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三國同人] 在三國種棵科技樹 作者:花燈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也可一聽。畢竟他也是沒有退路了,如果荀攸有什麽主意說不定能用呢!
「攸曾在益州牧手下任職。」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益州牧南星為前中常侍張珪養子,少年英才,生而知之。其繼養父之德,對先帝忠心耿耿。如陛下下詔,說不定……」曾經阻礙南星的身份,此時竟成了博得信任的東西。不知道遠在益州的南星聽到消息是什麽心情呢?
荀攸沒有多言,隻是將這個想法像種子一樣種進劉弘的心裏,然後就告辭離開了。他不能確定劉弘是否會下令南星前來,他已經做完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給南星了。至於自己,他還要抓住更實際的事情。
且說劉弘這邊。因為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再加上以前張珪確實廣結善緣,作為中常侍也算是忠心,在太後,先帝那裏備受信任。以父度(duo,四聲。揣摩之意)子,那南星應該也算忠誠。而且這位生而知之,名聲遠揚,與董卓這等蠻人不同。……說不定真的能將董卓清除。
劉弘抱著這樣的想法,秘密見了皇帝母子一麵。晨曦間,他藏著一卷詔書從皇宮出來,找到了「瞭然」書舍。然後又在清晨的朝會上,主動請辭將司空之位讓給了董卓。立在最後的荀攸斂目低眉,唇角微微勾起弧度。
誰也不知道,此時的荀攸已經存了死誌。
董卓對京畿地區管控過嚴,南星在各地的人手都因為進幾年的戰亂被收迴大半,現在就算是「瞭然」也很難把東西送出去。到益州時,以然是八月底了。
緊跟其後的便是董卓廢立新帝的消息。
「嗬,那些屍位素餐的傢夥必然是不敢多言。」已經到益州的張珪在南星這裏喝茶,聽到消息後冷笑了一聲,「怎麽樣?不是收到陛下,哦不,弘農王的詔書,去嗎?」
「嗯……」南星拿不準主意,私心裏擔憂荀攸的安危,但她不應該此時去洛陽。就算是拿著前皇帝的討賊詔書,就算她現在能馬上將董卓誅殺。最後的結果還不是被天下其他州盯著,交出勝利果實。如果不交,她就是下一個「董卓」被群起而攻之。
張珪見南星這樣,以為她是不願與自己分享謀略,也識趣的告辭。在離開之前還淡淡的說,「有空去看看你母親,她想你想的緊。」
南星無可無不可的點點頭,腦子顯然不在這裏。
在吃過晚飯後,南星將所有謀士和最近負責練兵的武將都招了過來,連夜開會。張遼,趙雲和賈龍是最先領命離開的,他們隻需要整頓軍隊就好。甚至因為益州完整的供給係統,就連糧草他們都不用操心。
接下來就是張機和張魯,一個負責醫療,一個負責農業。打仗自然會有人受傷,更會死人,張仲景在聽到可能會天下大亂的消息後就開始儲備藥物,加緊了對軍醫的培訓,此時南星提出需求,他很快就能提供。再加上近幾年,高溫處理器具,酒精等消毒技術的推廣和一些常用外用藥的普及,張仲景相信醫療部門的同仁們即使在戰場上也可以做到最好。
而張魯負責天文氣象,也接手了一部分農業管理。從冬小麥的收穫,到春耕的推廣再到水利設施的維護,事無巨細的匯報給南星。益州本來就是漢朝的糧食產區,原本就是一年兩種,有了優良的水利,加上豆子的生產,甚至可以算的上一年三收。就算是南星連續打十年的仗,張魯也能保證不會餓死人。
兩人在匯報完,對以後的生產工作心中有數後就也先行離開了。
最後留下的謀士們,才要和南星一起解決最困難的路線問題。
「所以說,您覺得不應該現在去洛陽?」郭嘉扇著扇子,九月的巴蜀還是很熱的,「我沒覺得有什麽問題。」然後側頭看向同樣搖扇子的戲誌才,「你覺得呢?」
戲誌才沒有迴答他,反而問出了另一個問題,「問題是以後呢?就算現在不去洛陽,您以後有什麽打算?」
南星用手敲擊著案幾,陷入沉思。謀臣們看向她,他們要向南星確定一件事。
在長久的沉默後,南星苦笑著開口,「算是我的癡心妄想吧!我希望百姓富足,生活安定。不再有饑荒,不再有戰亂,所有人都可以為追尋理想而努力,而不是為生活所迫。」她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她深切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即使以後站在那片土地上的不是她,看到那樣的景象,她的靈魂也會安息的。
慢慢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氛在廳堂裏瀰漫。郭嘉率先笑了出來,也沒有大笑,反而是輕輕淺淺的笑著,眼神中完全是追憶。他想起了少年時的南星,那同樣閃亮的雙眼。隨後,其他人也笑了出來。
「如果您有這樣的想法,那還請忍耐些時日吧!」荀彧開口道,「現在我們唯有等。」
「等什麽?」南星好奇。
「等董卓死。」不常發言的賈詡開口,語氣篤定。「等袁紹起兵。」
等天下徹底混亂,等皇權無立身之地。
可惜,還沒等到董卓的死訊,南星先收到了荀攸被打入死牢的消息。
荀攸已經在牢中枯坐了數日,原本還算靈動的眼睛已經稍顯木訥,但他依舊麵色不變。周圍皆是反董之人,董卓為了折辱這位荀家的英才,並不殺他,但每過一天就會拉出以為牢中的士人在荀攸麵前行刑,讓他看著那些曾經的同窗、同僚在酷刑下顏麵盡失,然後不成人形。
「攸曾在益州牧手下任職。」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益州牧南星為前中常侍張珪養子,少年英才,生而知之。其繼養父之德,對先帝忠心耿耿。如陛下下詔,說不定……」曾經阻礙南星的身份,此時竟成了博得信任的東西。不知道遠在益州的南星聽到消息是什麽心情呢?
荀攸沒有多言,隻是將這個想法像種子一樣種進劉弘的心裏,然後就告辭離開了。他不能確定劉弘是否會下令南星前來,他已經做完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給南星了。至於自己,他還要抓住更實際的事情。
且說劉弘這邊。因為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再加上以前張珪確實廣結善緣,作為中常侍也算是忠心,在太後,先帝那裏備受信任。以父度(duo,四聲。揣摩之意)子,那南星應該也算忠誠。而且這位生而知之,名聲遠揚,與董卓這等蠻人不同。……說不定真的能將董卓清除。
劉弘抱著這樣的想法,秘密見了皇帝母子一麵。晨曦間,他藏著一卷詔書從皇宮出來,找到了「瞭然」書舍。然後又在清晨的朝會上,主動請辭將司空之位讓給了董卓。立在最後的荀攸斂目低眉,唇角微微勾起弧度。
誰也不知道,此時的荀攸已經存了死誌。
董卓對京畿地區管控過嚴,南星在各地的人手都因為進幾年的戰亂被收迴大半,現在就算是「瞭然」也很難把東西送出去。到益州時,以然是八月底了。
緊跟其後的便是董卓廢立新帝的消息。
「嗬,那些屍位素餐的傢夥必然是不敢多言。」已經到益州的張珪在南星這裏喝茶,聽到消息後冷笑了一聲,「怎麽樣?不是收到陛下,哦不,弘農王的詔書,去嗎?」
「嗯……」南星拿不準主意,私心裏擔憂荀攸的安危,但她不應該此時去洛陽。就算是拿著前皇帝的討賊詔書,就算她現在能馬上將董卓誅殺。最後的結果還不是被天下其他州盯著,交出勝利果實。如果不交,她就是下一個「董卓」被群起而攻之。
張珪見南星這樣,以為她是不願與自己分享謀略,也識趣的告辭。在離開之前還淡淡的說,「有空去看看你母親,她想你想的緊。」
南星無可無不可的點點頭,腦子顯然不在這裏。
在吃過晚飯後,南星將所有謀士和最近負責練兵的武將都招了過來,連夜開會。張遼,趙雲和賈龍是最先領命離開的,他們隻需要整頓軍隊就好。甚至因為益州完整的供給係統,就連糧草他們都不用操心。
接下來就是張機和張魯,一個負責醫療,一個負責農業。打仗自然會有人受傷,更會死人,張仲景在聽到可能會天下大亂的消息後就開始儲備藥物,加緊了對軍醫的培訓,此時南星提出需求,他很快就能提供。再加上近幾年,高溫處理器具,酒精等消毒技術的推廣和一些常用外用藥的普及,張仲景相信醫療部門的同仁們即使在戰場上也可以做到最好。
而張魯負責天文氣象,也接手了一部分農業管理。從冬小麥的收穫,到春耕的推廣再到水利設施的維護,事無巨細的匯報給南星。益州本來就是漢朝的糧食產區,原本就是一年兩種,有了優良的水利,加上豆子的生產,甚至可以算的上一年三收。就算是南星連續打十年的仗,張魯也能保證不會餓死人。
兩人在匯報完,對以後的生產工作心中有數後就也先行離開了。
最後留下的謀士們,才要和南星一起解決最困難的路線問題。
「所以說,您覺得不應該現在去洛陽?」郭嘉扇著扇子,九月的巴蜀還是很熱的,「我沒覺得有什麽問題。」然後側頭看向同樣搖扇子的戲誌才,「你覺得呢?」
戲誌才沒有迴答他,反而問出了另一個問題,「問題是以後呢?就算現在不去洛陽,您以後有什麽打算?」
南星用手敲擊著案幾,陷入沉思。謀臣們看向她,他們要向南星確定一件事。
在長久的沉默後,南星苦笑著開口,「算是我的癡心妄想吧!我希望百姓富足,生活安定。不再有饑荒,不再有戰亂,所有人都可以為追尋理想而努力,而不是為生活所迫。」她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她深切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即使以後站在那片土地上的不是她,看到那樣的景象,她的靈魂也會安息的。
慢慢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氛在廳堂裏瀰漫。郭嘉率先笑了出來,也沒有大笑,反而是輕輕淺淺的笑著,眼神中完全是追憶。他想起了少年時的南星,那同樣閃亮的雙眼。隨後,其他人也笑了出來。
「如果您有這樣的想法,那還請忍耐些時日吧!」荀彧開口道,「現在我們唯有等。」
「等什麽?」南星好奇。
「等董卓死。」不常發言的賈詡開口,語氣篤定。「等袁紹起兵。」
等天下徹底混亂,等皇權無立身之地。
可惜,還沒等到董卓的死訊,南星先收到了荀攸被打入死牢的消息。
荀攸已經在牢中枯坐了數日,原本還算靈動的眼睛已經稍顯木訥,但他依舊麵色不變。周圍皆是反董之人,董卓為了折辱這位荀家的英才,並不殺他,但每過一天就會拉出以為牢中的士人在荀攸麵前行刑,讓他看著那些曾經的同窗、同僚在酷刑下顏麵盡失,然後不成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