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區、住宅區、醫療養護區、教學區和工坊區這5個區依次建造在部落的左側,部落右側是養殖區。工坊區內因為以後會涉及到部落的一些秘密技術。
因此被放在左側區域的最後方,占據左側2\/3的麵積,養殖區是部落中占地麵積最大的一個區,占了部落的一半。在醫療養護區,陸子龍設置了一個公共浴室。
由於缺乏工具,現在工程施工的難度比較大,他采用先易後難的方式,功能區的建築分幾年逐漸搭建。
他在部落中規劃了排水溝渠及其他排水設施,通過建造城牆時預留的管道通往城外的暗溝,將汙水排出部落。
在部落山洞的水池邊,他設計了一個水塔。這個水塔由磚砌成。
裏麵放著一個直徑超過2米的巨大陶缸,在陶缸的底部有一個出水口,並通過一節一節的陶管,將水塔中的水從部落山洞引入到浴池的一個獨立房間內,這個房間內放著3個直徑超過2米的一個巨大的陶鍋。
陶鍋的上側帶有進水孔,和山洞中的陶管相連,下側帶有出水孔。出水孔通過一堵石牆和浴室中的浴池相連。浴池底部也設有一個排水係統,能迅速的將汙水排出。
陶管與陶管之間的縫隙他用線繩填充。與以確保縫隙不漏水。陶管的直徑統一設置為10厘米。有效的增強陶管的通用性,以方便後期的更換和維護。
為了保持浴室內的溫度,這三個陶鍋的安放後,他有采用了穿越前北方常用的灶台的模式。灶台內寬大的火道穿過牆體,在浴室中的地下盤旋兩次後。
順著牆體的煙道,從煙窗排出。這樣燒陶鍋木柴,不但能用來燒熱水,同時也能通過煙道形成地暖,溫暖浴室。
浴室分設男女兩個浴池,中間用一堵磚牆隔開,不論是男浴池還是女浴池設計的都是統一的規格,10米長,8米寬,1米深,浴池兩側設計成階梯狀,方便族人進出浴池和洗浴。
這個浴室是最先建立起來的,這是一個長30米,寬10米的建築。男女兩個浴室分開,男浴室在左邊,女浴室在右邊。
由於東北的冬天太過寒冷,為了保暖,浴池的高度隻有3米,以鬆木做骨架,牆體厚度達到1米,(在兩塊城磚之間,填充20厘米厚的烏拉草,用來隔熱和保暖)。
房頂采用人字形房梁,房梁上麵鋪木板,木板上麵放上30厘米厚的烏拉草,之後再鋪上一層木板,木板上方用摻入了石灰和烏拉草混合的泥土壓實,泥土的厚度超過了10厘米。這樣的泥土不但韌性極強,而且緊密,可以有效的阻擋降雨和降雪侵蝕。
窗戶都設計成長,寬各一米的正方形。上麵用的是2層薄薄的邊長一米的正方形陶瓷板。
在工匠們不懈的努力下,再燒製了幾十次後,他們終於燒出了厚度不超一厘米的透接近半透明的瓷板,和大量的陶管。
為了保溫窗戶架設2層陶瓷板。雖然2層陶瓷板使室內的光線變的非常暗淡,但能有效抵禦了嚴寒。即使在寒冬中也能使用。
隨著北風吹過,當楓葉飄紅的時候。經過5個月的建設,城牆終於建成了。城牆高達6米,由於不斷的取土,靠近城牆的外側,按照陸子龍的規劃,要挖出了一條5米寬3米多深的護城河。雖然護城河中現在還沒有水。這樣整體來算,從護城河的溝底河底到牆頂已經接近9米了。
通常狀態下,已經沒有猛獸能夠突破城牆跳入到部落中。即使是遭受其他部落的攻擊,在對方沒有攻城裝備的情況下。也很難突破城牆。當然由於缺乏裝備。
其實“鹿部落”建築的城牆相對粗糙,如果敵人用大型拋石機進行攻擊,城牆也會很快就會坍塌,畢竟和陸子龍穿越前的時空中古代人用堪比水泥的三合土建築的城牆比起來,“鹿部落”城牆的抗打擊能力要差太多了。
但是陸子龍不相信在這個時代會出現拋石機。更不要說那種能破壞城牆的大型拋石機了,除非也有其他的穿越人士來到這個時代。
城牆正對著部落洞口的地方設置了一個大門,這個大門寬10米,在距地麵4米的地方鋪上一排長度16米,直徑超過50厘米的平直挺拔的鬆樹樹幹,這些樹幹先用繩子並排綁在一起,然後在這些樹幹上繼續壘磚築牆。
在城門的位置設置了吊橋,為了保護城門的安全,城門附近的護城河的深度被挖到了5米。
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部落最忙碌的時候,大家要為過冬做準備,每個人都忙於儲存過冬的食物。 不過今年陸子龍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雖然現在部落中的食物儲存量不足一個月。
但是每個人並不擔心冬季的食物儲備問題,因為他們心中很有底氣,有“鹿神”在,一切盡在掌握。
紅葉飄紅的第2天,陸子龍的手表顯示今天就是穿越前的10月1日。於是他召集族人在部落中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
表麵上陸子龍是為了慶祝部落成功的建成城牆並建好了浴室。但是從內心深處來說,陸子龍非常懷念原時空中10月1的節日。10月1日是國慶節,是新中國建立的日子。陸子龍也要讓這一天成為部落的節日。
這個節日第一用來慶祝部落半年來取得的成就。
第二用來在族人中形成一種儀式感。
第三,用來紀念自己穿越半年來的收獲。半年來的建設陸子龍終於給部落族人營造了一個堅強的防護力量,有了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根基,有了一個穿越者帶領族人走向遠方的基石。
上午,太陽升起前,全體“鹿部落”族人,整齊的站在部落洞口前。山洞的門前豎立起一根高達10米筆直的樹幹。
隨著第一縷陽光的噴薄而出,“咚”,“咚”,“咚”; “咚”,“咚”,“咚”,部落中兩麵巨大的戰鼓被敲響。這是大多數族人們第一次近距離的聽到兩個戰鼓的敲響。巨大的鼓聲震人心魄,震耳欲聾,同時又讓人血脈噴張,激動不已。
因此被放在左側區域的最後方,占據左側2\/3的麵積,養殖區是部落中占地麵積最大的一個區,占了部落的一半。在醫療養護區,陸子龍設置了一個公共浴室。
由於缺乏工具,現在工程施工的難度比較大,他采用先易後難的方式,功能區的建築分幾年逐漸搭建。
他在部落中規劃了排水溝渠及其他排水設施,通過建造城牆時預留的管道通往城外的暗溝,將汙水排出部落。
在部落山洞的水池邊,他設計了一個水塔。這個水塔由磚砌成。
裏麵放著一個直徑超過2米的巨大陶缸,在陶缸的底部有一個出水口,並通過一節一節的陶管,將水塔中的水從部落山洞引入到浴池的一個獨立房間內,這個房間內放著3個直徑超過2米的一個巨大的陶鍋。
陶鍋的上側帶有進水孔,和山洞中的陶管相連,下側帶有出水孔。出水孔通過一堵石牆和浴室中的浴池相連。浴池底部也設有一個排水係統,能迅速的將汙水排出。
陶管與陶管之間的縫隙他用線繩填充。與以確保縫隙不漏水。陶管的直徑統一設置為10厘米。有效的增強陶管的通用性,以方便後期的更換和維護。
為了保持浴室內的溫度,這三個陶鍋的安放後,他有采用了穿越前北方常用的灶台的模式。灶台內寬大的火道穿過牆體,在浴室中的地下盤旋兩次後。
順著牆體的煙道,從煙窗排出。這樣燒陶鍋木柴,不但能用來燒熱水,同時也能通過煙道形成地暖,溫暖浴室。
浴室分設男女兩個浴池,中間用一堵磚牆隔開,不論是男浴池還是女浴池設計的都是統一的規格,10米長,8米寬,1米深,浴池兩側設計成階梯狀,方便族人進出浴池和洗浴。
這個浴室是最先建立起來的,這是一個長30米,寬10米的建築。男女兩個浴室分開,男浴室在左邊,女浴室在右邊。
由於東北的冬天太過寒冷,為了保暖,浴池的高度隻有3米,以鬆木做骨架,牆體厚度達到1米,(在兩塊城磚之間,填充20厘米厚的烏拉草,用來隔熱和保暖)。
房頂采用人字形房梁,房梁上麵鋪木板,木板上麵放上30厘米厚的烏拉草,之後再鋪上一層木板,木板上方用摻入了石灰和烏拉草混合的泥土壓實,泥土的厚度超過了10厘米。這樣的泥土不但韌性極強,而且緊密,可以有效的阻擋降雨和降雪侵蝕。
窗戶都設計成長,寬各一米的正方形。上麵用的是2層薄薄的邊長一米的正方形陶瓷板。
在工匠們不懈的努力下,再燒製了幾十次後,他們終於燒出了厚度不超一厘米的透接近半透明的瓷板,和大量的陶管。
為了保溫窗戶架設2層陶瓷板。雖然2層陶瓷板使室內的光線變的非常暗淡,但能有效抵禦了嚴寒。即使在寒冬中也能使用。
隨著北風吹過,當楓葉飄紅的時候。經過5個月的建設,城牆終於建成了。城牆高達6米,由於不斷的取土,靠近城牆的外側,按照陸子龍的規劃,要挖出了一條5米寬3米多深的護城河。雖然護城河中現在還沒有水。這樣整體來算,從護城河的溝底河底到牆頂已經接近9米了。
通常狀態下,已經沒有猛獸能夠突破城牆跳入到部落中。即使是遭受其他部落的攻擊,在對方沒有攻城裝備的情況下。也很難突破城牆。當然由於缺乏裝備。
其實“鹿部落”建築的城牆相對粗糙,如果敵人用大型拋石機進行攻擊,城牆也會很快就會坍塌,畢竟和陸子龍穿越前的時空中古代人用堪比水泥的三合土建築的城牆比起來,“鹿部落”城牆的抗打擊能力要差太多了。
但是陸子龍不相信在這個時代會出現拋石機。更不要說那種能破壞城牆的大型拋石機了,除非也有其他的穿越人士來到這個時代。
城牆正對著部落洞口的地方設置了一個大門,這個大門寬10米,在距地麵4米的地方鋪上一排長度16米,直徑超過50厘米的平直挺拔的鬆樹樹幹,這些樹幹先用繩子並排綁在一起,然後在這些樹幹上繼續壘磚築牆。
在城門的位置設置了吊橋,為了保護城門的安全,城門附近的護城河的深度被挖到了5米。
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部落最忙碌的時候,大家要為過冬做準備,每個人都忙於儲存過冬的食物。 不過今年陸子龍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雖然現在部落中的食物儲存量不足一個月。
但是每個人並不擔心冬季的食物儲備問題,因為他們心中很有底氣,有“鹿神”在,一切盡在掌握。
紅葉飄紅的第2天,陸子龍的手表顯示今天就是穿越前的10月1日。於是他召集族人在部落中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
表麵上陸子龍是為了慶祝部落成功的建成城牆並建好了浴室。但是從內心深處來說,陸子龍非常懷念原時空中10月1的節日。10月1日是國慶節,是新中國建立的日子。陸子龍也要讓這一天成為部落的節日。
這個節日第一用來慶祝部落半年來取得的成就。
第二用來在族人中形成一種儀式感。
第三,用來紀念自己穿越半年來的收獲。半年來的建設陸子龍終於給部落族人營造了一個堅強的防護力量,有了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根基,有了一個穿越者帶領族人走向遠方的基石。
上午,太陽升起前,全體“鹿部落”族人,整齊的站在部落洞口前。山洞的門前豎立起一根高達10米筆直的樹幹。
隨著第一縷陽光的噴薄而出,“咚”,“咚”,“咚”; “咚”,“咚”,“咚”,部落中兩麵巨大的戰鼓被敲響。這是大多數族人們第一次近距離的聽到兩個戰鼓的敲響。巨大的鼓聲震人心魄,震耳欲聾,同時又讓人血脈噴張,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