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禎決定到閱江樓實地察看一番,看看那個密室是否還有遺留,希望在那兒有新的發現。
為了安全,特地邀張信一同前往。
他們坐船,經水路到了閱江樓下。
走水路能少走許多路子,節省很多時間。
皇帝可不同於一般百姓,尤其是象崇禎這樣想做一番事業的人,時間觀念很強。
他們根據魏方提供的時間,推算距離魏忠賢盜竊寶圖,已經十七,八年過去了。現在的閱江樓,看起來更加地殘破不堪,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如果再不進行及時維修,說不準那天真會倒塌。
他們來到門邊,張信準備破鎖時,才發現門上的鎖已經沒有了。
門是虛掩的,因為風雨的剝蝕,已經變了形。
好像魏忠賢進去盜圖時,這門鎖還是好好的。他盜竊完畢後,為了不引起懷疑,一切又都恢複了原狀。假如你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出有什麽異樣。
難道在魏忠賢之後,又有人進出過這個樓房了?
那會是誰呢?
皇宮禁地,一般百姓是進不來的。能到這個花園的,隻能是住在宮裏的皇族和太監宮女。
但這是一座危樓,一般情況下,人們會自動遠離它的。就像崇禎,每天處理完各種政務的空閑時刻,有時也會到花園轉轉,甚至到河裏泛舟,但從沒正眼注意過閱江樓,更別提觀察其變化了。
閱江樓破敗成這樣,多數人不注意是正常的,因為就沒有人想到樓裏去。
也許他們想多了,鎖的丟失,門的虛掩,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與人為無關。
為了皇上的安全,張信先到樓內察看了一番,確信沒有危險時,才讓祟禎進樓。
進樓後,他們沒有在別的地方做停留,直接進了西廂房。
地板上仍積滿灰塵,可以肯定,至少十年以內,沒有人到這兒來。
他們很輕鬆地找到了那塊有記號的地板,張信用隨身攜帶的一把短劍,把它掀了起來,看到下麵露出了一個黑唿唿的洞口。
張信從隨身所帶的行囊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蠟燭和火鐮,把蠟燭點燃,看了一眼祟禎,說道:“我們進去吧。”
崇禎麵無表情地點點頭,說道:“好,我們可以進去了。”
張信仍然走在前頭,一邊走,一邊扶著崇禎,經過十餘級台階,他們下到了洞底。
洞底散發著一股什麽東西潮濕黴爛後的味道。
張信舉蠟燭一照,驚叫了一聲。
他們發現,密室淩亂不堪,好像被人蓄意破壞過。
桌子被掀翻,四腳朝天。
原來擺放在桌上的香爐,蠟台,都滾落到了牆跟邊。最可憐的還是那尊佛,仰麵朝天,躺在地上。
一不小心,崇禎差點把它踩在腳下。
那個曾經放木盒子的洞,一扇門還在,另一扇已不知去向。
這樣的情形更加坐實了他們剛才的猜想,即魏忠賢盜圖之後,又有人進到了這個密室。他們對密室進行了惡意破壞,即打又砸,好像對這兒充滿了怨恨,如果不這樣打砸,就不足以發泄心中的怒氣似的。
這段時間應該不會太久遠,也就是從魏忠賢進密室到現在,十幾年內發生的事。
那麽這事最有可能是誰幹的呢?
崇禎肯定,這事絕對不是在他主政期間幹的。
理由很簡單,這期間雖然國家也窮,但宮裏的風氣,絕對不同於他哥哥執政時期,宦官當道,權奸橫行,整個皇宮烏煙瘴氣,現在這種風氣已經徹底不存在了。
比如他當政期間,像魏忠賢似的權宦再未出現。大家各司其職,宮中秩序井然。如果再給崇禎二十年時間,中興大明,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所以,他認為在他執政期間,是沒人進這兒來的。這樣目無王法,大砸一通,不是公然挑戰皇家權威嗎?
“這到底誰幹的呢?又為什麽這樣幹?”朱由檢苦苦地思索著。
“有人進來了,破壞了這兒的一切,”看著密室裏一片狼藉,張信痛心地說。
“看來這個秘室的秘密,不止魏忠賢掌握,還有外人知道。”
“那他們肯定不是魏忠賢一夥的,如果是一夥的,他們知道這密室裏的東西被盜走了,就決不會再次來這兒了。”
張信表示讚同,“但這些人肯定知道這兒存在密室。”
“我對二次進來的人,有個猜測。”
“哦,您猜他極可能是誰呢?”
“很可能是我的哥哥,天啟皇帝。”
“您這個想法太新穎了,您有什麽理由肯定是先皇做的呢?”
“很好理解,我哥哥是知道這個秘密的第一人。就是魏忠賢,也是間接地從他那兒得到的消息,才知道這兒有密室,並進行了盜竊的。後來,不知出於什麽想法,我哥哥決定到這個密室裏看一看。”
“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個樣子。”
“是的,他來時一定還很高興。不知道他帶隨從了沒有,反正他很輕鬆地找到了這個洞口。進來後,搬開了佛像,才發現晚人一步,東西己被人盜走。他那種失望,憤怒,你可以想象,根本就無法控製。於是他用隨身帶來的家具,把這個密室砸了個底朝天,己發泄自己心中的怒火。”
“你說的我完全讚同,”張信說道,“賊人偷東西,偷不到,便會悄然離去。而真正有怒火的,是那些被盜財物的主人。當他們需要那些東西時,卻發現被盜了,那種無奈,對被偷東西的痛惜,以及對盜賊們痛恨,會一刹那叫人失去理智,很容易便會迸發打砸的衝動。”
“你說的一點不錯,這事肯定是我哥哥幹的。屬於他的東西丟了,他肯定不可接受,打砸一下,發泄一下怒氣,完全可以理解。我甚至懷疑哥哥的死因,與密室失竊都有很大的關係。”
他想起哥哥臨終前,他去探望的情景。
朱由校從昏迷中清醒過來,見到弟弟,眼淚流了出來。
“我不行了,”他艱難地說,“你來了,我正好托付給你後事。”
“你不用為自己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不,即便華陀在世,也救不活我了。我做了對不起祖宗的事,祖宗在召喚我,讓我前去贖罪。這些天,我一直夢見永樂大帝,我就知道我的大限到了。”
幾天後,他瞌然長逝。臨終前,還試圖去牽弟弟的手,似有滿腹的心事。
“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說完,閉上了眼睛,再沒醒來。
當時,他也以為是哥哥落水後,受了驚嚇,現在想來,並沒那麽簡單。
可能是朱由校經濟困難,想起了藏寶圖,於是來到了密室,才發現密室已經被盜,裏麵空空如也,他受不了這個打擊,才病了。
傳承了二百餘年的寶圖,到他這兒,說沒就沒了,他感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心裏越想越窩囊,才一病不起。
又有誰知道他內心的痛呢。
為了安全,特地邀張信一同前往。
他們坐船,經水路到了閱江樓下。
走水路能少走許多路子,節省很多時間。
皇帝可不同於一般百姓,尤其是象崇禎這樣想做一番事業的人,時間觀念很強。
他們根據魏方提供的時間,推算距離魏忠賢盜竊寶圖,已經十七,八年過去了。現在的閱江樓,看起來更加地殘破不堪,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如果再不進行及時維修,說不準那天真會倒塌。
他們來到門邊,張信準備破鎖時,才發現門上的鎖已經沒有了。
門是虛掩的,因為風雨的剝蝕,已經變了形。
好像魏忠賢進去盜圖時,這門鎖還是好好的。他盜竊完畢後,為了不引起懷疑,一切又都恢複了原狀。假如你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出有什麽異樣。
難道在魏忠賢之後,又有人進出過這個樓房了?
那會是誰呢?
皇宮禁地,一般百姓是進不來的。能到這個花園的,隻能是住在宮裏的皇族和太監宮女。
但這是一座危樓,一般情況下,人們會自動遠離它的。就像崇禎,每天處理完各種政務的空閑時刻,有時也會到花園轉轉,甚至到河裏泛舟,但從沒正眼注意過閱江樓,更別提觀察其變化了。
閱江樓破敗成這樣,多數人不注意是正常的,因為就沒有人想到樓裏去。
也許他們想多了,鎖的丟失,門的虛掩,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與人為無關。
為了皇上的安全,張信先到樓內察看了一番,確信沒有危險時,才讓祟禎進樓。
進樓後,他們沒有在別的地方做停留,直接進了西廂房。
地板上仍積滿灰塵,可以肯定,至少十年以內,沒有人到這兒來。
他們很輕鬆地找到了那塊有記號的地板,張信用隨身攜帶的一把短劍,把它掀了起來,看到下麵露出了一個黑唿唿的洞口。
張信從隨身所帶的行囊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蠟燭和火鐮,把蠟燭點燃,看了一眼祟禎,說道:“我們進去吧。”
崇禎麵無表情地點點頭,說道:“好,我們可以進去了。”
張信仍然走在前頭,一邊走,一邊扶著崇禎,經過十餘級台階,他們下到了洞底。
洞底散發著一股什麽東西潮濕黴爛後的味道。
張信舉蠟燭一照,驚叫了一聲。
他們發現,密室淩亂不堪,好像被人蓄意破壞過。
桌子被掀翻,四腳朝天。
原來擺放在桌上的香爐,蠟台,都滾落到了牆跟邊。最可憐的還是那尊佛,仰麵朝天,躺在地上。
一不小心,崇禎差點把它踩在腳下。
那個曾經放木盒子的洞,一扇門還在,另一扇已不知去向。
這樣的情形更加坐實了他們剛才的猜想,即魏忠賢盜圖之後,又有人進到了這個密室。他們對密室進行了惡意破壞,即打又砸,好像對這兒充滿了怨恨,如果不這樣打砸,就不足以發泄心中的怒氣似的。
這段時間應該不會太久遠,也就是從魏忠賢進密室到現在,十幾年內發生的事。
那麽這事最有可能是誰幹的呢?
崇禎肯定,這事絕對不是在他主政期間幹的。
理由很簡單,這期間雖然國家也窮,但宮裏的風氣,絕對不同於他哥哥執政時期,宦官當道,權奸橫行,整個皇宮烏煙瘴氣,現在這種風氣已經徹底不存在了。
比如他當政期間,像魏忠賢似的權宦再未出現。大家各司其職,宮中秩序井然。如果再給崇禎二十年時間,中興大明,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所以,他認為在他執政期間,是沒人進這兒來的。這樣目無王法,大砸一通,不是公然挑戰皇家權威嗎?
“這到底誰幹的呢?又為什麽這樣幹?”朱由檢苦苦地思索著。
“有人進來了,破壞了這兒的一切,”看著密室裏一片狼藉,張信痛心地說。
“看來這個秘室的秘密,不止魏忠賢掌握,還有外人知道。”
“那他們肯定不是魏忠賢一夥的,如果是一夥的,他們知道這密室裏的東西被盜走了,就決不會再次來這兒了。”
張信表示讚同,“但這些人肯定知道這兒存在密室。”
“我對二次進來的人,有個猜測。”
“哦,您猜他極可能是誰呢?”
“很可能是我的哥哥,天啟皇帝。”
“您這個想法太新穎了,您有什麽理由肯定是先皇做的呢?”
“很好理解,我哥哥是知道這個秘密的第一人。就是魏忠賢,也是間接地從他那兒得到的消息,才知道這兒有密室,並進行了盜竊的。後來,不知出於什麽想法,我哥哥決定到這個密室裏看一看。”
“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個樣子。”
“是的,他來時一定還很高興。不知道他帶隨從了沒有,反正他很輕鬆地找到了這個洞口。進來後,搬開了佛像,才發現晚人一步,東西己被人盜走。他那種失望,憤怒,你可以想象,根本就無法控製。於是他用隨身帶來的家具,把這個密室砸了個底朝天,己發泄自己心中的怒火。”
“你說的我完全讚同,”張信說道,“賊人偷東西,偷不到,便會悄然離去。而真正有怒火的,是那些被盜財物的主人。當他們需要那些東西時,卻發現被盜了,那種無奈,對被偷東西的痛惜,以及對盜賊們痛恨,會一刹那叫人失去理智,很容易便會迸發打砸的衝動。”
“你說的一點不錯,這事肯定是我哥哥幹的。屬於他的東西丟了,他肯定不可接受,打砸一下,發泄一下怒氣,完全可以理解。我甚至懷疑哥哥的死因,與密室失竊都有很大的關係。”
他想起哥哥臨終前,他去探望的情景。
朱由校從昏迷中清醒過來,見到弟弟,眼淚流了出來。
“我不行了,”他艱難地說,“你來了,我正好托付給你後事。”
“你不用為自己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不,即便華陀在世,也救不活我了。我做了對不起祖宗的事,祖宗在召喚我,讓我前去贖罪。這些天,我一直夢見永樂大帝,我就知道我的大限到了。”
幾天後,他瞌然長逝。臨終前,還試圖去牽弟弟的手,似有滿腹的心事。
“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說完,閉上了眼睛,再沒醒來。
當時,他也以為是哥哥落水後,受了驚嚇,現在想來,並沒那麽簡單。
可能是朱由校經濟困難,想起了藏寶圖,於是來到了密室,才發現密室已經被盜,裏麵空空如也,他受不了這個打擊,才病了。
傳承了二百餘年的寶圖,到他這兒,說沒就沒了,他感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心裏越想越窩囊,才一病不起。
又有誰知道他內心的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