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朝。
秦始皇看著仙畫上的青銅戰車,這是他很喜歡的一輛戰車,想來後麵讓工匠做了應該是要放置到自己的皇陵中的。
然後現在竟然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博物館裏。士卿臣子們群情激憤。
挖墳盜墓,大逆不道,該處以極刑!
他們其實也看了多少次仙畫關於發掘考古的畫麵了,但這個時候放的可是自家皇帝陛下陵墓中的東西,必須要表現得非常氣憤,義憤填膺才行。
嬴政的嘴角微不可見的抽搐了一下。
他倒是沒有那麽怒不可遏,那麽多次了,心中早有預料,隻是在想,到底有什麽法子可以阻擋住這些後世小輩們的猖狂舉動?
想啊想,算了……日後再想吧...
【不過,青銅器雖然燦爛精美,但是銅這東西貴,後來更是充當了古代的貨幣,當更加便宜且耐用的鐵出現後,青銅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華夏古代不僅會煉鐵,而且在漢朝的時候
就有了鋼。】【我們先來分清一下這幾個名詞——生鐵、熟鐵和鋼鐵。】
【鋼鐵,實際上就是含碳量在0.02%-2.11%之間的鐵。這個含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少了,就成為了熟鐵,偏軟。多了,就成為了生鐵,很硬很脆。】
熟鐵、鋼鐵、生鐵。
按照其中的碳含量,依次排列。
這三者從外觀就可以分辨,熟鐵為平整的灰色,鋼鐵更光亮,顏色也更銀白一些,生鐵表麵粗糙,顏色也更深一點點。
【碳對鐵器的影響,就像是鐵對瓷器的影響一樣,深遠而巨大。】碳,元素符號c,同樣被路小柒在元素周期表裏圈了出來。
【簡單的用木炭將鐵礦石冶煉成液態後再凝固,就能得到生鐵。】
【因為他們的煉爐很小,也沒有強力的鼓風機,礦石沒辦法完全融化,裏麵有很多雜質。所以,生鐵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法用的,它沒有韌性,也沒有塑性,很容易碎。】
【古人也不知道怎麽就那麽聰明,居然創造性的像炒菜一樣去炒它,這個過程會祛除一些雜質,還會把它裏麵的含碳量降低,於是就得到了熟鐵。】
【當然了,可能也會直接得到鋼,這個隻看含碳量嘛,但是機率應該比較小。】【這個法子也被叫做「炒鋼法」。】
赤膊的工匠們在坩爐內用鐵棍攪拌著剛被融化成液態的鐵水。然後又灑了一些精礦粉進去。整個過程就像是炒菜一樣。【炒鋼法不好把控,大部分情況下,隻會得到熟鐵。】
【工匠們又想了個法子,把它再放在炙熱的木炭上大力錘打,在力的作用下,這些雜質就會慢慢融合,分子重新排布,質地更密,同時還會讓碳一點點的滲透進去。】
【最後,就成為了鋼。】
【精鐵要加熱後反覆鍛打一百多次,這也就是「百鍊鋼」的由來。】古代要做鐵匠,一定要有壯碩的身體,不然根本掄不起那柄巨大的錘子。鐵胚被放在通紅的木炭上,時刻保持著高溫的軟化狀態。伴隨著號子聲,一錘又一錘砸向了它。
叮!一聲聲響起,然後淬水冷卻,又開始捶打,再淬水冷卻。不斷地重複著這個過程。
最後,雜質被熔合,碳含量達到微妙平衡,這才有了真正的鋼鐵。
打
鐵居然也是科學?有書生忍不住道。
他的同窗笑道, 既然種地、救人、修路、燒瓷都是科學,那打鐵怎麽就不是科學了?書生支吾了兩聲: 隻是覺得………這科學的定義還挺廣的。
而且,隻是打鐵而已,他居然聽不懂,簡直豈有此理!
他的同窗笑了一下,心中譏誚,知道他不過是覺得打鐵之人空有蠻力,登不上大雅之堂罷了。至於鐵匠們,嗯,說實話,很多人也沒聽懂。
這說的是啥?含碳量?木炭我知道,是那個炭嗎?
不知道,不過這生鐵、熟鐵和鋼鐵我是懂了。鋼鐵應該就是咱們現在說的精鐵。也有一些官營作坊的主理官員,心中頗有誌向,已經讓人都把這些記了下來。咱們現在聽不懂,這全天下那麽大,自然有聽得懂的,到時候再去拜訪求教。煉鐵一事,關係重大。
兵器、農具等等,都要有好鐵才行。
所以,這件事情,朝廷肯定會重視的,到時候說不定就能找到能人,來破解仙畫上說的這些玩意兒,然後看看能不能改進一下現在的煉鐵技術。
北宋。
沈括在家中道: 這樣鍛打實在是太費人力,效率低下,隻有壯年工匠才能做得到。
他的一位屬下也在,尋思了一下,忽然道: 「屬下倒是見過民間有用不同的方法來做的。」
沈括起了興趣: 「哦?說來聽聽。」
他的屬下娓娓道來: 「我曾見匠人們將熟鐵打成刀具,用生鐵包裹在它的刀刃處,再用泥一起封上,放在爐火中再鑄。生鐵和熟鐵全部融化之後,就會融合在一起,這時候再鍛打,就輕鬆多了。2
沈括聽得很感興趣: 「可還記得那處?在哪兒?」
他想去看!
【古代的鑄劍師們常常有以身殉劍,然後造出絕世好劍的傳聞和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幹將莫邪。】
【他們覺得人是萬物之靈,隻有當人的精氣進入到劍中時,這把劍才會有靈魂。】幹將和莫邪正在鑄造寶劍。但寶劍久久未成。
秦始皇看著仙畫上的青銅戰車,這是他很喜歡的一輛戰車,想來後麵讓工匠做了應該是要放置到自己的皇陵中的。
然後現在竟然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博物館裏。士卿臣子們群情激憤。
挖墳盜墓,大逆不道,該處以極刑!
他們其實也看了多少次仙畫關於發掘考古的畫麵了,但這個時候放的可是自家皇帝陛下陵墓中的東西,必須要表現得非常氣憤,義憤填膺才行。
嬴政的嘴角微不可見的抽搐了一下。
他倒是沒有那麽怒不可遏,那麽多次了,心中早有預料,隻是在想,到底有什麽法子可以阻擋住這些後世小輩們的猖狂舉動?
想啊想,算了……日後再想吧...
【不過,青銅器雖然燦爛精美,但是銅這東西貴,後來更是充當了古代的貨幣,當更加便宜且耐用的鐵出現後,青銅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華夏古代不僅會煉鐵,而且在漢朝的時候
就有了鋼。】【我們先來分清一下這幾個名詞——生鐵、熟鐵和鋼鐵。】
【鋼鐵,實際上就是含碳量在0.02%-2.11%之間的鐵。這個含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少了,就成為了熟鐵,偏軟。多了,就成為了生鐵,很硬很脆。】
熟鐵、鋼鐵、生鐵。
按照其中的碳含量,依次排列。
這三者從外觀就可以分辨,熟鐵為平整的灰色,鋼鐵更光亮,顏色也更銀白一些,生鐵表麵粗糙,顏色也更深一點點。
【碳對鐵器的影響,就像是鐵對瓷器的影響一樣,深遠而巨大。】碳,元素符號c,同樣被路小柒在元素周期表裏圈了出來。
【簡單的用木炭將鐵礦石冶煉成液態後再凝固,就能得到生鐵。】
【因為他們的煉爐很小,也沒有強力的鼓風機,礦石沒辦法完全融化,裏麵有很多雜質。所以,生鐵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法用的,它沒有韌性,也沒有塑性,很容易碎。】
【古人也不知道怎麽就那麽聰明,居然創造性的像炒菜一樣去炒它,這個過程會祛除一些雜質,還會把它裏麵的含碳量降低,於是就得到了熟鐵。】
【當然了,可能也會直接得到鋼,這個隻看含碳量嘛,但是機率應該比較小。】【這個法子也被叫做「炒鋼法」。】
赤膊的工匠們在坩爐內用鐵棍攪拌著剛被融化成液態的鐵水。然後又灑了一些精礦粉進去。整個過程就像是炒菜一樣。【炒鋼法不好把控,大部分情況下,隻會得到熟鐵。】
【工匠們又想了個法子,把它再放在炙熱的木炭上大力錘打,在力的作用下,這些雜質就會慢慢融合,分子重新排布,質地更密,同時還會讓碳一點點的滲透進去。】
【最後,就成為了鋼。】
【精鐵要加熱後反覆鍛打一百多次,這也就是「百鍊鋼」的由來。】古代要做鐵匠,一定要有壯碩的身體,不然根本掄不起那柄巨大的錘子。鐵胚被放在通紅的木炭上,時刻保持著高溫的軟化狀態。伴隨著號子聲,一錘又一錘砸向了它。
叮!一聲聲響起,然後淬水冷卻,又開始捶打,再淬水冷卻。不斷地重複著這個過程。
最後,雜質被熔合,碳含量達到微妙平衡,這才有了真正的鋼鐵。
打
鐵居然也是科學?有書生忍不住道。
他的同窗笑道, 既然種地、救人、修路、燒瓷都是科學,那打鐵怎麽就不是科學了?書生支吾了兩聲: 隻是覺得………這科學的定義還挺廣的。
而且,隻是打鐵而已,他居然聽不懂,簡直豈有此理!
他的同窗笑了一下,心中譏誚,知道他不過是覺得打鐵之人空有蠻力,登不上大雅之堂罷了。至於鐵匠們,嗯,說實話,很多人也沒聽懂。
這說的是啥?含碳量?木炭我知道,是那個炭嗎?
不知道,不過這生鐵、熟鐵和鋼鐵我是懂了。鋼鐵應該就是咱們現在說的精鐵。也有一些官營作坊的主理官員,心中頗有誌向,已經讓人都把這些記了下來。咱們現在聽不懂,這全天下那麽大,自然有聽得懂的,到時候再去拜訪求教。煉鐵一事,關係重大。
兵器、農具等等,都要有好鐵才行。
所以,這件事情,朝廷肯定會重視的,到時候說不定就能找到能人,來破解仙畫上說的這些玩意兒,然後看看能不能改進一下現在的煉鐵技術。
北宋。
沈括在家中道: 這樣鍛打實在是太費人力,效率低下,隻有壯年工匠才能做得到。
他的一位屬下也在,尋思了一下,忽然道: 「屬下倒是見過民間有用不同的方法來做的。」
沈括起了興趣: 「哦?說來聽聽。」
他的屬下娓娓道來: 「我曾見匠人們將熟鐵打成刀具,用生鐵包裹在它的刀刃處,再用泥一起封上,放在爐火中再鑄。生鐵和熟鐵全部融化之後,就會融合在一起,這時候再鍛打,就輕鬆多了。2
沈括聽得很感興趣: 「可還記得那處?在哪兒?」
他想去看!
【古代的鑄劍師們常常有以身殉劍,然後造出絕世好劍的傳聞和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幹將莫邪。】
【他們覺得人是萬物之靈,隻有當人的精氣進入到劍中時,這把劍才會有靈魂。】幹將和莫邪正在鑄造寶劍。但寶劍久久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