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汴梁的情況特殊,幾乎可以說是一國養一城,北宋的工商業者們也的確是過得還不錯。但!北宋的農民們過得可不怎麽好。】
【宋朝的徭役,你也不能說它很重,甚至還有一些觀點認為它是比之前要輕一些的。但是呢,它製度十分的混亂。】
【本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廂軍,其實就是雜物兵,負責各種勞役工作。他想的可能是讓廂軍能夠取代徵召的民夫,但是呢,發展到最後,不僅不能完全替代民夫,反倒造成了冗兵。】
一個廂軍的士兵進入到軍營裏的大通鋪,嘴巴裏罵罵咧咧:
這才剛休息了幾天,又要去修路了!忒娘的,這活兒還沒完沒了了。
他的同袍安慰道:「咱這就是驛路軍,幹的自然就是修路的活兒。好好幹著,說不定還有機會選拔進禁軍呢。
那人冷笑:「咱們這些人就算了,這輩子也就老老實實修路了。人家禁軍要的是精銳。」一邊嘟囔: 「說是精銳也沒見他們打過幾次勝仗。」你不要命了!嚇得同袍一哆嗦。
【針對民夫,宋朝依然有著相應的雜徭製度。】
【雜徭和漢唐時每年固定服役多少天的這種法律規定還不一樣,它既沒有固定的說法也沒有固定的時間。春天徵調那就叫調春天,因緊急事務而徵調那就叫調急夫。】
【朝廷和地方官都有這個徵調的權力。】
裏正挨家挨戶的打招唿: 官府衙門要修整,一家出一個勞動力啊,半個月估計就能迴來了。大家怨聲載道。
不去叫廂軍來建,卻來折騰我們。
廂軍怕是叫不動吧,那群軍爺可得伺候著。裏正兩眼一瞪: 叫你們去就去,啷個那麽囉嗦!【像之前說的北宋那亂七八糟的治黃,就每年都要調幾萬到十幾萬的民夫。】
【但趙匡胤也還是幹了一些好事的,開始給民夫們包飯吃了, 「一夫日給米二升」。】
· …
雖然是誇他的,但趙匡胤很不高興的耷拉下了眉毛。
仙畫這先揚後抑的毛病啥時候能改改,就不能有一天真的讓他純高興一下嗎?趙德昭在一旁看著他的臉色,斟酌著道:父皇的仁慈,連後世都知曉……趙匡胤沒好氣的揮了揮袖子:行了,別說好話了。
不過他想一想,陷入到了彷徨之中: 「廂兵………冗兵……雜徭……」這些東西到底該如何平衡?
趙德昭道:不如取締廂兵?
趙匡胤擰眉否決:不可!廂兵的重要性可不單單在雜役上。
廂兵可以作為禁軍的補充,而且吸納了民間一些遊手好閑的壯丁,讓他們不能生事。若單純的取締的話,反倒會引起大麻煩。
趙匡胤在苦惱的時候,大宋民間的百姓們也在苦惱。
現在大宋才開國,各種弊端都還沒有太露出端倪,因此百姓們倒不是太憤慨,就是很擔心。
這種可咋搞?那豈不是以後哪個官員腦子一拍想要修個啥都能徵調民夫?
那他家要建房子不會也征民夫吧?
瞧你說的,官員家裏要建房子,有得是人想要衝上去的,還用徵調?也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你們都急什麽?咱們住在汴梁城裏,要徵召那也不是徵召咱啊。」
周圍的人一頓。
有人開口譏諷: 「你喝多了吧?誰家還沒幾個鄉下親戚啊?而且,到時候搞得民亂,那遼軍金軍什麽的又打過來,你以為咱們就能逃得掉?
怎麽可能獨善其身?
就是!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要真是又成了亂世,船一翻,誰都別想跑!
在雅室中的太學學子們,聽著樓下大家的議論聲,也都感到了身上肩負著的偌大責任。等我迴去就寫一封奏章,必須得讓官家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不可。殊不知他們的官家正在無限的頭疼中。而仙畫似乎還想再扔給他一個大麻煩,讓他更頭疼一些——
【除了雜徭外,北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徭役製度,那就是職役。】
【簡單理解,就是官府管轄下的各種吏目,裏正、捕快、郵差、消防員等等,都是從民間徵召人來做的。】
【可能有人要想,這不是妥妥的公務員嗎?挺好的呀!】
【不不不,北宋的職役不僅沒有工資,食宿自理,而且必須要幹滿一年。並且,到最後往往成為背鍋俠。】
剛成為裏正的富戶愁眉苦臉的迴到自己家裏。
妻子道: 這當了裏正不是一件好事嗎?怎麽瞧你卻像是天塌下來了一樣?
富戶幾乎跳了起來,情緒激動: 「你懂個啥?這就是推我出去做刀!裏正最重要的是幹什麽?是收稅!可你瞧咱們這周圍的稅,好收嗎?沒一個是好相處的!
妻子想了想周邊這些人家的德行,也慌了: 「那咋搞?」
富戶頹然坐下: 能怎麽搞,先收著唄,實在是收不到的話那也隻能咱自家墊上了。
妻子頓時不樂意了: 「怎麽能咱們自己墊?」
不然呢?」富戶放低聲音, 你以為那群人覬覦的是什麽?是咱們家的田!隻要我稍微哪裏出一點差錯,那咱們家的田可就別想保住了!
聞言,妻子也隻能頹然的坐下了。
【成為裏正還算是好的,最慘的是成為衙前的。衙前就是郵差,負責押運官府的各種東西。沒薪資、路費自理,然後當押送的東西出了問題的時候還需要自己掏腰包賠付。】
【宋朝的徭役,你也不能說它很重,甚至還有一些觀點認為它是比之前要輕一些的。但是呢,它製度十分的混亂。】
【本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廂軍,其實就是雜物兵,負責各種勞役工作。他想的可能是讓廂軍能夠取代徵召的民夫,但是呢,發展到最後,不僅不能完全替代民夫,反倒造成了冗兵。】
一個廂軍的士兵進入到軍營裏的大通鋪,嘴巴裏罵罵咧咧:
這才剛休息了幾天,又要去修路了!忒娘的,這活兒還沒完沒了了。
他的同袍安慰道:「咱這就是驛路軍,幹的自然就是修路的活兒。好好幹著,說不定還有機會選拔進禁軍呢。
那人冷笑:「咱們這些人就算了,這輩子也就老老實實修路了。人家禁軍要的是精銳。」一邊嘟囔: 「說是精銳也沒見他們打過幾次勝仗。」你不要命了!嚇得同袍一哆嗦。
【針對民夫,宋朝依然有著相應的雜徭製度。】
【雜徭和漢唐時每年固定服役多少天的這種法律規定還不一樣,它既沒有固定的說法也沒有固定的時間。春天徵調那就叫調春天,因緊急事務而徵調那就叫調急夫。】
【朝廷和地方官都有這個徵調的權力。】
裏正挨家挨戶的打招唿: 官府衙門要修整,一家出一個勞動力啊,半個月估計就能迴來了。大家怨聲載道。
不去叫廂軍來建,卻來折騰我們。
廂軍怕是叫不動吧,那群軍爺可得伺候著。裏正兩眼一瞪: 叫你們去就去,啷個那麽囉嗦!【像之前說的北宋那亂七八糟的治黃,就每年都要調幾萬到十幾萬的民夫。】
【但趙匡胤也還是幹了一些好事的,開始給民夫們包飯吃了, 「一夫日給米二升」。】
· …
雖然是誇他的,但趙匡胤很不高興的耷拉下了眉毛。
仙畫這先揚後抑的毛病啥時候能改改,就不能有一天真的讓他純高興一下嗎?趙德昭在一旁看著他的臉色,斟酌著道:父皇的仁慈,連後世都知曉……趙匡胤沒好氣的揮了揮袖子:行了,別說好話了。
不過他想一想,陷入到了彷徨之中: 「廂兵………冗兵……雜徭……」這些東西到底該如何平衡?
趙德昭道:不如取締廂兵?
趙匡胤擰眉否決:不可!廂兵的重要性可不單單在雜役上。
廂兵可以作為禁軍的補充,而且吸納了民間一些遊手好閑的壯丁,讓他們不能生事。若單純的取締的話,反倒會引起大麻煩。
趙匡胤在苦惱的時候,大宋民間的百姓們也在苦惱。
現在大宋才開國,各種弊端都還沒有太露出端倪,因此百姓們倒不是太憤慨,就是很擔心。
這種可咋搞?那豈不是以後哪個官員腦子一拍想要修個啥都能徵調民夫?
那他家要建房子不會也征民夫吧?
瞧你說的,官員家裏要建房子,有得是人想要衝上去的,還用徵調?也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你們都急什麽?咱們住在汴梁城裏,要徵召那也不是徵召咱啊。」
周圍的人一頓。
有人開口譏諷: 「你喝多了吧?誰家還沒幾個鄉下親戚啊?而且,到時候搞得民亂,那遼軍金軍什麽的又打過來,你以為咱們就能逃得掉?
怎麽可能獨善其身?
就是!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要真是又成了亂世,船一翻,誰都別想跑!
在雅室中的太學學子們,聽著樓下大家的議論聲,也都感到了身上肩負著的偌大責任。等我迴去就寫一封奏章,必須得讓官家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不可。殊不知他們的官家正在無限的頭疼中。而仙畫似乎還想再扔給他一個大麻煩,讓他更頭疼一些——
【除了雜徭外,北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徭役製度,那就是職役。】
【簡單理解,就是官府管轄下的各種吏目,裏正、捕快、郵差、消防員等等,都是從民間徵召人來做的。】
【可能有人要想,這不是妥妥的公務員嗎?挺好的呀!】
【不不不,北宋的職役不僅沒有工資,食宿自理,而且必須要幹滿一年。並且,到最後往往成為背鍋俠。】
剛成為裏正的富戶愁眉苦臉的迴到自己家裏。
妻子道: 這當了裏正不是一件好事嗎?怎麽瞧你卻像是天塌下來了一樣?
富戶幾乎跳了起來,情緒激動: 「你懂個啥?這就是推我出去做刀!裏正最重要的是幹什麽?是收稅!可你瞧咱們這周圍的稅,好收嗎?沒一個是好相處的!
妻子想了想周邊這些人家的德行,也慌了: 「那咋搞?」
富戶頹然坐下: 能怎麽搞,先收著唄,實在是收不到的話那也隻能咱自家墊上了。
妻子頓時不樂意了: 「怎麽能咱們自己墊?」
不然呢?」富戶放低聲音, 你以為那群人覬覦的是什麽?是咱們家的田!隻要我稍微哪裏出一點差錯,那咱們家的田可就別想保住了!
聞言,妻子也隻能頹然的坐下了。
【成為裏正還算是好的,最慘的是成為衙前的。衙前就是郵差,負責押運官府的各種東西。沒薪資、路費自理,然後當押送的東西出了問題的時候還需要自己掏腰包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