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亭長一臉與有榮焉:「這可是咱們沛縣出來的大官!蕭內史,封爵右庶長,而劉典客,封爵為左更。」
役卒是泗水人,自然聽過劉邦和蕭何的名聲,差點腿一軟坐在地上。縣丞這樣的官職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不得了,更別提像是典客和內史這樣可以麵見皇帝的「京官」了,那可真是天大的人物。
而且,自幾年前「軍功授爵」這一製度被逐漸改良之後,少了戰事,要求其他方麵對大秦做出貢獻,得到爵位就越來越難,尤其是像「右庶長」和「左更」這樣可以被稱之為「卿」的爵位,更是難上加難。
亭長感嘆道:「如何不是呢?從公士到簪裊,還能拚一拚,越往上就越難。」
而且這位劉典客,在十一年前,擔任的可是他這泗水亭的亭長一職!
現任的亭長覺得這泗水亭的風水肯定是極好,說不定自己也有希望。聽聞這位劉亭長,就是因為造出了水車所以被朝廷注意,亭長忍不住在心裏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造出點什麽來,說不定也能往上再走幾級呢。
這時候,又有車隊緩緩的向泗水亭駛來,原本迎接客人隻是驛舍役卒的活兒,但見車隊華麗,亭長也趕緊親自迎了上去。
劉邦與蕭何在房間稍事歇息之後,想要出來走一走,於是便親自到了驛舍的內堂準備用晚膳。
客人不多,三三兩兩。
亭長親自送了湯餅過來,又恭敬退下。
這湯餅看上去熱氣騰騰,上麵還放了豬肉片以及剛煎出來的雞蛋,看上去就極為誘人。
劉邦嚐了幾口,讚不絕口:「這味道倒是好。」
蕭何恥笑他:「人家這亭長當得可比你當年盡職多了。你那會兒的泗水亭,準備的飯食那都是些什麽!」
劉邦喝了一口湯,不服的表示:「我那會兒可沒有那麽好吃的湯餅,能有點幹糧吃就不錯了。」
蕭何哼笑兩聲,不打算戳穿他當時的憊懶,反正現在人挺勤快盡職——不勤快也沒辦法,他們那位陛下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勤快人,朝中的官吏自然都不敢有所懈怠。
他轉頭看了看周圍坐著的幾人,也都在吃湯餅,隻是碗內並無豬肉與煎蛋。
「即便如此,也比之前的日子好過多了。」蕭何感慨。
劉邦將碗中的湯一飲而盡,贊同之極:「這可要感謝仙畫,如今,關隴一帶到黃河周邊,
種的多為麥子,有專門的農官育種和指導農作,收成比以前好了很多。」
「又有磨坊、榨油坊、還多了許多養豬養雞的農戶,這才有了現在這碗湯餅。」
他看向桌上一滴不剩的空碗,滿足的打了個飽嗝。
蕭何道:「還有鐵鍋,若不是有了更先進的鑄鐵之法,恐怕鐵鍋這樣的事物是無法在民間傳開的。」
這時,旁邊傳來一個女聲:「不錯,鑄鐵一道看似和普通黔首關係不大,但實際上卻影響深遠。」
兩人看過去,卻發現是熟人,大秦赫赫有名的女商,巴寡婦清。
巴清身後跟著她的僕婦,笑吟吟的向兩人見禮。
蕭何與劉邦連忙站起來迴禮。這位巴寡婦清雖無官職,但身上也是有爵位的,雖不比兩人高但她這些年在民間廣建學堂和醫院,名聲極佳,連陛下都對其另眼相待。他們自然也不能怠慢。
蕭何與劉邦在鹹陽都與她打過交道,算是熟人。
一番寒暄下來後,三人又聊迴了剛才的話題。
「老夫人說得對。」蕭何撫須道,「這鑄鐵一事,實與普通百姓關係極大。自從朝中鑄鐵坊開始改良技術,不僅是軍中更換了武器裝備,百姓們也都換上了鐵製農具,開墾的荒地越來越多,糧食產量也每年都在增長。」
「還有各大工事的巨大機械,也都大多換成了鐵製。」劉邦道,「如今修建速度可比以往快多了。」
「老身從巴蜀之地一路走來,中原的道路的確是修建得極好。」巴清嘆道,「那水泥路上行車,可比以前要舒適多了。」
如今大秦的郡縣之間,皆有大道相連。
劉邦在成為典客,負責大秦外事之前,負責的就是各項工事徭役,因此對這些極為清楚:「唯一可惜的就是水泥路對馬蹄傷害較大,朝中正在商議要如何解決此事。」
「朝中能人甚多,想必很快就有應對之法。」巴清道,她對此極有信心。
如今大秦極為重視工匠和商事,這兩者的地位比以前提高了太多,許多原本隱藏在民間的墨者也都紛紛現身,並且極為活躍,不乏有能人巧匠取得了某項技術上的進步從而封爵以及獲得朝廷獎勵的。
其實,以往按照秦律也會有,但隻限工籍,且相對封賞較小,如今卻不限籍貫,且封賞變大,還能獲得專利保護,有後續收入。
地位和金錢兩者的誘惑之下,大秦的工匠業和商業欣欣向榮。
當然了,朝廷也推出了相應的保障農事的律法,不管你是工也好是商也罷,反正家裏的耕地不能廢,如果自己沒時間種,就算是出錢僱人甚至是買隸臣妾(秦時的奴隸)也得種!
加上良種、好的工具以及耕種之法的輔助,田裏的收成並沒有因此而下降,反倒年年增多,這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
「可惜巴蜀來往中原等地的山路,依然是極為難走。」巴清這次是坐水路出的巴蜀。
役卒是泗水人,自然聽過劉邦和蕭何的名聲,差點腿一軟坐在地上。縣丞這樣的官職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不得了,更別提像是典客和內史這樣可以麵見皇帝的「京官」了,那可真是天大的人物。
而且,自幾年前「軍功授爵」這一製度被逐漸改良之後,少了戰事,要求其他方麵對大秦做出貢獻,得到爵位就越來越難,尤其是像「右庶長」和「左更」這樣可以被稱之為「卿」的爵位,更是難上加難。
亭長感嘆道:「如何不是呢?從公士到簪裊,還能拚一拚,越往上就越難。」
而且這位劉典客,在十一年前,擔任的可是他這泗水亭的亭長一職!
現任的亭長覺得這泗水亭的風水肯定是極好,說不定自己也有希望。聽聞這位劉亭長,就是因為造出了水車所以被朝廷注意,亭長忍不住在心裏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造出點什麽來,說不定也能往上再走幾級呢。
這時候,又有車隊緩緩的向泗水亭駛來,原本迎接客人隻是驛舍役卒的活兒,但見車隊華麗,亭長也趕緊親自迎了上去。
劉邦與蕭何在房間稍事歇息之後,想要出來走一走,於是便親自到了驛舍的內堂準備用晚膳。
客人不多,三三兩兩。
亭長親自送了湯餅過來,又恭敬退下。
這湯餅看上去熱氣騰騰,上麵還放了豬肉片以及剛煎出來的雞蛋,看上去就極為誘人。
劉邦嚐了幾口,讚不絕口:「這味道倒是好。」
蕭何恥笑他:「人家這亭長當得可比你當年盡職多了。你那會兒的泗水亭,準備的飯食那都是些什麽!」
劉邦喝了一口湯,不服的表示:「我那會兒可沒有那麽好吃的湯餅,能有點幹糧吃就不錯了。」
蕭何哼笑兩聲,不打算戳穿他當時的憊懶,反正現在人挺勤快盡職——不勤快也沒辦法,他們那位陛下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勤快人,朝中的官吏自然都不敢有所懈怠。
他轉頭看了看周圍坐著的幾人,也都在吃湯餅,隻是碗內並無豬肉與煎蛋。
「即便如此,也比之前的日子好過多了。」蕭何感慨。
劉邦將碗中的湯一飲而盡,贊同之極:「這可要感謝仙畫,如今,關隴一帶到黃河周邊,
種的多為麥子,有專門的農官育種和指導農作,收成比以前好了很多。」
「又有磨坊、榨油坊、還多了許多養豬養雞的農戶,這才有了現在這碗湯餅。」
他看向桌上一滴不剩的空碗,滿足的打了個飽嗝。
蕭何道:「還有鐵鍋,若不是有了更先進的鑄鐵之法,恐怕鐵鍋這樣的事物是無法在民間傳開的。」
這時,旁邊傳來一個女聲:「不錯,鑄鐵一道看似和普通黔首關係不大,但實際上卻影響深遠。」
兩人看過去,卻發現是熟人,大秦赫赫有名的女商,巴寡婦清。
巴清身後跟著她的僕婦,笑吟吟的向兩人見禮。
蕭何與劉邦連忙站起來迴禮。這位巴寡婦清雖無官職,但身上也是有爵位的,雖不比兩人高但她這些年在民間廣建學堂和醫院,名聲極佳,連陛下都對其另眼相待。他們自然也不能怠慢。
蕭何與劉邦在鹹陽都與她打過交道,算是熟人。
一番寒暄下來後,三人又聊迴了剛才的話題。
「老夫人說得對。」蕭何撫須道,「這鑄鐵一事,實與普通百姓關係極大。自從朝中鑄鐵坊開始改良技術,不僅是軍中更換了武器裝備,百姓們也都換上了鐵製農具,開墾的荒地越來越多,糧食產量也每年都在增長。」
「還有各大工事的巨大機械,也都大多換成了鐵製。」劉邦道,「如今修建速度可比以往快多了。」
「老身從巴蜀之地一路走來,中原的道路的確是修建得極好。」巴清嘆道,「那水泥路上行車,可比以前要舒適多了。」
如今大秦的郡縣之間,皆有大道相連。
劉邦在成為典客,負責大秦外事之前,負責的就是各項工事徭役,因此對這些極為清楚:「唯一可惜的就是水泥路對馬蹄傷害較大,朝中正在商議要如何解決此事。」
「朝中能人甚多,想必很快就有應對之法。」巴清道,她對此極有信心。
如今大秦極為重視工匠和商事,這兩者的地位比以前提高了太多,許多原本隱藏在民間的墨者也都紛紛現身,並且極為活躍,不乏有能人巧匠取得了某項技術上的進步從而封爵以及獲得朝廷獎勵的。
其實,以往按照秦律也會有,但隻限工籍,且相對封賞較小,如今卻不限籍貫,且封賞變大,還能獲得專利保護,有後續收入。
地位和金錢兩者的誘惑之下,大秦的工匠業和商業欣欣向榮。
當然了,朝廷也推出了相應的保障農事的律法,不管你是工也好是商也罷,反正家裏的耕地不能廢,如果自己沒時間種,就算是出錢僱人甚至是買隸臣妾(秦時的奴隸)也得種!
加上良種、好的工具以及耕種之法的輔助,田裏的收成並沒有因此而下降,反倒年年增多,這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
「可惜巴蜀來往中原等地的山路,依然是極為難走。」巴清這次是坐水路出的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