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本身的安全性以及這樣由上至下的強力推行,讓種牛痘的技術慢慢成了一項國策,逐漸被人們接受、得以普及,從而挽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
從這個角度來說,程婉蘊覺著康熙的確是個稱職的皇帝,她是站在後世偉人的肩頭知道牛痘是一項好技術,但大清朝所有人都不知道,康熙自己也不敢打包票,但他仍然願意去試,甚至拿自己的兒女做表率,以此推動牛痘普及,讓天花從我中華大地上幾乎趕走!
這時候宮裏好像還沒有皇子皇孫要種痘的規矩,也沒人聽說過牛痘,所以這個技術還沒傳過來麽?
但康熙是否已開始嚐試了?所以太子才會研讀醫書,想要為其分憂麽?
這是救民萬千的好事,這牛痘技術哪怕提早一年兩年開始施行,也可以多救好多好多人啊!程婉蘊猶豫了一會兒,趁著夜裏兩人同床共枕沒有外人的時候,才開口對太子爺說道:「二爺,我曾聽聞家鄉有那得了天花的牛……」
第61章 尋痘
程婉蘊關於牛痘的知識, 卻不是來自於各式各樣的網文,而是因為拜讀過迅哥兒的一篇散文,名為《我的種痘》。
裏頭詳細描寫了他小時候種痘的經歷和對這件事情幾十年來的見聞, 甚至還將這「洋痘」傳入中國後如何被人抵製、又如何推廣宣傳的法子也寫得明明白白。
拉上厚厚的床帳子, 等宮女吹了燈退出去,程婉蘊便勉強側了身,別扭地避開腿上傷口, 伏在太子爺肩頭,耳語道:「二爺近日苦讀醫書,又是《驗方新篇》、又是《治痘匯集》……可是萬歲爺讓您幫著琢磨如何治痘?我有個奇思妙想, 二爺要不要聽一聽?」
康熙是個時髦的人,他曾在太醫院設立過人痘實驗室,與天花死磕了十幾年,琢磨出了將得了天花的人身上痘痂研成細末,給要種痘的人由鼻孔裏吸進去,再促使痘發出來的「人痘疫苗」法, 種痘人熬上個七八天、十幾天,若是痊癒了, 便是「種痘」成功了。
但這個法子最大的麻煩就是不能保證用作「疫苗」的人痘是徹底滅活的, 若是還具備活性, 那種痘的人大概率是要涼的。而且,僥倖過了關,還不能保證那看似痊癒了的種痘人是否還具備傳染性, 據傳就有種完痘痊癒後又把家人傳染個遍的例子, 他自己倒是活了, 可妻兒都被連累命喪黃泉。
所以,後來康熙又添了一條規矩, 種痘人要隔離在專門的「痘善局」中種痘,痊癒後也得待上個把月確保萬全才可離開,皇族也不例外。「痘善局」這地方設在京城郊外三十裏地之外,可以說是大清版本的方艙醫院了。
死亡率極高、種痘過程不良反應極大,都讓清廷內部還未曾大範圍推廣種痘,大多是選擇了出宮避痘,或是祭拜痘診娘娘的法子。
這就更加荒唐了,寄託於鬼神,也不過是絕望下的擺爛,求個心裏安慰罷了。
「二爺,以前還在番禺縣的時候,我曾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是有個西洋傳教士,他騎著一頭大青牛四處傳教,結果他是個喝涼水都塞牙的倒黴蛋,竟然染上了天花!不止是他,他的牛也得了,最後他死了,牛卻還活著。」程婉蘊講起了故事,「那牛雖得了天花,卻活蹦亂跳,被個黑心的商人便宜買了迴去,朝廷規定得了病的牛可殺,他便打算迴家殺了牛,將牛肉賣到飯莊去!誰知老天有眼——那商人拽牛時踩著牛糞摔了個狗吃屎,不小心將那牛身上的豆莢弄破了,還蹭到了破了皮的掌心上,結果迴了家就開始發熱……」
其實牛痘應該由一名名為琴納的英國傳教士發明,應該要過幾年才會帶著他的《牛痘疫苗法》出現在澳門和廣州,但當時在當地並沒有引起重視,甚至很多人怕種了牛痘會長「牛角」,後來這本書被人翻譯成漢文,才漸漸傳到京城。
她這故事講得娓娓道來,十分引人入勝,胤礽都聽住了,當即評論道:「果然報應不爽!他掙黑心錢,老天爺便叫他著現世報,怎麽樣?他可是也染天花死了?」
程婉蘊被太子期盼「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懷報」的眼神噎住了,都有些不好意思往下說了:「嗯……那商人燒了兩天,隻發了幾粒痘,竟也就好了,後來番禺爆發天花,那商人全家都沒了命,他自個竟然得以倖免,一時被人當做奇聞傳了出去,都說他是染了牛天花,意外種了『牛痘』僥倖活了下來。」
胤礽反覆咀嚼著牛痘二字。
「二爺若是差事在身,或許可以試試這『牛痘』靠不靠譜,隻是多條路子罷了,反正也沒什麽妨礙。」程婉蘊說得輕描淡寫,一副隻是講個小故事的模樣。
胤礽卻覺得真可以一試。
甚至他不禁聯想到那夢中自責痛惜的阿婉,她是不是在後悔沒有早早想起這個奇聞,沒有為他諫言「試一試牛痘」,若這牛痘真有效用,額林珠就不會離開她了。
可當時的她又怎會知道未來之事,又怎會知道額林珠會患上天花呢,這並不能責怪她,可她生為母親,卻還是會想著如果、如果……再難以走出這夢魘。
或許真是一啄一飲都是天定,所以此時此刻,夢見了上輩子的他,拚命為了求得額林珠的一線生機而翻爛了醫書,才能聽到了阿婉說「我曾聽聞家鄉有得了天花的牛……」
內廷幾乎人人都信佛,胤礽也對神佛懷有敬畏之心,這一刻他真的希望牛痘真的有效,一切都是長生天對他與阿婉的憐憫與喻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從這個角度來說,程婉蘊覺著康熙的確是個稱職的皇帝,她是站在後世偉人的肩頭知道牛痘是一項好技術,但大清朝所有人都不知道,康熙自己也不敢打包票,但他仍然願意去試,甚至拿自己的兒女做表率,以此推動牛痘普及,讓天花從我中華大地上幾乎趕走!
這時候宮裏好像還沒有皇子皇孫要種痘的規矩,也沒人聽說過牛痘,所以這個技術還沒傳過來麽?
但康熙是否已開始嚐試了?所以太子才會研讀醫書,想要為其分憂麽?
這是救民萬千的好事,這牛痘技術哪怕提早一年兩年開始施行,也可以多救好多好多人啊!程婉蘊猶豫了一會兒,趁著夜裏兩人同床共枕沒有外人的時候,才開口對太子爺說道:「二爺,我曾聽聞家鄉有那得了天花的牛……」
第61章 尋痘
程婉蘊關於牛痘的知識, 卻不是來自於各式各樣的網文,而是因為拜讀過迅哥兒的一篇散文,名為《我的種痘》。
裏頭詳細描寫了他小時候種痘的經歷和對這件事情幾十年來的見聞, 甚至還將這「洋痘」傳入中國後如何被人抵製、又如何推廣宣傳的法子也寫得明明白白。
拉上厚厚的床帳子, 等宮女吹了燈退出去,程婉蘊便勉強側了身,別扭地避開腿上傷口, 伏在太子爺肩頭,耳語道:「二爺近日苦讀醫書,又是《驗方新篇》、又是《治痘匯集》……可是萬歲爺讓您幫著琢磨如何治痘?我有個奇思妙想, 二爺要不要聽一聽?」
康熙是個時髦的人,他曾在太醫院設立過人痘實驗室,與天花死磕了十幾年,琢磨出了將得了天花的人身上痘痂研成細末,給要種痘的人由鼻孔裏吸進去,再促使痘發出來的「人痘疫苗」法, 種痘人熬上個七八天、十幾天,若是痊癒了, 便是「種痘」成功了。
但這個法子最大的麻煩就是不能保證用作「疫苗」的人痘是徹底滅活的, 若是還具備活性, 那種痘的人大概率是要涼的。而且,僥倖過了關,還不能保證那看似痊癒了的種痘人是否還具備傳染性, 據傳就有種完痘痊癒後又把家人傳染個遍的例子, 他自己倒是活了, 可妻兒都被連累命喪黃泉。
所以,後來康熙又添了一條規矩, 種痘人要隔離在專門的「痘善局」中種痘,痊癒後也得待上個把月確保萬全才可離開,皇族也不例外。「痘善局」這地方設在京城郊外三十裏地之外,可以說是大清版本的方艙醫院了。
死亡率極高、種痘過程不良反應極大,都讓清廷內部還未曾大範圍推廣種痘,大多是選擇了出宮避痘,或是祭拜痘診娘娘的法子。
這就更加荒唐了,寄託於鬼神,也不過是絕望下的擺爛,求個心裏安慰罷了。
「二爺,以前還在番禺縣的時候,我曾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是有個西洋傳教士,他騎著一頭大青牛四處傳教,結果他是個喝涼水都塞牙的倒黴蛋,竟然染上了天花!不止是他,他的牛也得了,最後他死了,牛卻還活著。」程婉蘊講起了故事,「那牛雖得了天花,卻活蹦亂跳,被個黑心的商人便宜買了迴去,朝廷規定得了病的牛可殺,他便打算迴家殺了牛,將牛肉賣到飯莊去!誰知老天有眼——那商人拽牛時踩著牛糞摔了個狗吃屎,不小心將那牛身上的豆莢弄破了,還蹭到了破了皮的掌心上,結果迴了家就開始發熱……」
其實牛痘應該由一名名為琴納的英國傳教士發明,應該要過幾年才會帶著他的《牛痘疫苗法》出現在澳門和廣州,但當時在當地並沒有引起重視,甚至很多人怕種了牛痘會長「牛角」,後來這本書被人翻譯成漢文,才漸漸傳到京城。
她這故事講得娓娓道來,十分引人入勝,胤礽都聽住了,當即評論道:「果然報應不爽!他掙黑心錢,老天爺便叫他著現世報,怎麽樣?他可是也染天花死了?」
程婉蘊被太子期盼「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懷報」的眼神噎住了,都有些不好意思往下說了:「嗯……那商人燒了兩天,隻發了幾粒痘,竟也就好了,後來番禺爆發天花,那商人全家都沒了命,他自個竟然得以倖免,一時被人當做奇聞傳了出去,都說他是染了牛天花,意外種了『牛痘』僥倖活了下來。」
胤礽反覆咀嚼著牛痘二字。
「二爺若是差事在身,或許可以試試這『牛痘』靠不靠譜,隻是多條路子罷了,反正也沒什麽妨礙。」程婉蘊說得輕描淡寫,一副隻是講個小故事的模樣。
胤礽卻覺得真可以一試。
甚至他不禁聯想到那夢中自責痛惜的阿婉,她是不是在後悔沒有早早想起這個奇聞,沒有為他諫言「試一試牛痘」,若這牛痘真有效用,額林珠就不會離開她了。
可當時的她又怎會知道未來之事,又怎會知道額林珠會患上天花呢,這並不能責怪她,可她生為母親,卻還是會想著如果、如果……再難以走出這夢魘。
或許真是一啄一飲都是天定,所以此時此刻,夢見了上輩子的他,拚命為了求得額林珠的一線生機而翻爛了醫書,才能聽到了阿婉說「我曾聽聞家鄉有得了天花的牛……」
內廷幾乎人人都信佛,胤礽也對神佛懷有敬畏之心,這一刻他真的希望牛痘真的有效,一切都是長生天對他與阿婉的憐憫與喻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