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我來到臨淄之後,見這齊侯的次數屈指可數,現如今看來這齊相田都的謀逆之心也早已蓄謀,輕舉妄動可能還會讓我與他那薄如蟬翼的盟約蕩然無存啊!”姬皋很是憂愁的說道。
“公子可能忽視了一點重要的訊息”這時候管仲說道。
“哦,不知道,先生有何以教我?”看來這第一智囊已經有了對策了。
“公子且看那齊侯,在位至今已有三十多年,而且當年也是在眾多兄弟之中拚殺而出。雖然在外人看來當今齊侯昏庸,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但是誰要是真的把他當做老糊塗,那就等著吃虧吧”管仲說道。
“是啊,看來這齊侯是深藏不露啊,簡直就是一個老政客嘛”姬皋聯想到了漢靈帝,那個被稱之為昏庸之君的人,也是一個手腕高明的政治家。或許這些人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弊政,但是未嚐沒有形式所逼。
現如今,隨著士大夫階級的不斷發展積累,特別是這些士大夫世襲罔替,基本把持了各諸侯國的朝政,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趨勢。在這樣雲波詭譎的局勢之中,當今齊侯安穩的坐了三十年的位置,雖然一直被冠以昏庸之名,可是看看他如今的權威就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弱智之人。
“看來,這田都之事,齊侯也並非一無所知啊。可是為什麽齊侯會答應全國通緝公子呢?”屈通疑惑的說道。
“嗬嗬,這些諸侯無不是無利不起早之徒,想當初公子並沒有表現出對齊侯能夠帶來多大的益處,齊侯自然也不會去關注一個流亡失蹤質子的死活”岐伯輕聲的解釋道。
“那咱們現在怎麽辦,要不我們直接殺迴楚國去,管他齊國齊侯的死活”屈通一聽這話腦袋都大了一圈。
“那就要看,咱們公子的誌向是發展壯大楚國,在諸侯之中稱霸,還是要統一天下了”管仲輕聲說道。
“先生,不知道,這稱霸諸侯怎麽講?這統一天下又怎麽講”小木皆連忙請教道,因為姬皋著力的培養他,所以這種大事的場合也都帶著他。
一直在靜靜聽著大家討論的姬皋也將眼光探尋的望著管仲,這個他挖盡心思找來的第一良臣,似乎有了新的見解。
“如果公子隻是希望王霸諸侯,那麽以姬聶在楚國南部現在打下的基礎,加上公子的名聲大義,有龍伯國人的相助,直接隱秘的殺迴楚國,奪迴侯位。以公子的手段平衡各方關係,楚國必然可以做到煥然一新,稱霸諸侯”管仲說道。
“那不知道,如果皋有意統一天下,先生有何以教我”姬皋下席施了一禮肅然問道。
“若是公子欲統一天下,那麽必然需要一個穩定的基礎,牢固的後方,楚國目前的疆域已經算是十分廣大,如果加以發展人口經濟,必然可以鯨吞他國。但是如果將國力和精力過多的耗費在內耗之上,必然無力向外吞吐鴻鵠之誌”管仲說道。
“所以公子可以借故尋求其他諸侯的聲援,在楚國之外打出名號,對楚國內部則暗中操控,讓那些舊貴族勢力相互損耗,等到時機成熟,帶領一支精銳,便可擊潰國內的疲軍,掌控大權。雖然會有一番殘局需要公子收拾,卻可以乘勢執行變法革新,相信以公子的才智,必然能夠讓楚國三年恢複國力,五年轉而興盛,十年便可稱霸諸侯,之後便可開始統一天下的步伐”管仲說道此處,也是萬分激動。
“那不知道,在處理齊侯這件事上,先生有何見教”姬皋問道。
“第一,目前我們根基太淺,田都的忌憚都是我們所展現出來的背後勢力,所以我們應該著力於擴大根基;第二,我們不知道齊侯的深淺,雖然知道他不像看起來那麽簡單,但是到底有何手段我們並不知道;第三,我們並不是漩渦的中心,真正應該著急和頭疼的是齊侯和田都,楚國的紛爭我們現在插手不上,所以並不是十分急迫的去做出變故”管仲冷靜的分析到。
“那麽我們就以不變應萬變好啦”姬皋說道。
“其實,被動的等待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還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強我們的根基”岐伯這時候說道。
“恩,最好的防守必然是進攻,可是我們現在沒有明確的進攻方向,需要等待時機”姬皋說道。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這句話深諳兵法之道啊,可惜過剛易折,一味的進攻並不一定是符合實際國情的”管仲說道。
“小木皆要快快長大,這樣就可以幫助公子早日平定天下”木皆這個時候也是很英勇的說道。
“哈哈哈,對啊,我們還要等著小木皆長大呢”姬皋笑道。
一個月後……
自從對姬皋的通緝取消後,姬皋以謝恩的名義進了齊侯宮中一趟,對齊侯痛訴了江蘭君謀逆弑君的罪過,希望得到齊國的支持和聲援,討伐這不義之徒。
可是齊侯隻是支支吾吾的說了些不痛不癢的關心話後,沒有做出其他實質性表示,至於出兵什麽的,更是不可能,看來還真是不好忽悠啊。
不過好在那處宅子依然可以讓姬皋等人居住,在一番修繕之後,姬皋等人再次住了進去,和之前的變化不大。
不過卻也有著變化,那就是姬皋開始通過商隊在諸侯國之間造勢,一方麵痛斥江蘭君的不義行為,另一方麵打出來自己的大旗,宣揚自己才是楚侯正統。
當日的齊侯宮中之行也並非一無所獲,比如姬皋趁著齊侯的同情之時,說道自己漂泊在外,願意以自己的財力在齊國招納一些遊民充實自己的護衛。
齊侯以為這姬皋一個流亡質子,也不會有誰襄助,以他一己之力又能拉起多大的隊伍,便不做多想的同意了。
現如今,姬皋利用齊侯支持的名義,招納了三千人的隊伍,也算是不小的規模。要說以茶社的收入必然可以養活更多的人,但是姬皋也擔心齊侯會老羞成怒,惹出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便沒有太過猖狂的招兵。
但是這三千人的隊伍也是讓姬皋在齊國的威勢大漲,一方麵顯示了姬皋這個正統的流亡質子並非那麽落魄,另一方麵也表現出了這姬皋或許值得投資的可能。
當然,幾百年的發展,讓現在的士大夫階層都狡猾如狐,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可畢竟也讓姬皋一行人不被眾人所看輕了。
“公子可能忽視了一點重要的訊息”這時候管仲說道。
“哦,不知道,先生有何以教我?”看來這第一智囊已經有了對策了。
“公子且看那齊侯,在位至今已有三十多年,而且當年也是在眾多兄弟之中拚殺而出。雖然在外人看來當今齊侯昏庸,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但是誰要是真的把他當做老糊塗,那就等著吃虧吧”管仲說道。
“是啊,看來這齊侯是深藏不露啊,簡直就是一個老政客嘛”姬皋聯想到了漢靈帝,那個被稱之為昏庸之君的人,也是一個手腕高明的政治家。或許這些人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弊政,但是未嚐沒有形式所逼。
現如今,隨著士大夫階級的不斷發展積累,特別是這些士大夫世襲罔替,基本把持了各諸侯國的朝政,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趨勢。在這樣雲波詭譎的局勢之中,當今齊侯安穩的坐了三十年的位置,雖然一直被冠以昏庸之名,可是看看他如今的權威就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弱智之人。
“看來,這田都之事,齊侯也並非一無所知啊。可是為什麽齊侯會答應全國通緝公子呢?”屈通疑惑的說道。
“嗬嗬,這些諸侯無不是無利不起早之徒,想當初公子並沒有表現出對齊侯能夠帶來多大的益處,齊侯自然也不會去關注一個流亡失蹤質子的死活”岐伯輕聲的解釋道。
“那咱們現在怎麽辦,要不我們直接殺迴楚國去,管他齊國齊侯的死活”屈通一聽這話腦袋都大了一圈。
“那就要看,咱們公子的誌向是發展壯大楚國,在諸侯之中稱霸,還是要統一天下了”管仲輕聲說道。
“先生,不知道,這稱霸諸侯怎麽講?這統一天下又怎麽講”小木皆連忙請教道,因為姬皋著力的培養他,所以這種大事的場合也都帶著他。
一直在靜靜聽著大家討論的姬皋也將眼光探尋的望著管仲,這個他挖盡心思找來的第一良臣,似乎有了新的見解。
“如果公子隻是希望王霸諸侯,那麽以姬聶在楚國南部現在打下的基礎,加上公子的名聲大義,有龍伯國人的相助,直接隱秘的殺迴楚國,奪迴侯位。以公子的手段平衡各方關係,楚國必然可以做到煥然一新,稱霸諸侯”管仲說道。
“那不知道,如果皋有意統一天下,先生有何以教我”姬皋下席施了一禮肅然問道。
“若是公子欲統一天下,那麽必然需要一個穩定的基礎,牢固的後方,楚國目前的疆域已經算是十分廣大,如果加以發展人口經濟,必然可以鯨吞他國。但是如果將國力和精力過多的耗費在內耗之上,必然無力向外吞吐鴻鵠之誌”管仲說道。
“所以公子可以借故尋求其他諸侯的聲援,在楚國之外打出名號,對楚國內部則暗中操控,讓那些舊貴族勢力相互損耗,等到時機成熟,帶領一支精銳,便可擊潰國內的疲軍,掌控大權。雖然會有一番殘局需要公子收拾,卻可以乘勢執行變法革新,相信以公子的才智,必然能夠讓楚國三年恢複國力,五年轉而興盛,十年便可稱霸諸侯,之後便可開始統一天下的步伐”管仲說道此處,也是萬分激動。
“那不知道,在處理齊侯這件事上,先生有何見教”姬皋問道。
“第一,目前我們根基太淺,田都的忌憚都是我們所展現出來的背後勢力,所以我們應該著力於擴大根基;第二,我們不知道齊侯的深淺,雖然知道他不像看起來那麽簡單,但是到底有何手段我們並不知道;第三,我們並不是漩渦的中心,真正應該著急和頭疼的是齊侯和田都,楚國的紛爭我們現在插手不上,所以並不是十分急迫的去做出變故”管仲冷靜的分析到。
“那麽我們就以不變應萬變好啦”姬皋說道。
“其實,被動的等待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還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強我們的根基”岐伯這時候說道。
“恩,最好的防守必然是進攻,可是我們現在沒有明確的進攻方向,需要等待時機”姬皋說道。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這句話深諳兵法之道啊,可惜過剛易折,一味的進攻並不一定是符合實際國情的”管仲說道。
“小木皆要快快長大,這樣就可以幫助公子早日平定天下”木皆這個時候也是很英勇的說道。
“哈哈哈,對啊,我們還要等著小木皆長大呢”姬皋笑道。
一個月後……
自從對姬皋的通緝取消後,姬皋以謝恩的名義進了齊侯宮中一趟,對齊侯痛訴了江蘭君謀逆弑君的罪過,希望得到齊國的支持和聲援,討伐這不義之徒。
可是齊侯隻是支支吾吾的說了些不痛不癢的關心話後,沒有做出其他實質性表示,至於出兵什麽的,更是不可能,看來還真是不好忽悠啊。
不過好在那處宅子依然可以讓姬皋等人居住,在一番修繕之後,姬皋等人再次住了進去,和之前的變化不大。
不過卻也有著變化,那就是姬皋開始通過商隊在諸侯國之間造勢,一方麵痛斥江蘭君的不義行為,另一方麵打出來自己的大旗,宣揚自己才是楚侯正統。
當日的齊侯宮中之行也並非一無所獲,比如姬皋趁著齊侯的同情之時,說道自己漂泊在外,願意以自己的財力在齊國招納一些遊民充實自己的護衛。
齊侯以為這姬皋一個流亡質子,也不會有誰襄助,以他一己之力又能拉起多大的隊伍,便不做多想的同意了。
現如今,姬皋利用齊侯支持的名義,招納了三千人的隊伍,也算是不小的規模。要說以茶社的收入必然可以養活更多的人,但是姬皋也擔心齊侯會老羞成怒,惹出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便沒有太過猖狂的招兵。
但是這三千人的隊伍也是讓姬皋在齊國的威勢大漲,一方麵顯示了姬皋這個正統的流亡質子並非那麽落魄,另一方麵也表現出了這姬皋或許值得投資的可能。
當然,幾百年的發展,讓現在的士大夫階層都狡猾如狐,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可畢竟也讓姬皋一行人不被眾人所看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