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三國同人] 在三國種棵科技樹 作者:花燈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了陰平後,這裏的糧食大多是朝廷分撥,根本不怎麽種地,她也無處可問。現在,終於有機會去看看了。
誰知到了後,竟然是這番情景。
「看您說的,」老農抹了把頭,為了多打些糧食,他又領了這下田。按郡裏規定,如果覺得自己有餘力的,可以再領些下田。稅比上田、中田都低,他就想著多種點,現在南星問他為什麽用下田種麥,老農都覺得可笑,果然是士子,不知五穀,「這麥不好吃,做熟還費柴火。連收稅的亭長都不收的。」他嘴裏的亭長就是司農中收稅的最低官吏,農亭長。
南星皺著眉頭,去農亭長那裏看了現在加工麥子的農具。在農亭長冒著冷汗,戰戰兢兢的目光下,她的臉越來越黑。
竟然連磨盤都沒有?掛不得到現在了,都沒人和我提用牛馬去拉磨的事。南星在心裏說到。
沒有磨盤,更沒有踏錐,鼓風車更不用說了!現在人吃麥,根本不是吃麵,是吃蒸好的麩糠混合物。
她雖然出身低賤,後來又是宦官養子。但是小的時候,大家族種地都是水稻,後來生活上更是從來沒有什麽難處,現在看來,她還是有些理所當然了。
磨盤在春秋戰國時就被發明了出來,但是春秋各國把技術藏得都相當好,根本不推廣,導致很容易失傳。直到現在,都快三國了,磨盤都沒有大量使用。
南星坐在郡守府裏,從各種建造圖紙裏翻出自己的記事本。現在她有一個習慣,想到什麽時期,就立刻記下來。然後在固定的時間迴看這些記錄,防止自己因為忙碌而遺忘什麽重要的事情。
她記得有人好像給自己提過改造農具的事情,但因為是個孩子,所以她沒有重視。現在想來,讓他跟著匠信他們去學機械,順便把踏錐和磨盤做出來吧!反正,要用到它們的時候肯定已經是秋天了,現在開始研究還能培養一下他。
哦,既然培養何不培養一批呢?
南星一個人,獨坐郡守府,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挑燈到天明。
門外,今天值班的趙雲和身邊的小兄弟說,「郡守又在搗鼓些什麽了?他才不到二十啊,就位居郡守,還如此勤勉。」
「吾等要學習之。」
然後暗暗發誓,在休息日也要每天打拳,然後去找先生們學習兵法。
\「這是這一季的官吏帳簿,如果繼續如現在一般清減官署開支的話,應該是能撐到年末了。」荀彧和荀攸兩人給南星匯報這一季的耗資情況,順便提了一下醫館的事情,「醫館也著人去建了。\」
南星點點頭,道「辛苦了,等到年末收糧,大家的日子應該就好過了。」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要馬兒吃好草。道理她是懂得,所以已經打算改善大家的生活了。等到磨盤做出來,黃豆成熟,她就讓大家知道一下油炸食品的快樂!
想想就讓人流口水。
在正事說完後,荀彧猶豫著提起一件事。「我和叔父商議了一下,他老人家打算來這裏助您……」
南星一聽,整理公文的手都停了下來,「慈明老師要來?可,這裏苦寒……老師的身體不知受不受得住啊!」
「叔父執意,吾等勸不動。」
荀攸在這方麵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誰讓他輩分小。此時隻能低頭沉默的站在自己叔叔身旁,渾身上下都寫滿了不同意。
南星嘆了口氣,「也不知道老師是怎麽想的。」自從他們開始廣招士子,讓慈明先生考教後,先生好像比以前精氣足了不少。整日給南星寫信,表示自己還能再幹幾年,希望南星也徵調他。
但是,他都50好幾了,在這個人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時候,已經是高壽。作為學生,又怎麽能讓老師這般勞苦。她隻能一拖再拖。
沒想到,荀爽竟然找上了荀彧。
師長想繼續為家國出一份力,做小輩的不能扶了老人家的心氣。但,這裏實在環境不如潁川。三人沉默著各自想辦法,一時間屋內隻有油燈的爆燃聲。
「等等,我好像可以解決這事啊!」
第41章
他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身為益州的一個邊境郡,陰平事實上是被劃分在有天府之國的蜀郡裏的。
可能是因為張珪的勢力龐大,蜀郡的長官並沒有對南星有什麽為難的。兩地的首府中間又隔了天險,他更是管不著了。既然荀爽想來,不必讓他到西北邊境來啊,在這個冰河時代,西北根本不是年長一些的人能受得了的。
直接到南星治下的梓潼縣去好了。作為天府之國的一部分,梓潼氣候良好,又在零度線以南,相當暖和。就是有些潮濕,這好辦。從天水運來的料薑石被南星大手一揮直接分去梓潼,先給先生建一個水泥三層樓學館,隔絕濕氣。讓他安心教士子讀書,還可以頤養天年。
南星用手蘸著水在桌上描繪著,沒有城池但山川地勢一清二楚,她順便給兩個擔心長輩的屬下科普了一下氣候,地勢對氣溫的改變等知識。
「當下寒氣從北而來,被秦嶺擋住,自然到不了梓潼。」從她十歲左右時,張珪就在她的建議下在巴蜀地區經營生意了,這裏是種茶、竹、辣椒、胡椒等喜溫濕植物的好地方,到現在已經經營了近十年了。再加上南星現在是郡守,就算郡守府不在那,保護老師那是非常輕鬆的,也不用怕當地豪族打壓,動過心思的都被張珪抄家了。
誰知到了後,竟然是這番情景。
「看您說的,」老農抹了把頭,為了多打些糧食,他又領了這下田。按郡裏規定,如果覺得自己有餘力的,可以再領些下田。稅比上田、中田都低,他就想著多種點,現在南星問他為什麽用下田種麥,老農都覺得可笑,果然是士子,不知五穀,「這麥不好吃,做熟還費柴火。連收稅的亭長都不收的。」他嘴裏的亭長就是司農中收稅的最低官吏,農亭長。
南星皺著眉頭,去農亭長那裏看了現在加工麥子的農具。在農亭長冒著冷汗,戰戰兢兢的目光下,她的臉越來越黑。
竟然連磨盤都沒有?掛不得到現在了,都沒人和我提用牛馬去拉磨的事。南星在心裏說到。
沒有磨盤,更沒有踏錐,鼓風車更不用說了!現在人吃麥,根本不是吃麵,是吃蒸好的麩糠混合物。
她雖然出身低賤,後來又是宦官養子。但是小的時候,大家族種地都是水稻,後來生活上更是從來沒有什麽難處,現在看來,她還是有些理所當然了。
磨盤在春秋戰國時就被發明了出來,但是春秋各國把技術藏得都相當好,根本不推廣,導致很容易失傳。直到現在,都快三國了,磨盤都沒有大量使用。
南星坐在郡守府裏,從各種建造圖紙裏翻出自己的記事本。現在她有一個習慣,想到什麽時期,就立刻記下來。然後在固定的時間迴看這些記錄,防止自己因為忙碌而遺忘什麽重要的事情。
她記得有人好像給自己提過改造農具的事情,但因為是個孩子,所以她沒有重視。現在想來,讓他跟著匠信他們去學機械,順便把踏錐和磨盤做出來吧!反正,要用到它們的時候肯定已經是秋天了,現在開始研究還能培養一下他。
哦,既然培養何不培養一批呢?
南星一個人,獨坐郡守府,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挑燈到天明。
門外,今天值班的趙雲和身邊的小兄弟說,「郡守又在搗鼓些什麽了?他才不到二十啊,就位居郡守,還如此勤勉。」
「吾等要學習之。」
然後暗暗發誓,在休息日也要每天打拳,然後去找先生們學習兵法。
\「這是這一季的官吏帳簿,如果繼續如現在一般清減官署開支的話,應該是能撐到年末了。」荀彧和荀攸兩人給南星匯報這一季的耗資情況,順便提了一下醫館的事情,「醫館也著人去建了。\」
南星點點頭,道「辛苦了,等到年末收糧,大家的日子應該就好過了。」要想馬兒跑得快,就要馬兒吃好草。道理她是懂得,所以已經打算改善大家的生活了。等到磨盤做出來,黃豆成熟,她就讓大家知道一下油炸食品的快樂!
想想就讓人流口水。
在正事說完後,荀彧猶豫著提起一件事。「我和叔父商議了一下,他老人家打算來這裏助您……」
南星一聽,整理公文的手都停了下來,「慈明老師要來?可,這裏苦寒……老師的身體不知受不受得住啊!」
「叔父執意,吾等勸不動。」
荀攸在這方麵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誰讓他輩分小。此時隻能低頭沉默的站在自己叔叔身旁,渾身上下都寫滿了不同意。
南星嘆了口氣,「也不知道老師是怎麽想的。」自從他們開始廣招士子,讓慈明先生考教後,先生好像比以前精氣足了不少。整日給南星寫信,表示自己還能再幹幾年,希望南星也徵調他。
但是,他都50好幾了,在這個人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時候,已經是高壽。作為學生,又怎麽能讓老師這般勞苦。她隻能一拖再拖。
沒想到,荀爽竟然找上了荀彧。
師長想繼續為家國出一份力,做小輩的不能扶了老人家的心氣。但,這裏實在環境不如潁川。三人沉默著各自想辦法,一時間屋內隻有油燈的爆燃聲。
「等等,我好像可以解決這事啊!」
第41章
他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身為益州的一個邊境郡,陰平事實上是被劃分在有天府之國的蜀郡裏的。
可能是因為張珪的勢力龐大,蜀郡的長官並沒有對南星有什麽為難的。兩地的首府中間又隔了天險,他更是管不著了。既然荀爽想來,不必讓他到西北邊境來啊,在這個冰河時代,西北根本不是年長一些的人能受得了的。
直接到南星治下的梓潼縣去好了。作為天府之國的一部分,梓潼氣候良好,又在零度線以南,相當暖和。就是有些潮濕,這好辦。從天水運來的料薑石被南星大手一揮直接分去梓潼,先給先生建一個水泥三層樓學館,隔絕濕氣。讓他安心教士子讀書,還可以頤養天年。
南星用手蘸著水在桌上描繪著,沒有城池但山川地勢一清二楚,她順便給兩個擔心長輩的屬下科普了一下氣候,地勢對氣溫的改變等知識。
「當下寒氣從北而來,被秦嶺擋住,自然到不了梓潼。」從她十歲左右時,張珪就在她的建議下在巴蜀地區經營生意了,這裏是種茶、竹、辣椒、胡椒等喜溫濕植物的好地方,到現在已經經營了近十年了。再加上南星現在是郡守,就算郡守府不在那,保護老師那是非常輕鬆的,也不用怕當地豪族打壓,動過心思的都被張珪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