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的物理學主要思想來源於他對自然現象的一些觀察和總結。在以牛頓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沒有出現的時候,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說統治了西方將近兩千年。】
身穿古希臘式長袍,留著大鬍子的亞裏士多德正在自己創辦的學校裏對著學生們上課。
凡是運動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或許,我們可以將這個推動者稱之為『力』。」
它們必須與推動者直接接觸,才能產生運動。所以,真空必然是不存在的,空間裏要存在著各種物質,才能通過直接接觸來產生『力』。
自然界厭惡真空。「物體越重,下落速度也就越快。」
【雖然這些學說後來被證明有很大的謬誤,但是作為史上第一個有係統的提出這些觀點的人,亞裏士多德的偉大毋庸置疑。】
【打破他的這些謬誤的,正是物理學史上不得不提的一個人。】
【伽利略!】
唐朝。
記性一向非常好的李世民忽然道: 「伽利略………這名字略為耳熟。」好像仙畫中有提過。
他身邊服侍的筆吏立刻翻看之前的記錄: 「陛下,這位伽利略在之前講顯微鏡的時候曾經出現過,提出過自由落體定律,還做出了顯微鏡。
李世民來了興趣: 「看來還真是個大人物。」
民間。
大部
分百姓們都不太能理解「力」這個概念。但是,他們能理解另外的一個觀點。
有人篤定的道: 「那當然是重的東西先落地,輕的東西後落地了。」不錯,這肯定不能一樣。
【我們剛剛在講趙友欽的實驗時,就拿伽利略作為時間早晚的對比。因為,伽利略被認為是將實驗引入到現代科學中的第一人。】
伽利略出現在仙畫中。
他合上亞裏士多德的著作,目光堅定的說道:
「真理並不在蒙滿灰塵的權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這部偉大的無字書中。」
【他提倡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認為不能單純依靠聖經和哲學中的假設,認為隻有實驗才是知識來源的唯一途徑。】
【他的這種觀點,對於現代科學的意義甚至要遠遠大於他的具體發現。】
【客觀的、實踐得出來的規律,才是真理。如今,這已經成為了科學界的共識。】【而伽利略對於亞裏士多德學說中一些謬誤的反駁,也是用實驗來證明的。】
著名的比薩塔上。
伽利略和他的弟子維維安尼站在塔的頂端,對著下方圍觀的人群道;
「亞裏士多德曾經說,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就會更快。我們今天,將證明他的這一學說是錯誤的。
伽利略的手上拿著兩個鐵球,展示給人們看。
這兩個鐵球,一個更重,一個更輕,但如果我在同一時間鬆開手,它們將會同時落地。下麵的人發出了一陣陣的噓聲。
「我們不信。」
怎麽可能會同時落地?
你居然敢質疑偉大的亞裏士多德!
在質疑聲中,伽利略鬆開了自己的手,兩個重量不一的鐵球以極快的速度向下砸去。「砰」的一聲響,這兩個球同時落地了。
現場像被按下了靜止鍵,鴉雀無聲。
第147章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二)
天幕下的百姓們也很驚訝。
當即就有人嚷了起來: 這怎麽可能?明顯違反了常識!
「荒謬!按照他的說法,難道一根羽毛和一個鐵球同時掉下來,還能在同一時間落地?」有人弱弱的提醒: 「可是仙畫明顯是站在他這邊的哎。」
那麽,有沒有可能,這位伽利略才是對的?
大家頓時不說話。
但還是有人不服氣: 「仙畫自己都說了不要迷信權威,那如果她沒有證據來說服我的話,我是不會信的。我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不信邪,打算待會兒就做一下這個實驗。這個又不難。
【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它似乎證明了物體自由落體的速度和它本身的重量無關。】
【他的學生維維安尼晚年的時候記錄了這個實驗,但是!在伽利略自己的著作與同時期其他人的著作裏,都沒有提到這件事情。所以現在更傾向於這個實驗其實不存在,是維維安尼編出來的。】
【而且後來真的有人跑到了比薩斜塔上去做這個實驗,結果發現還真是重的物體先落地。】
【那麽,是伽利略錯了嗎?】
【後來,自由落體實驗被重複了很多遍,在不同的環境裏。甚至,人們在月球上還做過這個實驗。】
一段很古老的彩色電視畫麵,拍攝於1971年阿波羅15號登上月球後。太空人大衛·斯科特站在登月艙的附近。
他穿著航空服,從地麵上的箱子裏拿出了兩個東西:
好了,現在我的左手有一根獵鷹的羽毛,右手有一把錘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伽利略的科學家對於墜落物體的速度與重量有了相當重要的發現。」還有哪個地方比月球更適合證實他的發現呢?這個地方是真空,沒有空氣也就沒有阻力。「我將在這裏為你們做實驗。」
你猜,它們會同時落地嗎?
話音剛落,他同時鬆開了手中的錘子和羽毛,在電視屏幕裏,在地球上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羽毛和鐵錘在同一時間落地了。
身穿古希臘式長袍,留著大鬍子的亞裏士多德正在自己創辦的學校裏對著學生們上課。
凡是運動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或許,我們可以將這個推動者稱之為『力』。」
它們必須與推動者直接接觸,才能產生運動。所以,真空必然是不存在的,空間裏要存在著各種物質,才能通過直接接觸來產生『力』。
自然界厭惡真空。「物體越重,下落速度也就越快。」
【雖然這些學說後來被證明有很大的謬誤,但是作為史上第一個有係統的提出這些觀點的人,亞裏士多德的偉大毋庸置疑。】
【打破他的這些謬誤的,正是物理學史上不得不提的一個人。】
【伽利略!】
唐朝。
記性一向非常好的李世民忽然道: 「伽利略………這名字略為耳熟。」好像仙畫中有提過。
他身邊服侍的筆吏立刻翻看之前的記錄: 「陛下,這位伽利略在之前講顯微鏡的時候曾經出現過,提出過自由落體定律,還做出了顯微鏡。
李世民來了興趣: 「看來還真是個大人物。」
民間。
大部
分百姓們都不太能理解「力」這個概念。但是,他們能理解另外的一個觀點。
有人篤定的道: 「那當然是重的東西先落地,輕的東西後落地了。」不錯,這肯定不能一樣。
【我們剛剛在講趙友欽的實驗時,就拿伽利略作為時間早晚的對比。因為,伽利略被認為是將實驗引入到現代科學中的第一人。】
伽利略出現在仙畫中。
他合上亞裏士多德的著作,目光堅定的說道:
「真理並不在蒙滿灰塵的權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這部偉大的無字書中。」
【他提倡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認為不能單純依靠聖經和哲學中的假設,認為隻有實驗才是知識來源的唯一途徑。】
【他的這種觀點,對於現代科學的意義甚至要遠遠大於他的具體發現。】
【客觀的、實踐得出來的規律,才是真理。如今,這已經成為了科學界的共識。】【而伽利略對於亞裏士多德學說中一些謬誤的反駁,也是用實驗來證明的。】
著名的比薩塔上。
伽利略和他的弟子維維安尼站在塔的頂端,對著下方圍觀的人群道;
「亞裏士多德曾經說,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就會更快。我們今天,將證明他的這一學說是錯誤的。
伽利略的手上拿著兩個鐵球,展示給人們看。
這兩個鐵球,一個更重,一個更輕,但如果我在同一時間鬆開手,它們將會同時落地。下麵的人發出了一陣陣的噓聲。
「我們不信。」
怎麽可能會同時落地?
你居然敢質疑偉大的亞裏士多德!
在質疑聲中,伽利略鬆開了自己的手,兩個重量不一的鐵球以極快的速度向下砸去。「砰」的一聲響,這兩個球同時落地了。
現場像被按下了靜止鍵,鴉雀無聲。
第147章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二)
天幕下的百姓們也很驚訝。
當即就有人嚷了起來: 這怎麽可能?明顯違反了常識!
「荒謬!按照他的說法,難道一根羽毛和一個鐵球同時掉下來,還能在同一時間落地?」有人弱弱的提醒: 「可是仙畫明顯是站在他這邊的哎。」
那麽,有沒有可能,這位伽利略才是對的?
大家頓時不說話。
但還是有人不服氣: 「仙畫自己都說了不要迷信權威,那如果她沒有證據來說服我的話,我是不會信的。我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不信邪,打算待會兒就做一下這個實驗。這個又不難。
【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它似乎證明了物體自由落體的速度和它本身的重量無關。】
【他的學生維維安尼晚年的時候記錄了這個實驗,但是!在伽利略自己的著作與同時期其他人的著作裏,都沒有提到這件事情。所以現在更傾向於這個實驗其實不存在,是維維安尼編出來的。】
【而且後來真的有人跑到了比薩斜塔上去做這個實驗,結果發現還真是重的物體先落地。】
【那麽,是伽利略錯了嗎?】
【後來,自由落體實驗被重複了很多遍,在不同的環境裏。甚至,人們在月球上還做過這個實驗。】
一段很古老的彩色電視畫麵,拍攝於1971年阿波羅15號登上月球後。太空人大衛·斯科特站在登月艙的附近。
他穿著航空服,從地麵上的箱子裏拿出了兩個東西:
好了,現在我的左手有一根獵鷹的羽毛,右手有一把錘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伽利略的科學家對於墜落物體的速度與重量有了相當重要的發現。」還有哪個地方比月球更適合證實他的發現呢?這個地方是真空,沒有空氣也就沒有阻力。「我將在這裏為你們做實驗。」
你猜,它們會同時落地嗎?
話音剛落,他同時鬆開了手中的錘子和羽毛,在電視屏幕裏,在地球上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羽毛和鐵錘在同一時間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