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兄並未虛言,你父親的原配正是張兄的嫡親妹妹,隻是因病去世的早,之後不知何故你們兩家沒了往來。你年輕,當年你還未出生,想來你舅舅不會怪罪於你。小師弟,還不快向你舅舅行禮。”
按這個時代禮法,賈赦的原配該是賈琮的嫡母,那麽張敬就是賈琮的舅舅,天大地大,娘舅最大啊。
兩家既然斷了聯係多年,此時這位舅舅放下顏麵,當眾主動認親,定然不是為了賈琮而是為了其親外甥賈璉,賈琮迅速想明白其中關節,向張敬行大禮道:
“外甥賈琮拜見舅舅,請舅舅恕外甥年幼無知之罪。”
張家舅舅滿意地點點頭,起身扶起賈琮道:
“賢侄不必多禮,你七郎之名在京中已是眾人皆知,日後跟著老師好生學習便是。聽聞你研習柳公書法,這本《十六日帖》權當舅舅的見麵禮。”說著把字帖遞給賈琮,接著說道:
“你外祖母年事已高,甚是想念你們兄弟二人,得閑了來府上去見見她老人家。”
賈琮心下了然,舅舅是有備而來,多半是外祖母想念賈璉這個外孫了,舅舅才借此機會與自己搭上線。
雖然賈琮不知道賈家為何與張家斷了聯係,但舅舅既是師兄友人,以黃師兄的為人來看,這舅舅品行應當沒有不端之處。恢複與張家聯係,對賈璉、對自己、對賈家都是好事。
賈琮接過字帖向張敬謝道:
“多謝舅舅,近日,外甥同兄長賈璉便去府上拜見外祖母、舅舅、舅母,到時候還多有叨擾。”
張敬大喜道:“好好好!”
接下來賈琮將賈政、賈寶玉引薦給老師。李賓之詢問寶玉所讀何書,讀到哪裏了。眾人見當今大儒親自考校孩童,也都側目過來。
寶玉如實迴答隻在族學讀書,剛學到論語,賓之讓寶玉將所學論語背一遍並說明其意。
寶玉本就厭煩四書五經,加之在眾目睽睽之下緊張,磕磕絆絆地背道: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不亦樂乎?
人不知,不知而不慍……”
賈政在旁氣的臉紅一陣白一陣,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寶玉總算結結巴巴地背完了第一章學而篇,至於其意,學堂確實還沒講,寶玉更不會。
賓之好歹顧及賈琮的顏麵,對賈政道:
“令郎銜玉而誕,天賦非凡,隻是尚且年幼。待日後進學,老夫讓士衡(禮部右侍郎柳謙,禮部本就兼著後世教育部的功能)、進益(內閣大臣左機)二人代為考核。
若是你二人有中意的,可收入門下好生教導。”說著看向柳謙、左機二人。
二人忙起身答應。
賓之的話很委婉了,就是說你家孩子名氣大,但還小,以後如果學的好了,我讓弟子收他為學生。
賈政連忙道謝。賓之接著說道:“老夫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往後就教導賈七郎這最後一位學生了。”這是當眾宣布了賈琮為其關門弟子。
賈琮忙上前行禮道:“學生定刻苦用功、引錐刺股,不負老師教導,揚我名教之風。”
眾賓客皆歎賈七郎好運,成了大儒的關門弟子。
這是一位仆人從外麵進來向黃子固敘述了幾句,子固向眾賓客道:“園子裏戲班已準備好,今日可是請來了英奴姑娘,請諸位移步園子一睹英奴姑娘風采。”
英奴是京城鼎鼎有名歌姬,賣藝不賣身,且不說多少紈絝在群芳街爭著為之一擲千金,就是文人墨客在這個是時代也盛行附庸風雅,常在這些場所聚集。
聽聞英奴來了,正廳裏頓時熱鬧起來,眾賓客說笑著跟隨黃子固前往園子。
賈琮見老師以年邁為借口留下休息,便也留了下來。果然,待眾人離開,隻剩老師和幾位師兄,老師便對賈琮說道:
“七郎,你剛才麵對三皇子的態度,應對的很得體。不過為何對北靜王也很疏遠?”
賈琮迴道:
“王爺身為外姓王,卻禮賢下士、養士,名聲甚佳,可是他要這麽好名聲做甚?學生遍讀青史,隻知王莽、田陳之流如此。故與之疏遠。”
老師點點頭道:“你如此年紀便有此見識甚好,不過你能想到他心存異誌,那位自然更會想到。”說著指了下皇宮方向,然後接著道:
“你本出生勳貴,與北靜王府同屬開國一脈,刻意疏遠反而過猶不及。畢竟軍中除了你們開國一脈,還有定國一脈。”
賈琮第一次聽說定國一脈,思量了一下老師的話:
皇帝這種生物是這個世界上疑心最重的人,自己對北靜王行為起疑,太上皇、皇上恐怕早就懷疑了。太上皇沒有出手,恐怕是因為對方還沒有實質動作,或是沒抓到把柄;
再者軍中既有兩派,那也有留著讓兩派平衡的意圖。還有以皇權的特性,恐怕對所有人都有疑心,所謂處處是疑點,反而無從下手。
賈家和北靜王府既是世交,自己如果在外麵刻意疏遠,以皇家多疑的秉性,反而會懷疑自己欲蓋彌彰。
老師如此悉心教導自己,賈琮心下也非常感激,拱了拱手對老師道:“謝老師教誨,學生以後在人前當大大方方與之交往,但私下避免往來。另外,學生是第一次聽說定國一脈。”
老師點點頭笑道:“如此甚好,至於定國一脈吧,就是太上皇年輕時對韃子作戰培養起來那一批勳貴。你到底年幼,家裏又沒人跟你講,以後對朝中諸事你慢慢了解,不急一時。”
賈琮點頭稱是,一旁禮部柳師兄見師徒二人談完,向老師問道:
“老師,下個月鄉試,聽聞陛下有意請您去江南任主考官?”
“是有此事,明日便會頒旨,此去江南路途遙遠,三日內便會出發。屆時,七郎與為師同去,去感受下江南文華盛世。迴來後,小七也該去參加院試。”老師道。
眾師兄聽聞老師讓賈琮參加院試,那便是有十足的把握了,紛紛向賈琮道喜。
按這個時代禮法,賈赦的原配該是賈琮的嫡母,那麽張敬就是賈琮的舅舅,天大地大,娘舅最大啊。
兩家既然斷了聯係多年,此時這位舅舅放下顏麵,當眾主動認親,定然不是為了賈琮而是為了其親外甥賈璉,賈琮迅速想明白其中關節,向張敬行大禮道:
“外甥賈琮拜見舅舅,請舅舅恕外甥年幼無知之罪。”
張家舅舅滿意地點點頭,起身扶起賈琮道:
“賢侄不必多禮,你七郎之名在京中已是眾人皆知,日後跟著老師好生學習便是。聽聞你研習柳公書法,這本《十六日帖》權當舅舅的見麵禮。”說著把字帖遞給賈琮,接著說道:
“你外祖母年事已高,甚是想念你們兄弟二人,得閑了來府上去見見她老人家。”
賈琮心下了然,舅舅是有備而來,多半是外祖母想念賈璉這個外孫了,舅舅才借此機會與自己搭上線。
雖然賈琮不知道賈家為何與張家斷了聯係,但舅舅既是師兄友人,以黃師兄的為人來看,這舅舅品行應當沒有不端之處。恢複與張家聯係,對賈璉、對自己、對賈家都是好事。
賈琮接過字帖向張敬謝道:
“多謝舅舅,近日,外甥同兄長賈璉便去府上拜見外祖母、舅舅、舅母,到時候還多有叨擾。”
張敬大喜道:“好好好!”
接下來賈琮將賈政、賈寶玉引薦給老師。李賓之詢問寶玉所讀何書,讀到哪裏了。眾人見當今大儒親自考校孩童,也都側目過來。
寶玉如實迴答隻在族學讀書,剛學到論語,賓之讓寶玉將所學論語背一遍並說明其意。
寶玉本就厭煩四書五經,加之在眾目睽睽之下緊張,磕磕絆絆地背道: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不亦樂乎?
人不知,不知而不慍……”
賈政在旁氣的臉紅一陣白一陣,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寶玉總算結結巴巴地背完了第一章學而篇,至於其意,學堂確實還沒講,寶玉更不會。
賓之好歹顧及賈琮的顏麵,對賈政道:
“令郎銜玉而誕,天賦非凡,隻是尚且年幼。待日後進學,老夫讓士衡(禮部右侍郎柳謙,禮部本就兼著後世教育部的功能)、進益(內閣大臣左機)二人代為考核。
若是你二人有中意的,可收入門下好生教導。”說著看向柳謙、左機二人。
二人忙起身答應。
賓之的話很委婉了,就是說你家孩子名氣大,但還小,以後如果學的好了,我讓弟子收他為學生。
賈政連忙道謝。賓之接著說道:“老夫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往後就教導賈七郎這最後一位學生了。”這是當眾宣布了賈琮為其關門弟子。
賈琮忙上前行禮道:“學生定刻苦用功、引錐刺股,不負老師教導,揚我名教之風。”
眾賓客皆歎賈七郎好運,成了大儒的關門弟子。
這是一位仆人從外麵進來向黃子固敘述了幾句,子固向眾賓客道:“園子裏戲班已準備好,今日可是請來了英奴姑娘,請諸位移步園子一睹英奴姑娘風采。”
英奴是京城鼎鼎有名歌姬,賣藝不賣身,且不說多少紈絝在群芳街爭著為之一擲千金,就是文人墨客在這個是時代也盛行附庸風雅,常在這些場所聚集。
聽聞英奴來了,正廳裏頓時熱鬧起來,眾賓客說笑著跟隨黃子固前往園子。
賈琮見老師以年邁為借口留下休息,便也留了下來。果然,待眾人離開,隻剩老師和幾位師兄,老師便對賈琮說道:
“七郎,你剛才麵對三皇子的態度,應對的很得體。不過為何對北靜王也很疏遠?”
賈琮迴道:
“王爺身為外姓王,卻禮賢下士、養士,名聲甚佳,可是他要這麽好名聲做甚?學生遍讀青史,隻知王莽、田陳之流如此。故與之疏遠。”
老師點點頭道:“你如此年紀便有此見識甚好,不過你能想到他心存異誌,那位自然更會想到。”說著指了下皇宮方向,然後接著道:
“你本出生勳貴,與北靜王府同屬開國一脈,刻意疏遠反而過猶不及。畢竟軍中除了你們開國一脈,還有定國一脈。”
賈琮第一次聽說定國一脈,思量了一下老師的話:
皇帝這種生物是這個世界上疑心最重的人,自己對北靜王行為起疑,太上皇、皇上恐怕早就懷疑了。太上皇沒有出手,恐怕是因為對方還沒有實質動作,或是沒抓到把柄;
再者軍中既有兩派,那也有留著讓兩派平衡的意圖。還有以皇權的特性,恐怕對所有人都有疑心,所謂處處是疑點,反而無從下手。
賈家和北靜王府既是世交,自己如果在外麵刻意疏遠,以皇家多疑的秉性,反而會懷疑自己欲蓋彌彰。
老師如此悉心教導自己,賈琮心下也非常感激,拱了拱手對老師道:“謝老師教誨,學生以後在人前當大大方方與之交往,但私下避免往來。另外,學生是第一次聽說定國一脈。”
老師點點頭笑道:“如此甚好,至於定國一脈吧,就是太上皇年輕時對韃子作戰培養起來那一批勳貴。你到底年幼,家裏又沒人跟你講,以後對朝中諸事你慢慢了解,不急一時。”
賈琮點頭稱是,一旁禮部柳師兄見師徒二人談完,向老師問道:
“老師,下個月鄉試,聽聞陛下有意請您去江南任主考官?”
“是有此事,明日便會頒旨,此去江南路途遙遠,三日內便會出發。屆時,七郎與為師同去,去感受下江南文華盛世。迴來後,小七也該去參加院試。”老師道。
眾師兄聽聞老師讓賈琮參加院試,那便是有十足的把握了,紛紛向賈琮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