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明工匠的作用
穿越崇禎:我在大明鬧革命 作者:天下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第一個高爐建設成功之後,就可以後續使用鑄鐵試著生產第一個蒸汽機了,大不了這些高爐煤氣用來燃燒加熱水,然後推動蒸汽機好了。
如果高爐煤氣除塵過濾做好了之後,甚至可以直接讓高爐煤氣推動蒸汽-燃氣聯合循環發電機,當然,這個難度有些高。
想的有些遠了,眼下他們對高爐煤氣的利用,隻能是讓它來燃燒做其他的,雖然燃燒的熱值低了一些,但隻要能燒就可以帶來附帶價值,總比直接排放到空氣中來的強。
能燒的高爐煤氣其實還是能做不少事情的,至少隻要它燃燒了,就對實際使用當中對燃料的需求極大的降低。
“諸位大師還有什麽想問的?”朱由檢直接問道。
“先生,這圖紙是出自哪位大師之手?”另外一個工匠開口問道。
“我。”朱由檢很幹脆的將這個認領了下來,在這些工匠當中擁有一定的威望,還是有很大作用的,至少後期指揮起他們來,那問題就不大了。
所有的工匠都愣了一下,他們都萬萬沒想到居然是眼前這位據說曾經是王爺的建明先生發明的,這……他們都有些難以置信,在他們看來,不管是做什麽的工匠都是一些比較低下的活兒。
作為興趣玩一下可以,畢竟不還是有天啟皇帝嗎?
但能夠研發新的東西……這意味著必然要在裏麵投入許多,這可不是一般的貴族願意做的事情。
“我等佩服,建明先生果然厲害。”一個老工匠率先行禮道,其他人也都紛紛跟著行禮。
“諸位不用如此客氣,我也就是做理論更厲害一些,其實煉鐵不過就是化學方法而已,隻要搞清楚了這裏麵的成分,那麽技術改進也就迅速的多,所以後續的話,我想給諸位上課。”
“告訴諸位這裏麵的原理,希望諸位能夠對這些進行更加細致的改進發明。”朱由檢開口道。
對於這個,這些工匠們自然不會反對。
“現在說說這個高爐的整體高度約為66尺,直徑20尺(明製一尺約為30厘米),內部需要用到耐火磚。這些方麵諸位肯定都有經驗,就不用我過多贅述了。最關鍵的是它的使用壽命,我的想法是,我們建造的時候,將一切材料都使用最好的,一旦開爐,除非遇到重大問題,否則就不再停下。”
“它一次使用的壽命可以達到數年甚至十年。”朱由檢提出了一個要求,“當然我們的目標也隻是盡量讓它的使用壽命增加,而不是非要達到極限。”
眾多工匠愣了一下,然後就開始沉思了起來,耐火磚這確實不是什麽問題,中國最早開始建設煉鐵高爐,那個時候煉鐵的爐子高度在2-3米左右,等到了東漢時期,就出現了10米以上高度的高爐。
在大明,現在煉鐵的爐子雖然達不到二十米,但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操作,而且爐體的主要結構也是用耐火磚,石頭等建造而成。
現在這種嶄新的高爐,朱由檢的想法是內部采用耐火磚作為隔熱材料,而外部要跟現代高爐一樣,用一層巨大的鑄鐵外殼作為固定結構。
這樣就避免了外部臃腫的結構,它的一些配套設施建設自然也更加的簡單,畢竟當爐子高度達到20米高,內部堆疊的焦炭和鐵礦石,以及高溫高壓的狀態,如果沒有外部鑄鐵塊固定的話,外麵堆砌的石塊等結構體積要很龐大才行。
“耐火磚燒製不成問題,我們已經建成了幾個燒製陶瓷的大型窯爐,之前已經燒製了不少耐火磚出來,另外現在開始燒製的話,最多半個月的時間燒製的耐火磚就足夠了。”旁邊的石匠和燒製陶瓷的匠人最先開口了。
大明的耐火磚跟現代的耐火磚在原理上已經差不多了,基本都是跟燒製陶瓷一樣差不多的方式燒製而成。
“我們前期已經建設了一些小型的煉鐵爐,但目前的生鐵數量,如果燒製如此之大的結構,隻能用模具,而且必須要分段,但分段的話,這些模具相互之間的連接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主要是所需要花費的工期並不短。”一個鐵匠開口道。
“建明先生,老朽有個建議。”一個六十多歲的鐵匠沉思了一下開口道。
“這位大師請說。”朱由檢立刻開口道。
“建明先生之所以要修建這樣的鑄鐵外殼,老朽冒昧猜測一下,可是為了維持高爐內部的密封,為了保證溫度,同時為了收集裏麵所產生的廢氣,讓它通過特定的鐵製管道讓我們加以利用,順便還可以節省地方。可對?”老鐵匠開口問道。
“對。”朱由檢點點頭。
“那老朽鬥膽,這樣一個66尺高,20尺直徑的圓柱高爐,所鑄造的鋼鐵外殼所使用的模具對我們來說體積太大,而且也不可能一次成型,分段鑄造的話,連接密封的難度更大。”
“並且它的工期並不短,實際上,老朽認為我們目前不缺人,在不缺人的情況下,老朽以為可以在底部一圈用鑄鐵加固,尤其是先生所畫的出渣口和出料口以下部分以耐火磚搭配鑄鐵外殼加固。”
“而在中央的部分可以采用傳統方式,內部以耐火磚堆砌,外部則是由大量的石材等堆砌而成,這樣雖然體積臃腫,但實際上在我們不缺少人手的情況下,石材開采速度要遠遠高於鑄鐵外殼加工速度。”
“最後,在耐火磚的頂部,我們可以鑄造一個鑄鐵半圓形鋼蓋,采用模具鍛造一體成型,而鑄鐵鋼蓋以本身的重量套壓在耐火磚上,然後它和耐火磚之間用特質的黏土進行連接,並且外部再堆砌大量的石頭,隻要連接處密封好之後,外麵的物體重量足夠大,那密封也足夠。”老鐵匠快速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朱由檢聽完之後,微微愣了一下,他好像確實是沒有考慮實際情況,而這樣的方式看似傻大粗,但密封性確實不用擔心。
至於高爐內部的高溫高壓,頂部的溫度本身也就是幾百攝氏度而已,隻要鋼蓋和外殼堆砌的石料夠多,煉鐵的那幾個大氣壓根本無法撐開。
如果高爐煤氣除塵過濾做好了之後,甚至可以直接讓高爐煤氣推動蒸汽-燃氣聯合循環發電機,當然,這個難度有些高。
想的有些遠了,眼下他們對高爐煤氣的利用,隻能是讓它來燃燒做其他的,雖然燃燒的熱值低了一些,但隻要能燒就可以帶來附帶價值,總比直接排放到空氣中來的強。
能燒的高爐煤氣其實還是能做不少事情的,至少隻要它燃燒了,就對實際使用當中對燃料的需求極大的降低。
“諸位大師還有什麽想問的?”朱由檢直接問道。
“先生,這圖紙是出自哪位大師之手?”另外一個工匠開口問道。
“我。”朱由檢很幹脆的將這個認領了下來,在這些工匠當中擁有一定的威望,還是有很大作用的,至少後期指揮起他們來,那問題就不大了。
所有的工匠都愣了一下,他們都萬萬沒想到居然是眼前這位據說曾經是王爺的建明先生發明的,這……他們都有些難以置信,在他們看來,不管是做什麽的工匠都是一些比較低下的活兒。
作為興趣玩一下可以,畢竟不還是有天啟皇帝嗎?
但能夠研發新的東西……這意味著必然要在裏麵投入許多,這可不是一般的貴族願意做的事情。
“我等佩服,建明先生果然厲害。”一個老工匠率先行禮道,其他人也都紛紛跟著行禮。
“諸位不用如此客氣,我也就是做理論更厲害一些,其實煉鐵不過就是化學方法而已,隻要搞清楚了這裏麵的成分,那麽技術改進也就迅速的多,所以後續的話,我想給諸位上課。”
“告訴諸位這裏麵的原理,希望諸位能夠對這些進行更加細致的改進發明。”朱由檢開口道。
對於這個,這些工匠們自然不會反對。
“現在說說這個高爐的整體高度約為66尺,直徑20尺(明製一尺約為30厘米),內部需要用到耐火磚。這些方麵諸位肯定都有經驗,就不用我過多贅述了。最關鍵的是它的使用壽命,我的想法是,我們建造的時候,將一切材料都使用最好的,一旦開爐,除非遇到重大問題,否則就不再停下。”
“它一次使用的壽命可以達到數年甚至十年。”朱由檢提出了一個要求,“當然我們的目標也隻是盡量讓它的使用壽命增加,而不是非要達到極限。”
眾多工匠愣了一下,然後就開始沉思了起來,耐火磚這確實不是什麽問題,中國最早開始建設煉鐵高爐,那個時候煉鐵的爐子高度在2-3米左右,等到了東漢時期,就出現了10米以上高度的高爐。
在大明,現在煉鐵的爐子雖然達不到二十米,但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操作,而且爐體的主要結構也是用耐火磚,石頭等建造而成。
現在這種嶄新的高爐,朱由檢的想法是內部采用耐火磚作為隔熱材料,而外部要跟現代高爐一樣,用一層巨大的鑄鐵外殼作為固定結構。
這樣就避免了外部臃腫的結構,它的一些配套設施建設自然也更加的簡單,畢竟當爐子高度達到20米高,內部堆疊的焦炭和鐵礦石,以及高溫高壓的狀態,如果沒有外部鑄鐵塊固定的話,外麵堆砌的石塊等結構體積要很龐大才行。
“耐火磚燒製不成問題,我們已經建成了幾個燒製陶瓷的大型窯爐,之前已經燒製了不少耐火磚出來,另外現在開始燒製的話,最多半個月的時間燒製的耐火磚就足夠了。”旁邊的石匠和燒製陶瓷的匠人最先開口了。
大明的耐火磚跟現代的耐火磚在原理上已經差不多了,基本都是跟燒製陶瓷一樣差不多的方式燒製而成。
“我們前期已經建設了一些小型的煉鐵爐,但目前的生鐵數量,如果燒製如此之大的結構,隻能用模具,而且必須要分段,但分段的話,這些模具相互之間的連接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主要是所需要花費的工期並不短。”一個鐵匠開口道。
“建明先生,老朽有個建議。”一個六十多歲的鐵匠沉思了一下開口道。
“這位大師請說。”朱由檢立刻開口道。
“建明先生之所以要修建這樣的鑄鐵外殼,老朽冒昧猜測一下,可是為了維持高爐內部的密封,為了保證溫度,同時為了收集裏麵所產生的廢氣,讓它通過特定的鐵製管道讓我們加以利用,順便還可以節省地方。可對?”老鐵匠開口問道。
“對。”朱由檢點點頭。
“那老朽鬥膽,這樣一個66尺高,20尺直徑的圓柱高爐,所鑄造的鋼鐵外殼所使用的模具對我們來說體積太大,而且也不可能一次成型,分段鑄造的話,連接密封的難度更大。”
“並且它的工期並不短,實際上,老朽認為我們目前不缺人,在不缺人的情況下,老朽以為可以在底部一圈用鑄鐵加固,尤其是先生所畫的出渣口和出料口以下部分以耐火磚搭配鑄鐵外殼加固。”
“而在中央的部分可以采用傳統方式,內部以耐火磚堆砌,外部則是由大量的石材等堆砌而成,這樣雖然體積臃腫,但實際上在我們不缺少人手的情況下,石材開采速度要遠遠高於鑄鐵外殼加工速度。”
“最後,在耐火磚的頂部,我們可以鑄造一個鑄鐵半圓形鋼蓋,采用模具鍛造一體成型,而鑄鐵鋼蓋以本身的重量套壓在耐火磚上,然後它和耐火磚之間用特質的黏土進行連接,並且外部再堆砌大量的石頭,隻要連接處密封好之後,外麵的物體重量足夠大,那密封也足夠。”老鐵匠快速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朱由檢聽完之後,微微愣了一下,他好像確實是沒有考慮實際情況,而這樣的方式看似傻大粗,但密封性確實不用擔心。
至於高爐內部的高溫高壓,頂部的溫度本身也就是幾百攝氏度而已,隻要鋼蓋和外殼堆砌的石料夠多,煉鐵的那幾個大氣壓根本無法撐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