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三沒有理會李來弟的嘀咕,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
他心裏明白,李來弟的不滿和怨恨,其實更多的是源於瀟湘湘對她的態度。
瀟湘湘看不起他們一家人,他們雖然是楊二柱的父母,但是也沒有得到瀟湘湘的一點尊重。
“要是當初沒趕走那個掃把星,說不定現在給我們楊家生了多少個大胖小子了。”李來弟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怨毒和懊悔。
她總覺得是因為徐絮的原因,讓楊家斷了香火。
楊老三聞言,心中也是一陣歎息。他何嚐不盼著兒子能有個後呢?可這事,他也做不了主啊。
而且,他心裏也清楚,二柱和蕭湘湘的事,他們老兩口是說不上話。
“夠了。”楊老三終於忍不住開口“她已經離開了我們家多少年了,你何必再揪著不放?”
“我揪著不放?你看看你兒子娶了個什麽媳婦,還是將軍家的閨女呢,十年了才生一個賠錢貨,這是要我二柱絕後啊。”李來弟越說越氣。
說到這裏,李來弟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用手胡亂地抹著眼淚,嘴裏不停地咒罵著。
瀟湘湘嫁入楊家十年,卻隻生了一個女兒,而且對他們老兩口的態度一直都愛搭不理,還看不起他們。這讓李來弟如何能不恨?
“行了。”楊二柱站起身,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耐煩:“被二柱媳婦知道了,又會派人來敲打你。”
說完,他轉身離開,留下李來弟一人在屋裏跺腳咒罵。
此時,東廂房裏,楊大柱和鄧氏夫妻倆緊貼著門縫,外麵的每一絲動靜都逃不過他們的耳朵。
鄧氏的眼神閃爍著算計的光芒,她輕輕扯了扯楊大柱的衣袖。
“你說,如果二柱沒兒子,以後二柱的家產是不是會由咱們家的春生和立冬的頭上?”鄧氏小聲說道,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楊大柱聞言,心中一動,眼中也閃過一絲貪婪。
他沉吟片刻,帶著幾分猶豫地說道:“可二柱他……畢竟還是咱們兄弟。”
“兄弟怎麽了?”鄧氏不屑地撇撇嘴,聲音裏滿是冷漠:“他連自己的骨肉都不要,還指望他念著咱們?咱們得為自己打算,為春生和立冬打算。”
“你看,現在二柱被那個瀟湘湘管得死死的,連家都不敢迴。這說明什麽?”
“說明他心裏已經沒這個家了。”鄧氏的眼中閃爍著狡黠:“咱們要是不早點打算,到時候什麽都撈不著。”
“你想想,那瀟湘湘可是將軍之女,她的嫁妝、二柱的積蓄,還有楊家的祖產,哪一樣不是咱們夢寐以求的?”
楊大柱聽了,貪婪的光芒在他眼中更甚,他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盤算。
如果二柱和瀟湘湘一直沒有兒子,那家產自然就要落到他們這一支手上。到時候,他們就能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春生和立冬也能有個更好的前程。
至於那個被徐絮帶走的孩子,以徐絮的性格,也不會迴來爭什麽。就算爭也沒用,都寫了斷親文書了,還能怎麽樣?
夜幕降臨,楊家圍坐在飯桌前,氣氛沉悶而壓抑。李來弟還在不停地嘀咕著,罵罵咧咧的聲音像是一曲不和諧的樂章,在每個人的心頭迴蕩。
“那個掃把星,走了還不讓人省心。”李來弟咬牙切齒地說道:“要是當初沒讓她進門,咱們楊家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
楊大柱看了一眼父親楊老三,又看了一眼母親李來弟,終於忍不住開口勸道:“爹娘,你們也別太生氣了,二柱也是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哼。”李來弟冷哼一聲,顯然對兒子的說法不以為然。
鄧氏見狀,連忙接過話茬:“娘,其實二柱心裏還是有你們的。隻是他現在被那個瀟湘湘管得死死的,連迴來看看你們都不敢。”
李來弟聞言,一拍桌子:“他要是心裏有這個家,有我這個娘,他怎麽會不敢迴來?我看他就是被那個狐狸精迷了心竅!”
楊大柱繼續勸道:“娘,二柱他其實也不是沒有兒子,隻是被徐絮帶走了。咱們何必急著催生呢?”
“萬一以後他們真的生不出來了,再把徐絮生的兒子認迴來也不遲啊。”
李來弟一聽,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對啊,我怎麽沒想到呢?那個孩子雖然跟了徐絮,但他身上流的是我們楊家的血。他要是敢不迴來,我就去告他,看他敢不敢不認祖歸宗。”
楊老三卻有些猶豫:“這……不太好吧?畢竟已經寫了斷親文書,人家未必願意。”
“而且,那個瀟湘湘可不是個省油的燈,萬一她知道了我們的打算,豈不是要鬧翻天?”
“有什麽不願意的?”李來弟不屑地說:“就算寫了斷親文書,那孩也是我們楊家的種!二柱要是想要接迴來,她還能不讓?”
“再說了,瀟湘湘雖然厲害,但我們隻要不讓她知道,她再厲害又有什麽用?自己生不出還不許我們把孩子接迴來?”
鄧氏在一旁附和著:“就是就是。娘說得對。咱們隻要悄悄地進行,別讓瀟湘湘知道就行了。”
楊大柱看著父母和妻子,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有些不地道,但想到將來能多一份家產,又覺得這是值得的。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計劃才剛剛開始,就已經有人察覺到了其中的陰謀。
瀟湘湘雖然身在遠方,但楊家用的傭人都是她安排的。
村裏正在熱熱鬧鬧地擺著流水席。
徐家小院裏,陽光斑駁地灑在青石板上,微風拂過,帶來一絲絲涼意。
徐瑾、徐諄徐琦瑋,以及徐偉浩、李沐風,一起正圍坐在院子裏的小桌旁。
桌上攤開著一張由李文淵精心製定的遊學計劃。
這份計劃詳盡而周密,不僅標注了他們此行的路線,還列出了每天要學習的內容、要參觀的名勝古跡,以及預期的收獲與感悟。
李文淵希望他們通過這次遊學,不僅能夠增長見識,更能深刻理解書本之外的廣闊天地。
他心裏明白,李來弟的不滿和怨恨,其實更多的是源於瀟湘湘對她的態度。
瀟湘湘看不起他們一家人,他們雖然是楊二柱的父母,但是也沒有得到瀟湘湘的一點尊重。
“要是當初沒趕走那個掃把星,說不定現在給我們楊家生了多少個大胖小子了。”李來弟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怨毒和懊悔。
她總覺得是因為徐絮的原因,讓楊家斷了香火。
楊老三聞言,心中也是一陣歎息。他何嚐不盼著兒子能有個後呢?可這事,他也做不了主啊。
而且,他心裏也清楚,二柱和蕭湘湘的事,他們老兩口是說不上話。
“夠了。”楊老三終於忍不住開口“她已經離開了我們家多少年了,你何必再揪著不放?”
“我揪著不放?你看看你兒子娶了個什麽媳婦,還是將軍家的閨女呢,十年了才生一個賠錢貨,這是要我二柱絕後啊。”李來弟越說越氣。
說到這裏,李來弟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用手胡亂地抹著眼淚,嘴裏不停地咒罵著。
瀟湘湘嫁入楊家十年,卻隻生了一個女兒,而且對他們老兩口的態度一直都愛搭不理,還看不起他們。這讓李來弟如何能不恨?
“行了。”楊二柱站起身,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耐煩:“被二柱媳婦知道了,又會派人來敲打你。”
說完,他轉身離開,留下李來弟一人在屋裏跺腳咒罵。
此時,東廂房裏,楊大柱和鄧氏夫妻倆緊貼著門縫,外麵的每一絲動靜都逃不過他們的耳朵。
鄧氏的眼神閃爍著算計的光芒,她輕輕扯了扯楊大柱的衣袖。
“你說,如果二柱沒兒子,以後二柱的家產是不是會由咱們家的春生和立冬的頭上?”鄧氏小聲說道,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楊大柱聞言,心中一動,眼中也閃過一絲貪婪。
他沉吟片刻,帶著幾分猶豫地說道:“可二柱他……畢竟還是咱們兄弟。”
“兄弟怎麽了?”鄧氏不屑地撇撇嘴,聲音裏滿是冷漠:“他連自己的骨肉都不要,還指望他念著咱們?咱們得為自己打算,為春生和立冬打算。”
“你看,現在二柱被那個瀟湘湘管得死死的,連家都不敢迴。這說明什麽?”
“說明他心裏已經沒這個家了。”鄧氏的眼中閃爍著狡黠:“咱們要是不早點打算,到時候什麽都撈不著。”
“你想想,那瀟湘湘可是將軍之女,她的嫁妝、二柱的積蓄,還有楊家的祖產,哪一樣不是咱們夢寐以求的?”
楊大柱聽了,貪婪的光芒在他眼中更甚,他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盤算。
如果二柱和瀟湘湘一直沒有兒子,那家產自然就要落到他們這一支手上。到時候,他們就能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春生和立冬也能有個更好的前程。
至於那個被徐絮帶走的孩子,以徐絮的性格,也不會迴來爭什麽。就算爭也沒用,都寫了斷親文書了,還能怎麽樣?
夜幕降臨,楊家圍坐在飯桌前,氣氛沉悶而壓抑。李來弟還在不停地嘀咕著,罵罵咧咧的聲音像是一曲不和諧的樂章,在每個人的心頭迴蕩。
“那個掃把星,走了還不讓人省心。”李來弟咬牙切齒地說道:“要是當初沒讓她進門,咱們楊家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
楊大柱看了一眼父親楊老三,又看了一眼母親李來弟,終於忍不住開口勸道:“爹娘,你們也別太生氣了,二柱也是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哼。”李來弟冷哼一聲,顯然對兒子的說法不以為然。
鄧氏見狀,連忙接過話茬:“娘,其實二柱心裏還是有你們的。隻是他現在被那個瀟湘湘管得死死的,連迴來看看你們都不敢。”
李來弟聞言,一拍桌子:“他要是心裏有這個家,有我這個娘,他怎麽會不敢迴來?我看他就是被那個狐狸精迷了心竅!”
楊大柱繼續勸道:“娘,二柱他其實也不是沒有兒子,隻是被徐絮帶走了。咱們何必急著催生呢?”
“萬一以後他們真的生不出來了,再把徐絮生的兒子認迴來也不遲啊。”
李來弟一聽,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對啊,我怎麽沒想到呢?那個孩子雖然跟了徐絮,但他身上流的是我們楊家的血。他要是敢不迴來,我就去告他,看他敢不敢不認祖歸宗。”
楊老三卻有些猶豫:“這……不太好吧?畢竟已經寫了斷親文書,人家未必願意。”
“而且,那個瀟湘湘可不是個省油的燈,萬一她知道了我們的打算,豈不是要鬧翻天?”
“有什麽不願意的?”李來弟不屑地說:“就算寫了斷親文書,那孩也是我們楊家的種!二柱要是想要接迴來,她還能不讓?”
“再說了,瀟湘湘雖然厲害,但我們隻要不讓她知道,她再厲害又有什麽用?自己生不出還不許我們把孩子接迴來?”
鄧氏在一旁附和著:“就是就是。娘說得對。咱們隻要悄悄地進行,別讓瀟湘湘知道就行了。”
楊大柱看著父母和妻子,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有些不地道,但想到將來能多一份家產,又覺得這是值得的。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計劃才剛剛開始,就已經有人察覺到了其中的陰謀。
瀟湘湘雖然身在遠方,但楊家用的傭人都是她安排的。
村裏正在熱熱鬧鬧地擺著流水席。
徐家小院裏,陽光斑駁地灑在青石板上,微風拂過,帶來一絲絲涼意。
徐瑾、徐諄徐琦瑋,以及徐偉浩、李沐風,一起正圍坐在院子裏的小桌旁。
桌上攤開著一張由李文淵精心製定的遊學計劃。
這份計劃詳盡而周密,不僅標注了他們此行的路線,還列出了每天要學習的內容、要參觀的名勝古跡,以及預期的收獲與感悟。
李文淵希望他們通過這次遊學,不僅能夠增長見識,更能深刻理解書本之外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