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紅樓同人] 庶長子的科舉人生 作者:風過葉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就算這樣,他仍舊是那般做了,雖然他並沒有想過害得對方滿門抄斬。
但先帝下旨時,他這個罪魁禍首,卻也隻是漠然的看著,並沒有敢站出來求情。
這樣一個心性涼薄之人,他又怎麽可能,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而感到心虛呢,哪怕這件事關乎自己的兒子,孫女那也一樣。
不過好在顧雲書自小長在世家大族,被教導的格外注視家族傳承,而在隻有這一個兒子的情況下。
即便是顧長安被氣瘋了,大半夜的跑到他院子裏質問他,顧雲書也隻是皺了皺眉,讓人把兒子拉到祠堂關禁閉,並沒有做別的什麽。
要知道,若是換了一個人,敢這麽質問他,更是在大晚上的把他吵醒,那除非是皇上,否則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就算是地位比他高的人,這些人因為種種事情,被他整倒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當今皇上是個耳根子軟的人,顧雲書作為潛邸舊臣,又有著多次救駕之功,一向是備受信任。
若不是朝廷有著潛規則,非翰林不入內閣,他怕是早就成了閣老了。
不過有著永寧侯的爵位,再加上皇上的信任,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而地位越高的人,越是無法容忍別人的冒犯,尤其是自己的兒子。
不過人一向護短,雖然這件事是顧長安自己受了刺激跑來的,但顧雲書卻不會覺得這是自己兒子不好。
他幾乎是瞬間便認定了是柳若蘭教唆的,哪怕那個時候,其實柳若蘭還沒醒。
原本顧長安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是沒想著告訴柳若蘭的,可因為他跑到主院這麽一鬧,顧雲書對柳若蘭印象大跌。
永寧侯是什麽性子,除了麵對沈芳舒的時候,就算是在皇上麵前,也甚少會委屈自己。
他既認定了是柳若蘭挑唆的兒子,就不會考慮對方是否無辜的問題,直接便派了兩個嬤嬤,去嚴厲告誡了對方一番。
而這樣一來,不用其他人說,柳若蘭也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第17章
柳家雖是江南大族,但柳若蘭的成長環境卻是極為簡單的。
柳延身不在,他自幼是府中嫡次子,出生的時候大哥便已娶妻生子,不需繼承家業的他,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的壓力。
若不是自身的天賦好,於學問一道格外出眾,另闢蹊徑混成了江南的一代大儒,怕是也不會被顧雲書看重,請來教授自己的兒子。
其實要說起這件事,中間還有一段故事。
十幾年前,柳延雖然也有些名氣,但卻沒有現在這般大,顧雲書並不是很看得上眼,他也從未想過要去找對方教導自己兒子學問。
顧雲書的理想目標那其實是京城的幾位大儒,隻可惜,當時的永寧侯府,雖然也算得上是昌盛,但與如今卻是完全不能比的。
那個時候,太子還沒有登基,幾位皇子更是虎視眈眈,朝中很多大臣都恨不得躲他們遠遠的。
明明一朝太子,卻混得不如其他幾位皇子,整日裏戰戰兢兢,生怕哪天就被廢了不說。
連帶著顧雲書想給自己兒子找個先生,都是那般的困難。
不過他這人雖然心性涼薄,自私自利了些,但對於從小一塊長大的太子,卻是忠心的很。
便是在那樣艱難的處境之下,也從未想過要放棄。
隻是拒絕背叛太子,拒絕其他幾位皇子招攬的他,那處境自然是更為艱難。
若不是背靠侯府,怕是早就被人趕出京去,就像是太子黨內其他官員那般。
想要給兒子找個差不多的先生,嘿嘿,別說是沒人敢上太子那艘破船,就算是沾個邊,那都沒人敢。
柳延雖然讀書讀多了,性子有些直,但他可不傻,不會冒著那麽大的風險得罪其他幾位皇子,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可無奈家族大了,總是有些不肖子弟。
太子黨雖然勢微,成員都大多被趕出了京城,但是正因為處境困難,所以他們彼此之間不僅是聯繫密切,關係更是都很不錯。
而拿住了柳家的把柄,想要把對方請過來教個學生,這點小事自然就不成問題了。
對於做錯了事情,還恰恰犯到了別人手裏的侄子,柳延其實是不想管的,可無奈他大哥就那麽一個兒子,而他自幼又可以說是被大哥一手給帶大的。
這血脈親情又有幾人能夠抗拒,這世上大義滅親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再怎麽不情願,柳延也還是答應了這頗有些要挾性質的拜師行為。
更是被迫的從舒服的江南小院,搬到了這京城,一待便是十年之久。
若不是後來太子登基,顧雲書跟著飛黃騰達,一下子權傾朝野,怕是柳延還很難迴到那江南故居。
因為當初這一段,深知顧雲書脾性的柳延,其實是很不贊同這樁婚事的。
這不是他小心眼,記恨當年的事情,而是他覺得顧雲書此人做事太靠心計,城府太深,有這麽一個親家,並不是什麽好事。
可無奈,顧長安自幼跟著他讀書,與柳若蘭難免見過幾麵,雖說男女大防嚴重,並沒有太多相處。
但少女懷春,顧長安又是一表人才,這一來二去的難免心動,即便是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情,名聲也並未受損。
可看著女兒那眼巴巴盼著顧家上門提親的樣子,一向疼愛女兒的柳延,也很難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
但先帝下旨時,他這個罪魁禍首,卻也隻是漠然的看著,並沒有敢站出來求情。
這樣一個心性涼薄之人,他又怎麽可能,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而感到心虛呢,哪怕這件事關乎自己的兒子,孫女那也一樣。
不過好在顧雲書自小長在世家大族,被教導的格外注視家族傳承,而在隻有這一個兒子的情況下。
即便是顧長安被氣瘋了,大半夜的跑到他院子裏質問他,顧雲書也隻是皺了皺眉,讓人把兒子拉到祠堂關禁閉,並沒有做別的什麽。
要知道,若是換了一個人,敢這麽質問他,更是在大晚上的把他吵醒,那除非是皇上,否則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就算是地位比他高的人,這些人因為種種事情,被他整倒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當今皇上是個耳根子軟的人,顧雲書作為潛邸舊臣,又有著多次救駕之功,一向是備受信任。
若不是朝廷有著潛規則,非翰林不入內閣,他怕是早就成了閣老了。
不過有著永寧侯的爵位,再加上皇上的信任,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而地位越高的人,越是無法容忍別人的冒犯,尤其是自己的兒子。
不過人一向護短,雖然這件事是顧長安自己受了刺激跑來的,但顧雲書卻不會覺得這是自己兒子不好。
他幾乎是瞬間便認定了是柳若蘭教唆的,哪怕那個時候,其實柳若蘭還沒醒。
原本顧長安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是沒想著告訴柳若蘭的,可因為他跑到主院這麽一鬧,顧雲書對柳若蘭印象大跌。
永寧侯是什麽性子,除了麵對沈芳舒的時候,就算是在皇上麵前,也甚少會委屈自己。
他既認定了是柳若蘭挑唆的兒子,就不會考慮對方是否無辜的問題,直接便派了兩個嬤嬤,去嚴厲告誡了對方一番。
而這樣一來,不用其他人說,柳若蘭也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第17章
柳家雖是江南大族,但柳若蘭的成長環境卻是極為簡單的。
柳延身不在,他自幼是府中嫡次子,出生的時候大哥便已娶妻生子,不需繼承家業的他,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的壓力。
若不是自身的天賦好,於學問一道格外出眾,另闢蹊徑混成了江南的一代大儒,怕是也不會被顧雲書看重,請來教授自己的兒子。
其實要說起這件事,中間還有一段故事。
十幾年前,柳延雖然也有些名氣,但卻沒有現在這般大,顧雲書並不是很看得上眼,他也從未想過要去找對方教導自己兒子學問。
顧雲書的理想目標那其實是京城的幾位大儒,隻可惜,當時的永寧侯府,雖然也算得上是昌盛,但與如今卻是完全不能比的。
那個時候,太子還沒有登基,幾位皇子更是虎視眈眈,朝中很多大臣都恨不得躲他們遠遠的。
明明一朝太子,卻混得不如其他幾位皇子,整日裏戰戰兢兢,生怕哪天就被廢了不說。
連帶著顧雲書想給自己兒子找個先生,都是那般的困難。
不過他這人雖然心性涼薄,自私自利了些,但對於從小一塊長大的太子,卻是忠心的很。
便是在那樣艱難的處境之下,也從未想過要放棄。
隻是拒絕背叛太子,拒絕其他幾位皇子招攬的他,那處境自然是更為艱難。
若不是背靠侯府,怕是早就被人趕出京去,就像是太子黨內其他官員那般。
想要給兒子找個差不多的先生,嘿嘿,別說是沒人敢上太子那艘破船,就算是沾個邊,那都沒人敢。
柳延雖然讀書讀多了,性子有些直,但他可不傻,不會冒著那麽大的風險得罪其他幾位皇子,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可無奈家族大了,總是有些不肖子弟。
太子黨雖然勢微,成員都大多被趕出了京城,但是正因為處境困難,所以他們彼此之間不僅是聯繫密切,關係更是都很不錯。
而拿住了柳家的把柄,想要把對方請過來教個學生,這點小事自然就不成問題了。
對於做錯了事情,還恰恰犯到了別人手裏的侄子,柳延其實是不想管的,可無奈他大哥就那麽一個兒子,而他自幼又可以說是被大哥一手給帶大的。
這血脈親情又有幾人能夠抗拒,這世上大義滅親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再怎麽不情願,柳延也還是答應了這頗有些要挾性質的拜師行為。
更是被迫的從舒服的江南小院,搬到了這京城,一待便是十年之久。
若不是後來太子登基,顧雲書跟著飛黃騰達,一下子權傾朝野,怕是柳延還很難迴到那江南故居。
因為當初這一段,深知顧雲書脾性的柳延,其實是很不贊同這樁婚事的。
這不是他小心眼,記恨當年的事情,而是他覺得顧雲書此人做事太靠心計,城府太深,有這麽一個親家,並不是什麽好事。
可無奈,顧長安自幼跟著他讀書,與柳若蘭難免見過幾麵,雖說男女大防嚴重,並沒有太多相處。
但少女懷春,顧長安又是一表人才,這一來二去的難免心動,即便是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情,名聲也並未受損。
可看著女兒那眼巴巴盼著顧家上門提親的樣子,一向疼愛女兒的柳延,也很難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