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他還是不太相信這個事實,又問友人:「是不是我們聽錯了,或許隻是和我同名同姓?」
主要是他現在還年輕,自己獨立出診也不過是幾年的時間,若是幾十年後功成名就的他,或許就不會再這樣自我懷疑。
友人想起他剛剛看的那本病案和心得體會,心中已經有了定論:「再看看。」
【兒科!】
【就算是不了解醫院不了解醫生的人也都知道,兒科在醫院裏的特殊地位。這些年,兒科的「用醫荒」已經不算是什麽新聞,大家都知道兒科缺人。每每到了疾病多發期,比如現在的流感季時,兒童醫院裏的排隊情況往往是這樣的。】
在兒童醫院的門診大廳裏,抱著孩子的家長焦急的在等待。
在椅子上坐著的,在醫生診室門口排隊的,甚至還有直接排隊排到了戶外的。有爸爸抱著小孩接受採訪:「我們都排了快三個小時了。」
醫院的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最近是流感高發期,最長的一次排隊超過五個小時以上,我們正在盡量解決就診困難的問題。
所有的人眼睛都為之一亮,尤其是原本就在想像後世醫療會是什麽樣的大夫們。
「這就是後世的醫館?」錢乙頓時將是不是自己的疑問拋諸於腦後,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的盯著天幕,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友人道:「……這個規模,似乎不能用醫館來稱唿了,他們叫醫院。」就像是書院一般。
看看那些樓宇,每一棟都極為巨大。而且鏡頭掃過的時候,真的是人山人海。
孫思邈在趕往長安的路途之中也在關注仙畫:「現在有醫館,裏麵除了大夫本人之外,還會延請其他的大夫來坐堂。這醫院,似乎也是這樣的情形,隻是大夫要更加多。
孫思邈的弟子充滿敬畏的點點頭:師父,那不是多一點,那真的是多很多很多呀。
那些穿著白色大褂的應該就是醫生,他仔細數了一下,每個畫麵裏麵的醫生不少於十位,甚至還更多。
兒童醫院……」孫思邈頗為欣慰,「看來後世的兒科的確是獨立出來了。不知道有沒有專門的婦科醫院?
像搞政治的,聯想得就更多一點。
劉徹驚嘆之餘卻也覺得合理:「後世人口如此之多,也的確需要這種巨型醫館才行。」
他自己是有太醫的,所以在他一開始的思維裏並沒有「大漢醫生少」的這個概念。但現在一想,覺得大漢的醫生貌似的確是少了那麽一點點。
你看看,這華夏十大名醫榜,大漢連一個醫生都沒有上榜!
一個都沒有!
漢末的那兩位不算。
劉徹心裏想起之前講到的「長壽的秘訣」,和醫療水平也有關係。
他琢磨著,雖然仙畫透露了自己活得挺長,但誰會不想要活得更長一點呢?這大漢的醫療水平,還得再往上提一提才行!
【除了兒童醫院本身就少,也有兒科醫生人手不足的原因。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實在是太難了!兒童的病症往往複雜多變,再加上他們年紀小不知道表達,就更難治。這就要求兒科醫生不僅需要醫術好,還要有耐心才行。】
【而在古代,兒科被稱為「啞科」,就是因為小孩子說話也不會表達,所以在沒有任何儀器的時候根本就難以診斷他們到底得了什麽病。】
背著藥箱的大夫彎腰詢問兩三歲的孩童,試圖問出他真實的情況。但是小孩子隻是躲在爹娘的懷裏哭個不停。
大夫隻能嘆口氣,搖搖頭,隨便檢查了兩下就開了張藥方遞給小孩的父母。【但,有一名兒科醫生卻能夠被天下的病患們推崇,無比信任。】【那就是開創了兒科之首的北宋大夫,錢乙!】
友人站起身,笑嗬嗬的拱手向錢乙道:「恭喜恭喜,青史留名!」如果說剛剛沒有確定,但現在卻是聽得清清楚楚。北宋的錢乙,沒錯的。
錢乙隻覺得自己像是踩在了棉花上,有些傻嗬嗬的:「我何德何能……」
友人正色道:「你不用妄自菲薄,」他拿起桌上錢乙的那一冊心得,又是佩服又是自愧不如,剛剛我看到你這本心得的時候,就知道你往後肯定是有所成就的。
明朝。
李時珍依然是和自己的友人一起觀看仙畫。兩人都點頭:「錢乙
的確是實至名歸。」現在明朝的大夫,尤其是專注於給小兒治病的大夫,誰不學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
【現在提到錢乙,不是學醫的人可能還比較陌生。但有一個你們絕對是聽過的,那就是滋陰補腎的六味地黃丸!不錯,這正是錢乙研發出來。而且這味藥呢,一開始的版本其實是為了治療小孩子生長發育遲緩,囟門不合等病症而研製的。後來,經過一些演變,就成了現在成人版的六味地黃丸。】
【也是頗為神奇,估計錢乙自己也想不到。】
碩大的藥盒光芒四射的出現在了仙畫裏,占據了最中心的位置。
某位德高望重的穿著後世唐裝的老演員,笑容可掬的舉著它,語氣鏗鏘有力:xxx牌六味地黃丸,治腎虧不含糖!
天幕前的錢乙沉默了:..
這六味地黃丸雖然他目前還沒有配出來,但是可想而知,以他的風格肯定是配給小兒吃的。所以後麵到底是出了什麽錯?
友人朝錢乙揶揄道:「這六味地黃丸,不知你這兒還有沒有?我倒是想要替朋友求一丸……」錢乙麵無表情的瞪他一眼。
主要是他現在還年輕,自己獨立出診也不過是幾年的時間,若是幾十年後功成名就的他,或許就不會再這樣自我懷疑。
友人想起他剛剛看的那本病案和心得體會,心中已經有了定論:「再看看。」
【兒科!】
【就算是不了解醫院不了解醫生的人也都知道,兒科在醫院裏的特殊地位。這些年,兒科的「用醫荒」已經不算是什麽新聞,大家都知道兒科缺人。每每到了疾病多發期,比如現在的流感季時,兒童醫院裏的排隊情況往往是這樣的。】
在兒童醫院的門診大廳裏,抱著孩子的家長焦急的在等待。
在椅子上坐著的,在醫生診室門口排隊的,甚至還有直接排隊排到了戶外的。有爸爸抱著小孩接受採訪:「我們都排了快三個小時了。」
醫院的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最近是流感高發期,最長的一次排隊超過五個小時以上,我們正在盡量解決就診困難的問題。
所有的人眼睛都為之一亮,尤其是原本就在想像後世醫療會是什麽樣的大夫們。
「這就是後世的醫館?」錢乙頓時將是不是自己的疑問拋諸於腦後,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的盯著天幕,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友人道:「……這個規模,似乎不能用醫館來稱唿了,他們叫醫院。」就像是書院一般。
看看那些樓宇,每一棟都極為巨大。而且鏡頭掃過的時候,真的是人山人海。
孫思邈在趕往長安的路途之中也在關注仙畫:「現在有醫館,裏麵除了大夫本人之外,還會延請其他的大夫來坐堂。這醫院,似乎也是這樣的情形,隻是大夫要更加多。
孫思邈的弟子充滿敬畏的點點頭:師父,那不是多一點,那真的是多很多很多呀。
那些穿著白色大褂的應該就是醫生,他仔細數了一下,每個畫麵裏麵的醫生不少於十位,甚至還更多。
兒童醫院……」孫思邈頗為欣慰,「看來後世的兒科的確是獨立出來了。不知道有沒有專門的婦科醫院?
像搞政治的,聯想得就更多一點。
劉徹驚嘆之餘卻也覺得合理:「後世人口如此之多,也的確需要這種巨型醫館才行。」
他自己是有太醫的,所以在他一開始的思維裏並沒有「大漢醫生少」的這個概念。但現在一想,覺得大漢的醫生貌似的確是少了那麽一點點。
你看看,這華夏十大名醫榜,大漢連一個醫生都沒有上榜!
一個都沒有!
漢末的那兩位不算。
劉徹心裏想起之前講到的「長壽的秘訣」,和醫療水平也有關係。
他琢磨著,雖然仙畫透露了自己活得挺長,但誰會不想要活得更長一點呢?這大漢的醫療水平,還得再往上提一提才行!
【除了兒童醫院本身就少,也有兒科醫生人手不足的原因。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實在是太難了!兒童的病症往往複雜多變,再加上他們年紀小不知道表達,就更難治。這就要求兒科醫生不僅需要醫術好,還要有耐心才行。】
【而在古代,兒科被稱為「啞科」,就是因為小孩子說話也不會表達,所以在沒有任何儀器的時候根本就難以診斷他們到底得了什麽病。】
背著藥箱的大夫彎腰詢問兩三歲的孩童,試圖問出他真實的情況。但是小孩子隻是躲在爹娘的懷裏哭個不停。
大夫隻能嘆口氣,搖搖頭,隨便檢查了兩下就開了張藥方遞給小孩的父母。【但,有一名兒科醫生卻能夠被天下的病患們推崇,無比信任。】【那就是開創了兒科之首的北宋大夫,錢乙!】
友人站起身,笑嗬嗬的拱手向錢乙道:「恭喜恭喜,青史留名!」如果說剛剛沒有確定,但現在卻是聽得清清楚楚。北宋的錢乙,沒錯的。
錢乙隻覺得自己像是踩在了棉花上,有些傻嗬嗬的:「我何德何能……」
友人正色道:「你不用妄自菲薄,」他拿起桌上錢乙的那一冊心得,又是佩服又是自愧不如,剛剛我看到你這本心得的時候,就知道你往後肯定是有所成就的。
明朝。
李時珍依然是和自己的友人一起觀看仙畫。兩人都點頭:「錢乙
的確是實至名歸。」現在明朝的大夫,尤其是專注於給小兒治病的大夫,誰不學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
【現在提到錢乙,不是學醫的人可能還比較陌生。但有一個你們絕對是聽過的,那就是滋陰補腎的六味地黃丸!不錯,這正是錢乙研發出來。而且這味藥呢,一開始的版本其實是為了治療小孩子生長發育遲緩,囟門不合等病症而研製的。後來,經過一些演變,就成了現在成人版的六味地黃丸。】
【也是頗為神奇,估計錢乙自己也想不到。】
碩大的藥盒光芒四射的出現在了仙畫裏,占據了最中心的位置。
某位德高望重的穿著後世唐裝的老演員,笑容可掬的舉著它,語氣鏗鏘有力:xxx牌六味地黃丸,治腎虧不含糖!
天幕前的錢乙沉默了:..
這六味地黃丸雖然他目前還沒有配出來,但是可想而知,以他的風格肯定是配給小兒吃的。所以後麵到底是出了什麽錯?
友人朝錢乙揶揄道:「這六味地黃丸,不知你這兒還有沒有?我倒是想要替朋友求一丸……」錢乙麵無表情的瞪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