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穿成病弱太子後成了團寵[穿書] 作者:晴川淚相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皇上。」一眾大臣相繼起身。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啟奏皇上,臣有奏。」
春喜的話音落下,刑部給事中萬餘出列,揚聲說道。
「所奏何事,說來聽聽。」
「近幾日京都流言四起,有損皇上聲譽,臣以為是有心懷不軌之人,在行不軌之事,未免動搖國本,望皇上明查。」
「那流言,朕早有耳聞,正如你所言,確有人在行不軌之事,此事朕已交給錦衣衛處理,現已查出散播流言之人,也已將人抓獲,諸位愛卿不必擔憂。」
「皇上,不知這散播流言之人是誰?」
「此事不必多問。」
「是,皇上。」萬餘退迴原來的位置。
「啟奏皇上,臣有事啟奏。」刑部侍郎閻良出列。
林西挑了挑眉,道:「講。」
「臣參奏原都察院左都禦史楊勉,貪贓枉法,結黨營私,且與肖王多有勾結,意圖不軌,望皇上嚴查!」
「將摺子呈上來。」
林扈在離世之前,已經處理了楊勉,連降三級,發配到偏遠的雲南地區,發展當地的教育事業。
春喜得了命令,走下禦階將摺子拿了過來,呈給林西禦覽。
林西仔細看了看,道:「你參奏的罪名可有證據?」
「迴皇上,臣有實證。」閻良從袖子裏又掏出一份奏摺,雙手呈到頭頂。
春喜見狀連忙來到近前,將奏摺拿了過來,呈到林西麵前。
林西看後,道:「既然證據確鑿,那便著人捉拿歸案,按律法處置。」
「是,皇上。」閻良領命,重新入列。
林西掃了一眼眾人,道:「還有誰有奏?」
喬呈從人群中走出,道:「啟稟皇上,臣有奏。」
「講。」林西看向喬呈,自林肆落馬,不少官員受到牽連,唯有他未被林扈發落,依舊做著禮部尚書的位置。
「臣最近身體多有不適,不能勝任尚書一職,特請致仕。」
「喬愛卿患了何疾,有何症狀,是否請了大夫?」
「迴稟皇上,臣患有痼疾,體力不支,精力衰退,未免耽誤家國大事,懇請皇上允準臣致仕之請求。」
林西自然明白他為何如此,無外乎是因他與林肆多有交集,與其讓人揭了老底,還不如自己請辭,多少能保住一家老小性命。
林西見他去意已決,道:「好,朕準了。」
喬呈一怔,沒想到事情進展這般順利,不由鬆了口氣,跪倒在地,道:「臣謝皇上隆恩!」
林扈在時,早朝基本要兩個時辰打底,就像是上班打卡一樣,往往很多時候是在磨洋工,沒事找事做,林西登基後,還是原定時間上朝,卻沒了固定的下班時間,什麽時候辦完了事,什麽時候下班。
一個時辰後,林西宣布散朝,留下了攝政王焦戰和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去禦書房議事,商定禮部尚書.督察院左都禦史,及其他幾個空缺的補位人選。(繼任左都禦史的邱明在不久前致仕。)
四人每個位置舉薦三人,最後的決定權在林西,林西雖剛剛執政,卻暗中隨朝聽政一年之久,再加上楊瀟這個錦衣衛指揮使的補充,對朝中的大臣可以說是瞭若指掌,稍作猶豫後,便指定了繼位人選。
徐臻微微皺眉,道:「皇上,您確定要讓閻良繼任督察院左都禦史之職?」
「這幾年閻良的辦事能力有目共睹,由他繼任有何不可?」
林西對閻良可謂是老熟人,雖然之前他的工作態度確實存在問題,但自那之後,他的工作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不僅勤勉工作,偵辦了許多積存已久的案件,還帶動了刑部的辦事效率。
主要原因是閻良太過積極,每每有人擊鼓鳴冤,他都是第一個上堂,若手頭上實在沒案子可辦,就去別人的手底下劃拉。一開始那些人還暗喜,都覺著閻良的腦袋被門夾了,竟搶著幹活。可時間一久,他們便心生警惕,尤其是京察前一年,他們終於迴過味來,原來是閻良這般勤勉,是心懷叵測。
於是刑部所有高官都開始忙碌起來,手頭上沒有新案子,就開始過那些陳年舊案,甚至屈尊去牢房,問問有沒有犯人喊冤。頂頭上司都忙起來了,手底下的人不可能再閑著,整個刑部衙門的人就像上了發條一般,忙得連軸轉,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徐臻想了想,道:「是,皇上聖明。」
「既然閻良補缺督察院左都禦史,那刑部右侍郎的位置便空了出來,幾位愛卿可有合心意的人選?」
四人相互看了看,甄禮出聲說道:「臣覺得刑部郎中孫瑞可勝任。」
「孫瑞……」林西沉思了片刻,道:「攝政王以為如何?」
焦戰躬身說道:「臣以為孫瑞無法勝任刑部侍郎一職。」
林西看了一眼甄禮,問道:「為何?」
焦戰直言道:「孫瑞是信王同黨。」
第110章
「孫瑞是信王同黨。」
「信王同黨?」林西一怔,隨即看向甄禮,果然見他變了臉色,道:「攝政王可有實據?」
焦戰解釋道:「孫瑞時常出入紅彩樓,此事隻要問一問紅彩樓的姑娘便知真假。」
「出入紅彩樓的官員不少,這不能說明孫瑞便是信王同黨,此事有待查證。不過時常出入青樓,其品行可見一斑,孫瑞確實不合適。」林西這話是在為甄禮開脫,他初登基,立足未穩,還需這些老臣的支持,縱然他們有錯,也不能把他們如何。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啟奏皇上,臣有奏。」
春喜的話音落下,刑部給事中萬餘出列,揚聲說道。
「所奏何事,說來聽聽。」
「近幾日京都流言四起,有損皇上聲譽,臣以為是有心懷不軌之人,在行不軌之事,未免動搖國本,望皇上明查。」
「那流言,朕早有耳聞,正如你所言,確有人在行不軌之事,此事朕已交給錦衣衛處理,現已查出散播流言之人,也已將人抓獲,諸位愛卿不必擔憂。」
「皇上,不知這散播流言之人是誰?」
「此事不必多問。」
「是,皇上。」萬餘退迴原來的位置。
「啟奏皇上,臣有事啟奏。」刑部侍郎閻良出列。
林西挑了挑眉,道:「講。」
「臣參奏原都察院左都禦史楊勉,貪贓枉法,結黨營私,且與肖王多有勾結,意圖不軌,望皇上嚴查!」
「將摺子呈上來。」
林扈在離世之前,已經處理了楊勉,連降三級,發配到偏遠的雲南地區,發展當地的教育事業。
春喜得了命令,走下禦階將摺子拿了過來,呈給林西禦覽。
林西仔細看了看,道:「你參奏的罪名可有證據?」
「迴皇上,臣有實證。」閻良從袖子裏又掏出一份奏摺,雙手呈到頭頂。
春喜見狀連忙來到近前,將奏摺拿了過來,呈到林西麵前。
林西看後,道:「既然證據確鑿,那便著人捉拿歸案,按律法處置。」
「是,皇上。」閻良領命,重新入列。
林西掃了一眼眾人,道:「還有誰有奏?」
喬呈從人群中走出,道:「啟稟皇上,臣有奏。」
「講。」林西看向喬呈,自林肆落馬,不少官員受到牽連,唯有他未被林扈發落,依舊做著禮部尚書的位置。
「臣最近身體多有不適,不能勝任尚書一職,特請致仕。」
「喬愛卿患了何疾,有何症狀,是否請了大夫?」
「迴稟皇上,臣患有痼疾,體力不支,精力衰退,未免耽誤家國大事,懇請皇上允準臣致仕之請求。」
林西自然明白他為何如此,無外乎是因他與林肆多有交集,與其讓人揭了老底,還不如自己請辭,多少能保住一家老小性命。
林西見他去意已決,道:「好,朕準了。」
喬呈一怔,沒想到事情進展這般順利,不由鬆了口氣,跪倒在地,道:「臣謝皇上隆恩!」
林扈在時,早朝基本要兩個時辰打底,就像是上班打卡一樣,往往很多時候是在磨洋工,沒事找事做,林西登基後,還是原定時間上朝,卻沒了固定的下班時間,什麽時候辦完了事,什麽時候下班。
一個時辰後,林西宣布散朝,留下了攝政王焦戰和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去禦書房議事,商定禮部尚書.督察院左都禦史,及其他幾個空缺的補位人選。(繼任左都禦史的邱明在不久前致仕。)
四人每個位置舉薦三人,最後的決定權在林西,林西雖剛剛執政,卻暗中隨朝聽政一年之久,再加上楊瀟這個錦衣衛指揮使的補充,對朝中的大臣可以說是瞭若指掌,稍作猶豫後,便指定了繼位人選。
徐臻微微皺眉,道:「皇上,您確定要讓閻良繼任督察院左都禦史之職?」
「這幾年閻良的辦事能力有目共睹,由他繼任有何不可?」
林西對閻良可謂是老熟人,雖然之前他的工作態度確實存在問題,但自那之後,他的工作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不僅勤勉工作,偵辦了許多積存已久的案件,還帶動了刑部的辦事效率。
主要原因是閻良太過積極,每每有人擊鼓鳴冤,他都是第一個上堂,若手頭上實在沒案子可辦,就去別人的手底下劃拉。一開始那些人還暗喜,都覺著閻良的腦袋被門夾了,竟搶著幹活。可時間一久,他們便心生警惕,尤其是京察前一年,他們終於迴過味來,原來是閻良這般勤勉,是心懷叵測。
於是刑部所有高官都開始忙碌起來,手頭上沒有新案子,就開始過那些陳年舊案,甚至屈尊去牢房,問問有沒有犯人喊冤。頂頭上司都忙起來了,手底下的人不可能再閑著,整個刑部衙門的人就像上了發條一般,忙得連軸轉,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徐臻想了想,道:「是,皇上聖明。」
「既然閻良補缺督察院左都禦史,那刑部右侍郎的位置便空了出來,幾位愛卿可有合心意的人選?」
四人相互看了看,甄禮出聲說道:「臣覺得刑部郎中孫瑞可勝任。」
「孫瑞……」林西沉思了片刻,道:「攝政王以為如何?」
焦戰躬身說道:「臣以為孫瑞無法勝任刑部侍郎一職。」
林西看了一眼甄禮,問道:「為何?」
焦戰直言道:「孫瑞是信王同黨。」
第110章
「孫瑞是信王同黨。」
「信王同黨?」林西一怔,隨即看向甄禮,果然見他變了臉色,道:「攝政王可有實據?」
焦戰解釋道:「孫瑞時常出入紅彩樓,此事隻要問一問紅彩樓的姑娘便知真假。」
「出入紅彩樓的官員不少,這不能說明孫瑞便是信王同黨,此事有待查證。不過時常出入青樓,其品行可見一斑,孫瑞確實不合適。」林西這話是在為甄禮開脫,他初登基,立足未穩,還需這些老臣的支持,縱然他們有錯,也不能把他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