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個山林紅葉寒霜,層林盡染的時候,“大江城”主體終於建設完畢。


    為了慶祝“鹿部落”徹底統一這片地區,以及“大江城”的建成。


    陸子龍決定在十月一日,召開了盛大的祭祖儀式和閱兵式。


    並正式宣布這一天全新的“大華部落”建立。主會場選擇在“大江城”盛大舉行。


    不要問陸子龍怎麽知道哪天是十月一日,其實陸子龍知道日期和時間都是依靠的他剛穿越的時候戴的那塊有日期的機械手表,這塊國產手表質量杠杠的,陸子龍穿越過來已經6年了,它一直運轉良好。


    兩年前,陸子龍根據手表的日期,讓陸長林製作了一個日曆,根據這個日曆,“鹿部落”才有了真正的紀年和日期。


    女媧神廟坐落在“大江城”正中,東臨“住宅區”,西接“教學區”南麵是“辦公區”,北麵是“醫療養護區”。整個神廟占地麵積極為廣闊。


    神廟高約15米,連同5米的地基高20米。長40米,寬20米,是整個“大江城”單體建築麵積最大的建築之一。


    神廟建築以木構架支撐,都柱底下用圓柱型石柱做基礎,用青磚修建的牆體。


    神廟坐北朝南,屋頂上覆蓋著黑色瓦片。大殿內部用72根40厘米的粗大的立柱支撐。立柱、門窗、牆麵等處都塗成赤紅色。


    神廟中的女媧娘娘雕像居中放置,整個雕像高約3米。


    工匠們以“鹿部落城”神廟中陸長林繪畫的女媧娘娘像為藍本,用一根直徑超過2米,巨大的柳木雕刻而成。


    雕塑中,女媧娘娘端坐在石台之上,麵帶微笑,目視前方。雕塑中女媧娘娘端莊秀美,而又不失威嚴,顯得寶相莊嚴,法力無邊,讓人看來便心生崇敬。


    72根粗大的立柱中,靠近“女媧娘娘”六根立柱上麵雕刻著纏龍。


    在女媧娘娘神廟前是一個長、寬各超過500米的巨大的廣場,足夠容納近60萬人。廣場上豎立著一根高達30米高的直立挺拔旗杆。


    女媧娘娘神廟前的廣場緊鄰教學區,平時是孩子們活動的操場,秋季收獲的時候又是晾曬莊稼的場地,重大節日則是舉行群體活動的重要場所。


    坐鎮“鹿部落城”的大巫、陸有瓷、陸大羊、白沙、,木林森、陸大樹等全體部落高層。


    “巨熊城”城主熊如山、當地駐軍第四師一團長熊大;


    “蒼鷹城”城主黑背鷹、當地駐軍第四師二團長阿骨都來到“大江城”參加慶典活動。


    十月一日上午,“大江城”上空碧空如洗,陽光明媚,兩側高山山上楓葉飄紅,山花爛漫。


    在女媧娘娘神廟廣場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30多萬人聚集在一起,翹首以盼。


    上午9點整,在陸子龍的主持下,“大華部落”召開了盛大的祭祖儀式和閱兵式。


    隨著轟隆兩聲炮響,聚集在在女媧娘娘神廟廣場上全體族人,立刻安靜下來。


    大巫站在神廟大門前的高台上,大聲宣布:


    “大華部落祭祖大典正式開始!”


    大巫的講話被站在他身後的護衛戰士用銅皮製作的大喇叭向廣場上逐句傳遞出去。


    在廣場的每隔20米,都有一個嗓門特別大的戰士。


    他們每個人手裏都拿著一個銅皮製作的大喇叭,將大巫的每一句話接力向後依次傳遞出去,保證場地中的每一個族人都能聽清大巫的講話。


    “咚”,“咚”,“咚”;


    “咚”,“咚”,“咚”


    100麵巨大的戰鼓瞬間被敲響。1


    00麵戰鼓的轟鳴,讓地麵都隨之震動,高亢的戰鼓響徹行雲,震耳欲聾。


    在戰鼓聲中,陸子龍走下高台,來到旗杆下,親自升起了一麵巨大鮮豔的金龍旗。


    這麵金龍旗長6米,寬4米,用絲綢製作,底色為鮮豔的紅色,在紅旗上用金黃色的絲線繡出了一條在空中飛舞的巨龍。


    這條龍張牙舞爪的穿行在雲霧之中,雙目炯炯,瞪大眼睛。


    它的眼中帶著蔑視一切,睥睨天下的殺氣,它兩根細細的胡須在風中飄動。


    它那粗壯的如鋼鉤般的前爪,強勁有力的尾巴,讓人望而卻步。


    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金龍旗迎風招展,在烈烈的風中,旗中的金龍活靈活現,隨時就要從紅旗中飛出。


    蛇的身,魚的鱗,馬的頭,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羊的須,鷹的爪,狼的尾,組成一個完整的龍。


    千變萬化的神龍正是女媧娘娘幻化而成的不同身份的組合。


    也是這片大地上不同部落神的集合體,是不同部落信仰的大統一。


    金色的龍旗高高的升起後,戰鼓聲停止。


    之後大巫走上神廟前的高台上大聲的宣讀祭文。


    大巫宣讀完祭文後,大巫命令向祖廟敬獻花籃。


    18名部落戰士每2個人抬著一個巨大的裏麵放滿各色鮮紅的花籃來到祖廟門前,每邊9個花籃,排列放好。


    100名精壯的“大華部落”男性族人整體排列,高舉黃色絲綢製作的幡旗,莊嚴肅穆地走到祖廟大殿門前,然後迅速散開,分列在祖廟大門兩側。


    隨後大巫命令,祭獻三牲(豬頭、羊頭和牛頭)和水稻、粟米、花生、大豆等部落種植的農業作物。


    在祭品的選擇上大巫曾經提議在這個前所未有的重大節日中,祭祀一定要隆重。


    為了讓“女媧娘娘”感到族人們的真心實意,他提議用活人祭祀。


    也就是從戰俘中挑選那些好逸惡勞,勞動改造表現不好的人在現場殺死進行祭祀,他感覺隻有這樣方能表達自己對“女媧娘娘”的感激和敬仰。


    陸子龍見到大巫又提起了用活人祭祀,很是不高興,嚴肅的對他說道:


    “不必,人口是我們部落興旺發展的必要條件,即使是那些沒有改造好的戰俘也是我們需要的。


    這些人沒有被改造好,我們就要想辦法把他們改造好,而不是用來當做祭品。


    從今以後我們的國家中禁止用活人來祭祀。”


    大巫見陸子龍說的鄭重,立刻不敢說話了,對於“鹿神”他是不敢忤逆的。


    陸子龍剛剛穿越到原始時代,就碰到了大巫用自己的兒子祭祀“鹿神”,當時如果不是他出手,估計大巫的兒子已經命喪巨蛇之口。


    之後的祭祀用於都是他來主導,大巫也曾一再提起用活人祭祀,他都否決了。


    其實在原始部落時代,普遍存在著用活人祭祀的情況。


    縱觀人類曆史,幾乎所有文明都出現過用活人祭祀的現象。


    在我國曆史上,用活人祭祀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中後期。


    活人祭祀盛行於商朝在春秋戰國之後逐漸衰落。其實在秦朝之也有少量的殘餘。


    商朝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用活人祭祀的時代,根據《左傳.成公.成公13年》的記載。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就是說國家隻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情:一個是祭祀,一個是戰爭。


    封建迷信色彩濃厚的商朝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對鬼神十分的崇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甚至連國家大事都要依靠所謂的“天斷”。


    在商朝貴族們認為祭祀的祭品越珍貴,神的保佑就越靈驗,因此用祭祀在當時是極其盛行。這些被當做祭品慘遭殺害的人被稱為“人牲”。


    現在河南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經發現了2000多座祭祀坑。“人牲”數量更是高達上千人。


    更為血腥是,根據甲骨文的記載,“人牲”並不是全部被埋入地下,一部分“人牲”的血和肉會被做成肉羹或者是臘肉分給獻祭者食用。


    中國古人的祭祀文化不僅體現了君王貴族對神靈的崇拜,同時也是他們維持社會秩序和等級製度的一種方法。


    “人牲”的身份各有不同,大多為異族的戰俘,但用於陪葬死者的妻妾或奴仆也不在少數。


    用活人祭祀不光出現在我們中華文明中,在瑪雅文明中活人祭祀更為普遍和殘忍。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人祭是為了感謝諸神對人類所做的貢獻,也是為了填飽惡魔們貪婪的口腹,以延緩世界末日的到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鹿部落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叼著貓的老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叼著貓的老鼠並收藏鹿部落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