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被放開後,站起身來,立刻獸性大發,它何曾受過這樣的孽待,它強忍著鼻子上的疼痛,瞪著眼睛,腦袋一低,就要衝向人群。


    旁邊的“鹿部落”族人立刻嚇得迅速閃開,遠處的族人也立刻警戒了起來。


    陸子龍則用手輕輕一拽手中的繩子,繩子立刻把拉住了牛鼻子上的鼻環。


    原本狂躁準備前衝的黃牛,隨著鼻子上傳來的鑽心疼痛,立刻停在原地,不敢再亂動。


    看著黃牛眼中那憋屈的小眼神,陸子龍哈哈大笑,終於成功了,有了這個牛鼻環,這些黃牛終於能為他所用了。


    他終於將這些以前隻能作為肉食儲備的野牛,轉化為能夠進行田間勞作的耕牛和施工建設的幫手。


    為了鋪設地基用的石頭,陸子龍選擇了靠近小河邊的山崖,將山崖頂端的浮土去掉,露出石麵,然後在上麵用大火燃燒。


    等溫度達到一定的時候,將柴草去掉,然後澆上冷水,通過熱脹冷縮的辦法開采山石。


    在城牆的建設中,陸子龍又製作了大量的腳手架,製作了大量的動滑輪和定滑輪。


    這些新工具是部落族人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這遠遠的超出了他們的認知,他們從沒有想到世間居然還有這麽好用的東西。


    新的工具極大的提高了建設的效率。做到了事半功倍。


    以前聽陸子龍講故事,說到借助工具一個人可以舉起千斤的重量。


    他們出於對“鹿神”的尊敬,盲目的相信陸子龍的話。


    在他們的認知中,能夠舉起千斤重量的就是陸子龍這樣的存在。


    而這種事情和他們普通人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沒有想到通過一根繩子和幾組滑輪一個人就能輕鬆的將上千斤的石塊提升到10多米。


    一個普通人居然就能提起千斤重量。


    這讓很多部落族人尤其是部落的孩子們對他們所學的知識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未來更加充滿了向往。


    當然本來工地建設是比較危險的。


    陸子龍不想讓這些孩子們參與到危險的建設中來。


    但是木林森院長卻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在陸子龍的指引下,部落中的孩子們已經和之前的部落族人有了根本的轉變,他們的眼界更寬廣。


    他們都行動更大膽,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不同於其他的部落族人而是更像陸子龍,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奇思妙想。


    而且他們更渴望獲得新知識。往往他們提出的問題,問的老師都啞口無言,不知道答案。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原始部落中不養閑人,即使是孩子們也需要參加勞動。


    在這個時代,勞動是一種生存的本能。“鹿部落”的孩子們是部落中吃的最好的一群人。


    在陸子龍的倡導下,他們不但每天都能吃上雞蛋,而且每天都能喝到羊奶。


    有了充足的食物,這些孩子們的身體長得非常快。


    在木林森院長看來,這些孩子們吃得最好,整天除了學習就是玩耍。


    而不參與部落中的任何勞動,這是對其他族人的不公平。


    因此木林森院長在見到陸子龍層出不窮的創造發明之後。


    他想讓這些孩子們都投入到勞動中,並在勞動中通過實踐,迅速理解和掌握這些工具的原理。


    為他們以後實現自己的奇思妙想奠定基礎。


    陸子龍也肯定了木林森院長的想法,同意在做好防護的同時,讓孩子們參與到有限的勞動。


    尤其是讓他們每個人都有近距離接觸和使用新工具的機會。


    然後他會對著某項工具提出一係列的問題,比如對動滑輪和靜滑輪他就會提出:


    “什麽樣的滑輪省力?


    什麽樣的滑輪能改變方向?


    為什麽會造成這種結果?”


    孩子們帶著問題去實踐中摸索和學習,然後在晚上的課堂上,他會針對他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這種學習+實踐+勞動+樂趣的教學方式效果出奇的好。


    而且隨著孩子們的學習越來越深入,孩子們成長的非常快。


    現在部落中大部分的父母已經沒辦法迴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了。


    與老一代的部落族人比起來,這些孩子們更加朝氣蓬勃,更加積極向上,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他們是真正的部落的未來。


    在使用戰俘的過程中,陸子龍實行:


    “獎勵先進,嚴懲落後”的辦法。


    同時采用任務包幹製,每項工程層層落實到人。


    在城牆的建設過程中,他將部落族人和新老戰俘散編在一起,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共同的勞動迅速讓大家凝聚在了一起。


    尤其是充分的食物,讓戰俘死心塌地的願意留下。


    在這個時代,強盛如“大江部落”也不能保證每一個部落族人每頓飯都能吃飽,更不要說每天還要吃三頓飯。


    這些戰俘發自內心的願意留下來,並開始認同自己就是“鹿部落”的一員。


    隨著陸子龍的有意傳播,女媧娘娘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幾乎變成了每天必講的故事。


    在這樣潛移默化中,打破了戰俘和“鹿部落”之間信仰上的隔閡。


    自立自強,團結向上,敢於挑戰困難的“鹿部落”精神在戰俘群體中也逐漸形成。


    為了避免分配工作時,勞動強度偏差太大。他專門成立了一個工程監察小組。這個小組每天都要深入到工地上。了解人們都勞動強度,協助解決工頭分配不公,欺壓下屬的事情。


    在食物分配上對於那些重體力勞動者。不論是部落族人還是戰俘都優先供應肉食,保持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就這樣經過近半年的努力。


    當再次楓葉飄紅的時候。一座新城牆的拔地而起。


    於此同時,對於那些戰俘,在和“鹿部落”族人共同經曆了半年的勞動後,


    在共同的語言——普通話的交流下,


    在共同的文字——簡體漢字的識字中,


    在先進的工具——鋼鐵工具和各種超越時代的滑輪、車輛等工具的驚人的效率震撼下,


    在充足的食物——一日三餐和各種肉食的保障下,


    在合體的衣服——皮衣+皮褲+皮鞋的禦寒和強化下,


    在溫暖的居住環境——房屋+溫暖火炕的誘惑下,


    在共同的信仰——女媧娘娘的教導下,這些戰俘很快的融入了部落。真正成為了部落中的一員。徹底解決了戰俘存在的隱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鹿部落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叼著貓的老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叼著貓的老鼠並收藏鹿部落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