哥有這麽大把柄在自己兄弟上,爺是該說他蠢還是說他蠢?」年羹堯搖了搖頭,「四阿哥意圖讓我年羹堯戳穿此事,爺可不上當。」
他反覆想來這事,他要是當麵戳穿此事,到時候三阿哥倒台,最終也隻有一個便宜四阿哥的下場,可便宜四阿哥有何用,是抬著他跟五阿哥鬥起來嗎,那沒意思,年家人不能一點好處都沒有。
哪怕年家再扶持出一個天子,有再多的從龍之功都不如有年家血脈的皇子阿哥上位。
隻是萬一六阿哥不能生養,年家女進宮後不得一兒半女,這四阿哥倒是一個極好的後路,可惜五阿哥沒有接受年家人的投靠,不然他倒是能堅定支持五阿哥將三阿哥扳倒,省得他想來想去。
年羹堯心裏想了這麽多,到最後也隻是說道:「京城太過平靜了,還得再熱鬧點,我年羹堯雖不能主動說出這事,但其他官員未曾不可。」
他手下還有別的官員利用。
先將三阿哥扳倒,再讓四阿哥和五阿哥鬥個十來年,到時候年家女早就生養子嗣了,或是六阿哥那邊有皇孫了,他就能送皇孫或是從他女兒肚子裏出來的阿哥上位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彼時的弘時還想不到他那位好弟弟豈止是一點點野心,而是野心滿滿啊。
在年家人投來青睞時,弘曆果斷接受了年家人的看重。
他身下一點勢力都沒有,不比弘時有妻族勢力,也不比弘晝是貴妃之子,又有皇額娘和烏拉那拉氏一族及其他盼著成為弘晝妻族的家族勢力。
他額娘僅為嬪位,而額娘引以為豪的滿洲旗貴女身份遲早不會是獨一無二的——皇阿瑪都能將弘晝生母封為貴妃,他不相信皇阿瑪不會給耿氏一族抬旗。
哪怕將來他娶妻,以皇阿瑪對他的重視,他將來肯定娶不了名門大族的貴女為嫡福晉,但弘晝就不一樣了,有一個得寵的貴妃額娘在,弘晝將來的妻族勢力一定不淺。
因此在弘晝和他還沒有娶妻前,他想藉助年家勢力讓皇阿瑪看重他,這樣皇阿瑪才會給他賜下一個高門貴女為嫡福晉,他就有跟弘時和弘晝他們一較高下的可能了。
弘曆清楚極了,自己額娘和弘晝額娘在初進府時是相差不大的身份,但就是這樣一步慢步步慢才導致今天一個為貴妃一個為嬪位的差別,他一定不會讓自己落得這種結局的。
因此他在接受年家人的看重後,哪怕年家人還試圖招惹弘晝和弘時,他都忍著。
而今兒這時,正是他試探到的三哥會傳信給八叔的時候,他務必要讓皇阿瑪知道這事,讓皇阿瑪徹底對三哥失望,能減少一個競爭者就最好不過了。
他忐忑極了,意圖傳話給年家人,想必年家人會趁機將這件事炒得沸沸揚揚的——至於將來三哥得知真相時會怪罪何人,那不是很簡單的事嗎,要不就怪罪年家,要不就怪罪五弟,因為跟三哥親口說過八叔的事的隻有五弟一個人,他能置身事外就最好不過了。
當然,若是三哥能像大伯拉八叔下水一樣拉弘晝下水,那就是意外之喜,能讓他不費吹灰之力將這兩兄弟同時解決。
他將信件藏好,讓人小心的拿到宮外去了。
……
年羹堯此時剛歸京,一路風塵僕僕的,在接受了聖上賜下的種種恩賜和爵位後,他咧開嘴,「今兒聖上能坐上這皇位的功勞都在我年羹堯身上,隻可惜當年六阿哥那事發生的著實不妙啊,不過我年家女兒也長成了,是時候送進宮給萬歲爺了。」
年家人都絕口不提那肅嬪母子倆,這兩人就是年家的屈辱,要不是肅嬪生下一個天生癡呆的子嗣,年家也不會到現在都沒有後宮勢力,而且聽萬歲爺提起肅嬪母子倆實質上還活著,年家人都無比惱怒。
這好端端的,等新的年家女進門,這舊的年家女還非得梗在那兒讓皇上時不時想起年家女曾生下過有癡症的子嗣嗎。
年夫人道:「若是肅嬪母子倆能一塊兒去就好了。」即將要被送進宮的年家女是她親生女兒,她不願意自己女兒的青雲路被兩個孽障給阻了。
年羹堯卻擺了擺手,「這也算是個機會,若是六阿哥能長成,就算一直是癡傻的,能傳宗接代即可,這樣年家依舊有血脈跟皇家結合了,也算是條後路。」
盡管年羹堯從不認為年家需要什麽後路,但皇上多年子嗣艱難,至今隻有三個阿哥存活,而其中唯一娶妻生子的弘時阿哥至今也隻有一個阿哥,可想子嗣有多稀少,年羹堯還挺擔心年家女進門後沒法順利有孕生下一個皇子。
保住六阿哥還能讓皇上多出幾個有年家血脈的孫子,到時候倘若皇上活得久,有年家的勢力在,不愁不能將皇孫送上皇位,不過這也多虧當今聖上隻有三個阿哥,不然事兒就難辦了。
年羹堯仿佛想到阿哥們意圖阻攔的畫麵,笑得都有幾分血腥味了。
年夫人往這方麵想了想,覺得這道理還說得通,在關鍵時候,她都是站在她丈夫這邊的,隻要年家能夠昌盛,甚至能出一位新帝,這新帝是不是從她女兒肚子裏出來倒是無礙了。
畢竟她兒子才是她的根,隻有年家昌盛,她兒子繼承爺的身份地位時才能快活。
不久後,四阿哥的信件傳到年家來了。
年羹堯將信件拆開,粗粗掃了幾眼,神色有幾分慎重。
「三阿哥有這麽大把柄在自己兄弟上,爺是該說他蠢還是說他蠢?」年羹堯搖了搖頭,「四阿哥意圖讓我年羹堯戳穿此事,爺可不上當。」
他反覆想來這事,他要是當麵戳穿此事,到時候三阿哥倒台,最終也隻有一個便宜四阿哥的下場,可便宜四阿哥有何用,是抬著他跟五阿哥鬥起來嗎,那沒意思,年家人不能一點好處都沒有。
哪怕年家再扶持出一個天子,有再多的從龍之功都不如有年家血脈的皇子阿哥上位。
隻是萬一六阿哥不能生養,年家女進宮後不得一兒半女,這四阿哥倒是一個極好的後路,可惜五阿哥沒有接受年家人的投靠,不然他倒是能堅定支持五阿哥將三阿哥扳倒,省得他想來想去。
年羹堯心裏想了這麽多,到最後也隻是說道:「京城太過平靜了,還得再熱鬧點,我年羹堯雖不能主動說出這事,但其他官員未曾不可。」
他手下還有別的官員利用。
先將三阿哥扳倒,再讓四阿哥和五阿哥鬥個十來年,到時候年家女早就生養子嗣了,或是六阿哥那邊有皇孫了,他就能送皇孫或是從他女兒肚子裏出來的阿哥上位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