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楊興飛控製著熱氣球緩緩降落,一麵新月狀湛藍色湖泊映入眼簾,他即使身在高空仍舊覺得醒目無比。
這就是貝加爾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處79.4千米,麵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點1637米,湖麵海拔456米,總蓄水量23.6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淡水量的20%,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湖泊,超過了紅海、裏海、黑海等海洋的儲水量。
貝加爾湖也就是西漢時期蘇武牧羊的地方,大夏古稱北海、於巳尼大水、小海、白哈爾湖、柏海兒湖,遠在唐代時,該湖曾被納入了瀚海都督府玄闕州,如今又被納入大夏懷中。
如果算上之前的匈奴、柔然、鮮卑的話,就更久了,當然,即使從沒有過所有權也無所謂,大炮射程之內皆為國土。
第一集團軍主力以及騎兵師此時就駐紮在貝加爾湖西側南端,西側有阿卡拉河、中通古斯高原為屏障,東邊以貝加爾湖為依托,北側及東北側則是勒拿河,南邊為東薩彥嶺,因此,毛熊軍進攻的路線唯有西邊和北邊。
之所以將大軍集結在這裏,是因為這在毛熊軍最合理的行軍路線上,行軍距離最短、可以盡可能避開密布的河流,而且沿途綠洲遍布,環境相對宜人,還能極大節省馬匹牲畜的飼料;
如果不走這裏,就得繞道靠近北冰洋的北西伯利亞低地,再沿勒拿河南下越外興安嶺抵達外東北,或者迂迴至貝加爾湖西側,那樣路程幾乎增加了一倍,而且沿途環境酷寒貧瘠、惡劣無比,等到了目的地,給養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距離潰敗也不遠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毛熊軍肯定會尋找興夏軍主力決戰,先解決了後顧之憂,再“收複失地”。
六、七分鍾後,熱氣球降落在安加拉河與貝加爾湖、東薩彥嶺交匯處,各部師長及以上指揮官已等多時。
相互敬禮後,楊興飛首先詢問了各部將士是否適應該地水土和氣候,知四個步兵師裏有近半人起初有些不適,現在已經慢慢適應了;騎兵師的士兵都生長在大夏最北端,離這裏也不是太遠,氣候對其幾乎沒有影響。
楊興飛頓時鬆了一口氣,如果不適應的話,他寧可把軍隊撤迴外東北,也要避免重蹈薛仁貴征吐蕃的覆轍。
隨後要求必須速戰速決,如果戰事拖延到冬季,酷寒的氣候將成為興夏軍的大敵,屆時很可能重蹈拿破侖的覆轍;
落榜美術生現在還未滿7歲,就不吐槽了。
隨後詢問己方掌握的情報,得知打探的騎兵還沒迴來;
接著查看了各部布防情況,新一師、新二師、新三師在安加拉河東岸及北翼高地上布置了兩道防線,戰壕、防炮洞應有盡有;
3個步兵師共計72門75毫米山炮、36門75毫米野炮,有三分之二布置在高地上,其餘布置在安卡拉東岸的丘陵區;
新.四師則駐防在貝加爾湖西側中南部、阿卡拉河與勒拿河之間,防備後路,毛熊軍極有可能迂迴攻擊,後者這次可是派了足足10萬騎兵。
由於防區大、範圍廣,地形又複雜,楊興飛快馬加鞭之下,視察過程也足足用了三天。
又兩天之後(4月18日),外出偵察的騎兵傳迴了消息,據探察,毛熊軍出動了大約30萬步兵、10萬騎兵,總指揮官為費奧多羅中將,其次為庫羅帕特金中將、紮蘇裏奇少將、阿納托利少將等等;
前鋒為5000騎兵,剛抵達鄂畢河西岸的巴爾瑙爾,距這裏大約1200公裏。
其中人來自毛熊國第五、第六軍(第一至第六軍為基幹軍),共下轄6個步兵師,每個步兵師裝備24門克虜伯1887式87毫米野戰炮、12門克虜伯1887式97毫米野戰炮,6個步兵師共計108門野戰炮;
人來自高加索軍,編製為2個步兵師,裝備72門克虜伯1887式87毫米野戰炮;
2500人來自奧連堡軍,編製為一個旅,共計5個步兵營,不到2500人,隻裝備了10門格魯森57毫米速射炮;
上述75毫米以上火炮共計180門。
單兵裝備方麵,不到10萬人裝備莫辛納甘1891式步槍,其餘仍裝備著老舊的伯丹步槍(山姆國製造,發射10.75毫米黑火藥彈的後膛單發步槍);騎兵有大約2萬人裝備莫辛納甘步槍,3萬裝備伯丹步槍,剩下的裝備著更為老舊的步槍,種類龐雜、不好統計,抓來的舌頭都說不清楚。
楊興飛聽完後思索起來,兵力差距倒罷了,隻要己方火力足夠,來多少敵人都是送人頭,因此重火力,特別是火炮優勢是此戰乃至每一戰的重點。
不論團屬炮兵的話,己方六個炮兵團75毫米以上火炮共計144門,對方為180門,相差不大,隻要先下手為強,轟掉對方三分之一的火炮,己方就立於不敗之地。
再論後勤補給,對方勞師襲遠、路途漫長,己方有自己個掛逼,隨時隨地都能補給,還背靠著貝加爾湖這個豐碩的補給源,完勝對方。
總之,此戰勝算很大。
現在,趁著毛熊軍離得還遠,將此戰優勢逐一擴大。
於是花費50枚金幣,從商城裏購買了25噸巴豆粉交給騎兵師,命令其派一個旅向西進發,每騎攜帶5公斤,在葉尼塞河至安加拉河之間的草地上大量播撒;
等毛熊軍騎兵前鋒的馬匹中招之後,趁著其脫離主力,由騎兵師將其全殲。
隨後又令莫日根通知騎兵各部,讓外出的騎兵沿著特定路線返迴,避免中招。
———————————————————
4月21日,打頭的5000毛熊軍騎兵修複了此前被興夏軍騎兵破壞的浮橋,渡過了鄂畢河,繼續向西進發,4月25日抵達葉尼塞河西岸,發現所有橋梁也被破壞了。
該部指揮官列昂尼德上校早有預料,於是派出1000騎兵向周邊征募工匠及苦役修築浮橋,此前也是這麽幹的,因為後者不專業,加上哥薩克騎兵監工非常殘酷,將近三分之一的苦役要麽被打死,要麽被淹死,要麽死於事故;但這些對哥薩克來說算得了什麽?
但這次哥薩克騎兵們都撲空了,附近的居民都逃得沒影了,估計是泄露了消息,這麽一來,他們就得自己動手了。
好在前鋒本身就有開路的職責,而且也配備了工兵,於是花費兩天時間,在葉尼塞河上架設起了一座木橋;
於此同時,又有騎兵也抵達了葉尼塞河西岸。
後者需要休整,前者繼續出發,沿著戰馬踩踏過的痕跡尋找興夏軍主力所在。
就在當天中午,這5000哥薩克騎兵休整了半小時後,所騎乘及備用的共計多匹戰馬紛紛中招,拉得昏天黑地、漫天飛翔、奄奄一息,生生將這5000哥薩克騎兵變成了步兵。
多匹馬一起拉稀是什麽場麵?衝天的臭氣順風飄過了安加拉河,興夏軍各部都隱約能聞到,好在距離夠遠,已經被稀釋了好多倍,否則就太倒胃口了,要知道,興夏軍這個時候正值午餐時間。
楊興飛經過高級強化後,嗅覺比貓科動物還靈敏,差點就吐了,幹脆放下飯碗,取出一條毛巾蒙住了口鼻;
恰恰這時,騎兵暗探也傳迴來上述消息,他頓時一捶桌子:“騎兵師即刻出發,先摧毀葉尼塞河上的浮橋,再關門打狗,消滅這5000騎兵!”
這就是貝加爾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處79.4千米,麵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點1637米,湖麵海拔456米,總蓄水量23.6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淡水量的20%,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湖泊,超過了紅海、裏海、黑海等海洋的儲水量。
貝加爾湖也就是西漢時期蘇武牧羊的地方,大夏古稱北海、於巳尼大水、小海、白哈爾湖、柏海兒湖,遠在唐代時,該湖曾被納入了瀚海都督府玄闕州,如今又被納入大夏懷中。
如果算上之前的匈奴、柔然、鮮卑的話,就更久了,當然,即使從沒有過所有權也無所謂,大炮射程之內皆為國土。
第一集團軍主力以及騎兵師此時就駐紮在貝加爾湖西側南端,西側有阿卡拉河、中通古斯高原為屏障,東邊以貝加爾湖為依托,北側及東北側則是勒拿河,南邊為東薩彥嶺,因此,毛熊軍進攻的路線唯有西邊和北邊。
之所以將大軍集結在這裏,是因為這在毛熊軍最合理的行軍路線上,行軍距離最短、可以盡可能避開密布的河流,而且沿途綠洲遍布,環境相對宜人,還能極大節省馬匹牲畜的飼料;
如果不走這裏,就得繞道靠近北冰洋的北西伯利亞低地,再沿勒拿河南下越外興安嶺抵達外東北,或者迂迴至貝加爾湖西側,那樣路程幾乎增加了一倍,而且沿途環境酷寒貧瘠、惡劣無比,等到了目的地,給養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距離潰敗也不遠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毛熊軍肯定會尋找興夏軍主力決戰,先解決了後顧之憂,再“收複失地”。
六、七分鍾後,熱氣球降落在安加拉河與貝加爾湖、東薩彥嶺交匯處,各部師長及以上指揮官已等多時。
相互敬禮後,楊興飛首先詢問了各部將士是否適應該地水土和氣候,知四個步兵師裏有近半人起初有些不適,現在已經慢慢適應了;騎兵師的士兵都生長在大夏最北端,離這裏也不是太遠,氣候對其幾乎沒有影響。
楊興飛頓時鬆了一口氣,如果不適應的話,他寧可把軍隊撤迴外東北,也要避免重蹈薛仁貴征吐蕃的覆轍。
隨後要求必須速戰速決,如果戰事拖延到冬季,酷寒的氣候將成為興夏軍的大敵,屆時很可能重蹈拿破侖的覆轍;
落榜美術生現在還未滿7歲,就不吐槽了。
隨後詢問己方掌握的情報,得知打探的騎兵還沒迴來;
接著查看了各部布防情況,新一師、新二師、新三師在安加拉河東岸及北翼高地上布置了兩道防線,戰壕、防炮洞應有盡有;
3個步兵師共計72門75毫米山炮、36門75毫米野炮,有三分之二布置在高地上,其餘布置在安卡拉東岸的丘陵區;
新.四師則駐防在貝加爾湖西側中南部、阿卡拉河與勒拿河之間,防備後路,毛熊軍極有可能迂迴攻擊,後者這次可是派了足足10萬騎兵。
由於防區大、範圍廣,地形又複雜,楊興飛快馬加鞭之下,視察過程也足足用了三天。
又兩天之後(4月18日),外出偵察的騎兵傳迴了消息,據探察,毛熊軍出動了大約30萬步兵、10萬騎兵,總指揮官為費奧多羅中將,其次為庫羅帕特金中將、紮蘇裏奇少將、阿納托利少將等等;
前鋒為5000騎兵,剛抵達鄂畢河西岸的巴爾瑙爾,距這裏大約1200公裏。
其中人來自毛熊國第五、第六軍(第一至第六軍為基幹軍),共下轄6個步兵師,每個步兵師裝備24門克虜伯1887式87毫米野戰炮、12門克虜伯1887式97毫米野戰炮,6個步兵師共計108門野戰炮;
人來自高加索軍,編製為2個步兵師,裝備72門克虜伯1887式87毫米野戰炮;
2500人來自奧連堡軍,編製為一個旅,共計5個步兵營,不到2500人,隻裝備了10門格魯森57毫米速射炮;
上述75毫米以上火炮共計180門。
單兵裝備方麵,不到10萬人裝備莫辛納甘1891式步槍,其餘仍裝備著老舊的伯丹步槍(山姆國製造,發射10.75毫米黑火藥彈的後膛單發步槍);騎兵有大約2萬人裝備莫辛納甘步槍,3萬裝備伯丹步槍,剩下的裝備著更為老舊的步槍,種類龐雜、不好統計,抓來的舌頭都說不清楚。
楊興飛聽完後思索起來,兵力差距倒罷了,隻要己方火力足夠,來多少敵人都是送人頭,因此重火力,特別是火炮優勢是此戰乃至每一戰的重點。
不論團屬炮兵的話,己方六個炮兵團75毫米以上火炮共計144門,對方為180門,相差不大,隻要先下手為強,轟掉對方三分之一的火炮,己方就立於不敗之地。
再論後勤補給,對方勞師襲遠、路途漫長,己方有自己個掛逼,隨時隨地都能補給,還背靠著貝加爾湖這個豐碩的補給源,完勝對方。
總之,此戰勝算很大。
現在,趁著毛熊軍離得還遠,將此戰優勢逐一擴大。
於是花費50枚金幣,從商城裏購買了25噸巴豆粉交給騎兵師,命令其派一個旅向西進發,每騎攜帶5公斤,在葉尼塞河至安加拉河之間的草地上大量播撒;
等毛熊軍騎兵前鋒的馬匹中招之後,趁著其脫離主力,由騎兵師將其全殲。
隨後又令莫日根通知騎兵各部,讓外出的騎兵沿著特定路線返迴,避免中招。
———————————————————
4月21日,打頭的5000毛熊軍騎兵修複了此前被興夏軍騎兵破壞的浮橋,渡過了鄂畢河,繼續向西進發,4月25日抵達葉尼塞河西岸,發現所有橋梁也被破壞了。
該部指揮官列昂尼德上校早有預料,於是派出1000騎兵向周邊征募工匠及苦役修築浮橋,此前也是這麽幹的,因為後者不專業,加上哥薩克騎兵監工非常殘酷,將近三分之一的苦役要麽被打死,要麽被淹死,要麽死於事故;但這些對哥薩克來說算得了什麽?
但這次哥薩克騎兵們都撲空了,附近的居民都逃得沒影了,估計是泄露了消息,這麽一來,他們就得自己動手了。
好在前鋒本身就有開路的職責,而且也配備了工兵,於是花費兩天時間,在葉尼塞河上架設起了一座木橋;
於此同時,又有騎兵也抵達了葉尼塞河西岸。
後者需要休整,前者繼續出發,沿著戰馬踩踏過的痕跡尋找興夏軍主力所在。
就在當天中午,這5000哥薩克騎兵休整了半小時後,所騎乘及備用的共計多匹戰馬紛紛中招,拉得昏天黑地、漫天飛翔、奄奄一息,生生將這5000哥薩克騎兵變成了步兵。
多匹馬一起拉稀是什麽場麵?衝天的臭氣順風飄過了安加拉河,興夏軍各部都隱約能聞到,好在距離夠遠,已經被稀釋了好多倍,否則就太倒胃口了,要知道,興夏軍這個時候正值午餐時間。
楊興飛經過高級強化後,嗅覺比貓科動物還靈敏,差點就吐了,幹脆放下飯碗,取出一條毛巾蒙住了口鼻;
恰恰這時,騎兵暗探也傳迴來上述消息,他頓時一捶桌子:“騎兵師即刻出發,先摧毀葉尼塞河上的浮橋,再關門打狗,消滅這5000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