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其實是很大的進步。】
【但是!張居正可能是為了銀兩的流通,他規定稅收隻收白銀!】!
第187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十)
張居正有些緊張。
仙畫的這個轉折顯然是有暗指的——肯定是因為這條規定造成了什麽不得了的後果。
不過,仙畫也的確說對了,
統一定為隻收取白銀就是為了讓這些豪強士紳們將他們手中的藏銀給拿出來!
而且,
還能消除一部分之前大明寶鈔所帶來的壞影響。
他和他的幕僚們以及追隨者們都覺得這是很值得一試的方法。
為何仙畫會特意提前這條?
張居正覺得,明明按照田畝數來收稅才是一條鞭法裏麵變動最多也最核心的內容——有了這條,就可以去丈量那些士紳豪強們所擁有的土地,並且讓他們多繳納稅銀。
畢竟,在這之前,他們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千方百計的隱匿自家的田地,對國家財政的貢獻甚至還不如貧民!
田賦不均,才是造成國匱民窮的主因吶!
張居正帶著一些小疑惑,繼續向下看——
【隻要銀子不要其他,在民間完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很多奇葩的現象。】
【比如,一到徵稅的時節,在一些「聰明人」的運作下,銀子就開始升值,而銅錢就開始大幅度貶值。】
【那會兒,銀兩主要是集中在地主階層、大戶人家手裏。而小農戶手中可沒那麽多銀錢,他們很多都隻有為數不多的銅錢。】
到了交稅的時候。
鎮上麵的幾家大戶人家大門敞開,熱鬧非凡,從四周鄉鎮趕過來的農人從大門口一直排到了街道上。
他們的臉上並沒有什麽喜色,反倒都是疲累與麻木。
他們都是來兌銀的人。
隻有在聽到管事宣布今天的一分銀子需要二十文錢才能兌換得到時,他們的臉上才閃過不可置信和焦急、憤怒等神色。
「今日咋個那麽貴?前些時候都是十二文錢就可以兌一分錢!」
大家嚷嚷起來。
管事氣定神閑:「現在是交稅的時候,這麽多人兌錢,我們哪有那麽多白銀?物以稀為貴,懂不懂?」
農人們不想懂,氣憤的往地上啐一口:「搶錢呢你們!啊呸,我換一家去兌。」
管事笑吟吟的:「盡管去,今日你若是能找到開價更高的,算我輸!」
被他這麽一說,原本往外走的農人們又猶疑了。
三分之二的人停下了腳步。
【一條鞭法的這個規定,讓財富更加向大戶們靠攏,而農家小戶的財富卻在縮水。有錢的更有錢,窮的更窮,階級的分化更加嚴重了。】
【另外,雖然將幾稅合併,不用繳納實物稅這事兒理論上很先進,但任何政策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一刀切。】
明朝的朝堂之上。
反對一條鞭法的保守派們正在激情開噴:
「自從山東推行此法,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商賈們瘋狂逐利,就連老百姓也都會人心思動。這是抑
本利末之舉,必須立刻廢除!」
「且一條鞭法根本不適合北方,隻適合南方,南方商貿發達,北方卻更重農耕,豈可同等對待?」
【大部分的保守派們隻是認為一條鞭法刺激了工商業而打壓了農業,會讓農民不再安於種田,都一股腦的跑去跑商做工賺錢。】
【這當然是很狹隘的看法。】
【但有一點還真說對了。】
【那就是南方的地理氣候等原因造就了其發達的商業,很多農民靠做工而活,其實都不怎麽種植農作物了。收稅銀而不收實物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大,甚至是更方便了。】
【而華夏的北方卻與南方完全不同。】
南方。
寬闊的長江上,無數的船隻揚著帆,將客人以及貨物運送到沿岸不同的城市。
江南和沿海東南到羊城一帶更是錦繡之地,白天熙熙攘攘,市集上店鋪全開,有著來自於四麵八方的客商。
即使是夜晚,也依然可聽到絲竹軟語、觥籌交錯之聲,燈燭明亮。
而鏡頭轉到北方。
畫麵似乎被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黃色和灰色的濾鏡,望眼過去,可以看到肅穆的城池、無垠的田野。
但終歸,少了幾分熱鬧。
尤其是在偏遠的縣城以及山村,甚至還有著幾分荒涼頹敗之意。
到了晚上,寒風唿嘯,大家都早早的迴到了家,門窗緊閉,街道上除了更夫之外再無人影……
天幕下,北方的老百姓們有些羨慕的看著。
「南邊兒確實要繁華很多,之前我跟著車馬行去過,那邊冬天的晚上,街上都是有小攤兒的。」有人開始迴憶過往,「而且酒樓開門營業到很晚。」
「咱們這兒沒辦法呀,別說冬天了,秋天一到,這大晚上的就別想著出來了!」
「可不是咋地,冬天還想著要出門?連地都給凍上了。」
「越往北邊越苦,也難怪那些胡族都惦記著咱們這兒呢。」
有人嘆了一聲,語氣裏有著嚮往:「要是咱們能去南邊兒做工就好了,攢點錢迴來也好啊。」
「人離鄉賤,聽過沒?還想著去南方呢,說不定在路上就得折咯。」
【但是!張居正可能是為了銀兩的流通,他規定稅收隻收白銀!】!
第187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十)
張居正有些緊張。
仙畫的這個轉折顯然是有暗指的——肯定是因為這條規定造成了什麽不得了的後果。
不過,仙畫也的確說對了,
統一定為隻收取白銀就是為了讓這些豪強士紳們將他們手中的藏銀給拿出來!
而且,
還能消除一部分之前大明寶鈔所帶來的壞影響。
他和他的幕僚們以及追隨者們都覺得這是很值得一試的方法。
為何仙畫會特意提前這條?
張居正覺得,明明按照田畝數來收稅才是一條鞭法裏麵變動最多也最核心的內容——有了這條,就可以去丈量那些士紳豪強們所擁有的土地,並且讓他們多繳納稅銀。
畢竟,在這之前,他們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千方百計的隱匿自家的田地,對國家財政的貢獻甚至還不如貧民!
田賦不均,才是造成國匱民窮的主因吶!
張居正帶著一些小疑惑,繼續向下看——
【隻要銀子不要其他,在民間完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很多奇葩的現象。】
【比如,一到徵稅的時節,在一些「聰明人」的運作下,銀子就開始升值,而銅錢就開始大幅度貶值。】
【那會兒,銀兩主要是集中在地主階層、大戶人家手裏。而小農戶手中可沒那麽多銀錢,他們很多都隻有為數不多的銅錢。】
到了交稅的時候。
鎮上麵的幾家大戶人家大門敞開,熱鬧非凡,從四周鄉鎮趕過來的農人從大門口一直排到了街道上。
他們的臉上並沒有什麽喜色,反倒都是疲累與麻木。
他們都是來兌銀的人。
隻有在聽到管事宣布今天的一分銀子需要二十文錢才能兌換得到時,他們的臉上才閃過不可置信和焦急、憤怒等神色。
「今日咋個那麽貴?前些時候都是十二文錢就可以兌一分錢!」
大家嚷嚷起來。
管事氣定神閑:「現在是交稅的時候,這麽多人兌錢,我們哪有那麽多白銀?物以稀為貴,懂不懂?」
農人們不想懂,氣憤的往地上啐一口:「搶錢呢你們!啊呸,我換一家去兌。」
管事笑吟吟的:「盡管去,今日你若是能找到開價更高的,算我輸!」
被他這麽一說,原本往外走的農人們又猶疑了。
三分之二的人停下了腳步。
【一條鞭法的這個規定,讓財富更加向大戶們靠攏,而農家小戶的財富卻在縮水。有錢的更有錢,窮的更窮,階級的分化更加嚴重了。】
【另外,雖然將幾稅合併,不用繳納實物稅這事兒理論上很先進,但任何政策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一刀切。】
明朝的朝堂之上。
反對一條鞭法的保守派們正在激情開噴:
「自從山東推行此法,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商賈們瘋狂逐利,就連老百姓也都會人心思動。這是抑
本利末之舉,必須立刻廢除!」
「且一條鞭法根本不適合北方,隻適合南方,南方商貿發達,北方卻更重農耕,豈可同等對待?」
【大部分的保守派們隻是認為一條鞭法刺激了工商業而打壓了農業,會讓農民不再安於種田,都一股腦的跑去跑商做工賺錢。】
【這當然是很狹隘的看法。】
【但有一點還真說對了。】
【那就是南方的地理氣候等原因造就了其發達的商業,很多農民靠做工而活,其實都不怎麽種植農作物了。收稅銀而不收實物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大,甚至是更方便了。】
【而華夏的北方卻與南方完全不同。】
南方。
寬闊的長江上,無數的船隻揚著帆,將客人以及貨物運送到沿岸不同的城市。
江南和沿海東南到羊城一帶更是錦繡之地,白天熙熙攘攘,市集上店鋪全開,有著來自於四麵八方的客商。
即使是夜晚,也依然可聽到絲竹軟語、觥籌交錯之聲,燈燭明亮。
而鏡頭轉到北方。
畫麵似乎被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黃色和灰色的濾鏡,望眼過去,可以看到肅穆的城池、無垠的田野。
但終歸,少了幾分熱鬧。
尤其是在偏遠的縣城以及山村,甚至還有著幾分荒涼頹敗之意。
到了晚上,寒風唿嘯,大家都早早的迴到了家,門窗緊閉,街道上除了更夫之外再無人影……
天幕下,北方的老百姓們有些羨慕的看著。
「南邊兒確實要繁華很多,之前我跟著車馬行去過,那邊冬天的晚上,街上都是有小攤兒的。」有人開始迴憶過往,「而且酒樓開門營業到很晚。」
「咱們這兒沒辦法呀,別說冬天了,秋天一到,這大晚上的就別想著出來了!」
「可不是咋地,冬天還想著要出門?連地都給凍上了。」
「越往北邊越苦,也難怪那些胡族都惦記著咱們這兒呢。」
有人嘆了一聲,語氣裏有著嚮往:「要是咱們能去南邊兒做工就好了,攢點錢迴來也好啊。」
「人離鄉賤,聽過沒?還想著去南方呢,說不定在路上就得折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