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元十三限答應過她,倘若她找不到無夢女,便把忍辱神功再寫一份出來,以免神功失傳。他失去所有弟子,又對自己的教育成果不抱信心,所以不再考慮收徒,寧可向命運低頭,白送給天衣居士的徒兒。
毫無疑問,這是極大的麵子。而蘇夜不必再學任何武功,純粹是為了蘇夢枕,愛屋及烏地惠及王小石,才如此關心這件事。她南北流竄期間,時時留意江湖傳聞,希望聽人提及那個“心狠手辣的小姑娘”,通過照顧元十三限的紅顏知己,報答他難得一見的好意。
不過,她亦很清楚,無夢女是個聰明人。聰明人的做法是藏起來,藏到誰都找不到的地方,偷偷修煉神功,過個一年半載,待功法大成,再帶著高深武功重出江湖,嚇死不明就裏的人。
她都這麽想,其他人更是如此。元十三限失蹤至今,除了王小石、戚少商等人,知情者都已放棄尋找無夢女。他們恨隻恨自己不具色相,沒有風情,且生錯了性別,無法從元十三限那裏哄得好處,走上大有前途的升級之路。
他們都放棄了,便正中京城裏某個人的下懷。這個人,是普天之下唯一知曉無夢女下落的人,也是藏身幕後,通過控製元神府中的無夢女,設計謀奪元十三限三大絕學的陰謀家。
他便是神槍血劍小侯爺,神通侯方應看。
又是一年冬至時,天降大雪,雪片足有成人指節那麽長,扯綿堆絮地紛然飄降,把汴梁城埋在冰冷的白色裏。幾年來,汴河首次在冬至當天封凍,天氣亦冷到驚人,讓行人隻想迴家守著火爐,裹上棉被睡覺。
方應看不在家,也沒守著火爐,裹著一襲毛裘而非棉被,雙眼猶如兩點寒星,神采煥發,絕無半點瞌睡的意思。
他獨自一人,身邊未帶張氏兄弟或四大刀王,不見替他牽馬趕車等外族高手。這幕場景異乎尋常,因為刀王陸續身亡以來,他行動小心的不能再小心,如同一個原子核,永遠處於幾個電子的籠罩下,與得力手下同進同退,從來不肯落單。
由此可知,他冒著嚴寒天氣,忽然單獨行動,並非心血來潮的衝動之舉,而是必須這麽做。現在,他站在誰都注意不到的死角,靜靜看著橫跨汴河的石橋,以及橋下聳立著石墩的幽暗去處,像是一尊睥睨人間疾苦的神像,有如冠玉的英俊臉龐上,不存在一絲一毫凡人情感。
多年前,**青龍中的葉棋五假扮無情,在石橋側畔襲擊溫柔一行人,幸得天衣居士之子許天衣出手相救,才未得逞。事到如今,許天衣早已身死,葉棋五也死了,溫柔等人倒還活蹦亂跳,活躍在京城數之不盡的衝突之中。
方應看站在這裏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這段往事。他嘴角往下一抿,愈顯高傲與英俊。這種高傲的神情,在他身上並不多見。他總以禮賢下士,謙和客氣的形象示人,小心收藏著真實感受,叫人情不自禁地喜歡她,誇他不愧是方歌吟的養子。
他孤零零站在這裏,是為了等待無夢女,或者說,等待無夢女帶迴來的好消息。
蘇夜已經將他看成心腹大患,疑心他深藏不露,會升級為比蔡京更可怕的對手。然而,即使是她,也未能把他和無夢女有效地聯係起來。
元十三限飲下毒酒,揚聲向無夢女示警,提醒她趕緊離開元神府。他再長三個大腦,亦想不到她竟事先知情,一聽他的聲音便趕緊逃走,絲毫沒有留戀。
她一出元神府大門,便隱匿行跡,直奔神通侯府。她的情郎方應看囑咐過,元神府將有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混戰,要她盡快遠離危險,入府與他相見。
無夢女和元十三限交往,明顯是各取所需。他欣賞她的美貌,享受她的討好,在風燭殘年時,汲取一點駁雜不純的溫暖。小鏡死後,她是他認真對待的第二個女子,相處許久,也漸漸生出真情。因此,他明知她另有所圖,仍然十分疼愛她,並答應送她獨家絕學。
可惜的是,無夢女一頭逢迎他,一頭愛上了方應看。與年輕英俊,軒昂高貴的小侯爺相比,元十三限武功再好,也隻是個老醜殘疾的“過氣之人”。方應看略施手段,用溫柔體貼的態度對待她,說了一些不值錢的甜言蜜語,她便死心塌地,自以為元限死後,可以和他雙宿雙飛。
她的確心狠手辣,也的確年輕缺乏經驗,被方應看玩弄於股掌之間。他名為收留,實為軟禁,拿走了忍辱神功,控製了她的行動,讓她日日隻能見到自己,絕不會再有二心。
他認為,元十三限未死的話,定會前來找她。這樣一來,她會成為一石二鳥之計中的那塊石頭:先從元十三限那裏,繼續哄出山字經,補完忍辱神功之不足;再以她為誘餌,設置陷阱,重演元神府的大戰,爭取永絕後患。
無論他作出什麽指示,無夢女都會點頭答應。他有時覺得自己狠心,但同時又覺得,這份狠心至少有一半是形勢所迫。
如果方歌吟肯鬆口,痛快地傳他“天羽奇劍”,他何必貪圖他人武功。如果元十三限不做抵抗,自願撒手西歸,那他也會跟著收手,不再居心叵測地玩弄無夢女。如果那名黑衣老人從未出現,從未放話殺盡八大刀王,他亦不會產生危在旦夕的感覺,日夜苦思下一步路數。
他本應是一名棋手,伸出無形無質的巨掌,不動聲色地操縱京師局勢。汴京群雄匯集,龍虎風雲,牽一發而動全身,集中了江湖上起碼一半武功最高、權勢最大的英雄豪傑。他看待他們如指間拈著的棋子,緩慢而堅定地推動著他們,走向他自己的目的地。
但是,蘇夢枕沒有死,蘇夢枕不肯死。任何人遇上蘇夢枕,都得再三掂量,他方應看亦不例外。他開始討厭他,更討厭那個黑衣人。他殫精竭慮,將手中之棋排來排去,發覺隻有一枚暗棋,有可能對抗對麵那枚破壞規則的巨大黑棋。
他再三酌量,發現求人不如求己。安排人手去殺死敵人,終究比不得自己練成神功那麽痛快。元十三限沒來,元十三限像是死了,死在某座深山的角落裏,甚至無人發現他的屍體。於是,他靜極思動,果斷掐滅那一線希望,命無夢女去找王小石試試。
所謂試試,指的是她半路攔截王小石,問他討要山字經和傷心小箭。元十三限死也不會向諸葛神侯示好,對天衣居士倒還有幾分舊情。也就是說,他若遺留武功要訣,有一定可能留給這個師侄。
他自認這是天馬行空的神來之筆。反正,無夢女的價值已被壓榨幹淨,試一試不會有損失。王小石又心慈手軟,極好說話,幾乎沒有可能為難她。
他和她約好,無論事成與否,答案如何,都要在石橋橋底相會。這裏並不偏僻,卻安靜至極,河水一封凍,連運貨的船、垂釣的漁翁都不見了,是個便於下手的好地方。
他已等了很久。他長而卷的睫毛上結了薄薄的霜,眼睛反而更加明亮有神。風雪肆虐,他偶爾伸出修長的右手,目視雪片落入掌心,凝視半晌,再輕輕將其抖掉。他一遍一遍重複這個動作,以打發無聊時光。
天地一片白茫茫,仿佛他空茫的心境。他年歲越大,對惡行的焦慮感就越微弱。方歌吟於他幼年時,傳授給他的人生道理,已成毫無意義的空話。他不再注重善惡之辨,隻看重成敗之分,甚至喜歡揀選好人做對手,隻因他們比惡人更容易對付。
這場雪下了一個時辰,仍無停止的跡象。忽然之間,方應看輕歎一聲,麵露微笑,側過頭,像個滿懷好奇的稚弱孩童,深切地盯著橋墩。
一個身穿緋衣,披著皮鬥篷的女子,猛然躥到了那些石墩附近。她容貌很美麗,身量很纖巧,眉間有一道豔疤,紅唇微微撅起,然後化作心滿意足的笑容。
這笑容透出三分歡喜,三分得意,剩下四分則是急切。她匆忙走進那片暗影,左顧右盼,最後有點失望似的,站在那兒不動彈了。她武功還是不行,察覺不了方應看這等人物,卻沒有生氣失望,隻是老老實實地等著,一心要把說好的東西送給他。
她並不需要等太久。一陣寒風卷著雪花過去,她身後倏地多了一個人。
這人年輕而俊美,英氣中帶著貴氣,具有天生身居高位的威儀,又謙和低調的令人願意與他親近。他凝望她的時候,目光溫柔如一泓春水,眼神過處,好像連北風也不複寒冷。
無夢女稍稍吃了一驚,隨後驚喜地道:“你來了!”
她右手抓著一樣東西,這時把東西一揚,喜笑顏開,“你說的不錯,王小石果真是個大傻瓜。他對忍辱神功興趣缺缺,卻答應給我山字經!”
元十三限答應過她,倘若她找不到無夢女,便把忍辱神功再寫一份出來,以免神功失傳。他失去所有弟子,又對自己的教育成果不抱信心,所以不再考慮收徒,寧可向命運低頭,白送給天衣居士的徒兒。
毫無疑問,這是極大的麵子。而蘇夜不必再學任何武功,純粹是為了蘇夢枕,愛屋及烏地惠及王小石,才如此關心這件事。她南北流竄期間,時時留意江湖傳聞,希望聽人提及那個“心狠手辣的小姑娘”,通過照顧元十三限的紅顏知己,報答他難得一見的好意。
不過,她亦很清楚,無夢女是個聰明人。聰明人的做法是藏起來,藏到誰都找不到的地方,偷偷修煉神功,過個一年半載,待功法大成,再帶著高深武功重出江湖,嚇死不明就裏的人。
她都這麽想,其他人更是如此。元十三限失蹤至今,除了王小石、戚少商等人,知情者都已放棄尋找無夢女。他們恨隻恨自己不具色相,沒有風情,且生錯了性別,無法從元十三限那裏哄得好處,走上大有前途的升級之路。
他們都放棄了,便正中京城裏某個人的下懷。這個人,是普天之下唯一知曉無夢女下落的人,也是藏身幕後,通過控製元神府中的無夢女,設計謀奪元十三限三大絕學的陰謀家。
他便是神槍血劍小侯爺,神通侯方應看。
又是一年冬至時,天降大雪,雪片足有成人指節那麽長,扯綿堆絮地紛然飄降,把汴梁城埋在冰冷的白色裏。幾年來,汴河首次在冬至當天封凍,天氣亦冷到驚人,讓行人隻想迴家守著火爐,裹上棉被睡覺。
方應看不在家,也沒守著火爐,裹著一襲毛裘而非棉被,雙眼猶如兩點寒星,神采煥發,絕無半點瞌睡的意思。
他獨自一人,身邊未帶張氏兄弟或四大刀王,不見替他牽馬趕車等外族高手。這幕場景異乎尋常,因為刀王陸續身亡以來,他行動小心的不能再小心,如同一個原子核,永遠處於幾個電子的籠罩下,與得力手下同進同退,從來不肯落單。
由此可知,他冒著嚴寒天氣,忽然單獨行動,並非心血來潮的衝動之舉,而是必須這麽做。現在,他站在誰都注意不到的死角,靜靜看著橫跨汴河的石橋,以及橋下聳立著石墩的幽暗去處,像是一尊睥睨人間疾苦的神像,有如冠玉的英俊臉龐上,不存在一絲一毫凡人情感。
多年前,**青龍中的葉棋五假扮無情,在石橋側畔襲擊溫柔一行人,幸得天衣居士之子許天衣出手相救,才未得逞。事到如今,許天衣早已身死,葉棋五也死了,溫柔等人倒還活蹦亂跳,活躍在京城數之不盡的衝突之中。
方應看站在這裏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這段往事。他嘴角往下一抿,愈顯高傲與英俊。這種高傲的神情,在他身上並不多見。他總以禮賢下士,謙和客氣的形象示人,小心收藏著真實感受,叫人情不自禁地喜歡她,誇他不愧是方歌吟的養子。
他孤零零站在這裏,是為了等待無夢女,或者說,等待無夢女帶迴來的好消息。
蘇夜已經將他看成心腹大患,疑心他深藏不露,會升級為比蔡京更可怕的對手。然而,即使是她,也未能把他和無夢女有效地聯係起來。
元十三限飲下毒酒,揚聲向無夢女示警,提醒她趕緊離開元神府。他再長三個大腦,亦想不到她竟事先知情,一聽他的聲音便趕緊逃走,絲毫沒有留戀。
她一出元神府大門,便隱匿行跡,直奔神通侯府。她的情郎方應看囑咐過,元神府將有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混戰,要她盡快遠離危險,入府與他相見。
無夢女和元十三限交往,明顯是各取所需。他欣賞她的美貌,享受她的討好,在風燭殘年時,汲取一點駁雜不純的溫暖。小鏡死後,她是他認真對待的第二個女子,相處許久,也漸漸生出真情。因此,他明知她另有所圖,仍然十分疼愛她,並答應送她獨家絕學。
可惜的是,無夢女一頭逢迎他,一頭愛上了方應看。與年輕英俊,軒昂高貴的小侯爺相比,元十三限武功再好,也隻是個老醜殘疾的“過氣之人”。方應看略施手段,用溫柔體貼的態度對待她,說了一些不值錢的甜言蜜語,她便死心塌地,自以為元限死後,可以和他雙宿雙飛。
她的確心狠手辣,也的確年輕缺乏經驗,被方應看玩弄於股掌之間。他名為收留,實為軟禁,拿走了忍辱神功,控製了她的行動,讓她日日隻能見到自己,絕不會再有二心。
他認為,元十三限未死的話,定會前來找她。這樣一來,她會成為一石二鳥之計中的那塊石頭:先從元十三限那裏,繼續哄出山字經,補完忍辱神功之不足;再以她為誘餌,設置陷阱,重演元神府的大戰,爭取永絕後患。
無論他作出什麽指示,無夢女都會點頭答應。他有時覺得自己狠心,但同時又覺得,這份狠心至少有一半是形勢所迫。
如果方歌吟肯鬆口,痛快地傳他“天羽奇劍”,他何必貪圖他人武功。如果元十三限不做抵抗,自願撒手西歸,那他也會跟著收手,不再居心叵測地玩弄無夢女。如果那名黑衣老人從未出現,從未放話殺盡八大刀王,他亦不會產生危在旦夕的感覺,日夜苦思下一步路數。
他本應是一名棋手,伸出無形無質的巨掌,不動聲色地操縱京師局勢。汴京群雄匯集,龍虎風雲,牽一發而動全身,集中了江湖上起碼一半武功最高、權勢最大的英雄豪傑。他看待他們如指間拈著的棋子,緩慢而堅定地推動著他們,走向他自己的目的地。
但是,蘇夢枕沒有死,蘇夢枕不肯死。任何人遇上蘇夢枕,都得再三掂量,他方應看亦不例外。他開始討厭他,更討厭那個黑衣人。他殫精竭慮,將手中之棋排來排去,發覺隻有一枚暗棋,有可能對抗對麵那枚破壞規則的巨大黑棋。
他再三酌量,發現求人不如求己。安排人手去殺死敵人,終究比不得自己練成神功那麽痛快。元十三限沒來,元十三限像是死了,死在某座深山的角落裏,甚至無人發現他的屍體。於是,他靜極思動,果斷掐滅那一線希望,命無夢女去找王小石試試。
所謂試試,指的是她半路攔截王小石,問他討要山字經和傷心小箭。元十三限死也不會向諸葛神侯示好,對天衣居士倒還有幾分舊情。也就是說,他若遺留武功要訣,有一定可能留給這個師侄。
他自認這是天馬行空的神來之筆。反正,無夢女的價值已被壓榨幹淨,試一試不會有損失。王小石又心慈手軟,極好說話,幾乎沒有可能為難她。
他和她約好,無論事成與否,答案如何,都要在石橋橋底相會。這裏並不偏僻,卻安靜至極,河水一封凍,連運貨的船、垂釣的漁翁都不見了,是個便於下手的好地方。
他已等了很久。他長而卷的睫毛上結了薄薄的霜,眼睛反而更加明亮有神。風雪肆虐,他偶爾伸出修長的右手,目視雪片落入掌心,凝視半晌,再輕輕將其抖掉。他一遍一遍重複這個動作,以打發無聊時光。
天地一片白茫茫,仿佛他空茫的心境。他年歲越大,對惡行的焦慮感就越微弱。方歌吟於他幼年時,傳授給他的人生道理,已成毫無意義的空話。他不再注重善惡之辨,隻看重成敗之分,甚至喜歡揀選好人做對手,隻因他們比惡人更容易對付。
這場雪下了一個時辰,仍無停止的跡象。忽然之間,方應看輕歎一聲,麵露微笑,側過頭,像個滿懷好奇的稚弱孩童,深切地盯著橋墩。
一個身穿緋衣,披著皮鬥篷的女子,猛然躥到了那些石墩附近。她容貌很美麗,身量很纖巧,眉間有一道豔疤,紅唇微微撅起,然後化作心滿意足的笑容。
這笑容透出三分歡喜,三分得意,剩下四分則是急切。她匆忙走進那片暗影,左顧右盼,最後有點失望似的,站在那兒不動彈了。她武功還是不行,察覺不了方應看這等人物,卻沒有生氣失望,隻是老老實實地等著,一心要把說好的東西送給他。
她並不需要等太久。一陣寒風卷著雪花過去,她身後倏地多了一個人。
這人年輕而俊美,英氣中帶著貴氣,具有天生身居高位的威儀,又謙和低調的令人願意與他親近。他凝望她的時候,目光溫柔如一泓春水,眼神過處,好像連北風也不複寒冷。
無夢女稍稍吃了一驚,隨後驚喜地道:“你來了!”
她右手抓著一樣東西,這時把東西一揚,喜笑顏開,“你說的不錯,王小石果真是個大傻瓜。他對忍辱神功興趣缺缺,卻答應給我山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