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殿一側是群臣烏壓壓如林,另一側是貴夫人們翠雀層疊、倩影玲瓏。盤龍金柱高聳,漢白玉地磚光可鑑人。貴人們的裙角擦曳而過,留下沙沙輕響。
天色已經沉了下來,泰和殿外的白玉長階亦隱沒在夜色裏。高麗紙糊的乞賜封燈曳在簷下,燈火併著殿內高燃的紅燭,將四周照得一片喜慶。
群臣雖已到齊,卻都是不敢落座的,隻候在各自席位邊上,等著天子駕臨的炮仗聲。秦檀張望了一番,便見到了不少熟悉人,譬如秦家的族人、燕王夫婦、賀楨同僚的家眷,此外,一向在宮中神出鬼沒的魏王也到了。
好不容易,象徵著帝王駕到的炮仗聲遠遠地響了起來。諸人伸長脖子張望好一陣後,才聽到殿前太監嗓音尖尖地唱傳。
「皇上駕到——」
「皇後娘娘、恪妃娘娘駕到——」
「太後娘娘駕到——」
穿著明黃龍袍的李源宏牽著殷皇後的手,言談說笑著進來。帝王的金輦空落落地跟在後頭,手捧拂塵、金爐的小太監也離得遠遠的。
李源宏生就一副俊秀模樣,身著帝王之衣,眼底卻有些狂戾,氣度並不如錦似華,反而堪似開至荼蘼頹喪的將謝花。
秦檀站在人群裏,一道低著頭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隻在幾人經過時,飛快地拿餘光瞟了一眼李源宏身後的人。
殷皇後雖著吉服,妝容卻並不濃重盛大,容貌依舊是如紗如霧似的溫婉。反倒是殷皇後身邊的恪妃孟氏,渾身金光四放,貴氣十足,耳墜上成串的上等東珠,瞧著便價值連城。
太後娘娘年歲雖大,卻風韻猶存,依稀能瞧出年輕時貌美的影子,難怪李源宏相貌俊美,原是盡得了母親骨相之美。
此外,還有兩個在玉林殿日夜伺候的大太監跟著——
圓成一顆球的晉福公公,不緊不慢地跟著殷皇後;瘦成一條柴杆的劉春公公,腳尖緊緊挨著孟恪妃的影子。
待皇上、皇後等人落座,這宴席才算是開始了。盛裝宮女如雲湧入,珍稀佳肴羅列成山。暖爐熏得室內一絲冷意也無,坊司調教的舞姬皆跳得妖嬈,渾如天宮仙子一般。
絲竹管樂齊響,殿上一片和樂融融。
李源宏坐在最上首,他麵前的描金葫蘆寶案上,擱著一對象牙包金的筷箸並幾道熱騰騰年菜。一排吉祥如意紋樣的琺瑯瓷碗並列排開,最前頭的是湯膳,乃是燕窩紅白鴨子湯並蓮子八寶燉豆腐各自一品;後有燒麅肉、鑲臘子等冷碟,俱是開胃先食的。
恪妃打一落座,眼光便一個勁偷偷地瞄殷皇後。見殷皇後沒有動靜,恪妃便捏著帕子,搶先站了起來,行到李源宏身邊,替他倒酒。
「皇上,這杯酒是臣妾祝您福澤延綿,社稷安泰。」恪妃端著酒杯,嬌嬌地朝李源宏一笑,杏眼兒嫵媚地上轉看人,心底意思都寫在臉麵上。
李源宏見狀,無聲一笑,道:「恪妃的心意,朕知道了。」
見皇上的第一句話是對自己說,而非是對殷皇後說的,恪妃心滿意足了,趾高氣揚地迴座位去。
瘦柴杆太監劉春,本在恪妃座位的不遠處伺候著,他瞧見恪妃得意洋洋地迴來了,便朝恪妃諂媚一笑,換來了恪妃愈發得意的眼神。
劉春端著個紅色雕漆的宴盒,伺立在李源宏身側,心裏嘀咕著:這恪妃可真是一點兒都配不上封號的「恪」字!
恪妃不僅和「謹慎仔細」沾不得邊,還恰恰相反,完全是個毫無心計、粗心狂浪的主兒,什麽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爭寵這麽上不得台麵的事,獨獨恪妃做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這要是換做先帝後宮,這恪妃早被恭太妃找百八十個理由按到腳底下去了。可在如今皇上的後宮裏,不知怎的,那些個心計多端、八麵玲瓏的妃嬪們都落不得好處,被皇上賜死、褫位的數不勝數,反倒是恪妃這樣蠢笨浮誇的女子,竟得了皇上的青眼。
不過,恪妃到底是聰明是愚笨,和他劉春也沒多大關係。隻要皇上喜歡恪妃,他就得好好巴著恪妃。若不然,站在殷皇後那頭的晉福,遲早得把自己趕出玉林殿去!
殷皇後見恪妃不守規矩地倒了第一杯酒,本想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壓住了,隻坐在那柔柔地笑。她生就一副大家閨秀模樣,端莊秀美,姿容清婉;這一笑,便愈是動人了。
一旁的晉福看得幹瞪眼,在心裏火燒火燎地著急:哎喲,皇後娘娘呀!您空有這統率六宮的鳳印,卻連一個恪妃都不敢發落,威嚴何存?
說罷,晉福就忍不住小聲提醒道:「皇後娘娘,這除夕宴的第一杯禦酒,理應是由您來倒的。」
殷皇後拿帕子按了按嘴尖兒,輕飄飄道:「無妨,皇上知道本宮的心意。第一杯還是第二杯,都無甚大礙。」
晉福聽了,恨不得一巴掌把自己拍昏過去——這位皇後娘娘,日日把「情意」、「心意」掛在嘴邊上,一點兒都不認人心險惡,難怪會被恪妃騎在頭上!
李源宏並不知道自己的妻妾間有那麽多彎彎腸子,他拿起包金象牙的筷子,隨便嚐了幾道菜品,又夾了一小個素餑餑。忽而間,他想到了什麽,道:「賀楨的夫人秦氏在下頭吧?叫她上前來,掌座。」
此言一出,周遭的人皆是倒吸了一口氣。恪妃急巴巴地,想起身又不敢,隻能按著扶手幹著急。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天色已經沉了下來,泰和殿外的白玉長階亦隱沒在夜色裏。高麗紙糊的乞賜封燈曳在簷下,燈火併著殿內高燃的紅燭,將四周照得一片喜慶。
群臣雖已到齊,卻都是不敢落座的,隻候在各自席位邊上,等著天子駕臨的炮仗聲。秦檀張望了一番,便見到了不少熟悉人,譬如秦家的族人、燕王夫婦、賀楨同僚的家眷,此外,一向在宮中神出鬼沒的魏王也到了。
好不容易,象徵著帝王駕到的炮仗聲遠遠地響了起來。諸人伸長脖子張望好一陣後,才聽到殿前太監嗓音尖尖地唱傳。
「皇上駕到——」
「皇後娘娘、恪妃娘娘駕到——」
「太後娘娘駕到——」
穿著明黃龍袍的李源宏牽著殷皇後的手,言談說笑著進來。帝王的金輦空落落地跟在後頭,手捧拂塵、金爐的小太監也離得遠遠的。
李源宏生就一副俊秀模樣,身著帝王之衣,眼底卻有些狂戾,氣度並不如錦似華,反而堪似開至荼蘼頹喪的將謝花。
秦檀站在人群裏,一道低著頭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隻在幾人經過時,飛快地拿餘光瞟了一眼李源宏身後的人。
殷皇後雖著吉服,妝容卻並不濃重盛大,容貌依舊是如紗如霧似的溫婉。反倒是殷皇後身邊的恪妃孟氏,渾身金光四放,貴氣十足,耳墜上成串的上等東珠,瞧著便價值連城。
太後娘娘年歲雖大,卻風韻猶存,依稀能瞧出年輕時貌美的影子,難怪李源宏相貌俊美,原是盡得了母親骨相之美。
此外,還有兩個在玉林殿日夜伺候的大太監跟著——
圓成一顆球的晉福公公,不緊不慢地跟著殷皇後;瘦成一條柴杆的劉春公公,腳尖緊緊挨著孟恪妃的影子。
待皇上、皇後等人落座,這宴席才算是開始了。盛裝宮女如雲湧入,珍稀佳肴羅列成山。暖爐熏得室內一絲冷意也無,坊司調教的舞姬皆跳得妖嬈,渾如天宮仙子一般。
絲竹管樂齊響,殿上一片和樂融融。
李源宏坐在最上首,他麵前的描金葫蘆寶案上,擱著一對象牙包金的筷箸並幾道熱騰騰年菜。一排吉祥如意紋樣的琺瑯瓷碗並列排開,最前頭的是湯膳,乃是燕窩紅白鴨子湯並蓮子八寶燉豆腐各自一品;後有燒麅肉、鑲臘子等冷碟,俱是開胃先食的。
恪妃打一落座,眼光便一個勁偷偷地瞄殷皇後。見殷皇後沒有動靜,恪妃便捏著帕子,搶先站了起來,行到李源宏身邊,替他倒酒。
「皇上,這杯酒是臣妾祝您福澤延綿,社稷安泰。」恪妃端著酒杯,嬌嬌地朝李源宏一笑,杏眼兒嫵媚地上轉看人,心底意思都寫在臉麵上。
李源宏見狀,無聲一笑,道:「恪妃的心意,朕知道了。」
見皇上的第一句話是對自己說,而非是對殷皇後說的,恪妃心滿意足了,趾高氣揚地迴座位去。
瘦柴杆太監劉春,本在恪妃座位的不遠處伺候著,他瞧見恪妃得意洋洋地迴來了,便朝恪妃諂媚一笑,換來了恪妃愈發得意的眼神。
劉春端著個紅色雕漆的宴盒,伺立在李源宏身側,心裏嘀咕著:這恪妃可真是一點兒都配不上封號的「恪」字!
恪妃不僅和「謹慎仔細」沾不得邊,還恰恰相反,完全是個毫無心計、粗心狂浪的主兒,什麽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爭寵這麽上不得台麵的事,獨獨恪妃做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這要是換做先帝後宮,這恪妃早被恭太妃找百八十個理由按到腳底下去了。可在如今皇上的後宮裏,不知怎的,那些個心計多端、八麵玲瓏的妃嬪們都落不得好處,被皇上賜死、褫位的數不勝數,反倒是恪妃這樣蠢笨浮誇的女子,竟得了皇上的青眼。
不過,恪妃到底是聰明是愚笨,和他劉春也沒多大關係。隻要皇上喜歡恪妃,他就得好好巴著恪妃。若不然,站在殷皇後那頭的晉福,遲早得把自己趕出玉林殿去!
殷皇後見恪妃不守規矩地倒了第一杯酒,本想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壓住了,隻坐在那柔柔地笑。她生就一副大家閨秀模樣,端莊秀美,姿容清婉;這一笑,便愈是動人了。
一旁的晉福看得幹瞪眼,在心裏火燒火燎地著急:哎喲,皇後娘娘呀!您空有這統率六宮的鳳印,卻連一個恪妃都不敢發落,威嚴何存?
說罷,晉福就忍不住小聲提醒道:「皇後娘娘,這除夕宴的第一杯禦酒,理應是由您來倒的。」
殷皇後拿帕子按了按嘴尖兒,輕飄飄道:「無妨,皇上知道本宮的心意。第一杯還是第二杯,都無甚大礙。」
晉福聽了,恨不得一巴掌把自己拍昏過去——這位皇後娘娘,日日把「情意」、「心意」掛在嘴邊上,一點兒都不認人心險惡,難怪會被恪妃騎在頭上!
李源宏並不知道自己的妻妾間有那麽多彎彎腸子,他拿起包金象牙的筷子,隨便嚐了幾道菜品,又夾了一小個素餑餑。忽而間,他想到了什麽,道:「賀楨的夫人秦氏在下頭吧?叫她上前來,掌座。」
此言一出,周遭的人皆是倒吸了一口氣。恪妃急巴巴地,想起身又不敢,隻能按著扶手幹著急。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