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歷史衍生]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作者:火星少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可汗對此發出了自己的感慨:果然迂腐至極!
北宋,涪州。
涪州城內有一安靜院落,正是程頤的住處。他因反對新黨,被貶到涪州,雖然沒有被囚禁,但是也不能出涪州城,程頤閑來無事就教導弟子並且開開講學。日子過得也算是平靜。
但這一份平靜卻被仙畫打破了。
程頤坐在書房內,房門大開,他失魂落魄,麵色慘白。
他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思想竟然會對後世產生這麽大的影響,還是不好的影響,被後世之人如此痛罵。
而自己在道學討論之中的一句話,被後世擴大到了這樣的地步!!
華夏古代的知識分子,看重的是青史留名。
原來自己留的卻是這樣的名聲!
門外有家僕匆匆而過,他叫住:「何事慌張?」
家僕支支吾吾,程頤本就因為仙畫而心煩意亂,厲聲道:「說!」
「門外有人扔雞蛋……」下人不敢看他的眼睛。
實際上,還不單單是有人扔雞蛋,而是一群人。還有潑辣民婦大聲嚷嚷:連律法都沒有阻止寡婦再嫁,你算是哪根蔥?!」
下人們什麽時候麵對過這樣的架勢,隻能倉皇而退,關門了事。
程頤晃了一下,隻覺得嘴中鮮甜,一口鮮血直接噴了出來。
「老爺!」
他搖搖手,瞬間像是老了十幾歲,慘澹說道:「從今日起,閉門不出,謝絕一切訪客。」
【不管是任何領域,思想、商業、學術……一家獨大都不是什麽好事。獨尊儒術在初期給華夏帶來思想大一統,從而平穩了政局。但後續,卻越走越偏。】
【在程朱理學這樣宣揚絕對服從的思想指導下,整個社會就像是一潭死水,逐漸散發著腐朽的氣息。而科學,是要有活力的,是要質疑權威、挑戰權威的。至此,華夏已經失去了培養科學思維的土壤!】
【能讓這樣的學說成為主流,明朝的帝王
們功不可沒。朱元璋既要用儒,卻也提防著儒家。孟子講民貴君輕,朱元璋覺得這樣的思想會影響到老朱家的統治,直接讓人把孟子搬離了孔廟,簡單粗暴,倒也符合他的風格。嘉靖九年,講究儒法結合的荀子也被逐出了孔廟。】
廢棄的泥像被砸碎,扔在了幽暗角落。
鹹陽宮內。
李斯不顧始皇在側,憤怒喊道:豎子爾敢!
他雖然後來改修法家,但荀子依然還是他的老師。
如今見到老師的塑像被如此對待,恨不得提刀殺過去。
和他同樣憤怒的還有西漢的董仲舒,以及太學中的學生們。
儒家將孔子奉為聖人,孟子奉為亞聖,苟子奉為後聖。
雖然有人的觀點偏孔子,有人的觀點偏孟子或荀子,論道的時候也會對對方不假辭色,甚至直接破口大罵,什麽「酸儒」「賤儒」之稱不絕於口。但內心深處對於這幾位先賢還是尊敬的。自然也看不得這樣的景象!5
董仲舒憤怒之餘,心中卻清醒。
就像他為了迎合帝王而將儒家的思想改動的行徑一般,後世隻是把這種行為更加擴大了,表現得更加赤\\裸\\裸而已。
「不過是工具罷了……」
南宋,慶元二年。
在黑暗的牢獄中,有一方小窗,可以看到外麵的天色。
朱熹很喜歡透過這扇窗戶看外麵,可以讓他感受到外麵流動的空氣,讓他在這樣的境遇裏得到些微的慰藉。
他是以「偽學魁首」的罪名下獄的,監察史沈繼祖捕風捉影,捏造了他所謂的十大罪證。他的門人和他一樣,有的被下獄,有的被流放。他甚至聽聞,外麵有人叫囂要「斬朱熹以絕偽學」。
朱熹知道,這些罪證都是假的。
但他的論著裏,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要通過匡正君王的道德來限製君權,惹到了不該惹的人,這才是真的。
朱熹並不因此而感到害怕。
他走在了正確的路上,是其他人該害怕才對。
但看了仙畫之中,朱熹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三綱五常真的是對的嗎?
用服從來建
立一個穩定的社會,是錯的嗎?
忠君,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朱熹慘然笑出聲:「這一切難道都是錯的嗎?」
下獄他不怕,但此刻他卻怕了。
耽誤華夏進步的罪人,這條罪狀他承擔不起!
他也感到憤怒。
他的思想中並不單單隻有三綱五常和服從!
總成立武藝專營幹產工家字成又氏乙,買於常土家。
每一代的思想家對帝王進行遊說,希望他們能採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建立起符合自己想像中的社會。但帝王卻也不傻,當思想家們的觀點和他的利益有悖時,往往就會產生無數矛盾。
比如,他的這次下獄。
而後世,又是誰,抓住了他的論著中的這幾個點,然後無視環境,將這幾個點無限擴大?
他喃喃自語:「不過是工具罷了……」
本來他還想這次要是能脫身,迴去就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著作和典籍,好讓自己的理念傳給後代。
但現在,卻忽然心灰意冷。
算了,算了,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
北宋,涪州。
涪州城內有一安靜院落,正是程頤的住處。他因反對新黨,被貶到涪州,雖然沒有被囚禁,但是也不能出涪州城,程頤閑來無事就教導弟子並且開開講學。日子過得也算是平靜。
但這一份平靜卻被仙畫打破了。
程頤坐在書房內,房門大開,他失魂落魄,麵色慘白。
他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思想竟然會對後世產生這麽大的影響,還是不好的影響,被後世之人如此痛罵。
而自己在道學討論之中的一句話,被後世擴大到了這樣的地步!!
華夏古代的知識分子,看重的是青史留名。
原來自己留的卻是這樣的名聲!
門外有家僕匆匆而過,他叫住:「何事慌張?」
家僕支支吾吾,程頤本就因為仙畫而心煩意亂,厲聲道:「說!」
「門外有人扔雞蛋……」下人不敢看他的眼睛。
實際上,還不單單是有人扔雞蛋,而是一群人。還有潑辣民婦大聲嚷嚷:連律法都沒有阻止寡婦再嫁,你算是哪根蔥?!」
下人們什麽時候麵對過這樣的架勢,隻能倉皇而退,關門了事。
程頤晃了一下,隻覺得嘴中鮮甜,一口鮮血直接噴了出來。
「老爺!」
他搖搖手,瞬間像是老了十幾歲,慘澹說道:「從今日起,閉門不出,謝絕一切訪客。」
【不管是任何領域,思想、商業、學術……一家獨大都不是什麽好事。獨尊儒術在初期給華夏帶來思想大一統,從而平穩了政局。但後續,卻越走越偏。】
【在程朱理學這樣宣揚絕對服從的思想指導下,整個社會就像是一潭死水,逐漸散發著腐朽的氣息。而科學,是要有活力的,是要質疑權威、挑戰權威的。至此,華夏已經失去了培養科學思維的土壤!】
【能讓這樣的學說成為主流,明朝的帝王
們功不可沒。朱元璋既要用儒,卻也提防著儒家。孟子講民貴君輕,朱元璋覺得這樣的思想會影響到老朱家的統治,直接讓人把孟子搬離了孔廟,簡單粗暴,倒也符合他的風格。嘉靖九年,講究儒法結合的荀子也被逐出了孔廟。】
廢棄的泥像被砸碎,扔在了幽暗角落。
鹹陽宮內。
李斯不顧始皇在側,憤怒喊道:豎子爾敢!
他雖然後來改修法家,但荀子依然還是他的老師。
如今見到老師的塑像被如此對待,恨不得提刀殺過去。
和他同樣憤怒的還有西漢的董仲舒,以及太學中的學生們。
儒家將孔子奉為聖人,孟子奉為亞聖,苟子奉為後聖。
雖然有人的觀點偏孔子,有人的觀點偏孟子或荀子,論道的時候也會對對方不假辭色,甚至直接破口大罵,什麽「酸儒」「賤儒」之稱不絕於口。但內心深處對於這幾位先賢還是尊敬的。自然也看不得這樣的景象!5
董仲舒憤怒之餘,心中卻清醒。
就像他為了迎合帝王而將儒家的思想改動的行徑一般,後世隻是把這種行為更加擴大了,表現得更加赤\\裸\\裸而已。
「不過是工具罷了……」
南宋,慶元二年。
在黑暗的牢獄中,有一方小窗,可以看到外麵的天色。
朱熹很喜歡透過這扇窗戶看外麵,可以讓他感受到外麵流動的空氣,讓他在這樣的境遇裏得到些微的慰藉。
他是以「偽學魁首」的罪名下獄的,監察史沈繼祖捕風捉影,捏造了他所謂的十大罪證。他的門人和他一樣,有的被下獄,有的被流放。他甚至聽聞,外麵有人叫囂要「斬朱熹以絕偽學」。
朱熹知道,這些罪證都是假的。
但他的論著裏,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要通過匡正君王的道德來限製君權,惹到了不該惹的人,這才是真的。
朱熹並不因此而感到害怕。
他走在了正確的路上,是其他人該害怕才對。
但看了仙畫之中,朱熹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三綱五常真的是對的嗎?
用服從來建
立一個穩定的社會,是錯的嗎?
忠君,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朱熹慘然笑出聲:「這一切難道都是錯的嗎?」
下獄他不怕,但此刻他卻怕了。
耽誤華夏進步的罪人,這條罪狀他承擔不起!
他也感到憤怒。
他的思想中並不單單隻有三綱五常和服從!
總成立武藝專營幹產工家字成又氏乙,買於常土家。
每一代的思想家對帝王進行遊說,希望他們能採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建立起符合自己想像中的社會。但帝王卻也不傻,當思想家們的觀點和他的利益有悖時,往往就會產生無數矛盾。
比如,他的這次下獄。
而後世,又是誰,抓住了他的論著中的這幾個點,然後無視環境,將這幾個點無限擴大?
他喃喃自語:「不過是工具罷了……」
本來他還想這次要是能脫身,迴去就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著作和典籍,好讓自己的理念傳給後代。
但現在,卻忽然心灰意冷。
算了,算了,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