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頭領依然是陸有瓷, 人員按工種劃分為:
1、“基礎建設隊”,一共100人 。負責建造“瓷窯”,“磚窯”,“炭窯”,“石灰窯”,“焦炭窯”,“房屋”及其他建築的建造。由於部落狩獵壓力比較小,由1連的戰士負責協助基礎建設隊。
2、“燒製隊”,一共50人 。負責“燒陶”,“燒瓷器”,“燒木炭”,“燒磚”,“燒石灰”,“燒焦炭”等各種燒製產品,由3連的女戰士負責協助。
3、“鋼鐵冶煉隊” 一共50人。 負責建造“煉鐵高爐,煉銅高爐”,並煉製鋼鐵和銅礦。平時2連的戰士負責協助。
4、“鐵製品加工隊” 一共50人。這個隊說白了就是打鐵隊,主要是製造各種金屬工具的製造,主要是刀,槍等武器製造和生活用品的製造。
這是一個需要強體力的勞動,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鋼鐵製造隊”的成員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由2連的戰士負責協助。
5、“木製品加工隊” 一共50人。 負責部落各種木製產品的生產,如木窗、木門以及桌、椅、板凳等木製產品。以及弓箭、弩箭、投石機等武器。
由3連的戰士負責協助。
大家有了明確的分工後,部落族人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了部落的建設中。
陸子龍用鋼鐵製造了5把1米長,10把30厘米長的直尺,直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他用自己匕首上的刻度對這10把尺子仔細矯正,力求誤差不超過1毫米。
這些尺子是陸子龍製定的第一件標準量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他標誌著“鹿部落”從原來的模糊測量到準確計量時代的來臨,是陸子龍統一這個時代度量衡的第一步。
晚上的課堂上,陸子龍給每個部門都分配了一把米尺,同時開始教授大家“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這些長度單位。
有了直尺,陸子龍陸續製造了鑿子、刨子、墨鬥、木工鑽等木工工具。開始指導“木製品加工隊”製造複合弓箭、弩箭、投石機等武器和;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和門、窗等建築用品。
他先讓“木製品加工隊”的人建造了2個“長”,“寬”,“高”各1米的木頭箱子,箱子底部開一個30厘米長,1厘米高的長方形孔,然後頂部製造一個蓋子。
之後又把長、寬、高各2厘米的方形木條製作成一個能放入木箱中的木框,在木框上麵用多股細榆樹皮繩縱橫交錯的製作成網。
在箱子內部每隔10厘米,放置一個這樣的網。蓋上蓋子後,這樣一個簡單的蜂房就做好了。
他將這兩個蜂房放到遠離部落洞口的石壁旁邊,在晚上趁著月黑風高,他帶上防毒麵具和鹿皮手套,把蜜蜂的蜂房從背簍中取出來,放到新的蜂房中。
過一段時間他再製造好了甩蜂蜜的桶,族人們就可以吃上香甜的蜂蜜了。
接下來,他帶領大家開始製造複合弓。在複合弓的設計上,陸子龍采用的是雙層複合弓,這樣的複合弓結構簡單,容易製作,同時又有很優良的性能。
他用櫟木做弓體的表層,黑樺木做裏層,兩層之間夾墊鹿筋,以魚鰾或魚皮熬製的膠粘固定。然後整張弓用密實的皮條纏紮。
這樣不僅增強了弓的結構強度,而且皮條的韌性極好,彈力強,可以積蓄更多的能量,結合了自然界中植物彈力和動物彈力,彈性更強。弓弦采用鹿筋弦,這樣複合弓製作好了。
弓箭的箭頭他參考清代“金鈚箭”,和“齊梅針箭”,製作了2種箭頭。清代正處於熱武器和冷兵器的轉化時代,冷兵器的發展達到了曆史的最高峰,因此這兩種箭頭的設計,也可以說是達到了弓箭的巔峰。
一型箭,用白樺木製做成箭杆,杆長90厘米,鐵箭頭製作成長8厘米,寬4厘米的扁平箭頭。扁平的箭頭能有效增加射程,寬而闊的箭頭又能擴大傷口麵積,增加殺傷力。
二型箭,同樣用白樺木製做成箭杆,杆長90厘米,鐵箭頭製作成長8厘米,箭頭部平,寬半厘米的細長箭頭。這樣的箭頭能有效的射穿鐵甲,形成比較大的貫穿傷口。
這兩種弓箭都是在實戰中不斷的演化迭代而來,具有很強的時代通用性。
陸子龍帶領陸大石,陸阿大和部落中幾個射箭精準的戰士進行了測試。
他先站在一棵大樹前100米處,張弓搭箭,感受著弓箭的受力,將弓拉滿,將箭鬆開,弓箭深入大樹中,他走過去費力的從樹上拔下箭頭。
箭頭深入大樹中近10厘米,看來弓的彈性很好,箭也基本符合要求。
然後他又測試了弓箭在150米,200米的效果,弓箭在150米內依然能射入大樹5厘米以上,依然有比較大的殺傷力。
在200米的距離,射入大樹的深度不超1厘米,雖然有殺傷力,但是殺傷力已經大大降低了。
看來這種複合弓,配上鐵箭頭後,有效射程都是150米。從這個結果看,比之前用櫟木製作的單體弓有效射程增加了50多米,而且殺傷力有了巨大的提高。
弩箭的製作他選擇製作蹶張弩,這種弩箭,結構簡單,威力巨大,是他現有技術條件下,能夠批量生產的裝備。
弩身使用酸棗木,選用木質內心已經變紅的多年老樹。
弩身長50厘米,弩麵寬3厘米,弩身朝上的一麵平直,朝下的一麵則有弧線,不同位置的高度不同,6厘米高。
弩麵上挖有箭槽,弩弓上弦後,弩箭便放置在箭槽裏, 弩身的兩端需要裝上鹿角製成的零件,目的在於加固,避免弩身的兩端損壞,弩機也由鹿角製成。
弩弓按照複合弓的做法,采用3層複合,最外麵櫟木做弓體的表層,黑樺木做中層,最裏層依然用櫟木,每層之間夾墊鹿筋,以魚皮熬製的膠粘固定,然後在整張弓用密實的皮條纏紮。
最外層櫟木的兩端開有用於掛弦的缺口,弩弦用榆皮繩擰成。
弩弓安裝在弩身前端的一個橫孔裏。橫孔的寬度大於弩弓的寬度,弩弓安進去後,在最後一根櫟木和孔壁之間的空隙裏還要安裝一個木製的弩托。
1、“基礎建設隊”,一共100人 。負責建造“瓷窯”,“磚窯”,“炭窯”,“石灰窯”,“焦炭窯”,“房屋”及其他建築的建造。由於部落狩獵壓力比較小,由1連的戰士負責協助基礎建設隊。
2、“燒製隊”,一共50人 。負責“燒陶”,“燒瓷器”,“燒木炭”,“燒磚”,“燒石灰”,“燒焦炭”等各種燒製產品,由3連的女戰士負責協助。
3、“鋼鐵冶煉隊” 一共50人。 負責建造“煉鐵高爐,煉銅高爐”,並煉製鋼鐵和銅礦。平時2連的戰士負責協助。
4、“鐵製品加工隊” 一共50人。這個隊說白了就是打鐵隊,主要是製造各種金屬工具的製造,主要是刀,槍等武器製造和生活用品的製造。
這是一個需要強體力的勞動,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鋼鐵製造隊”的成員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由2連的戰士負責協助。
5、“木製品加工隊” 一共50人。 負責部落各種木製產品的生產,如木窗、木門以及桌、椅、板凳等木製產品。以及弓箭、弩箭、投石機等武器。
由3連的戰士負責協助。
大家有了明確的分工後,部落族人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了部落的建設中。
陸子龍用鋼鐵製造了5把1米長,10把30厘米長的直尺,直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他用自己匕首上的刻度對這10把尺子仔細矯正,力求誤差不超過1毫米。
這些尺子是陸子龍製定的第一件標準量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他標誌著“鹿部落”從原來的模糊測量到準確計量時代的來臨,是陸子龍統一這個時代度量衡的第一步。
晚上的課堂上,陸子龍給每個部門都分配了一把米尺,同時開始教授大家“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這些長度單位。
有了直尺,陸子龍陸續製造了鑿子、刨子、墨鬥、木工鑽等木工工具。開始指導“木製品加工隊”製造複合弓箭、弩箭、投石機等武器和;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和門、窗等建築用品。
他先讓“木製品加工隊”的人建造了2個“長”,“寬”,“高”各1米的木頭箱子,箱子底部開一個30厘米長,1厘米高的長方形孔,然後頂部製造一個蓋子。
之後又把長、寬、高各2厘米的方形木條製作成一個能放入木箱中的木框,在木框上麵用多股細榆樹皮繩縱橫交錯的製作成網。
在箱子內部每隔10厘米,放置一個這樣的網。蓋上蓋子後,這樣一個簡單的蜂房就做好了。
他將這兩個蜂房放到遠離部落洞口的石壁旁邊,在晚上趁著月黑風高,他帶上防毒麵具和鹿皮手套,把蜜蜂的蜂房從背簍中取出來,放到新的蜂房中。
過一段時間他再製造好了甩蜂蜜的桶,族人們就可以吃上香甜的蜂蜜了。
接下來,他帶領大家開始製造複合弓。在複合弓的設計上,陸子龍采用的是雙層複合弓,這樣的複合弓結構簡單,容易製作,同時又有很優良的性能。
他用櫟木做弓體的表層,黑樺木做裏層,兩層之間夾墊鹿筋,以魚鰾或魚皮熬製的膠粘固定。然後整張弓用密實的皮條纏紮。
這樣不僅增強了弓的結構強度,而且皮條的韌性極好,彈力強,可以積蓄更多的能量,結合了自然界中植物彈力和動物彈力,彈性更強。弓弦采用鹿筋弦,這樣複合弓製作好了。
弓箭的箭頭他參考清代“金鈚箭”,和“齊梅針箭”,製作了2種箭頭。清代正處於熱武器和冷兵器的轉化時代,冷兵器的發展達到了曆史的最高峰,因此這兩種箭頭的設計,也可以說是達到了弓箭的巔峰。
一型箭,用白樺木製做成箭杆,杆長90厘米,鐵箭頭製作成長8厘米,寬4厘米的扁平箭頭。扁平的箭頭能有效增加射程,寬而闊的箭頭又能擴大傷口麵積,增加殺傷力。
二型箭,同樣用白樺木製做成箭杆,杆長90厘米,鐵箭頭製作成長8厘米,箭頭部平,寬半厘米的細長箭頭。這樣的箭頭能有效的射穿鐵甲,形成比較大的貫穿傷口。
這兩種弓箭都是在實戰中不斷的演化迭代而來,具有很強的時代通用性。
陸子龍帶領陸大石,陸阿大和部落中幾個射箭精準的戰士進行了測試。
他先站在一棵大樹前100米處,張弓搭箭,感受著弓箭的受力,將弓拉滿,將箭鬆開,弓箭深入大樹中,他走過去費力的從樹上拔下箭頭。
箭頭深入大樹中近10厘米,看來弓的彈性很好,箭也基本符合要求。
然後他又測試了弓箭在150米,200米的效果,弓箭在150米內依然能射入大樹5厘米以上,依然有比較大的殺傷力。
在200米的距離,射入大樹的深度不超1厘米,雖然有殺傷力,但是殺傷力已經大大降低了。
看來這種複合弓,配上鐵箭頭後,有效射程都是150米。從這個結果看,比之前用櫟木製作的單體弓有效射程增加了50多米,而且殺傷力有了巨大的提高。
弩箭的製作他選擇製作蹶張弩,這種弩箭,結構簡單,威力巨大,是他現有技術條件下,能夠批量生產的裝備。
弩身使用酸棗木,選用木質內心已經變紅的多年老樹。
弩身長50厘米,弩麵寬3厘米,弩身朝上的一麵平直,朝下的一麵則有弧線,不同位置的高度不同,6厘米高。
弩麵上挖有箭槽,弩弓上弦後,弩箭便放置在箭槽裏, 弩身的兩端需要裝上鹿角製成的零件,目的在於加固,避免弩身的兩端損壞,弩機也由鹿角製成。
弩弓按照複合弓的做法,采用3層複合,最外麵櫟木做弓體的表層,黑樺木做中層,最裏層依然用櫟木,每層之間夾墊鹿筋,以魚皮熬製的膠粘固定,然後在整張弓用密實的皮條纏紮。
最外層櫟木的兩端開有用於掛弦的缺口,弩弦用榆皮繩擰成。
弩弓安裝在弩身前端的一個橫孔裏。橫孔的寬度大於弩弓的寬度,弩弓安進去後,在最後一根櫟木和孔壁之間的空隙裏還要安裝一個木製的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