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我在米國賣煎餅果子,拒絕米其林 作者:月相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夥子,你要幹嘛,拿來做土耳其滷肉飯麽?新出鍋的米飯有的是,都在食材庫裏。」
「不不,我就要這隔夜飯。」
「這小夥子,真節約呀。」
老大爺笑了笑也再多說什麽,讓墨辰把小車開走,自己也省了不少力氣。
拿到了隔夜飯,墨辰想做的自然就是蛋炒飯了。
他平時喜歡用龍國的app看一些電視節目。
剛好二套頻道在十一期間,正在播放一部叫《龍國小吃》的美食紀錄片。
節目裏正在播放幾位關於淮揚菜老師傅的採訪。
幾位老師傅,提到做多的就是著名的揚州炒飯。
老師傅們無所保留的把一些炒飯的歷史、細節、和工序都講述了出來。
這在平常人看來,可能隻是一個科普或者消遣的節目。
但對於墨辰來說,老師傅們的娓娓講述,是真正的寶藏。
使用隔夜飯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為隔夜的米飯水分減少,炒製的時候更容易散開,做到「粒粒分明。」
而這些淮揚菜大師們所說的,則更加深入。
首先是炒蛋。
老師傅在節目裏提到,揚州炒飯不用把生蛋液打在米飯裏,做到所謂的「黃金米飯。」
黃金炒飯隻不過是一個叫法,濃鬱的蛋香,也不是用生蛋液包裹住每粒米飯,就比其他炒飯來的更香。
而且揚州炒飯也不是必須要做到完全以蛋香為主味。
另一位老師傅提及,揚州炒飯就是「有菜有飯。」
一盤揚州炒飯,既有主食,也有菜色,這才是真正是主副搭配。
按照節目中所說,雞蛋炒到七成熟,保持粘性時下入米飯,這樣可以做到飯與蛋的高度融合。
炒好蛋後盛出備用,然後小油「炕」米飯。
老師傅講:把米飯炕出水分,這樣才能更好的吸收後續配菜的滷味,做到「粒粒見味。」
這隻是第一步。
葷和素、也是揚州炒飯的重要部分。
在紀錄片裏,還採訪了一些當地的老人和家庭主婦們。
出人意料的,在揚州本地,關於炒飯到底要配什麽菜,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在很多老人的印象裏,媽媽的炒飯,那是有什麽放什麽。
肉、菜、蛋、無所不全。
但專業的淮揚菜老師傅在節目裏也給出了一個上等揚州炒飯的標準。
雖然沒有說一定要放什麽菜,但其中一句話墨辰印象非常深刻:
絲配絲、丁配丁、塊配塊、這樣才是規矩。
規規矩矩,本本分分,就是中餐。
而且那位白頭髮老師傅還給出了一個苛刻的界定:那就是放入的配菜,大小不能超過米粒。
所以餐廳裏老師傅製作的揚州炒飯,大多都是很小很細的丁。
這規矩年輕人早已不在乎,各種奇怪的炒飯層出不窮。
但墨辰看來,其中是有廚房真理存在的。
既然揚州炒飯是以有菜有飯著稱,那一口下去,就一定要做到極致的均勻口感。
極品的炒飯,菜與飯的比例,也要做到極致的相同。
所以不管下什麽料,墨辰也苛刻的做到了全部切丁,與米粒大小保持一致。
噹噹噹噹當、咚咚咚咚……
原本安靜的廚房,機器們發出節奏完全一致的聲響。
但被墨辰雜亂的剁菜聲音所打破。
因為每一種菜,要使用的力度也會有細微的差別。
分揀的大爺大媽們好奇的往裏麵看了看。
「那孩子在裏麵幹嘛呢?弄的這麽大聲響。」
「別管了,年輕人嘛,做事認真點無可厚非,反正又不是你發工資。」
「可是,他這麽瞎弄,做出來的東西,會有專業的烹飪機器好吃嗎?」
「別管了,反正又不是你吃。」
墨辰這款揚州炒飯、雖然標準嚴格,但放入的配菜很隨性。
做到了本地老人所說的,媽媽廚房裏有什麽就放什麽。
工作間裏到處都是食材,五花八門什麽都有,除了雞蛋和米飯等,其他東西墨辰也就隨性搭配了。
揚州炒飯是很家常的菜品,這並不是貶義。
真正的好吃的、令人懷念的,往往都是最家常的東西。
把最家常的東西再做到精緻、極致,那就是地方的一道可以走出國門的名片。
桶裏的隔夜飯用光,三口燃氣灶同時翻飛,墨辰一口氣做了一百份蛋炒飯。
最後撒上一把蔥花,老師傅在手機裏慈祥的說道:
「飯香、菜香、味香。」
齊活了!
裝在飯盒裏,滿滿當當的,有飯有菜。
色澤赤橙黃綠、五花八門,精巧而玲瓏。
讓機器臂把盒飯送走,墨辰揉了揉酸疼的胳膊。
「一百份,一份58塊,就看哪個幸運兒能開到盲盒了。」
相比美式快餐盒飯來說,這份細緻的龍國揚州炒飯,在成千上萬人之中,如果被選到。
那人的確算是撿到寶了。
「孩子,你做的這東西,沒胡亂添加別的成份吧?」有位大媽擔憂的說道。
「沒有沒有,都是食材庫的東西。」墨辰笑道。
「哎,那就好,你何必做費力不討好的事呢,客人吃的好你不會漲工資,萬一吃出問題,那麻煩可就大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不,我就要這隔夜飯。」
「這小夥子,真節約呀。」
老大爺笑了笑也再多說什麽,讓墨辰把小車開走,自己也省了不少力氣。
拿到了隔夜飯,墨辰想做的自然就是蛋炒飯了。
他平時喜歡用龍國的app看一些電視節目。
剛好二套頻道在十一期間,正在播放一部叫《龍國小吃》的美食紀錄片。
節目裏正在播放幾位關於淮揚菜老師傅的採訪。
幾位老師傅,提到做多的就是著名的揚州炒飯。
老師傅們無所保留的把一些炒飯的歷史、細節、和工序都講述了出來。
這在平常人看來,可能隻是一個科普或者消遣的節目。
但對於墨辰來說,老師傅們的娓娓講述,是真正的寶藏。
使用隔夜飯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為隔夜的米飯水分減少,炒製的時候更容易散開,做到「粒粒分明。」
而這些淮揚菜大師們所說的,則更加深入。
首先是炒蛋。
老師傅在節目裏提到,揚州炒飯不用把生蛋液打在米飯裏,做到所謂的「黃金米飯。」
黃金炒飯隻不過是一個叫法,濃鬱的蛋香,也不是用生蛋液包裹住每粒米飯,就比其他炒飯來的更香。
而且揚州炒飯也不是必須要做到完全以蛋香為主味。
另一位老師傅提及,揚州炒飯就是「有菜有飯。」
一盤揚州炒飯,既有主食,也有菜色,這才是真正是主副搭配。
按照節目中所說,雞蛋炒到七成熟,保持粘性時下入米飯,這樣可以做到飯與蛋的高度融合。
炒好蛋後盛出備用,然後小油「炕」米飯。
老師傅講:把米飯炕出水分,這樣才能更好的吸收後續配菜的滷味,做到「粒粒見味。」
這隻是第一步。
葷和素、也是揚州炒飯的重要部分。
在紀錄片裏,還採訪了一些當地的老人和家庭主婦們。
出人意料的,在揚州本地,關於炒飯到底要配什麽菜,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在很多老人的印象裏,媽媽的炒飯,那是有什麽放什麽。
肉、菜、蛋、無所不全。
但專業的淮揚菜老師傅在節目裏也給出了一個上等揚州炒飯的標準。
雖然沒有說一定要放什麽菜,但其中一句話墨辰印象非常深刻:
絲配絲、丁配丁、塊配塊、這樣才是規矩。
規規矩矩,本本分分,就是中餐。
而且那位白頭髮老師傅還給出了一個苛刻的界定:那就是放入的配菜,大小不能超過米粒。
所以餐廳裏老師傅製作的揚州炒飯,大多都是很小很細的丁。
這規矩年輕人早已不在乎,各種奇怪的炒飯層出不窮。
但墨辰看來,其中是有廚房真理存在的。
既然揚州炒飯是以有菜有飯著稱,那一口下去,就一定要做到極致的均勻口感。
極品的炒飯,菜與飯的比例,也要做到極致的相同。
所以不管下什麽料,墨辰也苛刻的做到了全部切丁,與米粒大小保持一致。
噹噹噹噹當、咚咚咚咚……
原本安靜的廚房,機器們發出節奏完全一致的聲響。
但被墨辰雜亂的剁菜聲音所打破。
因為每一種菜,要使用的力度也會有細微的差別。
分揀的大爺大媽們好奇的往裏麵看了看。
「那孩子在裏麵幹嘛呢?弄的這麽大聲響。」
「別管了,年輕人嘛,做事認真點無可厚非,反正又不是你發工資。」
「可是,他這麽瞎弄,做出來的東西,會有專業的烹飪機器好吃嗎?」
「別管了,反正又不是你吃。」
墨辰這款揚州炒飯、雖然標準嚴格,但放入的配菜很隨性。
做到了本地老人所說的,媽媽廚房裏有什麽就放什麽。
工作間裏到處都是食材,五花八門什麽都有,除了雞蛋和米飯等,其他東西墨辰也就隨性搭配了。
揚州炒飯是很家常的菜品,這並不是貶義。
真正的好吃的、令人懷念的,往往都是最家常的東西。
把最家常的東西再做到精緻、極致,那就是地方的一道可以走出國門的名片。
桶裏的隔夜飯用光,三口燃氣灶同時翻飛,墨辰一口氣做了一百份蛋炒飯。
最後撒上一把蔥花,老師傅在手機裏慈祥的說道:
「飯香、菜香、味香。」
齊活了!
裝在飯盒裏,滿滿當當的,有飯有菜。
色澤赤橙黃綠、五花八門,精巧而玲瓏。
讓機器臂把盒飯送走,墨辰揉了揉酸疼的胳膊。
「一百份,一份58塊,就看哪個幸運兒能開到盲盒了。」
相比美式快餐盒飯來說,這份細緻的龍國揚州炒飯,在成千上萬人之中,如果被選到。
那人的確算是撿到寶了。
「孩子,你做的這東西,沒胡亂添加別的成份吧?」有位大媽擔憂的說道。
「沒有沒有,都是食材庫的東西。」墨辰笑道。
「哎,那就好,你何必做費力不討好的事呢,客人吃的好你不會漲工資,萬一吃出問題,那麻煩可就大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