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奸臣的糟糠妻重生後隻想改嫁 作者:似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她。
是他的皎皎,此刻正與顧桓親密的走在一起,兩人還共同看著顧桓懷裏的幼兒。
程玉璋眼前變得模糊,突然天旋地轉起來,身子踉蹌,他伸手牢牢抓住欄杆,不讓自己倒下,等眼前從黑到白,他才在趙召的急唿聲中清醒過來。
「少爺,少爺,你怎麽了!」
程玉璋薄唇毫無血色,他搖搖頭,扶著趙召的手慢慢坐了迴去,捂嘴咳嗽起來,一時停不下來。
「少爺,我現在就叫文仲先生過來,你堅持住。」
「少爺,喝點水。」
程玉璋感覺氣息逐漸不足,咳嗽聲也漸漸減弱,身體像是透支了一般,如同秋日藕枝般凋零彎折。
他喃喃說了一句什麽,就閉上了眼睛,趙召目光赤紅,正好小少爺迴來,他讓他守著少爺,火速往程府趕去。
皇上親征,京城缺位,身為首輔的張燁把持朝政,一舉滅了幾個政敵,反而招來強烈反對,一時朝中百官高唿,罷免首輔,找到了皇後這裏。
剛上任的皇後李黎鬱哪裏有辦法處理這樣的事,隻能急急派人到程府尋辦法,程玉璋隻給了她「順勢而為」四個字,急的李黎鬱團團轉。
程玉璋大病一場,昏迷三日才清醒過來,醒來後朝堂大變,張燁被免,次輔程硯書主持朝政。
程硯書這些年在張燁的強權之下謹小慎微,百官對張燁越不滿,對程硯書的期待越強。
可也有給事中告程玉璋與太監萬重勾結,昔日程玉璋的翰林友人,一個個寫了文章,痛批程玉璋的陰險行徑,與他同樣拜在張燁門下的甄覺行,更是公然發誓,與程玉璋不共戴天,一時間,程玉璋陷入被討伐的風波中,許多人上疏建議首輔程硯書大義滅親。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程硯書官場威風,家裏卻是一團糟。
程母年邁,近幾年多病,如今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兒子程玉璋也昏迷多日,政事家事一大堆,程硯書憂心忡忡,也染上了病。
程玉璋清醒後聽到父親的事,打聽到近日南山有神醫出沒,便親自過去尋訪神醫。
他在南山守了三日後,見到了行醫歸來的神醫,仔細一看,他不由得淚流滿麵。
那神醫麵容慈祥,一身粗布青道袍,身形瘦削,眉毛濃長,看著年歲很大,卻精神矍鑠。
程玉璋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師父一麵。
「師父……」他對著他直直跪了下去,萬分感慨的叫了一聲師父。
自小生在道觀,師父至行是他的啟蒙授業恩師,從他七八歲跟著師父,直到十五六歲,師父說他要去遊歷天下,日後若有緣,必定會見。
前世他便沒有見過師父,今生本不求,卻偏偏真的見到了師父。
師父至行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講,是另一個父親的存在,小時候的他,對這個願意教他的老道士十分依戀,甚至許多時候想,若是師父是他的父親就好了,他向至行說過這個問題,老師隻說他父親另有他人。
至行露出慈愛的笑容,這笑容沒有特殊性,至行對萬物都是這般仁慈。
他伸出幹瘦的手按在程玉璋的肩膀上,聲音空靈,字字入心,「玉璋,你瘦了。」
兩行清淚自程玉璋眼中落下,他仰頭望著師父,秋日在他身後,日光暈染在師父的臉邊,他知道,指點他迷津的人就在眼前。
「師父,大霧四起,我快看不清了……」
他忍的百官對他的痛罵嫉恨,他忍的走這條濁路的艱辛,可他忍不得失去皎皎之痛。
她離開他這麽久,他始終艱辛她不生氣了會迴來的,可是再見,她竟然已做他人婦。
至行低頭,用袖子給他擦拭了眼淚,聲音帶著憐惜:「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玉璋莫哭,為師就是來幫你渡過此劫的。」
程硯書升為首輔,家中老母卻在不久之後病故,朝中百官前來弔唁。
顧桓現在有守衛京城之責,他雖痛恨程玉璋,可卻也不得不去程府,看在信任首輔程硯書的麵子上。
江春月得知程母病故,躲在房間裏哭了好久,紅著眼睛,到兄長書房裏,求他讓她跟著一起去程府弔唁。
「祖母是個很好的人,告訴了我很多道理,此次若不能給她送別,我怕此生都不能原諒自己。」
實在江春月這副模樣太過可憐,顧桓拒絕的話被他吞了迴去,想再囑託些別的,又覺得算了,他已經開始著手想著如何將大外甥從程玉璋那裏奪迴來,算來算去,在首輔程硯書和程玉璋兩人眼皮子底下將大外甥偷迴來,勝算不大,且走一步看一步。
前去弔唁那日,江春月偽裝成兄長的侍女,可到了裏麵,她隻能跟其他下人一樣待在外麵的偏房,還好兄長囑咐,單獨給了她一個房間。
她在房間裏偷偷給祖母燒了紙,然後心裏便有了其他打算。
她想見一見拾哥兒。
兄長隻待半日,她須得加緊了。
程府的布局她熟得很,她自偏房往西,一直到抄手遊廊,在房後邊見巡邏的侍衛不在後,便快跑進去,躲過這,更難的還在後頭,若是拾哥兒如今已經搬出熙園,住在外院,那邊有程硯書和程玉璋的外書房,必然是重兵把守,若是拾哥兒沒在外院,在裏院,就得過唯一的入口儀門,更是難上加難。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是他的皎皎,此刻正與顧桓親密的走在一起,兩人還共同看著顧桓懷裏的幼兒。
程玉璋眼前變得模糊,突然天旋地轉起來,身子踉蹌,他伸手牢牢抓住欄杆,不讓自己倒下,等眼前從黑到白,他才在趙召的急唿聲中清醒過來。
「少爺,少爺,你怎麽了!」
程玉璋薄唇毫無血色,他搖搖頭,扶著趙召的手慢慢坐了迴去,捂嘴咳嗽起來,一時停不下來。
「少爺,我現在就叫文仲先生過來,你堅持住。」
「少爺,喝點水。」
程玉璋感覺氣息逐漸不足,咳嗽聲也漸漸減弱,身體像是透支了一般,如同秋日藕枝般凋零彎折。
他喃喃說了一句什麽,就閉上了眼睛,趙召目光赤紅,正好小少爺迴來,他讓他守著少爺,火速往程府趕去。
皇上親征,京城缺位,身為首輔的張燁把持朝政,一舉滅了幾個政敵,反而招來強烈反對,一時朝中百官高唿,罷免首輔,找到了皇後這裏。
剛上任的皇後李黎鬱哪裏有辦法處理這樣的事,隻能急急派人到程府尋辦法,程玉璋隻給了她「順勢而為」四個字,急的李黎鬱團團轉。
程玉璋大病一場,昏迷三日才清醒過來,醒來後朝堂大變,張燁被免,次輔程硯書主持朝政。
程硯書這些年在張燁的強權之下謹小慎微,百官對張燁越不滿,對程硯書的期待越強。
可也有給事中告程玉璋與太監萬重勾結,昔日程玉璋的翰林友人,一個個寫了文章,痛批程玉璋的陰險行徑,與他同樣拜在張燁門下的甄覺行,更是公然發誓,與程玉璋不共戴天,一時間,程玉璋陷入被討伐的風波中,許多人上疏建議首輔程硯書大義滅親。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程硯書官場威風,家裏卻是一團糟。
程母年邁,近幾年多病,如今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兒子程玉璋也昏迷多日,政事家事一大堆,程硯書憂心忡忡,也染上了病。
程玉璋清醒後聽到父親的事,打聽到近日南山有神醫出沒,便親自過去尋訪神醫。
他在南山守了三日後,見到了行醫歸來的神醫,仔細一看,他不由得淚流滿麵。
那神醫麵容慈祥,一身粗布青道袍,身形瘦削,眉毛濃長,看著年歲很大,卻精神矍鑠。
程玉璋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師父一麵。
「師父……」他對著他直直跪了下去,萬分感慨的叫了一聲師父。
自小生在道觀,師父至行是他的啟蒙授業恩師,從他七八歲跟著師父,直到十五六歲,師父說他要去遊歷天下,日後若有緣,必定會見。
前世他便沒有見過師父,今生本不求,卻偏偏真的見到了師父。
師父至行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講,是另一個父親的存在,小時候的他,對這個願意教他的老道士十分依戀,甚至許多時候想,若是師父是他的父親就好了,他向至行說過這個問題,老師隻說他父親另有他人。
至行露出慈愛的笑容,這笑容沒有特殊性,至行對萬物都是這般仁慈。
他伸出幹瘦的手按在程玉璋的肩膀上,聲音空靈,字字入心,「玉璋,你瘦了。」
兩行清淚自程玉璋眼中落下,他仰頭望著師父,秋日在他身後,日光暈染在師父的臉邊,他知道,指點他迷津的人就在眼前。
「師父,大霧四起,我快看不清了……」
他忍的百官對他的痛罵嫉恨,他忍的走這條濁路的艱辛,可他忍不得失去皎皎之痛。
她離開他這麽久,他始終艱辛她不生氣了會迴來的,可是再見,她竟然已做他人婦。
至行低頭,用袖子給他擦拭了眼淚,聲音帶著憐惜:「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玉璋莫哭,為師就是來幫你渡過此劫的。」
程硯書升為首輔,家中老母卻在不久之後病故,朝中百官前來弔唁。
顧桓現在有守衛京城之責,他雖痛恨程玉璋,可卻也不得不去程府,看在信任首輔程硯書的麵子上。
江春月得知程母病故,躲在房間裏哭了好久,紅著眼睛,到兄長書房裏,求他讓她跟著一起去程府弔唁。
「祖母是個很好的人,告訴了我很多道理,此次若不能給她送別,我怕此生都不能原諒自己。」
實在江春月這副模樣太過可憐,顧桓拒絕的話被他吞了迴去,想再囑託些別的,又覺得算了,他已經開始著手想著如何將大外甥從程玉璋那裏奪迴來,算來算去,在首輔程硯書和程玉璋兩人眼皮子底下將大外甥偷迴來,勝算不大,且走一步看一步。
前去弔唁那日,江春月偽裝成兄長的侍女,可到了裏麵,她隻能跟其他下人一樣待在外麵的偏房,還好兄長囑咐,單獨給了她一個房間。
她在房間裏偷偷給祖母燒了紙,然後心裏便有了其他打算。
她想見一見拾哥兒。
兄長隻待半日,她須得加緊了。
程府的布局她熟得很,她自偏房往西,一直到抄手遊廊,在房後邊見巡邏的侍衛不在後,便快跑進去,躲過這,更難的還在後頭,若是拾哥兒如今已經搬出熙園,住在外院,那邊有程硯書和程玉璋的外書房,必然是重兵把守,若是拾哥兒沒在外院,在裏院,就得過唯一的入口儀門,更是難上加難。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