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嬪望著宜妃,倒不慌亂了,接著冷笑道:「老十五和老十六的福晉,皇上已經有了打算,就不勞宜妃娘娘操心了,我家十五、十六也沒那個福分能娶到太子妃娘娘的妹妹,宜妃娘娘既然這般喜歡石家姑娘,便留著配自家的兒子吧!還有……原來在宜妃娘娘眼裏,五爺、九爺和五福晉、九福晉竟是琴瑟和鳴的?嬪妾倒是不知道原來琴瑟和鳴還有這一層意思呢,還以為您想讓五爺、九爺停妻再娶呢!」
「王氏!你大膽!」宜妃也豁然起身,眼裏燃燒著熊熊怒火。她的兩個兒子都和自家福晉相看兩厭本來就是宜妃心裏的一根刺,王嬪拿這個來刺她,怎能不叫她麵上無光?她方才要留石六娘的牌子,不過是為了報王嬪這段日子分潤翊坤宮的寵愛的仇,故意為之罷了,誰知王嬪跟吃了槍藥似的,平日裏不聲不響的,今兒倒抖摟起來了。
王嬪緊緊捏著拳頭,她不能退,她若是退了,她的十五怎麽辦?強壯膽氣,王嬪寒著臉瞪著宜妃寸步不讓:「嬪妾再奉勸宜妃娘娘一聲,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今兒暑氣重,兩位娘娘,嬪妾身體不適,先行告辭!」
說完,竟就這般拂袖而去。
留下氣得直運氣的宜妃和看了一場好戲意猶未盡的德妃,以及站在那兒已經無地自容的石六娘,還有懵圈不知該記名還是不記名的太監。
「宜妃娘娘,這……這……」太監捧著花名冊捏著毛筆不知所措了。
「又不是本宮要娶兒媳婦,好心當成驢肝肺!王嬪不願意就罷了,還來問本宮做什麽!」宜妃氣得不行,亦甩袖離去,「本宮也懶得看了!擺駕!」
那太監隻好縮著頭,默默把石家六娘改成了撂牌子。
「這一排,都撂牌子!」太監連忙擺擺手。
「啊……石六娘暈過去了……」
「快抬出去!」
片刻,程婉蘊更衣迴來,就發現絳雪軒裏竟然隻剩她和德妃了。
德妃還是笑眯眯的,一副吃瓜吃撐的悠哉神色:「太子嬪娘娘來得倒恰好,宜妃和王嬪都身子不適,先迴去了,後頭也沒多少了,咱們倆快快地看吧。」
正白旗很快看完了,後頭又輪著正黃旗。
因前頭好的都挑得差不多了,程婉蘊和德妃果然都看得極快,基本每排秀女就掃一眼,沒有特別出色的就喊過了,滿洲旗選完,程婉蘊隻在科爾沁烏郎罕濟爾默氏,噶爾藏之女,出來的時候停頓了一下。
這個烏郎罕濟爾默氏與她想像中完全不同。
她生得很像漢人,膚白秀美,舉手投足也極為文雅,德妃已經好奇地發問了:「你可是養在端靜公主膝下?是噶爾藏郡王哪個妃子生的?」
烏郎罕濟爾默諾敏行了蒙古的禮儀,用很流暢的漢話說道:「迴德妃娘娘的話,奴婢是噶爾藏郡王之弟塞淩之女,因奴婢的阿布(父親)、額吉(母親)犯了過錯已被放逐,奴婢年幼無人照拂,因此才被郡王收養膝下,後來得幸由端靜公主撫育長大。」
她眼眸是坦蕩的,也不忌諱生父的罪過,也不為此感到羞愧,程婉蘊看著她,心裏微微一動。當初她會將烏郎罕濟爾默·諾敏劃去,是討厭噶爾藏其人,萬一有其父必有其女就糟糕了,但若不是噶爾藏親生,似乎也沒那麽厭惡了。
而且她聽太子爺說起過科爾沁的紛爭,噶爾藏是忌憚弟弟塞淩能力出眾、部族都臣服於他才故意捏造些罪名將人遠遠放逐的,甚至當初還覬覦過塞淩的闕氏,他的弟媳,差點逼得闕氏舉刀自盡,後來才暫且罷休。
這麽一想,噶爾藏和烏郎罕濟爾默諾敏的仇人有何區別?
德妃聽說她是端靜公主撫養長大,便倍感親切,又多問了幾句端靜公主的近況,那烏郎罕濟爾默諾敏一一迴答,把端靜公主教她寫字、學習漢話的故事講得娓娓道來,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女在草原上相依為命,極為溫馨卻又十分心酸,說得德妃都掉了淚。
「公主希望奴婢能離開草原,替她迴京城裏看一看。」
這話把程婉蘊的心也都說得酸了,端靜公主和這個烏郎罕濟爾默諾敏在科爾沁過得一定很不好,否則端靜公主怎麽會寧願讓她來參選,也要送她離開呢?
畢竟,端靜公主怎麽會不知道,宮裏也是一座圍城啊。
可是比起噶爾藏治下的科爾沁草原,或許宮裏的圍城,都已經夠好了。
「留牌子吧。」德妃嘆了口氣,「你是個好孩子。」
程婉蘊本來也想開口的,她忽然覺得這個女孩兒配給弘暄也不錯,她隻是噶爾藏的養女,被噶爾藏痛恨的親爹親娘還在外頭流浪不知生死,背後不算有蒙古勢力,與京裏的滿洲勛貴也沒有聯繫,這家世實際上很不好,但她又的的確確是科爾沁部蒙古勛貴出身……隻是還沒跟太子爺商量過,因此猶豫了一會兒,沒想到德妃先將人留下了。
也好,正好給她爭取了迴去請示領導的時間。
後頭就沒什麽好看的了,匆匆掃過,今日的閱選便結束了。
程婉蘊與德妃告別,自迴了毓慶宮,而留了牌子的秀女們也都住進了鍾粹宮等候覆選,撂牌子的秀女則已經乘坐騾車原路返迴了。
另一頭,午後,太子妃在寧壽宮裏等了半個多時辰,隻等來皇太後的老嬤嬤出來道:「太皇太後陰壽將近,太後娘娘決意要為太皇太後專心持齋抄經九九八十一日,已經吩咐了自今日起不見人,太子妃娘娘請迴吧。」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王氏!你大膽!」宜妃也豁然起身,眼裏燃燒著熊熊怒火。她的兩個兒子都和自家福晉相看兩厭本來就是宜妃心裏的一根刺,王嬪拿這個來刺她,怎能不叫她麵上無光?她方才要留石六娘的牌子,不過是為了報王嬪這段日子分潤翊坤宮的寵愛的仇,故意為之罷了,誰知王嬪跟吃了槍藥似的,平日裏不聲不響的,今兒倒抖摟起來了。
王嬪緊緊捏著拳頭,她不能退,她若是退了,她的十五怎麽辦?強壯膽氣,王嬪寒著臉瞪著宜妃寸步不讓:「嬪妾再奉勸宜妃娘娘一聲,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今兒暑氣重,兩位娘娘,嬪妾身體不適,先行告辭!」
說完,竟就這般拂袖而去。
留下氣得直運氣的宜妃和看了一場好戲意猶未盡的德妃,以及站在那兒已經無地自容的石六娘,還有懵圈不知該記名還是不記名的太監。
「宜妃娘娘,這……這……」太監捧著花名冊捏著毛筆不知所措了。
「又不是本宮要娶兒媳婦,好心當成驢肝肺!王嬪不願意就罷了,還來問本宮做什麽!」宜妃氣得不行,亦甩袖離去,「本宮也懶得看了!擺駕!」
那太監隻好縮著頭,默默把石家六娘改成了撂牌子。
「這一排,都撂牌子!」太監連忙擺擺手。
「啊……石六娘暈過去了……」
「快抬出去!」
片刻,程婉蘊更衣迴來,就發現絳雪軒裏竟然隻剩她和德妃了。
德妃還是笑眯眯的,一副吃瓜吃撐的悠哉神色:「太子嬪娘娘來得倒恰好,宜妃和王嬪都身子不適,先迴去了,後頭也沒多少了,咱們倆快快地看吧。」
正白旗很快看完了,後頭又輪著正黃旗。
因前頭好的都挑得差不多了,程婉蘊和德妃果然都看得極快,基本每排秀女就掃一眼,沒有特別出色的就喊過了,滿洲旗選完,程婉蘊隻在科爾沁烏郎罕濟爾默氏,噶爾藏之女,出來的時候停頓了一下。
這個烏郎罕濟爾默氏與她想像中完全不同。
她生得很像漢人,膚白秀美,舉手投足也極為文雅,德妃已經好奇地發問了:「你可是養在端靜公主膝下?是噶爾藏郡王哪個妃子生的?」
烏郎罕濟爾默諾敏行了蒙古的禮儀,用很流暢的漢話說道:「迴德妃娘娘的話,奴婢是噶爾藏郡王之弟塞淩之女,因奴婢的阿布(父親)、額吉(母親)犯了過錯已被放逐,奴婢年幼無人照拂,因此才被郡王收養膝下,後來得幸由端靜公主撫育長大。」
她眼眸是坦蕩的,也不忌諱生父的罪過,也不為此感到羞愧,程婉蘊看著她,心裏微微一動。當初她會將烏郎罕濟爾默·諾敏劃去,是討厭噶爾藏其人,萬一有其父必有其女就糟糕了,但若不是噶爾藏親生,似乎也沒那麽厭惡了。
而且她聽太子爺說起過科爾沁的紛爭,噶爾藏是忌憚弟弟塞淩能力出眾、部族都臣服於他才故意捏造些罪名將人遠遠放逐的,甚至當初還覬覦過塞淩的闕氏,他的弟媳,差點逼得闕氏舉刀自盡,後來才暫且罷休。
這麽一想,噶爾藏和烏郎罕濟爾默諾敏的仇人有何區別?
德妃聽說她是端靜公主撫養長大,便倍感親切,又多問了幾句端靜公主的近況,那烏郎罕濟爾默諾敏一一迴答,把端靜公主教她寫字、學習漢話的故事講得娓娓道來,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女在草原上相依為命,極為溫馨卻又十分心酸,說得德妃都掉了淚。
「公主希望奴婢能離開草原,替她迴京城裏看一看。」
這話把程婉蘊的心也都說得酸了,端靜公主和這個烏郎罕濟爾默諾敏在科爾沁過得一定很不好,否則端靜公主怎麽會寧願讓她來參選,也要送她離開呢?
畢竟,端靜公主怎麽會不知道,宮裏也是一座圍城啊。
可是比起噶爾藏治下的科爾沁草原,或許宮裏的圍城,都已經夠好了。
「留牌子吧。」德妃嘆了口氣,「你是個好孩子。」
程婉蘊本來也想開口的,她忽然覺得這個女孩兒配給弘暄也不錯,她隻是噶爾藏的養女,被噶爾藏痛恨的親爹親娘還在外頭流浪不知生死,背後不算有蒙古勢力,與京裏的滿洲勛貴也沒有聯繫,這家世實際上很不好,但她又的的確確是科爾沁部蒙古勛貴出身……隻是還沒跟太子爺商量過,因此猶豫了一會兒,沒想到德妃先將人留下了。
也好,正好給她爭取了迴去請示領導的時間。
後頭就沒什麽好看的了,匆匆掃過,今日的閱選便結束了。
程婉蘊與德妃告別,自迴了毓慶宮,而留了牌子的秀女們也都住進了鍾粹宮等候覆選,撂牌子的秀女則已經乘坐騾車原路返迴了。
另一頭,午後,太子妃在寧壽宮裏等了半個多時辰,隻等來皇太後的老嬤嬤出來道:「太皇太後陰壽將近,太後娘娘決意要為太皇太後專心持齋抄經九九八十一日,已經吩咐了自今日起不見人,太子妃娘娘請迴吧。」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