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軍攻取關外的同時,駐守遼南的原第二軍也擴編為第二集團軍,下轄第新編第三軍、第四軍;


    駐守粵省的第四軍擴編為第四集團軍,下轄新編第七軍、第八軍;


    駐守奉天的第五軍擴編為第五集團軍,下轄新編第九軍、第十軍,接管整個遼省的防務;


    駐守鬆江府的第六軍擴編為第六集團軍,下轄新編第十一軍、第十二軍;


    其中第九軍、第十軍、第十二軍下轄兩個步兵師,其餘都下轄三個步兵師。


    至此,興夏軍完成擴編,各部番號前麵的“新”字可以去掉了。


    楊興飛又從剛攻下的吉、黑兩省招募了6000人,組建了第四騎兵旅。


    騎四旅編製、裝備與前三個騎兵旅相同,旅長劄木合,下轄的騎七團、騎八團及第四騎炮團、工兵營、通訊連等,兩個騎兵團長分別是格日勒、哈圖。


    騎四旅隨後奉命南下遼省,暫歸第二集團軍節製。


    11月5日,第二集團軍與騎四旅會合於縈口,隨後沿陸路攻打山海關,渤海艦隊派了四艘戰艦助戰;


    海陸夾攻下,駐守山海關的定武後軍抵擋了一天後即告潰敗,這座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要塞落入興夏軍手中,並俘敵兩萬六千餘,包括守軍統領馬荊山;


    隨後由騎四旅打頭,第三軍在後,直撲京師;


    第四軍派第十二師迂迴廊坊、大興,防備青廷援軍,主力則攻向津門;


    11月6日午後,騎四旅快馬加鞭地趕到京師城下,將欲出逃的西太後、光續帝、榮祿、翁叔平、李章桐等人堵迴了城裏;


    拱衛京師的是榮祿的定武中軍,成立以來沒有擴編過,依然是一萬人,且大多是八旗子弟,而且武器老舊、訓練廢弛,根本沒有戰力,是定武軍中最渣的一部;但西太後此時隻想殺出一條生路,於是命令榮祿派兵迎擊。


    雙方剛一交戰,定武中軍就被騎四旅一陣飛騎繞射打得落花流水,機槍、火炮還沒有動用,定武中軍即一哄而散,京師僅剩下寥寥無幾的守軍。


    想當年蠻青騎兵無往不勝,令大明憋屈不已,現如今區區7000騎兵就將蠻青太後、皇帝逼入絕境,真是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第三軍隨後趕到,將京師四麵圍住;


    西太後等人龜縮在城裏苟延殘喘之際,急忙向津門、正定鎮等地求援。


    正定鎮總兵馬金敘獲悉京師告急,急忙率5000兵力赴京“勤王”;


    先說馬金敘部,在廊坊遭到了十二師的阻擊,因兵力、戰力都非常懸殊,交戰僅一個小時不到,前者即傷亡三成,馬金敘見打下去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隻好退走。


    津門總兵羅榮光卻被第四軍主力堵在了津門,興夏軍渤海艦隊也派出八艘戰艦逼近大沽口炮台,令津門腹背受敵,自顧不暇;


    除了馬金敘、羅榮光兩部,離得最近的就是移駐魯省泉城的定武右軍,即袁向誠部,而且有足足三萬,但袁向誠收到電報後沒有任何動作;


    其餘地方駐軍則遠水不解近渴,等趕到了,黃花菜都涼了,況且還要突破十二師的阻擊;


    青廷又試圖讓各國公使調停,但沒完全一國公使願意插手,敵對國都在興夏軍手中吃過大虧,根本沒有話語權;


    其餘各國也不願意招惹興夏軍,況且還因為興夏軍打破了約翰國的海上霸權而受益,交好還來不及,又怎麽會上眼藥?


    至此,京師可以說斷絕了一切援軍。


    西太後又心生一計,派李章桐這位糊裱匠出城與興夏軍談判,承諾說隻要興夏軍願意退兵,一切條件都好商量。


    但興夏軍討青檄文都發了,肯定是奔著滅青廷來的,又怎麽會退兵?況且城破在即,隻要攻進去,青廷的一切還不是任由興夏軍獲取?


    李章桐滿臉灰敗地返迴,第三軍隨後從三麵發起了攻擊,僅是一陣步槍齊射,城頭上的守軍即一轟而散;


    三個步兵師各派一個團攻上了城牆,隨後守住街口,清理了城門洞內的堵塞物,後續步兵隨即源源不斷地進城,騎兵則留在城外截殺漏網之魚;


    各部沿街推進的同時,不斷喊話,聲明己方身份,讓百姓們不要外出亂跑,避免誤傷;


    眼見苟無可苟,西太後等人隻好兵行險招,化裝從北門出逃;


    騎四旅旅長劄木合得知有人出逃,立刻派騎兵七團銜尾追擊,在距城門兩裏處將這一幹權貴團團包圍,並消滅了拚死抵抗的兩營親兵和侍衛。


    西太後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專橫跋扈,縮在幾個嬪妃、太監、宮女之間瑟瑟發抖;


    騎兵七團長格日勒上前瞅了那些嬪妃、宮女幾眼,忍不住吐槽道:“這蠻青皇帝什麽眼光啊?這一個個都醜得要命,比我們旗裏的娜木倫、烏蘭托婭差遠了!”


    隨後將這一幹俘虜押迴京師。


    三個步兵師仍在沿街推進,不時響起零星的槍聲。


    11月8日下午,全城梳理完畢,宮城也被控製,城裏的旗人、權貴都做了階下囚,所有財產都被封存,京師落入興夏軍手中。


    另一邊,第四軍主力也攻克了津門,嚇得租界內的洋人們瑟瑟發抖。


    第四軍暫時沒理會這些家夥,追著津門守軍到了大沽口炮台,隨後對守軍勸降。


    津門總兵羅榮光在原曆史上八國聯軍入侵時,以67歲高齡率三千兵勇,誓死守衛大沽口炮台,後因兵力懸殊、彈盡援絕壯烈殉國。


    或許是被興夏軍殲滅倭寇、力挫毛熊軍、收複外東北等一係列功績所震憾,這位老將糾結不久後接受了改編,隻是表示年事已高,再無力帶兵了。


    其部下配合第四軍招降義和團和紅燈照,軟硬兼施下,後兩者全部投降。


    其中有劣跡的依照興夏軍律令處置,騙取百姓的錢財如數奉還;


    其餘義和團成員裏體質好的收編,弱的暫時安置在原居所,稍後再妥善安排;


    紅燈照成員大多是女性,楊興飛命人稍後將其全部帶到遼省,先由女兵營訓練一個月,再充入女兵營、通訊兵、醫療兵或安置在紡織廠、被服廠;比起原曆史上悲慘的結局,現在這樣的結果無疑好了無數倍。


    第四軍留下一個團與改編後的津門守軍駐守津門,其餘各部會合第12師後,直取正定鎮。


    正定鎮總兵馬金敘曾在鴨綠江江防之戰中,於摩天嶺和聶功亭聯手阻擊倭軍第三師團,因孤立無援、傷亡過大而敗走,也是位英雄。


    此時馬金敘部並未逃跑,堅守在正定鎮準備再戰,馬金敘甚至已經寫了血書。


    楊興飛同樣提起過馬金敘,如果對方願意投誠,就予以厚待。


    因此第四軍軍長程忠和也沒急著進攻,而是委托羅榮光勸說。


    得知西太後、光續帝等人都已被擒,馬金敘最終選擇了投誠,至此,京、津、冀戰事結束。


    第四軍再次兵分兩路,第10師、第11師在渤海艦隊內河分艦隊的協助下,從冀省吳橋縣渡過黃河,輕取德州後直撲泉城;


    第12師則從津門登船,在艦隊主力的護衛下由魯省榮城灣登陸,直奔北洋水師基地威海衛;


    魯省巡撫李秉衡聞訊後急忙知會琴島總兵章鬆岩(嵩武軍)、遊擊將軍李海山(廣武軍),命這兩部前往榮城阻擊,章、李二人各率一萬兵力趕赴榮城;


    兩方遭遇後,第四軍勸降未果,一番激戰後擊潰了嵩武軍和廣武軍,一直將其追至威海衛;


    渤海艦隊從海上包圍了劉公島,並且勸其北洋水師投降。


    雙方對峙兩天後,嵩武軍、廣武軍糧食耗盡,在部下的勸說下,章鬆岩和李海山先後率部投誠。


    此二人於原曆史上甲午戰爭時在於蓋平保衛戰中重創倭軍,因兵力懸殊而全軍覆沒,兩人也壯烈犧牲,一同犧牲的還有楊壽山、蘇維達、費群廉、張奉先、李世鴻等將領,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壯之歌,彰顯了大夏民族誓死抵抗敵寇的不屈精神。


    楊興飛同樣囑咐善待以上被俘將領,先就地安置,稍後由海軍護送至遼東。


    北洋水師提督丁先達起初誓死不降,也是在部下的勸說下改變了主意,同意接受改編,艦隊、威海衛陸路及海防炮台均被興夏軍接管。


    楊興飛於是命北洋水師易幟、換裝,保留其名號北洋艦隊以及各艦名稱,並將所有戰艦調往呂順基地維修保養、改造升級動力及火力。


    第四軍隨後連克高密、濰坊、壽光、廣饒,占據了萊洲灣西岸(東營),又沿黃河南岸西進,克橙台、鄒平、濟陽,在泉城與第12師會合。


    泉城守軍正是袁向誠部定武右軍,有足足三萬,但袁向誠果斷棄城退往平陰,又複退濟州府,並遣使與第四軍談判,想要保持現狀。


    第四軍軍長程忠和斷然拒絕,表示要麽打、要麽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袁向誠知道大勢不可擋,不得不接受改編。


    楊興飛得知後,下令將袁向誠部打散駐守魯省各地,其本人則調往遼東休養一段時間,實際上是先晾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宿沒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宿沒睡並收藏從甲午開始殺敵爆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