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冕結束後,宮前廣場便迎來了一群別樣的色彩——那些身姿曼妙的伎伶彩女。她們踏著輕盈的步伐,如同踏雲而來的仙子,紛紛揚揚地散落在寬闊的廣場之上。歌聲與舞姿在她們身上交織綻放,如同鶯歌燕舞,百樂齊鳴,將整個廣場渲染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此刻的天啟城,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喜悅之力所籠罩。大街小巷中,鑼鼓聲震天響起,如同一曲曲激昂的戰歌,激蕩著人們內心的熱血與激情。老百姓們自發地湧上街頭,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激動,仿佛每一個細胞都在為這個特殊的日子而歡唿跳躍。整個天啟城陷入了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熱鬧非凡,如同盛大的節日一般。
乾王已經完成了他的加冕儀式,此刻已經迴宮去宴請那些遠道而來的各國使節以及軍政要員。朝賀的隊伍也漸漸散去,但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種莊重而神聖的氣息。禦道兩旁,那些威武的武士依然矗立著,他們身披鎧甲,手握長矛,如同一座座堅固的石碑,守護著乾王的尊嚴和天啟城的安寧。
在歡騰如潮的人群中,李文費力地擠出了一個缺口,他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投向了廣場中央那些歡舞躍動的乾國軍民。他們的臉上,每一道皺紋、每一個表情,都深深地刻寫著對乾國的無盡忠誠與敬畏。這種情感,在乾國的土地上,猶如千年古木般根深蒂固,幾乎達到了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地步。
然而,李文知道,乾國的稅收和徭役之沉重,並不比其他幾國輕鬆多少,反而更加的繁重。這種矛盾的情感在他心中翻湧,李文在欣慰之餘,也不禁泛起了一抹困惑。
李文想找個清淨之地暫時歇息,於是轉身離開了繁華的禦道大街,步入另一條幽靜小巷。在巷子的拐角處,一幢二層酒樓靜靜矗立,古樸而寧靜。
李文剛走到酒樓門口,就被熱情的店小二迎了上來。店小二滿臉堆笑,一雙眼睛眯成了月牙兒,口中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客官裏麵請!這可是全天啟城最高檔的酒樓了!”說著,他便引領著李文踏上了嘎吱作響的樓梯。李文聽著店小二的描述,心中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
李文隨著店小二的引領,來到了酒樓的二樓。盡管這酒館的外觀顯得有些破舊,但內部的陳設卻還算幹淨整潔。他目光在四周掃視了一圈,最終選擇了一張靠窗的桌子悠然坐下。窗外的街道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各種吆喝聲、交談聲不絕於耳。
他輕輕敲了敲桌麵,然後吩咐道:“一盤牛肉,半斤酒。”
店小二聞言,上下打量了李文幾眼,他微微壓低聲音,謹慎地說道:“先生,看您的似乎是外地來的吧?可能您還不太了解我們大乾的規矩。在我們這裏,酒館裏供應的膳食都是按照客人的爵位來決定的。”
李文聞言一怔,眉頭微微皺起。他好奇地問道:“這個規矩我倒是頭一次聽說。難道這不是大王針對軍隊和官員的規定嗎?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在酒館裏喝酒吃飯,難道也要遵循這個規矩?”
店小二搖了搖頭,耐心地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乾天下莫不如此。自從大王頒布了這道法令後,全國上下無一例外都要照辦。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在酒館,這個規矩都是通用的。所以,還請您諒解我們的難處。”
李文輕輕地點了點頭,對於乾國那嚴苛至極的律法,他也有所耳聞。在這個國家,律法對任何人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憐憫和寬容。
他迴想起乾國曾有一任丞相的悲慘遭遇。那位丞相,本是國之棟梁,才華橫溢,卻被人惡意誣告謀反。在無奈與絕望之中,他選擇了逃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然而,沒有身份印證的他在逃亡路上四處碰壁,無人敢收留這個可能帶來滅門之災的“反賊”。
最終,將那位丞相被捉拿歸案。在天啟城的刑場上,那位丞相遭受了車裂之刑,死狀慘烈,令人不忍卒睹。乾國律法的嚴酷無情由此可見一斑,連丞相這樣的高官都難以幸免。據說那位丞相在生前還曾參與製定律法的工作,
李文揮了揮手,聲音中帶著幾分隨意與灑脫:“我是外國學子,對這些規矩確實不太清楚。你看著安排吧,隻要別太鋪張就行。”
店小二應了一聲,諾諾而退。李文獨自坐在窗邊,目光透過半開的窗戶,望向外麵雀躍的人群。街上的行人絡繹不絕,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歡笑和喜悅,仿佛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打破李文內心的沉思和憂慮。
他已經周遊列國一年多了,身負重任卻一無所獲。每當想起師父的囑托和期望,他的心中就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愧疚和自責。他曾信誓旦旦地立下誓言要振興師門,如今卻空手而歸,無顏麵對師父和眾位師兄弟。這種失落和挫敗感幾乎讓他無法承受。
在乾國,左丞相嶽翎與太後專權跋扈。他們如同一座堅固的堡壘,將乾國的權力和資源緊緊握在手中,使得其他有誌之士無法觸及核心。雖然乾王蕭永已經加冕稱帝,但能否真正掌權還是一個未知數。
李文深知乾王要想真正掌握大權就必須迴收嶽翎等人的權力。但是嶽翎在乾國經營多年早已根深蒂固、勢力遍布朝野。乾王要想與之抗衡無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想到這些紛繁複雜的朝政紛爭和權力鬥爭李文不禁感到一陣心煩意亂。
當年,他和陸生一同抵達涼國邊境,身邊那匹小母馬早已不堪重負,悲鳴一聲後頹然倒下。兩個幼小的身影,在這舉目無親的邊境線上,就如同茫茫大海中飄零的兩片孤葉,無依無靠。
陸生在深思熟慮後,決定返迴開元宗。在分別之際,他將身上所有的幹糧與值錢之物都交到了李文的手中。陸生承諾,待他迴到宗門找到親人之後,必定竭盡全力,迅速返迴接應李文。
然而,對於李文而言,碭國路途遙遠。他既不認識路,也缺乏獨自踏上歸途的勇氣與資源。
於是,在短短的幾日之內,小李文便淪為了街頭巷尾的小乞丐。他的衣衫襤褸,每日裏隻能靠著乞討來的殘羹冷炙度日。
有一日,當李文如往常一樣在街頭乞討時,一聲熟悉的碭國鄉音突然穿透了喧囂的街市,清晰地傳入他的耳中。他渾身一震,仿佛被電流擊中,立刻抬起頭,循著那聲音望去。隻見一位身著道袍、仙風道骨的道人正站在不遠處,用那熟悉的碭國口音向路人打聽著道路。
李文的心中瞬間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他毫不猶豫地扔下手中的破碗,猛地撲過去,緊緊地抱住道人的大腿。他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聲音顫抖地說道:“我知道你要去的地方。”
道人被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他下意識地一揮袖,一股無形的力量便將李文震飛了出去。李文重重地摔在地上,但他顧不得疼痛,立刻掙紮著爬起來,再次撲向道人。
道人定睛一看,發現原來是個衣衫襤褸的小乞丐。他不禁笑出聲來,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哦?你知道我要去哪兒嗎?”
李文被問住了。他剛才確實沒有聽到道人的具體目的地,但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道人口中的碭國鄉音。他靈機一動,立刻迴答道:“我知道你早晚要去碭國。我也要去那裏,所以我能幫你指路。”
這次,道人青陽子沒有再笑。他低下頭,深邃的目光落在李文那蓬亂的頭發上,輕輕摸了摸他的頭,感慨萬分地說:“碭國的孩子,若都能如你這般機敏聰慧,那該多好啊。你真的是碭國人嗎?為何會流落到這裏?”
李文抬頭望著青陽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咬了咬嘴唇,將自己的遭遇和經曆娓娓道來。
這位道人實際上是來自碭國青雲觀的修士,名叫青陽子。此次來到涼國本是為了考察大陸各地的山川地形和靈氣流動。然而,他卻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李文這樣一個身世可憐、卻又聰明懂事的孩子。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青陽子和李文一同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他們走走停停,穿越山川河流,曆經風霜雨雪。在這個過程中,李文不僅逐漸熟悉了大陸各地的地形地貌、語言文化;還從青陽子那裏學到了許多修行之道和人生哲理。
李文的表現讓青陽子越來越滿意。他不僅聰明伶俐、一點就通;而且懂事明禮、知道感恩。每天早上,他都會早早地起床為青陽子準備早點;晚上則會為他鋪床疊被、照顧得無微不至。這些細小的舉動讓青陽子心中感動不已;同時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要收李文為徒的決心。
在迴到碭國後,青陽子帶著李文踏上了前往他家鄉樊州。然而,當他們抵達目的地時,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們驚愕不已。曾經繁華的樊州如今已變成了一片廢墟,所有的房屋都被燒毀了,隻剩下斷壁殘垣在煙霧繚繞中默默訴說著這裏的遭遇。
在一番問詢後得知,樊州上個月曾經爆發了一場可怕的瘟疫,疫情迅速蔓延,導致無數人死亡。為了防止瘟疫繼續擴散,為了阻止瘟疫的繼續擴散,碭王做出了一個殘酷的決定——將整個樊州的居民全部圈禁在城內,並下令放火焚燒。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無一幸免。李文的叔叔一家也在這場浩劫中離他而去,使得李文徹底淪為了孤兒。
聽到這個噩耗的那一刻,李文的心仿佛被撕裂開來。他無法想象自己的親人竟然會遭受如此殘酷的命運。他跪倒在地痛哭失聲淚水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殘破不堪的土地上。
青陽子看著李文悲痛欲絕的樣子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深深地歎了口氣走到李文的身邊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低沉而堅定的聲音說道:“孩子,你叫我一聲師父。從今往後你就跟著我吧。”
李文跪倒在青陽子麵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喊出了那聲久違的“師父”。自此,他便成為了青陽子的二弟子。
青陽子在玄靈觀有著自己的家室,他的師母,一位溫婉如玉、善良賢淑的女子,在得知李文的身世後,眼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憐愛之情。她將李文視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無微不至地疼愛和照顧著他,讓李文在青雲觀中重新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和家的溫暖。
李文在青雲觀中開始了他的修行生活,他身懷異稟,無論修習什麽武學都迅速記牢,常常令人咋舌。然而,每一種武學,他似乎都能迅速掌握,但總是無法熟練運用。
青陽子深知李文的這一特點,他並沒有急於求成,他告訴李文:“武學之道,不在多而在精。你需將心思專注於一門武學,深入其中,方能領悟其真諦。”
李李文聽從了師傅的教誨開始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青陽子傳授的身法武學——縱身術中。這是一種極為高深的身法講究身如輕燕靈動飄逸能在瞬息萬變之間改變方向讓人捉摸不定。李文雖然初學時頗感吃力,但他憑借著過人的毅力和智慧,不斷琢磨、練習,終於在日複一日的努力中,逐漸掌握了縱身術的精髓。
終於在日複一日的努力中李文逐漸掌握了縱身術的精髓。他的身影在練功場上變得越來越飄忽不定仿佛隨時都能化作一縷輕煙消失在空氣中。
對此青陽子隻能無奈地笑道:“這小子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逃跑的技藝卻天下一流了。”
青陽子夫婦倆,對於李文來說宛如再生父母一般。他心懷感激之情,對這對恩人夫婦極為孝順,事事關心、時時問候。所以青陽子深知李文在武學修煉上的天賦並非出類拔萃,難以攀登至武道的巔峰之境,但他對這個弟子卻充滿了信任與期待。他相信隻要給予李文足夠的支持與引導,這個年輕人必定能夠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這次李文來到乾國,正是青陽子的精心安排。青陽子在碭國雖然已經聲名遠揚,但由於朝堂之上權貴當道、昏聵無能,他的才華始終無法得到應有的重用。身為享有大夫之祿的他常常感歎自己空有一身才學卻無處施展抱負。於是,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派遣李文前往其他國家進行遊曆和學習。他希望李文能夠深入朝堂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法令軍紀以及政治格局為將來自己出山輔佐明主做好充分的準備。
李文以青陽弟子的身份,在乾國右丞相府中擔任門客。乾王政加冕之日,李文也就隨著右丞相袁青一起來到了天啟城。
此刻的天啟城,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喜悅之力所籠罩。大街小巷中,鑼鼓聲震天響起,如同一曲曲激昂的戰歌,激蕩著人們內心的熱血與激情。老百姓們自發地湧上街頭,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激動,仿佛每一個細胞都在為這個特殊的日子而歡唿跳躍。整個天啟城陷入了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熱鬧非凡,如同盛大的節日一般。
乾王已經完成了他的加冕儀式,此刻已經迴宮去宴請那些遠道而來的各國使節以及軍政要員。朝賀的隊伍也漸漸散去,但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種莊重而神聖的氣息。禦道兩旁,那些威武的武士依然矗立著,他們身披鎧甲,手握長矛,如同一座座堅固的石碑,守護著乾王的尊嚴和天啟城的安寧。
在歡騰如潮的人群中,李文費力地擠出了一個缺口,他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投向了廣場中央那些歡舞躍動的乾國軍民。他們的臉上,每一道皺紋、每一個表情,都深深地刻寫著對乾國的無盡忠誠與敬畏。這種情感,在乾國的土地上,猶如千年古木般根深蒂固,幾乎達到了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地步。
然而,李文知道,乾國的稅收和徭役之沉重,並不比其他幾國輕鬆多少,反而更加的繁重。這種矛盾的情感在他心中翻湧,李文在欣慰之餘,也不禁泛起了一抹困惑。
李文想找個清淨之地暫時歇息,於是轉身離開了繁華的禦道大街,步入另一條幽靜小巷。在巷子的拐角處,一幢二層酒樓靜靜矗立,古樸而寧靜。
李文剛走到酒樓門口,就被熱情的店小二迎了上來。店小二滿臉堆笑,一雙眼睛眯成了月牙兒,口中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客官裏麵請!這可是全天啟城最高檔的酒樓了!”說著,他便引領著李文踏上了嘎吱作響的樓梯。李文聽著店小二的描述,心中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
李文隨著店小二的引領,來到了酒樓的二樓。盡管這酒館的外觀顯得有些破舊,但內部的陳設卻還算幹淨整潔。他目光在四周掃視了一圈,最終選擇了一張靠窗的桌子悠然坐下。窗外的街道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各種吆喝聲、交談聲不絕於耳。
他輕輕敲了敲桌麵,然後吩咐道:“一盤牛肉,半斤酒。”
店小二聞言,上下打量了李文幾眼,他微微壓低聲音,謹慎地說道:“先生,看您的似乎是外地來的吧?可能您還不太了解我們大乾的規矩。在我們這裏,酒館裏供應的膳食都是按照客人的爵位來決定的。”
李文聞言一怔,眉頭微微皺起。他好奇地問道:“這個規矩我倒是頭一次聽說。難道這不是大王針對軍隊和官員的規定嗎?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在酒館裏喝酒吃飯,難道也要遵循這個規矩?”
店小二搖了搖頭,耐心地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乾天下莫不如此。自從大王頒布了這道法令後,全國上下無一例外都要照辦。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在酒館,這個規矩都是通用的。所以,還請您諒解我們的難處。”
李文輕輕地點了點頭,對於乾國那嚴苛至極的律法,他也有所耳聞。在這個國家,律法對任何人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憐憫和寬容。
他迴想起乾國曾有一任丞相的悲慘遭遇。那位丞相,本是國之棟梁,才華橫溢,卻被人惡意誣告謀反。在無奈與絕望之中,他選擇了逃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然而,沒有身份印證的他在逃亡路上四處碰壁,無人敢收留這個可能帶來滅門之災的“反賊”。
最終,將那位丞相被捉拿歸案。在天啟城的刑場上,那位丞相遭受了車裂之刑,死狀慘烈,令人不忍卒睹。乾國律法的嚴酷無情由此可見一斑,連丞相這樣的高官都難以幸免。據說那位丞相在生前還曾參與製定律法的工作,
李文揮了揮手,聲音中帶著幾分隨意與灑脫:“我是外國學子,對這些規矩確實不太清楚。你看著安排吧,隻要別太鋪張就行。”
店小二應了一聲,諾諾而退。李文獨自坐在窗邊,目光透過半開的窗戶,望向外麵雀躍的人群。街上的行人絡繹不絕,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歡笑和喜悅,仿佛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打破李文內心的沉思和憂慮。
他已經周遊列國一年多了,身負重任卻一無所獲。每當想起師父的囑托和期望,他的心中就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愧疚和自責。他曾信誓旦旦地立下誓言要振興師門,如今卻空手而歸,無顏麵對師父和眾位師兄弟。這種失落和挫敗感幾乎讓他無法承受。
在乾國,左丞相嶽翎與太後專權跋扈。他們如同一座堅固的堡壘,將乾國的權力和資源緊緊握在手中,使得其他有誌之士無法觸及核心。雖然乾王蕭永已經加冕稱帝,但能否真正掌權還是一個未知數。
李文深知乾王要想真正掌握大權就必須迴收嶽翎等人的權力。但是嶽翎在乾國經營多年早已根深蒂固、勢力遍布朝野。乾王要想與之抗衡無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想到這些紛繁複雜的朝政紛爭和權力鬥爭李文不禁感到一陣心煩意亂。
當年,他和陸生一同抵達涼國邊境,身邊那匹小母馬早已不堪重負,悲鳴一聲後頹然倒下。兩個幼小的身影,在這舉目無親的邊境線上,就如同茫茫大海中飄零的兩片孤葉,無依無靠。
陸生在深思熟慮後,決定返迴開元宗。在分別之際,他將身上所有的幹糧與值錢之物都交到了李文的手中。陸生承諾,待他迴到宗門找到親人之後,必定竭盡全力,迅速返迴接應李文。
然而,對於李文而言,碭國路途遙遠。他既不認識路,也缺乏獨自踏上歸途的勇氣與資源。
於是,在短短的幾日之內,小李文便淪為了街頭巷尾的小乞丐。他的衣衫襤褸,每日裏隻能靠著乞討來的殘羹冷炙度日。
有一日,當李文如往常一樣在街頭乞討時,一聲熟悉的碭國鄉音突然穿透了喧囂的街市,清晰地傳入他的耳中。他渾身一震,仿佛被電流擊中,立刻抬起頭,循著那聲音望去。隻見一位身著道袍、仙風道骨的道人正站在不遠處,用那熟悉的碭國口音向路人打聽著道路。
李文的心中瞬間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他毫不猶豫地扔下手中的破碗,猛地撲過去,緊緊地抱住道人的大腿。他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聲音顫抖地說道:“我知道你要去的地方。”
道人被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他下意識地一揮袖,一股無形的力量便將李文震飛了出去。李文重重地摔在地上,但他顧不得疼痛,立刻掙紮著爬起來,再次撲向道人。
道人定睛一看,發現原來是個衣衫襤褸的小乞丐。他不禁笑出聲來,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哦?你知道我要去哪兒嗎?”
李文被問住了。他剛才確實沒有聽到道人的具體目的地,但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道人口中的碭國鄉音。他靈機一動,立刻迴答道:“我知道你早晚要去碭國。我也要去那裏,所以我能幫你指路。”
這次,道人青陽子沒有再笑。他低下頭,深邃的目光落在李文那蓬亂的頭發上,輕輕摸了摸他的頭,感慨萬分地說:“碭國的孩子,若都能如你這般機敏聰慧,那該多好啊。你真的是碭國人嗎?為何會流落到這裏?”
李文抬頭望著青陽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咬了咬嘴唇,將自己的遭遇和經曆娓娓道來。
這位道人實際上是來自碭國青雲觀的修士,名叫青陽子。此次來到涼國本是為了考察大陸各地的山川地形和靈氣流動。然而,他卻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李文這樣一個身世可憐、卻又聰明懂事的孩子。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青陽子和李文一同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他們走走停停,穿越山川河流,曆經風霜雨雪。在這個過程中,李文不僅逐漸熟悉了大陸各地的地形地貌、語言文化;還從青陽子那裏學到了許多修行之道和人生哲理。
李文的表現讓青陽子越來越滿意。他不僅聰明伶俐、一點就通;而且懂事明禮、知道感恩。每天早上,他都會早早地起床為青陽子準備早點;晚上則會為他鋪床疊被、照顧得無微不至。這些細小的舉動讓青陽子心中感動不已;同時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要收李文為徒的決心。
在迴到碭國後,青陽子帶著李文踏上了前往他家鄉樊州。然而,當他們抵達目的地時,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們驚愕不已。曾經繁華的樊州如今已變成了一片廢墟,所有的房屋都被燒毀了,隻剩下斷壁殘垣在煙霧繚繞中默默訴說著這裏的遭遇。
在一番問詢後得知,樊州上個月曾經爆發了一場可怕的瘟疫,疫情迅速蔓延,導致無數人死亡。為了防止瘟疫繼續擴散,為了阻止瘟疫的繼續擴散,碭王做出了一個殘酷的決定——將整個樊州的居民全部圈禁在城內,並下令放火焚燒。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無一幸免。李文的叔叔一家也在這場浩劫中離他而去,使得李文徹底淪為了孤兒。
聽到這個噩耗的那一刻,李文的心仿佛被撕裂開來。他無法想象自己的親人竟然會遭受如此殘酷的命運。他跪倒在地痛哭失聲淚水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殘破不堪的土地上。
青陽子看著李文悲痛欲絕的樣子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深深地歎了口氣走到李文的身邊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低沉而堅定的聲音說道:“孩子,你叫我一聲師父。從今往後你就跟著我吧。”
李文跪倒在青陽子麵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喊出了那聲久違的“師父”。自此,他便成為了青陽子的二弟子。
青陽子在玄靈觀有著自己的家室,他的師母,一位溫婉如玉、善良賢淑的女子,在得知李文的身世後,眼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憐愛之情。她將李文視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無微不至地疼愛和照顧著他,讓李文在青雲觀中重新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和家的溫暖。
李文在青雲觀中開始了他的修行生活,他身懷異稟,無論修習什麽武學都迅速記牢,常常令人咋舌。然而,每一種武學,他似乎都能迅速掌握,但總是無法熟練運用。
青陽子深知李文的這一特點,他並沒有急於求成,他告訴李文:“武學之道,不在多而在精。你需將心思專注於一門武學,深入其中,方能領悟其真諦。”
李李文聽從了師傅的教誨開始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青陽子傳授的身法武學——縱身術中。這是一種極為高深的身法講究身如輕燕靈動飄逸能在瞬息萬變之間改變方向讓人捉摸不定。李文雖然初學時頗感吃力,但他憑借著過人的毅力和智慧,不斷琢磨、練習,終於在日複一日的努力中,逐漸掌握了縱身術的精髓。
終於在日複一日的努力中李文逐漸掌握了縱身術的精髓。他的身影在練功場上變得越來越飄忽不定仿佛隨時都能化作一縷輕煙消失在空氣中。
對此青陽子隻能無奈地笑道:“這小子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逃跑的技藝卻天下一流了。”
青陽子夫婦倆,對於李文來說宛如再生父母一般。他心懷感激之情,對這對恩人夫婦極為孝順,事事關心、時時問候。所以青陽子深知李文在武學修煉上的天賦並非出類拔萃,難以攀登至武道的巔峰之境,但他對這個弟子卻充滿了信任與期待。他相信隻要給予李文足夠的支持與引導,這個年輕人必定能夠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這次李文來到乾國,正是青陽子的精心安排。青陽子在碭國雖然已經聲名遠揚,但由於朝堂之上權貴當道、昏聵無能,他的才華始終無法得到應有的重用。身為享有大夫之祿的他常常感歎自己空有一身才學卻無處施展抱負。於是,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派遣李文前往其他國家進行遊曆和學習。他希望李文能夠深入朝堂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法令軍紀以及政治格局為將來自己出山輔佐明主做好充分的準備。
李文以青陽弟子的身份,在乾國右丞相府中擔任門客。乾王政加冕之日,李文也就隨著右丞相袁青一起來到了天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