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日曆上將這十天抹去。之後的日曆再根據我們的新曆法來。」教皇採納了這條建議。
於是,1582年的10月4日後麵直接就跳到了10月15日。【這少掉的十天就是這樣來的。】
【而根據日心說重新計算出來的新曆法,這就是一直用到現在的公曆。因為是格裏高利教皇下令編寫的,因此也被稱為「格裏高利曆」。】
【格裏高利後來是怎麽解決小數點後麵多出來的天數的呢?】
【他設置了「閏年」,每400年設置97個閏年,逢閏年就是366天,比往常多出一天。】【2020年就是閏年,明年2024也是閏年。】
「所以其實這太陽曆也不是特別的準,和咱們的陰曆差不多嘛。」「就是,就是。」
百姓群中響起了竊竊私語。
大家都覺得扳迴了一城,剛才生出來的「自己的東西原來是落後的」那種羞慚感可真是不太好受。
當然了,天文學家們可以明智的看待這兩種曆法的不同。
李淳風就正在給李世民和眾位大臣們解釋: 「照這樣看,太陽曆的好處在於可以直接讓農人們知道什麽時候種地和收割,不需要二十四節氣,比較簡單。
但是咱們的陰曆加上二十四節氣,同樣可以做到這個效果。
「這兩者並不能說哪個更好,主要是看算得準還是不準。」李淳風
又道, 不過,陰曆可以反映出月亮的盈虧朔望。這一點是太陽曆做不到的。
李世民和群臣們表示懂了。
所以,關鍵隻在於算術,和方法無關。秦朝,
贏政對胡毋敬冷冷道: 「新的曆法,就以大秦建朝的那一年開始算起。就用陰陽合曆!」
既然他們可以用供奉的神來作為紀元的開端,那他也可以用大秦的建朝之年來作為新曆的開端。
那神,大秦子民可不認!
至於後世,隻要大秦的兵甲足夠勇猛,足夠強壯,隻要大秦、華夏可以一直屹立在山巔,自然不用管那西方如何想。
或許,到時候改歷的就該是他們了。
【現在咱們是公曆和農曆並行。農曆的話,每年都要公布新的信息,包括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精準到分鍾,公布重要的天象時間等等。】
【這個事情是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來維護的,所以也被稱為「紫金歷」。】紫金山天文台的觀象台上還有著明朝製造的精美渾儀和各種天文儀器。但是進到裏麵的展館,卻是全然的現代化設施。一下子就從古代邁入到了現代。鬥轉星移,日月變幻,這片天文台卻依然在星空下嘉立。
【這就是曆法的故事。】
【天文學家們,在蒙昧的時代就學會抬頭看天,並將天文從神學發展成為了一門科學,在「神」的視線下總結規律,指導生產。】
【他們是先驅者,是啟明星。】
【為了感謝這些古代天文學家的突出貢獻,如今我們會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宇宙中的一些星體與地貌。讓他們的名字和自己鍾愛的天空、宇宙一起閃耀。】
【這是後輩們予以的尊重與浪漫。】華夏古代天文學家們的頭像依次的出現在仙畫上。先是石申。
字幕在旁邊顯示: 「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將月球背麵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石申環形山』。
路小柒在月球的影像上標註了石申環形山的位置,那是一座古老的隕石坑。再是落下閎。
一顆在宇宙中緩慢運行的小行星出現了。
小行星16757號,發現於1996年9月18日。為了紀念西漢的天文學家,《太初曆》的創作者,將其
命名為落下閎星。
再是張衡。
「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將月球背麵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小行星1802號,1977年被命名為張衡星,用以紀念東漢的天文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張衡。
緊接著的是祖沖之。
同樣是一座環形山,和一顆小行星,分別為祖沖之環形山和編號1888號的祖沖之星。他的稱號是天文學家、數學家、科學家。
元朝的郭守敬和祖沖之享受了一樣的待遇。
郭守敬環形山與編號為2012的郭守敬星。
一座恢弘的白色望遠鏡出現了,它就像是大型的建築一樣立在地麵,隻是口徑就有四米。
為了紀念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以及水利工程學家郭守敬,我國將新建造完工most望遠鏡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
小行星1972號,為了紀念唐朝的天文學家一行,被命名為了「一行星」。小行星2027號,為了紀念宋朝的科學家、天文學家沈括,被命名為了「沈括星」。1
大家都仰頭看著天幕上出現的一顆顆星辰,天幕旁的星辰也都在閃耀。
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包括讀過書的,在之前都沒有聽過這幾位的名字,也不了解他們的生平和成就。但是現在,他們卻看著這些先驅者在天幕上閃著光。
「他們是變成天上的星星了嗎?」有孩童天真的問。
不是,是天上的星星屬於他們了!大人也不是很懂這個命名的規則和意義,單純的以為是他們擁有了宇宙中的星辰。
反正,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哇!」孩童張大嘴巴,簡直無法想像。
於是,1582年的10月4日後麵直接就跳到了10月15日。【這少掉的十天就是這樣來的。】
【而根據日心說重新計算出來的新曆法,這就是一直用到現在的公曆。因為是格裏高利教皇下令編寫的,因此也被稱為「格裏高利曆」。】
【格裏高利後來是怎麽解決小數點後麵多出來的天數的呢?】
【他設置了「閏年」,每400年設置97個閏年,逢閏年就是366天,比往常多出一天。】【2020年就是閏年,明年2024也是閏年。】
「所以其實這太陽曆也不是特別的準,和咱們的陰曆差不多嘛。」「就是,就是。」
百姓群中響起了竊竊私語。
大家都覺得扳迴了一城,剛才生出來的「自己的東西原來是落後的」那種羞慚感可真是不太好受。
當然了,天文學家們可以明智的看待這兩種曆法的不同。
李淳風就正在給李世民和眾位大臣們解釋: 「照這樣看,太陽曆的好處在於可以直接讓農人們知道什麽時候種地和收割,不需要二十四節氣,比較簡單。
但是咱們的陰曆加上二十四節氣,同樣可以做到這個效果。
「這兩者並不能說哪個更好,主要是看算得準還是不準。」李淳風
又道, 不過,陰曆可以反映出月亮的盈虧朔望。這一點是太陽曆做不到的。
李世民和群臣們表示懂了。
所以,關鍵隻在於算術,和方法無關。秦朝,
贏政對胡毋敬冷冷道: 「新的曆法,就以大秦建朝的那一年開始算起。就用陰陽合曆!」
既然他們可以用供奉的神來作為紀元的開端,那他也可以用大秦的建朝之年來作為新曆的開端。
那神,大秦子民可不認!
至於後世,隻要大秦的兵甲足夠勇猛,足夠強壯,隻要大秦、華夏可以一直屹立在山巔,自然不用管那西方如何想。
或許,到時候改歷的就該是他們了。
【現在咱們是公曆和農曆並行。農曆的話,每年都要公布新的信息,包括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精準到分鍾,公布重要的天象時間等等。】
【這個事情是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來維護的,所以也被稱為「紫金歷」。】紫金山天文台的觀象台上還有著明朝製造的精美渾儀和各種天文儀器。但是進到裏麵的展館,卻是全然的現代化設施。一下子就從古代邁入到了現代。鬥轉星移,日月變幻,這片天文台卻依然在星空下嘉立。
【這就是曆法的故事。】
【天文學家們,在蒙昧的時代就學會抬頭看天,並將天文從神學發展成為了一門科學,在「神」的視線下總結規律,指導生產。】
【他們是先驅者,是啟明星。】
【為了感謝這些古代天文學家的突出貢獻,如今我們會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宇宙中的一些星體與地貌。讓他們的名字和自己鍾愛的天空、宇宙一起閃耀。】
【這是後輩們予以的尊重與浪漫。】華夏古代天文學家們的頭像依次的出現在仙畫上。先是石申。
字幕在旁邊顯示: 「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將月球背麵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石申環形山』。
路小柒在月球的影像上標註了石申環形山的位置,那是一座古老的隕石坑。再是落下閎。
一顆在宇宙中緩慢運行的小行星出現了。
小行星16757號,發現於1996年9月18日。為了紀念西漢的天文學家,《太初曆》的創作者,將其
命名為落下閎星。
再是張衡。
「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將月球背麵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小行星1802號,1977年被命名為張衡星,用以紀念東漢的天文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張衡。
緊接著的是祖沖之。
同樣是一座環形山,和一顆小行星,分別為祖沖之環形山和編號1888號的祖沖之星。他的稱號是天文學家、數學家、科學家。
元朝的郭守敬和祖沖之享受了一樣的待遇。
郭守敬環形山與編號為2012的郭守敬星。
一座恢弘的白色望遠鏡出現了,它就像是大型的建築一樣立在地麵,隻是口徑就有四米。
為了紀念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以及水利工程學家郭守敬,我國將新建造完工most望遠鏡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
小行星1972號,為了紀念唐朝的天文學家一行,被命名為了「一行星」。小行星2027號,為了紀念宋朝的科學家、天文學家沈括,被命名為了「沈括星」。1
大家都仰頭看著天幕上出現的一顆顆星辰,天幕旁的星辰也都在閃耀。
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包括讀過書的,在之前都沒有聽過這幾位的名字,也不了解他們的生平和成就。但是現在,他們卻看著這些先驅者在天幕上閃著光。
「他們是變成天上的星星了嗎?」有孩童天真的問。
不是,是天上的星星屬於他們了!大人也不是很懂這個命名的規則和意義,單純的以為是他們擁有了宇宙中的星辰。
反正,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哇!」孩童張大嘴巴,簡直無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