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值一個國公位
甄嬛傳:所有人都能聽見我的心聲 作者:微微微微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這麽幾個唿吸的時間,大胖橘越發口幹舌燥,心焦火旺。
等蘇培盛把藥拿來,伺候他服下之後,立刻像是久後逢甘霖一樣,又升起一股羽化登仙的快感。
等那飄飄然的升仙之感褪去,大胖橘睜開雙眼,眼神恢複清明。
甄嬛看他這樣子,不用懂醫術都知道這所謂的神藥,不是什麽好東西。
溫實初提醒過她,不論是金丹還是象穀,任他們說得有多天花亂墜,一定不能沾染分毫。
否則得一時的舒坦,便要受一世的苦痛。一旦停藥即置身十八層地獄,不得超脫。
垂下眼眸,繼續手裏的繡活兒,不讓周圍的人看出端倪。
她等著看置身十八層地獄,是什麽樣子......
轉瞬又言笑晏晏的和大胖橘說道,“四郎自從用了這藥,精氣神好了許多,身子也比以前康健。”
大胖橘笑道,“也不過如此,治標不治本罷了。”
“進貢上來的東西,都說能延年益壽,但到底有沒有作用,誰又能真的說明白了?”
“不過是求個心安罷了。”
甄嬛臉上浮現了幾分羞澀,“怎麽會,嬛嬛時常陪在四郎身邊,四郎的身子如何,嬛嬛最清楚不過。”
銀樣鑞槍頭,比剛入宮的時候差遠了,她都不想提。
*
浙江巡撫衙門後院兒
大約是這幾年時常在街頭巷尾搞調研,再加上查看莊子裏的水稻。
孫株合這身材,比幾年前做蘇州織造時精瘦不少。麵上的皮膚黝黑發亮,換一身衣裳往農田邊上一站,就是個侍弄田地的老農。
趙氏進來就看見他坐在凳子上,哼著小曲兒,小心翼翼的將稻穗係上紅綢緞,放進一尺有餘的楠木盒子。
良種的事情,她隻知道個大概,不過具體安排,都由孫株合一力操辦。
這樣大的功勞,剛得了小姑子的信時,她高興得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
可糧食生長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一年又一年,她都以為還要等好些年的時候,突然就有了結果。
高興過後,免不得又有了別的心思。這樣大的祥瑞,不挑個好日子進獻上去,豈不是虧了?
得好好和他說說,娘娘在宮裏日子艱難,她們在外頭要多顧及一些。
孫株合見發妻端著碗吃的過來,隨口說道,“夫人今日又做了什麽吃的,正好有些餓了,能墊墊肚子。”
趙氏說道,“橘釀葛粉羹,解熱除煩,生津止渴,最適合下地之後用。”
孫株合拿著勺子,一邊用一邊說道,“橘香繞齒,迴味無窮,就是沒放糖,一點兒都不甜。”
趙氏翻了個白眼,說道,“一大把年紀了還想吃糖,大夫都說了多少次了,讓你以後別吃糖。不然中風癱在床上,我才不管你。”
孫株合也不生氣,“真有那天我也舍不得你辛苦,咱們生了這麽幾個兒子,到時候讓他們輪換著來。”
趙氏忍不住笑出了聲,突然覺得孫株合這越來越寒磣的相貌,竟有他的惑人之處。
不過想到正事要說,趙氏收斂了笑意。
孫株合見她似有心事,直接問道,“夫人,你這是有什麽心事?”
事到臨頭,趙氏不知怎的,有些坐立難安說不出口。但想到宮裏的小姑子,若是成了,也能容易許多。
望了望四周,其他人都被她打發了出去,門口守著的是她的心腹,離了這麽些距離,隻要不大喊大叫,也聽不見他們在裏頭說話。
“老爺,你說這麽大的祥瑞,要是過兩年再送上去,豈不更合適!”
孫株合先看了眼門口,隨後急忙跑過去將門關上。
“這話你也敢隨便說,還要不要命了!”
趙氏說道,“人都打發出去了,院門口也有人把守,這裏就我們兩人,有什麽好怕的。”
孫株合說道,“小心駛得萬年船,咱們住的是巡撫衙門後院兒,不是孫家老宅。誰知道裏麵有沒有別人的眼線,就會飛簷走壁上房竊聽!”
趙氏不耐煩的說道,“那房頂不是被你鋪了一層釘子?再會飛簷走壁,也飛不上咱們這屋頂。”
“我是真覺得可以晚些再送上去,以前一畝上等水田,最多不過3石(約438斤)稻穀。”
“你帶著人培育這麽些年,同樣一畝水田能收稻穀五石。要是再多培育兩年,是不是就能有六石?”
“比以前足足多上一倍,不是更好?”
孫株合知道自家夫人的心意,什麽五石六石的,不過是個借口。
她是瞧著皇帝身子不好,看著就不像是能長命百歲的樣子。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一口氣上不來,直接兩腿一蹬上了西天。
五阿哥年紀最小,但繼承皇位的機會最大。等他登基之後,再將高產水稻送上去。
不僅能幫著穩固前朝後宮,掌控局勢,還能收攬民心,告訴天下人。五阿哥得天所授,是與生俱來的皇帝。
想得很美好,美好到以為天底下就她一個聰明人......
孫株合說道,“不好。”
“夫人,你以為我在自家莊子上培育良種的事情,別人當真就半點不知情?”
“當今皇上在朝政之事上,比先帝更英明。粘杆處的人到處探聽消息,我好歹也是個二品巡撫,身邊怎麽會沒有眼線?”
“你信不信前腳水稻才過了秤,後腳有多少斤就已經寫在密折上,隻等送入京城。”
“這快馬加鞭的,說不定就我們說話的時候,人家都跑了一半路程。”
“皇上要是知道,我們有這心思,娘娘有這心思,還能有我們的好日子過嗎?”
這麽一說,趙氏也覺得自己之前想得太容易。這些年順風順水,到哪兒都被人奉承著,她這心也大了。
訕訕道,“這都是我一個人的主意,和娘娘有什麽關係?她在宮裏苦熬日子,哪兒管得到娘家的事情。”
孫株合撇嘴,他都說過多少次,娘娘在宮裏好得很。
位分寵愛皇子樣樣不缺,大清入關到現在,後宮就沒比她過得更舒坦嬪妃。
沒事兒還給皇上臉色看,言語上的擠兌也不少,皇上不僅不生氣,還更喜歡。
閑話都從後宮傳到地方上,偏偏趙氏怎麽都不信,總覺得娘娘在宮裏受盡了委屈。
就看每年那些分紅,誰委屈都委屈不到娘娘身上。
孫株合說道,“這些事兒你就別管了,早一日送到養心殿,將高產水稻推廣。就能早一日讓更多人免於餓死,這是功德無量的事。”
“就靠這個,至少也值一個國公的爵位,你就等著做國公夫人便是。”
等蘇培盛把藥拿來,伺候他服下之後,立刻像是久後逢甘霖一樣,又升起一股羽化登仙的快感。
等那飄飄然的升仙之感褪去,大胖橘睜開雙眼,眼神恢複清明。
甄嬛看他這樣子,不用懂醫術都知道這所謂的神藥,不是什麽好東西。
溫實初提醒過她,不論是金丹還是象穀,任他們說得有多天花亂墜,一定不能沾染分毫。
否則得一時的舒坦,便要受一世的苦痛。一旦停藥即置身十八層地獄,不得超脫。
垂下眼眸,繼續手裏的繡活兒,不讓周圍的人看出端倪。
她等著看置身十八層地獄,是什麽樣子......
轉瞬又言笑晏晏的和大胖橘說道,“四郎自從用了這藥,精氣神好了許多,身子也比以前康健。”
大胖橘笑道,“也不過如此,治標不治本罷了。”
“進貢上來的東西,都說能延年益壽,但到底有沒有作用,誰又能真的說明白了?”
“不過是求個心安罷了。”
甄嬛臉上浮現了幾分羞澀,“怎麽會,嬛嬛時常陪在四郎身邊,四郎的身子如何,嬛嬛最清楚不過。”
銀樣鑞槍頭,比剛入宮的時候差遠了,她都不想提。
*
浙江巡撫衙門後院兒
大約是這幾年時常在街頭巷尾搞調研,再加上查看莊子裏的水稻。
孫株合這身材,比幾年前做蘇州織造時精瘦不少。麵上的皮膚黝黑發亮,換一身衣裳往農田邊上一站,就是個侍弄田地的老農。
趙氏進來就看見他坐在凳子上,哼著小曲兒,小心翼翼的將稻穗係上紅綢緞,放進一尺有餘的楠木盒子。
良種的事情,她隻知道個大概,不過具體安排,都由孫株合一力操辦。
這樣大的功勞,剛得了小姑子的信時,她高興得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
可糧食生長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一年又一年,她都以為還要等好些年的時候,突然就有了結果。
高興過後,免不得又有了別的心思。這樣大的祥瑞,不挑個好日子進獻上去,豈不是虧了?
得好好和他說說,娘娘在宮裏日子艱難,她們在外頭要多顧及一些。
孫株合見發妻端著碗吃的過來,隨口說道,“夫人今日又做了什麽吃的,正好有些餓了,能墊墊肚子。”
趙氏說道,“橘釀葛粉羹,解熱除煩,生津止渴,最適合下地之後用。”
孫株合拿著勺子,一邊用一邊說道,“橘香繞齒,迴味無窮,就是沒放糖,一點兒都不甜。”
趙氏翻了個白眼,說道,“一大把年紀了還想吃糖,大夫都說了多少次了,讓你以後別吃糖。不然中風癱在床上,我才不管你。”
孫株合也不生氣,“真有那天我也舍不得你辛苦,咱們生了這麽幾個兒子,到時候讓他們輪換著來。”
趙氏忍不住笑出了聲,突然覺得孫株合這越來越寒磣的相貌,竟有他的惑人之處。
不過想到正事要說,趙氏收斂了笑意。
孫株合見她似有心事,直接問道,“夫人,你這是有什麽心事?”
事到臨頭,趙氏不知怎的,有些坐立難安說不出口。但想到宮裏的小姑子,若是成了,也能容易許多。
望了望四周,其他人都被她打發了出去,門口守著的是她的心腹,離了這麽些距離,隻要不大喊大叫,也聽不見他們在裏頭說話。
“老爺,你說這麽大的祥瑞,要是過兩年再送上去,豈不更合適!”
孫株合先看了眼門口,隨後急忙跑過去將門關上。
“這話你也敢隨便說,還要不要命了!”
趙氏說道,“人都打發出去了,院門口也有人把守,這裏就我們兩人,有什麽好怕的。”
孫株合說道,“小心駛得萬年船,咱們住的是巡撫衙門後院兒,不是孫家老宅。誰知道裏麵有沒有別人的眼線,就會飛簷走壁上房竊聽!”
趙氏不耐煩的說道,“那房頂不是被你鋪了一層釘子?再會飛簷走壁,也飛不上咱們這屋頂。”
“我是真覺得可以晚些再送上去,以前一畝上等水田,最多不過3石(約438斤)稻穀。”
“你帶著人培育這麽些年,同樣一畝水田能收稻穀五石。要是再多培育兩年,是不是就能有六石?”
“比以前足足多上一倍,不是更好?”
孫株合知道自家夫人的心意,什麽五石六石的,不過是個借口。
她是瞧著皇帝身子不好,看著就不像是能長命百歲的樣子。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一口氣上不來,直接兩腿一蹬上了西天。
五阿哥年紀最小,但繼承皇位的機會最大。等他登基之後,再將高產水稻送上去。
不僅能幫著穩固前朝後宮,掌控局勢,還能收攬民心,告訴天下人。五阿哥得天所授,是與生俱來的皇帝。
想得很美好,美好到以為天底下就她一個聰明人......
孫株合說道,“不好。”
“夫人,你以為我在自家莊子上培育良種的事情,別人當真就半點不知情?”
“當今皇上在朝政之事上,比先帝更英明。粘杆處的人到處探聽消息,我好歹也是個二品巡撫,身邊怎麽會沒有眼線?”
“你信不信前腳水稻才過了秤,後腳有多少斤就已經寫在密折上,隻等送入京城。”
“這快馬加鞭的,說不定就我們說話的時候,人家都跑了一半路程。”
“皇上要是知道,我們有這心思,娘娘有這心思,還能有我們的好日子過嗎?”
這麽一說,趙氏也覺得自己之前想得太容易。這些年順風順水,到哪兒都被人奉承著,她這心也大了。
訕訕道,“這都是我一個人的主意,和娘娘有什麽關係?她在宮裏苦熬日子,哪兒管得到娘家的事情。”
孫株合撇嘴,他都說過多少次,娘娘在宮裏好得很。
位分寵愛皇子樣樣不缺,大清入關到現在,後宮就沒比她過得更舒坦嬪妃。
沒事兒還給皇上臉色看,言語上的擠兌也不少,皇上不僅不生氣,還更喜歡。
閑話都從後宮傳到地方上,偏偏趙氏怎麽都不信,總覺得娘娘在宮裏受盡了委屈。
就看每年那些分紅,誰委屈都委屈不到娘娘身上。
孫株合說道,“這些事兒你就別管了,早一日送到養心殿,將高產水稻推廣。就能早一日讓更多人免於餓死,這是功德無量的事。”
“就靠這個,至少也值一個國公的爵位,你就等著做國公夫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