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江離開飛雁橡膠輪胎廠後,繼續在工業園區走訪其他企業,為製定渭南市未來經濟發展提供第一手資料。
然而,此時在渭水縣一家茶樓包間內,有兩個人正在密謀采取什麽方法才能把王偉江搞倒搞臭,以泄心中之恨。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剛被撤職的程澤建和侯長軍,不但他倆職務被撤了,他們那兩個`南北二少`的兒子也被拘留了,目前公安局正在調查取證他倆犯過的罪刑。
自己被撤職,兒子被抓,而這一切都是拜王偉江所賜,你說他們倆能不恨王偉江嘛。一個縣政法委書記,一個縣公安局局長兼副縣長,縣裏兩個政法係統最高領導,包庇縱容各自的兒子,其他人想插手都插不進去。
”老程,我們倆職務是他王偉江叫撤的,我倆的兒子也是他授意抓起來的,此仇此恨不共戴天,若不把他搞倒搞臭誓不為人。″侯長軍咬著牙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就是人與人的差別,有君子之風之人,心胸開闊,坦蕩無私,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世俗所拘束,能夠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人和事物;而小人則心胸狹窄,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自私自利。
侯長軍作為堂堂一縣的公安局長,本應肩負起打擊犯罪、守護一方安寧、維護社會穩定的神聖職責。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他卻背道而馳,不僅沒有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反而公然帶頭包庇和縱容自己那劣跡斑斑的兒子違法犯罪!如今,東窗事發,他自己遭到撤職查辦,兒子也難逃法網被抓捕歸案。
麵對這般慘痛的結局,按常理來說,他理應深刻反思、痛定思痛,認真檢討並反省自身所犯之過錯,從根源處尋找問題所在,並下定決心改過自新。可誰能想到,這個冥頑不靈之人竟絲毫不知悔改,依舊執迷不悟地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此一意孤行、不知懸崖勒馬,等待著他的必定會是更為淒慘可悲的下場,屆時恐怕他終將追悔莫及,但為時已晚!
”老侯,此仇不報誓不為人,他把我們倆撤職了,把我們的兒子也抓起來了,此仇不報不僅對不起我們自己,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可想出如何報仇的方法?″程澤建問。
“目前來說呢,確實還沒發現什麽確鑿的線索和證據。但是沒關係啦,就算暫時找不到,咱們也不用害怕!畢竟從此時此刻開始,咱倆連工作都不去管了,一心一意地將全部時間投入到搜尋他貪汙受賄以及違法犯罪的證據當中。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嘛!我就不相信,他是個正人君子,是貓都吃腥,總有一天能夠成功挖掘出那些足以將他送入監獄、令其聲名狼藉的關鍵證據。到那個時候啊,看他還怎麽囂張跋扈,逍遙法外!唯有這樣才能消去我心頭之恨。”
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個氣味相投,沆瀣一氣之人仍在密謀著怎麽尋找到能擊垮王偉江的犯錯證據。
在工業園區轉完,李建開著車正行駛在鄉村道路上,此時正值暖春時節,路邊的田地裏金黃色的油菜花競相怒放,一陣風過,形成道道波紋,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當轎車緩緩駛過一個寧靜而偏遠的山村時,王偉江原本有些疲憊的目光突然被前方道路上的一幕吸引住了。隻見一個身材嬌小、看上去十分年幼的小女孩正邁著艱難的步伐,吃力地背著一大捆比她自己還要高出許多的木柴,一步一步地向著他迎麵走來。
更令人揪心的是,在這個小女孩的身後不遠處,居然還緊跟著一位同樣背負著沉重柴捆的耋耄老人。這位老人身形佝僂,步履蹣跚,但仍然堅定地跟隨著前麵的小女孩。一老一少就這樣艱難地前行著,他們身上所背負的不僅僅是那一捆捆沉甸甸的柴火,更是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今天是雙休日嗎?″坐在車裏的王偉江看見那個背柴的小女孩突然問道。
”不是,今天是星期二。″
”靠邊停車。″王偉江下車後就朝那個吃力背著柴禾的女孩走去,到跟前他從女孩背上接到自己身上背著,”小朋友,你怎麽沒上學呀?″
這時洪家衛也緊跟上來,也接過老人身上的柴禾背到自己身上。”我沒上過學。″小女孩迴答。
”那你今年幾歲了,為什麽不上學呀?″王偉江又問。
”我要幫奶奶幹活,奶奶年紀大了,眼睛不好。″
”別的小朋友都天天在學校裏,難道你就不想去嘛?″
隻見那個孩子緩緩地低下頭去,仿佛有千鈞重擔壓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一般。她的臉上瞬間浮現出了一種複雜而又微妙的神色,那種神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確切地形容。
王偉江看到這一幕時,心頭猛地一緊,一股莫名的疼痛從他的胸口處開始蔓延開來。他不禁有些懊悔起來,自己怎麽就如此冒失地跟這個小女孩提起了上學的事情呢?
此刻,女孩那雙原本清澈明亮的眼睛裏,漸漸地被一層濃濃的憂鬱所籠罩。那深深的憂傷透過她的眼眸傳遞出來,宛如一把鋒利的劍,直直地刺進了王偉江的心窩。僅僅隻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眼神交流,王偉江便已清楚地知曉,眼前的這個小姑娘內心深處對於學校有著無比強烈的渴望與向往。
憑借多年來積累的人生閱曆,王偉江心知肚明,這個看似柔弱的小女孩背後,多半隱藏著一段令人心碎的悲慘故事。或許是家庭的變故、親人的離世,亦或是生活中的種種磨難……然而具體究竟是什麽樣的遭遇讓她如此過早地嚐受人生之苦,恐怕隻有等女孩願意敞開心扉的時候才能真正了解到吧。
”你家住哪邊?我幫你把柴背迴去好嘛。″王偉江換個話題。
”我家住那裏。″小女孩用手指著路東邊一處房子說。
”你家裏有人嘛?″
“家裏沒有人,隻有我和奶奶。\"
正如王偉江剛才所料想的那樣,這無疑又是一個被傷痛籠罩著的不幸家庭。年邁的祖母已然步入耋耄之年,本應安享天倫之樂,卻不得不承擔起撫養年幼孫女的重任;而這個小小的女童,尚未完全懂事,便要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艱辛與困苦。她們祖孫倆就這樣相互依靠、勉強度日。
在這漫長的時光裏,祖母用她那雙飽經風霜的手,辛勤勞作,隻為能讓小孫女吃飽穿暖;而小孫女則乖巧懂事,盡自己所能幫助祖母分擔家務。然而,生活的壓力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她們幾乎喘不過氣來。那些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困難,對於這個脆弱的家庭來說,都可能成為無法跨越的鴻溝。其中的辛酸苦楚,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感同身受呢?
當女孩帶著王偉江來到一處破舊房子前時,女孩對王偉江說:”叔叔,這就是我家。″說完她就推開沒有上鎖的兩扇門。
”這柴禾放哪裏?″王偉江問。
”放到屋裏鍋旁邊。″女孩迴答。
當王偉江背著那捆柴禾,腳步略顯沉重地邁入那扇搖搖欲墜的屋門時,他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得目瞪口呆。
這是一間極為簡陋的土坯房,總共隻有三間,每間都顯得狹小而陰暗。抬頭望去,屋頂上竟然有幾處明顯的漏洞,陽光透過這些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破敗。再看四周的牆壁,更是觸目驚心——牆體多處開裂,風肆無忌憚地從那些裂縫中鑽進來,發出“嗚嗚”的聲響,讓人不寒而栗。王偉江心想:”這祖孫倆冬天到底是怎麽熬過來的,那四麵漏風的牆能不冷嘛。
屋子的東邊擺放著一張簡易的木床,床上鋪著一塊打著補丁、已經看不出原本顏色的破被。床邊還堆著幾件破舊的衣物和一床薄得幾乎能透光的被子。而屋子的西邊,則支著兩口鐵鍋,鍋底殘留著些許黑色的煙灰,顯然是經常使用的痕跡。鍋旁邊放置著一張同樣破舊不堪的小木桌,桌上胡亂放著幾個缺了口子的碗碟和一雙筷子。此外,地上還散落著一些淩亂的蛇皮袋子,裏麵不知裝著些什麽東西。整個房間裏除了這些,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像樣的家具或生活用品了。用一貧如洗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這時老人也躬著背進了室內,她見王偉江站著,就對女孩道:”玲玲,你怎不拿板凳讓叔叔坐呀。″
乖巧的玲玲立馬拿個小板凳遞給王偉江道”叔叔,你坐。″
王偉江接過板凳遞給老人道:”老人家,您先坐歇歇吧。
老人家依門坐下後,玲玲又拿個板凳遞給王偉江,這時王偉江才接過板凳在老人身邊坐下。
”老人家,家裏就您和玲玲過日子,沒有其他人是嘛?″王偉江問。
”哎!就我和這個苦命的孩子,他叔,我看你也是個好心人,你說玲玲這孩子命有多苦,爸爸走了,媽媽受不了這樣的苦日子,撇下她不知去哪裏了,就我帶著她艱難度日,可是我也這麽大年紀了,萬一哪天我不在了,她這麽小可怎麽辦呀。″說到此時,老人已兩眼流著淚花。
看著眼前的老人,王偉江鼻子也有種酸酸的感覺,”老人家,你住的房子鄉裏和縣裏有沒有人來說過給修一下?″
”沒有人來過,莊子裏有人叫我去鄉裏找,你說我這麽大年紀,大字不識一個,走路也不方便,我去找誰呀,連鄉裏大門都找不到。″老人無奈道。
”那你每月有低保錢嘛?″王偉江又問
”什麽叫低保錢?我不知道,村裏每年給我七百元錢。″老人幾乎是一問三不知。
”老人家,你身份證在吧?
”我和玲玲身份證都被村裏拿去,他們來拿時說要填什麽表,拿去後就沒送過來。″
”老人家,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張翠方,孫女叫吳玲玲。″
”你這屬於哪個鄉哪個村?″王偉江又問。
”是曹莊鄉西山村六組。″
”洪家衛,你通知陸學誌,叫他把民政局長和曹莊鄉黨委書記立即帶到這,就跟他們說我在這等他。″王偉江一臉嚴肅。
當寧西縣縣長陸學誌接到洪家衛電話後立即慌了起來,他立即給縣委書記季金懷去了電話,”季書記,你有沒有接到通知說今天市委王書記要到我們縣來?
”沒有呀,他要來我不叫上你去陪同他嘛。
”這下可能出事了,我剛接到洪秘書電話,叫我帶上民政局長和曹莊鄉黨委書記立即趕到曹莊鄉西山村六組。″
”啊!王書記在曹莊鄉,那趕快叫上人趕過去呀。″季金懷放下電話就叫來秘書吩咐道:”叫駕駛員把車開到樓下,我們去曹莊鄉。″
那邊,陸學誌通知過民政局局長後也往曹莊鄉飛速趕去。而此時的王偉江看到玲玲抱著小貓在玩,王偉江心想:”小貓可能就是她的唯一玩具了。″他的心情真的處於極度痛苦與矛盾之中,他為幼小的玲玲遭受這樣的家庭不幸而痛苦,他又為當地政府不作為而矛盾,為什麽沒有人關注玲玲上學,奶孫倆住這樣到處透風的房子為什麽沒有人幫他翻蓋修繕一下,草改瓦政策為什麽沒有惠顧到他們奶孫倆呢?這些基層官員整天到底在幹什麽?
”玲玲,你想上學嘛?″王偉江問仍在抱著小貓玩的玲玲。
”想,可是奶奶沒有錢供我上學。″
”叔叔把錢供你上學你願意嘛?″王偉江道。
玲玲並沒有迴答,而是一直在看著奶奶。”他叔,你真是個好心人,我還不知能活幾天呃,上學就算了,我死後你若能把她送到孤兒院有口吃的就行了。″老人流著淚水說。
”老人家,您放心,有我在保證以後玲玲有學上,你們奶孫倆生活也會有保障,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王偉江說完從口袋裏掏出五百元錢遞給洪家衛道:”你帶上玲玲和李建去鎮上給她買兩套衣服和兩雙鞋。
洪家衛並沒有接王偉江手中的錢,而是拉起玲玲的小手就往外走,”玲玲,叔叔帶你坐車去鎮上玩玩。″
然而,此時在渭水縣一家茶樓包間內,有兩個人正在密謀采取什麽方法才能把王偉江搞倒搞臭,以泄心中之恨。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剛被撤職的程澤建和侯長軍,不但他倆職務被撤了,他們那兩個`南北二少`的兒子也被拘留了,目前公安局正在調查取證他倆犯過的罪刑。
自己被撤職,兒子被抓,而這一切都是拜王偉江所賜,你說他們倆能不恨王偉江嘛。一個縣政法委書記,一個縣公安局局長兼副縣長,縣裏兩個政法係統最高領導,包庇縱容各自的兒子,其他人想插手都插不進去。
”老程,我們倆職務是他王偉江叫撤的,我倆的兒子也是他授意抓起來的,此仇此恨不共戴天,若不把他搞倒搞臭誓不為人。″侯長軍咬著牙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就是人與人的差別,有君子之風之人,心胸開闊,坦蕩無私,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世俗所拘束,能夠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人和事物;而小人則心胸狹窄,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自私自利。
侯長軍作為堂堂一縣的公安局長,本應肩負起打擊犯罪、守護一方安寧、維護社會穩定的神聖職責。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他卻背道而馳,不僅沒有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反而公然帶頭包庇和縱容自己那劣跡斑斑的兒子違法犯罪!如今,東窗事發,他自己遭到撤職查辦,兒子也難逃法網被抓捕歸案。
麵對這般慘痛的結局,按常理來說,他理應深刻反思、痛定思痛,認真檢討並反省自身所犯之過錯,從根源處尋找問題所在,並下定決心改過自新。可誰能想到,這個冥頑不靈之人竟絲毫不知悔改,依舊執迷不悟地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此一意孤行、不知懸崖勒馬,等待著他的必定會是更為淒慘可悲的下場,屆時恐怕他終將追悔莫及,但為時已晚!
”老侯,此仇不報誓不為人,他把我們倆撤職了,把我們的兒子也抓起來了,此仇不報不僅對不起我們自己,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可想出如何報仇的方法?″程澤建問。
“目前來說呢,確實還沒發現什麽確鑿的線索和證據。但是沒關係啦,就算暫時找不到,咱們也不用害怕!畢竟從此時此刻開始,咱倆連工作都不去管了,一心一意地將全部時間投入到搜尋他貪汙受賄以及違法犯罪的證據當中。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嘛!我就不相信,他是個正人君子,是貓都吃腥,總有一天能夠成功挖掘出那些足以將他送入監獄、令其聲名狼藉的關鍵證據。到那個時候啊,看他還怎麽囂張跋扈,逍遙法外!唯有這樣才能消去我心頭之恨。”
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個氣味相投,沆瀣一氣之人仍在密謀著怎麽尋找到能擊垮王偉江的犯錯證據。
在工業園區轉完,李建開著車正行駛在鄉村道路上,此時正值暖春時節,路邊的田地裏金黃色的油菜花競相怒放,一陣風過,形成道道波紋,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當轎車緩緩駛過一個寧靜而偏遠的山村時,王偉江原本有些疲憊的目光突然被前方道路上的一幕吸引住了。隻見一個身材嬌小、看上去十分年幼的小女孩正邁著艱難的步伐,吃力地背著一大捆比她自己還要高出許多的木柴,一步一步地向著他迎麵走來。
更令人揪心的是,在這個小女孩的身後不遠處,居然還緊跟著一位同樣背負著沉重柴捆的耋耄老人。這位老人身形佝僂,步履蹣跚,但仍然堅定地跟隨著前麵的小女孩。一老一少就這樣艱難地前行著,他們身上所背負的不僅僅是那一捆捆沉甸甸的柴火,更是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今天是雙休日嗎?″坐在車裏的王偉江看見那個背柴的小女孩突然問道。
”不是,今天是星期二。″
”靠邊停車。″王偉江下車後就朝那個吃力背著柴禾的女孩走去,到跟前他從女孩背上接到自己身上背著,”小朋友,你怎麽沒上學呀?″
這時洪家衛也緊跟上來,也接過老人身上的柴禾背到自己身上。”我沒上過學。″小女孩迴答。
”那你今年幾歲了,為什麽不上學呀?″王偉江又問。
”我要幫奶奶幹活,奶奶年紀大了,眼睛不好。″
”別的小朋友都天天在學校裏,難道你就不想去嘛?″
隻見那個孩子緩緩地低下頭去,仿佛有千鈞重擔壓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一般。她的臉上瞬間浮現出了一種複雜而又微妙的神色,那種神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確切地形容。
王偉江看到這一幕時,心頭猛地一緊,一股莫名的疼痛從他的胸口處開始蔓延開來。他不禁有些懊悔起來,自己怎麽就如此冒失地跟這個小女孩提起了上學的事情呢?
此刻,女孩那雙原本清澈明亮的眼睛裏,漸漸地被一層濃濃的憂鬱所籠罩。那深深的憂傷透過她的眼眸傳遞出來,宛如一把鋒利的劍,直直地刺進了王偉江的心窩。僅僅隻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眼神交流,王偉江便已清楚地知曉,眼前的這個小姑娘內心深處對於學校有著無比強烈的渴望與向往。
憑借多年來積累的人生閱曆,王偉江心知肚明,這個看似柔弱的小女孩背後,多半隱藏著一段令人心碎的悲慘故事。或許是家庭的變故、親人的離世,亦或是生活中的種種磨難……然而具體究竟是什麽樣的遭遇讓她如此過早地嚐受人生之苦,恐怕隻有等女孩願意敞開心扉的時候才能真正了解到吧。
”你家住哪邊?我幫你把柴背迴去好嘛。″王偉江換個話題。
”我家住那裏。″小女孩用手指著路東邊一處房子說。
”你家裏有人嘛?″
“家裏沒有人,隻有我和奶奶。\"
正如王偉江剛才所料想的那樣,這無疑又是一個被傷痛籠罩著的不幸家庭。年邁的祖母已然步入耋耄之年,本應安享天倫之樂,卻不得不承擔起撫養年幼孫女的重任;而這個小小的女童,尚未完全懂事,便要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艱辛與困苦。她們祖孫倆就這樣相互依靠、勉強度日。
在這漫長的時光裏,祖母用她那雙飽經風霜的手,辛勤勞作,隻為能讓小孫女吃飽穿暖;而小孫女則乖巧懂事,盡自己所能幫助祖母分擔家務。然而,生活的壓力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她們幾乎喘不過氣來。那些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困難,對於這個脆弱的家庭來說,都可能成為無法跨越的鴻溝。其中的辛酸苦楚,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感同身受呢?
當女孩帶著王偉江來到一處破舊房子前時,女孩對王偉江說:”叔叔,這就是我家。″說完她就推開沒有上鎖的兩扇門。
”這柴禾放哪裏?″王偉江問。
”放到屋裏鍋旁邊。″女孩迴答。
當王偉江背著那捆柴禾,腳步略顯沉重地邁入那扇搖搖欲墜的屋門時,他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得目瞪口呆。
這是一間極為簡陋的土坯房,總共隻有三間,每間都顯得狹小而陰暗。抬頭望去,屋頂上竟然有幾處明顯的漏洞,陽光透過這些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破敗。再看四周的牆壁,更是觸目驚心——牆體多處開裂,風肆無忌憚地從那些裂縫中鑽進來,發出“嗚嗚”的聲響,讓人不寒而栗。王偉江心想:”這祖孫倆冬天到底是怎麽熬過來的,那四麵漏風的牆能不冷嘛。
屋子的東邊擺放著一張簡易的木床,床上鋪著一塊打著補丁、已經看不出原本顏色的破被。床邊還堆著幾件破舊的衣物和一床薄得幾乎能透光的被子。而屋子的西邊,則支著兩口鐵鍋,鍋底殘留著些許黑色的煙灰,顯然是經常使用的痕跡。鍋旁邊放置著一張同樣破舊不堪的小木桌,桌上胡亂放著幾個缺了口子的碗碟和一雙筷子。此外,地上還散落著一些淩亂的蛇皮袋子,裏麵不知裝著些什麽東西。整個房間裏除了這些,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像樣的家具或生活用品了。用一貧如洗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這時老人也躬著背進了室內,她見王偉江站著,就對女孩道:”玲玲,你怎不拿板凳讓叔叔坐呀。″
乖巧的玲玲立馬拿個小板凳遞給王偉江道”叔叔,你坐。″
王偉江接過板凳遞給老人道:”老人家,您先坐歇歇吧。
老人家依門坐下後,玲玲又拿個板凳遞給王偉江,這時王偉江才接過板凳在老人身邊坐下。
”老人家,家裏就您和玲玲過日子,沒有其他人是嘛?″王偉江問。
”哎!就我和這個苦命的孩子,他叔,我看你也是個好心人,你說玲玲這孩子命有多苦,爸爸走了,媽媽受不了這樣的苦日子,撇下她不知去哪裏了,就我帶著她艱難度日,可是我也這麽大年紀了,萬一哪天我不在了,她這麽小可怎麽辦呀。″說到此時,老人已兩眼流著淚花。
看著眼前的老人,王偉江鼻子也有種酸酸的感覺,”老人家,你住的房子鄉裏和縣裏有沒有人來說過給修一下?″
”沒有人來過,莊子裏有人叫我去鄉裏找,你說我這麽大年紀,大字不識一個,走路也不方便,我去找誰呀,連鄉裏大門都找不到。″老人無奈道。
”那你每月有低保錢嘛?″王偉江又問
”什麽叫低保錢?我不知道,村裏每年給我七百元錢。″老人幾乎是一問三不知。
”老人家,你身份證在吧?
”我和玲玲身份證都被村裏拿去,他們來拿時說要填什麽表,拿去後就沒送過來。″
”老人家,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張翠方,孫女叫吳玲玲。″
”你這屬於哪個鄉哪個村?″王偉江又問。
”是曹莊鄉西山村六組。″
”洪家衛,你通知陸學誌,叫他把民政局長和曹莊鄉黨委書記立即帶到這,就跟他們說我在這等他。″王偉江一臉嚴肅。
當寧西縣縣長陸學誌接到洪家衛電話後立即慌了起來,他立即給縣委書記季金懷去了電話,”季書記,你有沒有接到通知說今天市委王書記要到我們縣來?
”沒有呀,他要來我不叫上你去陪同他嘛。
”這下可能出事了,我剛接到洪秘書電話,叫我帶上民政局長和曹莊鄉黨委書記立即趕到曹莊鄉西山村六組。″
”啊!王書記在曹莊鄉,那趕快叫上人趕過去呀。″季金懷放下電話就叫來秘書吩咐道:”叫駕駛員把車開到樓下,我們去曹莊鄉。″
那邊,陸學誌通知過民政局局長後也往曹莊鄉飛速趕去。而此時的王偉江看到玲玲抱著小貓在玩,王偉江心想:”小貓可能就是她的唯一玩具了。″他的心情真的處於極度痛苦與矛盾之中,他為幼小的玲玲遭受這樣的家庭不幸而痛苦,他又為當地政府不作為而矛盾,為什麽沒有人關注玲玲上學,奶孫倆住這樣到處透風的房子為什麽沒有人幫他翻蓋修繕一下,草改瓦政策為什麽沒有惠顧到他們奶孫倆呢?這些基層官員整天到底在幹什麽?
”玲玲,你想上學嘛?″王偉江問仍在抱著小貓玩的玲玲。
”想,可是奶奶沒有錢供我上學。″
”叔叔把錢供你上學你願意嘛?″王偉江道。
玲玲並沒有迴答,而是一直在看著奶奶。”他叔,你真是個好心人,我還不知能活幾天呃,上學就算了,我死後你若能把她送到孤兒院有口吃的就行了。″老人流著淚水說。
”老人家,您放心,有我在保證以後玲玲有學上,你們奶孫倆生活也會有保障,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王偉江說完從口袋裏掏出五百元錢遞給洪家衛道:”你帶上玲玲和李建去鎮上給她買兩套衣服和兩雙鞋。
洪家衛並沒有接王偉江手中的錢,而是拉起玲玲的小手就往外走,”玲玲,叔叔帶你坐車去鎮上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