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三國同人] 在三國種棵科技樹 作者:花燈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次緊急的軍事會議就這樣展開了。
「……是以,羌族必會大舉進犯我西北部」郭嘉故意停頓了一下,看到南星緊皺著眉頭看向他時,才滿意的接著說「而且,他們絕對輕敵了。」
戲誌才看著郭嘉如此肯定,心裏默默的吐槽,「就沖韓遂能知道的情報,要是我是他的參軍也會輕敵的。」
州牧說的不錯,情報是打贏戰爭的先決條件。
南星斟酌了一下,看著作戰地圖發現自己當時為了方便氐族和少數匈奴部族來漢,將大量工廠和市場都設在了邊境附近,如果開戰,這些地方必然是韓遂他們的主要目標。
「唔,那加強各工廠的防守……」南星還在思考,是否需要氐族和南匈奴做些什麽。
賈詡出聲打斷了她的思路,「主公,不必為工廠的守備增添人手。」
「哦?」
「那羌人並不知道真正的財富在各個工廠裏,您若是對其加強守備,不正是彰顯工廠才是您看重的嗎?」所以,不管工廠,讓韓遂他們當那些廠房是普通的建築就行。比起生產財富的工廠,那些糧食和金銀一點價值都沒有。
也是,不能此地無銀三百兩。南星被賈詡說服了,下令道,「讓邊境的村民都到城裏避難,剩下的就讓文遠看著辦吧。」
戲誌才不放心張遼一人抵擋羌人和韓遂,於是自請前往支援,南星同意了。
其實吧,說是韓遂他們輕敵,但真正輕敵的是南星這些謀士才對。這是基於能力的自信,他們根本就不相信韓遂可能帶兵打進益州。
所以,當第一場捷報傳來時沒有人很激動,大家都非常自然的商討起其他議題。就連南星都是滿意的給將士們包了大紅包後,就不再關心了。
反而是韓遂這邊,陷入了焦灼。
「這益州軍難道有神助不成?」明明被鐵騎沖開的部隊,為什麽沒有潰散的跡象,反而各自成團繼續迎敵?
要知道,西涼軍最大的武器就是騎兵衝散敵方軍隊,然後在趁敵人慌亂時收割人頭。
但遇上訓練有素,擅長小團體作戰而且有旗手指揮的軍隊,這些摧毀士氣的戰術就基本沒用了。更重要的是,戲誌才通過張遼傳達全軍的宣言。
我們的背後是州牧分給大家的土地,我們的妻子孩子都在土地上生活,我們無路可退。
重點是分給的土地。
很多士兵幾代人都沒有土地,直到南星重新分配並禁止買賣土地,大家才漸漸有了自己的土地。若是羌人打過去,土地自然就會被他們糟蹋,現在正是春小麥將要收穫的時候,為了妻子老母,大家都不會同意戰敗。
再加上南星多年堅持不懈的洗腦工作,士氣的問題根本就無需擔心。
再加上科學而有針對性的訓練,充足的補給和強大的軍械,這些將士們說是戰無不勝也不為過。
韓遂算是碰上硬骨頭了。
南星原本以為打不下益州就會讓他放棄擴張的念頭,可荀彧有不一樣的看法。
「可他們連益州的一個縣都打不下來,士氣應該低迷才對。」士氣低迷,不易出兵。南星處理著常務,向前來匯報工作順便討論韓遂部的荀彧說道。
荀彧早就處理完自己的事情了,現在正幫南星整理公文,聞言道,「羌人此次必是缺乏物產才會進犯中原。」當然,每次胡人進犯都是因為缺衣少食了。
「攻不下益州,無利可圖。但與涼州接壤的並不是我們一州,」荀彧擔憂的說。
南星此時也反應過來,「你是說韓遂有可能帶羌人去進攻京畿地區?」
說罷,她自己都一個哆嗦,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
她是與胡人交過手的。韓遂擁有涼州鐵騎十萬之眾,進攻益州還好,頂多就是給南星他們找點麻煩。但是若是進攻京畿,那些守護京畿的軟腳蝦們別說有二十萬了,就算再加二十萬都不夠西涼人塞牙縫的。
像是在證實荀彧的猜想一般,沒過多久,南星就收到探子來報,韓遂引兵向京畿的方向去了。
是年三月末,園陵破,京畿危。
第57章
作為州牧,南星沒有義務馳援京畿。如果她沒有皇帝調令派兵的話,被判個意圖謀反也不是太意外的事。
是以,就算大家都知道了京畿危的消息,也無動於衷。戲誌才甚至迴來找南星討賞。
倒是幽州牧劉虞來信給南星,詢問是否聯手夾擊涼州。在這位為民著想的漢王朝宗室看來,益州和幽州共同夾擊涼州,斷掉韓遂的供給線,迫使其放棄前進,就可解京畿之圍。
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因為公孫瓚與他在對民眾和異族的觀點上有很大差異,他為了□□不願意出兵塞外,但公孫瓚喜好帶兵作戰,為此兩人吵了多次。這次夾擊涼州,加上準備和後期清點少說要耗費一年多,公孫瓚去處理韓遂叛軍,他正好能騰出手在幽州推行惠民助農的政策。
「所以,這劉伯安就用我們做筏子?」張遼作為益州都尉(屬地是與郡平級的地方行政級別,位於邊境。都尉的職權略同於太守,由於位於邊境,故往往由武官擔任,品秩略低於太守。 )對名震邊塞的幽州公孫瓚的行事作風有所耳聞,更不要說曾經是公孫瓚部下的趙雲如今在他手下任職。他對這位公孫伯圭還是比較了解的。
「……是以,羌族必會大舉進犯我西北部」郭嘉故意停頓了一下,看到南星緊皺著眉頭看向他時,才滿意的接著說「而且,他們絕對輕敵了。」
戲誌才看著郭嘉如此肯定,心裏默默的吐槽,「就沖韓遂能知道的情報,要是我是他的參軍也會輕敵的。」
州牧說的不錯,情報是打贏戰爭的先決條件。
南星斟酌了一下,看著作戰地圖發現自己當時為了方便氐族和少數匈奴部族來漢,將大量工廠和市場都設在了邊境附近,如果開戰,這些地方必然是韓遂他們的主要目標。
「唔,那加強各工廠的防守……」南星還在思考,是否需要氐族和南匈奴做些什麽。
賈詡出聲打斷了她的思路,「主公,不必為工廠的守備增添人手。」
「哦?」
「那羌人並不知道真正的財富在各個工廠裏,您若是對其加強守備,不正是彰顯工廠才是您看重的嗎?」所以,不管工廠,讓韓遂他們當那些廠房是普通的建築就行。比起生產財富的工廠,那些糧食和金銀一點價值都沒有。
也是,不能此地無銀三百兩。南星被賈詡說服了,下令道,「讓邊境的村民都到城裏避難,剩下的就讓文遠看著辦吧。」
戲誌才不放心張遼一人抵擋羌人和韓遂,於是自請前往支援,南星同意了。
其實吧,說是韓遂他們輕敵,但真正輕敵的是南星這些謀士才對。這是基於能力的自信,他們根本就不相信韓遂可能帶兵打進益州。
所以,當第一場捷報傳來時沒有人很激動,大家都非常自然的商討起其他議題。就連南星都是滿意的給將士們包了大紅包後,就不再關心了。
反而是韓遂這邊,陷入了焦灼。
「這益州軍難道有神助不成?」明明被鐵騎沖開的部隊,為什麽沒有潰散的跡象,反而各自成團繼續迎敵?
要知道,西涼軍最大的武器就是騎兵衝散敵方軍隊,然後在趁敵人慌亂時收割人頭。
但遇上訓練有素,擅長小團體作戰而且有旗手指揮的軍隊,這些摧毀士氣的戰術就基本沒用了。更重要的是,戲誌才通過張遼傳達全軍的宣言。
我們的背後是州牧分給大家的土地,我們的妻子孩子都在土地上生活,我們無路可退。
重點是分給的土地。
很多士兵幾代人都沒有土地,直到南星重新分配並禁止買賣土地,大家才漸漸有了自己的土地。若是羌人打過去,土地自然就會被他們糟蹋,現在正是春小麥將要收穫的時候,為了妻子老母,大家都不會同意戰敗。
再加上南星多年堅持不懈的洗腦工作,士氣的問題根本就無需擔心。
再加上科學而有針對性的訓練,充足的補給和強大的軍械,這些將士們說是戰無不勝也不為過。
韓遂算是碰上硬骨頭了。
南星原本以為打不下益州就會讓他放棄擴張的念頭,可荀彧有不一樣的看法。
「可他們連益州的一個縣都打不下來,士氣應該低迷才對。」士氣低迷,不易出兵。南星處理著常務,向前來匯報工作順便討論韓遂部的荀彧說道。
荀彧早就處理完自己的事情了,現在正幫南星整理公文,聞言道,「羌人此次必是缺乏物產才會進犯中原。」當然,每次胡人進犯都是因為缺衣少食了。
「攻不下益州,無利可圖。但與涼州接壤的並不是我們一州,」荀彧擔憂的說。
南星此時也反應過來,「你是說韓遂有可能帶羌人去進攻京畿地區?」
說罷,她自己都一個哆嗦,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
她是與胡人交過手的。韓遂擁有涼州鐵騎十萬之眾,進攻益州還好,頂多就是給南星他們找點麻煩。但是若是進攻京畿,那些守護京畿的軟腳蝦們別說有二十萬了,就算再加二十萬都不夠西涼人塞牙縫的。
像是在證實荀彧的猜想一般,沒過多久,南星就收到探子來報,韓遂引兵向京畿的方向去了。
是年三月末,園陵破,京畿危。
第57章
作為州牧,南星沒有義務馳援京畿。如果她沒有皇帝調令派兵的話,被判個意圖謀反也不是太意外的事。
是以,就算大家都知道了京畿危的消息,也無動於衷。戲誌才甚至迴來找南星討賞。
倒是幽州牧劉虞來信給南星,詢問是否聯手夾擊涼州。在這位為民著想的漢王朝宗室看來,益州和幽州共同夾擊涼州,斷掉韓遂的供給線,迫使其放棄前進,就可解京畿之圍。
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因為公孫瓚與他在對民眾和異族的觀點上有很大差異,他為了□□不願意出兵塞外,但公孫瓚喜好帶兵作戰,為此兩人吵了多次。這次夾擊涼州,加上準備和後期清點少說要耗費一年多,公孫瓚去處理韓遂叛軍,他正好能騰出手在幽州推行惠民助農的政策。
「所以,這劉伯安就用我們做筏子?」張遼作為益州都尉(屬地是與郡平級的地方行政級別,位於邊境。都尉的職權略同於太守,由於位於邊境,故往往由武官擔任,品秩略低於太守。 )對名震邊塞的幽州公孫瓚的行事作風有所耳聞,更不要說曾經是公孫瓚部下的趙雲如今在他手下任職。他對這位公孫伯圭還是比較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