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龍宣布散會後,率先走出了作戰室。
待陸子龍走出作戰室後,大家才如蒙大赦,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陸子龍如此嚴肅,很多人已經嚇得身體發抖,兩股顫顫。
另外陸子龍對這次逃兵事件處罰之嚴厲,遠超了他們的預料,每個人都心情沉重地離開了作戰室。
兩天後,陸子龍帶領“鹿部落”全師連級以上軍官 150 多人來到“勝利穀”出口。按照陸子龍的指示,在這裏的山坡上正在建造一座烈士陵園,由於陵園正在建設中,這裏還顯得很忙亂。
在陵園正中,新建了一座巨大的墳塋,這是一個合葬墓,“鹿部落”本次作戰死亡的 79 名部落戰士(重傷員中又有 3 人死亡)全部都合葬於此。
現在“鹿部落”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各部門都缺乏人手,目前實在沒有能力投入大規模的人力來修建陵園。
於是陸子龍決定先簡單地建造一個合葬墓,既然這些犧牲的部落戰士生前是好兄弟,那麽他們死後便聚在一起吧。
墳塋上樹立著一塊巨大的用木板做的墓碑,上麵陸長林部長用端莊剛勁的字體工整地書寫著“鹿部落戰士永垂不朽”10 個大字。
陸子龍計劃等烈士陵園完全建好後,要帶領全體“鹿部落”戰士和全體族人舉行一個莊嚴的追悼大會,以紀念那些為了部落舍生忘死、戰鬥犧牲的烈士。
今天他先帶著這些人來到了烈士陵園,他站在墓碑旁,看著眾人說道:
“我知道,你們有些人認為我對這些逃兵的處罰有些重了。這些逃兵自己死不足惜,但是不應該遷怒到他們的家人,不應該把他們的家人趕出部落,讓他們自生自滅。
但是今天你們看一下這座墳墓,這裏麵有 79 名你們的戰友,你們想到過嗎?正是這些逃兵,不遵守戰場紀律,逃離崗位,讓原本不用犧牲的人,也躺在了這裏,這些戰士與其說是被敵人殺害的,不如說是被這些逃兵殺害的。
正是因為他們讓部落中多戰死了很多人,多受傷了很多人,他們死有餘辜。
他們的家人既然享受到他們作為軍人的待遇,就應該為他們行為付出代價。
他們的家人是無辜的,但是亂世用重典,我們接下來還要麵對“大江部落”的持續進攻,如果此時我們對這些逃兵仁慈,那就會出現更多的逃兵,最終垮掉的是我們的部落。
逃兵連坐家屬,就是讓戰士們每次戰鬥都抱著必死的決心和勇氣,麵對敵人毫無畏懼。這個製度現在先這樣執行,等條件成熟後,我會做出調整。”
聽了陸子龍的話,大家深深地受到觸動,有些軍官們想起自己的戰友的音容笑貌,眼睛不由地濕潤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但他們此時卻已經躺在了冰涼的地下。
的確,逃兵的家屬是無辜的,但是也隻有用這樣嚴苛的手段,才能在今後的戰鬥中減少逃兵的出現,才能挽救更多的戰友的生命。
更關鍵的是才能保住“鹿部落”,保住現在來之不易的好生活。
三天後,“鹿部落”大軍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思想教育和整肅軍規軍紀的活動。
這次的逃兵事件,如一麵敲響的警鍾,讓“鹿部落”軍方自上而下地進行了深刻反省。
繼而加強了“鹿部落”軍隊的思想教育,進一步完善了“鹿部落”軍事條令、條例。
強化和嚴格執行軍規軍紀,從而有效減少了“鹿部落”戰士在後續作戰中出現軍紀渙散和逃兵的情況。
迅速提高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今後“鹿部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的曆史上稱這次軍事會議為“勝利穀整風運動”。
在“鹿部落”部落進行整風運動一周後,陸子龍叫來了陸阿大,交給了他兩項秘密任務,這兩項秘密任務的內容非常奇怪:
第一,要求陸阿大全團出動,在“野狼部落”附近的山上用石刀、石斧砍伐樹木。而且必須要用石刀和石斧頭。對於任何違反這個命令、使用鋼刀和鋼斧和鋼鋸砍伐樹木的戰士必須嚴懲。
要將這些被砍伐下來的樹木堆放到“野狼部落”之中,而且這些堆放的木柴堆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每個木柴堆長不低於 20 米,寬至少 10 米,高至少 15 米,木柴垛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 20 米。同時在每個山洞前 10 米左右都要放上一堆這樣的木柴垛。
最後必須在“野狼部落”的土牆邊堆放成一麵木柴牆,隻留下 10 多米的出入口,讓人看上去似乎是“野狼部落”在用這道木牆阻擋敵人的進攻。
第二就是在完成第一項任務後,在“野狼部落”和“牛部落”之間的必經之路上,距離“野狼部落”一天的道路上挖掘 100 多個陷阱。陷阱的製作沒有統一的標準,要讓人誤以為這是利用天然的坑洞搭建的。
聽了陸子龍的吩咐之後,陸阿大滿頭霧水,但看到陸子龍嚴厲的目光,他也不敢詢問,立刻立正敬禮,表示保證堅決完成任務。
第二天,陸子龍便以維護部落安全、警戒“大江部落”突襲為名,命令騎兵團全團出動,前去“大江部落”附近進行監控。
當然,陸子龍這樣做隻是出於一種可能的作戰方式,不一定真的能用到,但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出於著眼長遠、把握大勢的想法,陸子龍落下了這一步閑棋。
在“鹿部落”軍隊中轟轟烈烈地開展“整風運動”的時候,江豐大族長終於獲得了來自“鹿部落”的消息。
江黑魚出發一個月後,陸續有 2 名潰兵最終曆盡艱辛,終於跌跌撞撞地逃迴了部落。
本來從山穀中攀上山崖的大江部落敗兵有 150 多人。但是這些人是分散突圍的,並沒有聚集在一起。
規模最大的一夥人也隻有 50 多人,剩下的都是三三兩兩的幾個人,更多的是一個人獨自返迴。
待陸子龍走出作戰室後,大家才如蒙大赦,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陸子龍如此嚴肅,很多人已經嚇得身體發抖,兩股顫顫。
另外陸子龍對這次逃兵事件處罰之嚴厲,遠超了他們的預料,每個人都心情沉重地離開了作戰室。
兩天後,陸子龍帶領“鹿部落”全師連級以上軍官 150 多人來到“勝利穀”出口。按照陸子龍的指示,在這裏的山坡上正在建造一座烈士陵園,由於陵園正在建設中,這裏還顯得很忙亂。
在陵園正中,新建了一座巨大的墳塋,這是一個合葬墓,“鹿部落”本次作戰死亡的 79 名部落戰士(重傷員中又有 3 人死亡)全部都合葬於此。
現在“鹿部落”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各部門都缺乏人手,目前實在沒有能力投入大規模的人力來修建陵園。
於是陸子龍決定先簡單地建造一個合葬墓,既然這些犧牲的部落戰士生前是好兄弟,那麽他們死後便聚在一起吧。
墳塋上樹立著一塊巨大的用木板做的墓碑,上麵陸長林部長用端莊剛勁的字體工整地書寫著“鹿部落戰士永垂不朽”10 個大字。
陸子龍計劃等烈士陵園完全建好後,要帶領全體“鹿部落”戰士和全體族人舉行一個莊嚴的追悼大會,以紀念那些為了部落舍生忘死、戰鬥犧牲的烈士。
今天他先帶著這些人來到了烈士陵園,他站在墓碑旁,看著眾人說道:
“我知道,你們有些人認為我對這些逃兵的處罰有些重了。這些逃兵自己死不足惜,但是不應該遷怒到他們的家人,不應該把他們的家人趕出部落,讓他們自生自滅。
但是今天你們看一下這座墳墓,這裏麵有 79 名你們的戰友,你們想到過嗎?正是這些逃兵,不遵守戰場紀律,逃離崗位,讓原本不用犧牲的人,也躺在了這裏,這些戰士與其說是被敵人殺害的,不如說是被這些逃兵殺害的。
正是因為他們讓部落中多戰死了很多人,多受傷了很多人,他們死有餘辜。
他們的家人既然享受到他們作為軍人的待遇,就應該為他們行為付出代價。
他們的家人是無辜的,但是亂世用重典,我們接下來還要麵對“大江部落”的持續進攻,如果此時我們對這些逃兵仁慈,那就會出現更多的逃兵,最終垮掉的是我們的部落。
逃兵連坐家屬,就是讓戰士們每次戰鬥都抱著必死的決心和勇氣,麵對敵人毫無畏懼。這個製度現在先這樣執行,等條件成熟後,我會做出調整。”
聽了陸子龍的話,大家深深地受到觸動,有些軍官們想起自己的戰友的音容笑貌,眼睛不由地濕潤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但他們此時卻已經躺在了冰涼的地下。
的確,逃兵的家屬是無辜的,但是也隻有用這樣嚴苛的手段,才能在今後的戰鬥中減少逃兵的出現,才能挽救更多的戰友的生命。
更關鍵的是才能保住“鹿部落”,保住現在來之不易的好生活。
三天後,“鹿部落”大軍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思想教育和整肅軍規軍紀的活動。
這次的逃兵事件,如一麵敲響的警鍾,讓“鹿部落”軍方自上而下地進行了深刻反省。
繼而加強了“鹿部落”軍隊的思想教育,進一步完善了“鹿部落”軍事條令、條例。
強化和嚴格執行軍規軍紀,從而有效減少了“鹿部落”戰士在後續作戰中出現軍紀渙散和逃兵的情況。
迅速提高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今後“鹿部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的曆史上稱這次軍事會議為“勝利穀整風運動”。
在“鹿部落”部落進行整風運動一周後,陸子龍叫來了陸阿大,交給了他兩項秘密任務,這兩項秘密任務的內容非常奇怪:
第一,要求陸阿大全團出動,在“野狼部落”附近的山上用石刀、石斧砍伐樹木。而且必須要用石刀和石斧頭。對於任何違反這個命令、使用鋼刀和鋼斧和鋼鋸砍伐樹木的戰士必須嚴懲。
要將這些被砍伐下來的樹木堆放到“野狼部落”之中,而且這些堆放的木柴堆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每個木柴堆長不低於 20 米,寬至少 10 米,高至少 15 米,木柴垛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 20 米。同時在每個山洞前 10 米左右都要放上一堆這樣的木柴垛。
最後必須在“野狼部落”的土牆邊堆放成一麵木柴牆,隻留下 10 多米的出入口,讓人看上去似乎是“野狼部落”在用這道木牆阻擋敵人的進攻。
第二就是在完成第一項任務後,在“野狼部落”和“牛部落”之間的必經之路上,距離“野狼部落”一天的道路上挖掘 100 多個陷阱。陷阱的製作沒有統一的標準,要讓人誤以為這是利用天然的坑洞搭建的。
聽了陸子龍的吩咐之後,陸阿大滿頭霧水,但看到陸子龍嚴厲的目光,他也不敢詢問,立刻立正敬禮,表示保證堅決完成任務。
第二天,陸子龍便以維護部落安全、警戒“大江部落”突襲為名,命令騎兵團全團出動,前去“大江部落”附近進行監控。
當然,陸子龍這樣做隻是出於一種可能的作戰方式,不一定真的能用到,但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出於著眼長遠、把握大勢的想法,陸子龍落下了這一步閑棋。
在“鹿部落”軍隊中轟轟烈烈地開展“整風運動”的時候,江豐大族長終於獲得了來自“鹿部落”的消息。
江黑魚出發一個月後,陸續有 2 名潰兵最終曆盡艱辛,終於跌跌撞撞地逃迴了部落。
本來從山穀中攀上山崖的大江部落敗兵有 150 多人。但是這些人是分散突圍的,並沒有聚集在一起。
規模最大的一夥人也隻有 50 多人,剩下的都是三三兩兩的幾個人,更多的是一個人獨自返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