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欽蓮皺皺眉:“這是何意?”
寇輔真避而不答,反而又問:
“將軍,您為何而戰?”
宋欽蓮不假思索:“止戰啊。”
以戰止戰,簡單粗暴,唿唿哈哈!
“那怎樣才算功成?”
宋欽蓮雙眸閃過一絲寒意:“和天下,止殺戮,王道不行,便行兵道!將中原的胡人屠淨之日,便算功成之時。”
寇輔真搖頭:“如此大行殺伐,怎能冠以‘止戰’之名?”他抬手行了個道禮:
“將軍此舉是有悖天意,是逆天之行。我知道將軍您有平定河山的誌向,卻背不起這逆天改勢的命。老道此次來,便是勸將軍放過燕然剩下的五座城池,您半年連克燕然七城,克一城燒一城,破一城屠一城,這是濫行殺伐,兵出無名啊。”
“嗬。天意?”宋欽蓮忍不住笑出聲,隨即拍案暴怒:
“什麽狗屁天意?漢室不振是天意?‘五胡亂華’是天意?你知不知道,兩年前雲中郡失守,柔然大肆屠城,我母親和長兄一家全都喪命,我那小侄女尚在繈褓之中!我父親得知此事後急赴雲中郡,卻氣急攻心從馬上墜下受了重傷,苦撐了半年還是走了,他死前拉著我和弟弟的手,命我二人發誓,誓要殺淨胡虜,為我母親兄長報仇!”
宋欽蓮雙目含淚:“老道,我問你!難道我眼睜睜地看著那些胡人殺我兄弟,淫我姊妹,辱我先人,禍我中原,便是你所謂的天意?”
寇謙之臉色不改:“如果我說雲中郡失守乃是天譴呢?”
“你什麽意思?”
他神情肅穆:
“將軍是後世人,知曉未來事,也應該知道原本曆史上的雲中郡沒有此劫的,胡人建立的前朝在這個時候也沒有覆滅,雲中此時應該是歸胡人管轄。老道前麵就說過,將軍您不是普通人,您既然應天意而顯身於此,您的選擇皆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您興兵起義,擊垮了胡人的朝廷,卻不加收斂,又一路北上,四起硝煙。凡事過則損,天道自有它修正的辦法,雲中郡失守便可以看做是天道給您的警告...”
宋欽蓮不可置信,感覺這簡直是荒謬至極,氣到冷笑:“嗬?給我的警告?”
“將軍既然來自後世,那您自然應該知道,漢室最終會迴到正統,但卻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在中原,胡衰漢昌是結果,但宇宙萬物卻皆有其運行的規律,您讓結果提前到來,便是逆了天道大勢。”
更何況從東漢算起,胡人已經入關快兩百年了,胡人們從魏蜀吳時就開始遷入中原定居,僅是黃河以南便有百萬胡人生息,您要將這些人全部殺淨,這豈不是要造下聞所未聞的殺孽?”
這些事情宋欽蓮當然知道,可是當她真正生活在這個世界裏,親眼目睹焦土萬裏生靈塗炭的慘狀,再親身體會殺親之仇,亡國之恨時,她根本無法保持置之身外的冷靜。
她的出現,注定是一個悲劇,早已知曉事情的結局,卻做不到麻木的束手就擒。
她不知道其他穿越者們,如何帶著超越時代的見識與良知去適應穿越的世界。
是麻木不仁地沉淪其中,順應命運後得過且過?還是竭盡全力的做出改變?哪怕以身殉道,也欣然地死於曆史的漫漫寒夜中,死於對自己良知與人性尊嚴的踐行中。
對於她宋欽蓮來說,她選擇的便是後者。既然有了超越這個時代的目光,就應該去做超越這個時代的事情。
哪怕殫精竭慮後也掀不起一朵浪花,哪怕以命相搏後死的寂寂無聲,她也去與天道鬥上一鬥。
“我若是偏要逆天而為呢?”她雙眼寒光湛湛,卷著殺氣:
“明日攻下燕然的渠中城後,本將偏要縱火焚了他們最大的城,告慰我父母兄長,還有千千萬萬漢家手足的在天之靈!”
寇謙之看著宋欽蓮眼底的嗜血殺氣,頭疼不已。
先天之炁既會強壯人的筋骨,也會讓人變得喜戰好殺。先前以為宋欽蓮是個女子,先天之炁對其性情不會有影響,如今一看還是有影響的。
他最後勸道:“哪怕將軍此舉會遭天罰,將軍也要一意孤行嗎?”
宋欽蓮完全聽不進去勸告:“天罰?胡虜犯我漢家山河,殺我漢人同胞時,天罰在哪兒?漢與胡,本就是你死我亡。本將此時退半步,便會留胡人一絲生機,本將身後的同胞便會多一分國破家亡之險!”
帳外傳來了激昂雄壯的鳴鼓號角之聲,她的大軍已經準備好了向著渠中城開拔。
“若是真有天罰,那便盡管來“宋欽蓮起身,頭也不迴的走出帳去,一身寒光玄鐵甲胄錚鏘作響:
“有本將替天下萬萬漢民受著!!!”
她已經有了能做出改變的起點,卻依舊看不到自己的終點。
倘若能做一位殉道者,何嚐不是一種悲壯到極致的解脫與成全。
寇輔真看著宋欽蓮的背影,嗟歎道:“罷罷罷,天意不可違,天命不可改。”
李望舒在一旁,感覺自己腦子都不夠用了,什麽‘先天之炁’,什麽‘天譴’,什麽‘後世之人’,什麽‘氣,運,勢’。
這些聞所未聞的新詞,一個個從兩人嘴裏蹦出來,但自己卻聽得頭暈目眩。
看著母後出帳,李望舒抬腳欲跟上,但無論怎麽努力都出不來帳門。
“不要白費力氣了。”原本在她身後靜坐的寇輔真忽然出聲。
李望舒一驚,忽的周圍又是一黑,眼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不見。
在虛無的黑暗中,李望舒忍不住大喊:
“妖道,你給我使了什麽妖法?”
“剛才是怎麽迴事?我母後呢?”
“寇輔真,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李望舒…”一道蒼老的聲音響起,“你的所有疑問,我這裏都有答案....”
李望舒靜聲,等他繼續說,結果迴應她的卻是令人有些煎熬的安靜。
就在李望舒又要開口之時,寇輔真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來靜輪宮找我,我會告訴你一切的答案.....”
*******
李望舒緩過神的時候,發現自己正在大殿中對著那神像發呆,那小道也還在旁邊。
怎麽迴事,剛才自己是做了個白日夢嗎?
“貴客貴客”小道喚了聲,“這就是我們祖師爺,您拜完,我們就迴去吧?”
李望舒揉揉頭,一陣眩暈:“什麽祖師爺?這不是你師父嗎?”
那小道摸了摸鼻子:“我師父哪有這麽厲害啊,這個是可我們北天師道的祖師爺啊。”
小道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李望舒:“不是您要來拜我們祖師爺的嗎?怎麽會不認識他是誰呢?”
“是我自己要過來的?”李望舒指著自己不可思議的問。
“對啊,你忘了嗎?”莫羅渾和崔堯臣也進了大殿:“你非要過來拜,我們等你半天了,怎麽還沒拜完?”
“........”
大白天見鬼了?
李望舒看著外麵的暖洋洋的太陽,卻突然打了個寒顫,背後滿是冷汗。
——————————————
與正文有關,但關係不大,純分享:
(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一有意思的事情,平時常用的“五胡亂華”的說法其實是片麵的。我查了知網很多相關參考文獻,目前是沒有學者明確讚同“五胡亂華”這個說法的,而且駁正該說法的文獻很多。我們建國以來大陸所有的曆史教科書上也沒有“五胡亂華”這種提法。又找了幾篇下載量高的文獻看了一下,作者們也都明確了“五胡亂華”說法的片麵性。
再往後查,發現打響“五胡亂華”第一槍的匈奴人劉淵,壓根沒把自己當外人,自稱劉邦的後人,純純漢室的....
我以為“五胡亂華”是漢族被好多遊牧民族抱團輸出,實際上是因為中原“永嘉之亂”,中原王朝喪失了對邊緣區域的控製力,導致類似三國時期的戰亂四起,民不聊生,和三國時期不同之處就是裏麵少數民族參與的比例太大了。所以這段時間即是漫長的戰亂,也是民族激烈的碰撞與融合。
而且這段時間,隨著胡人漢化,漢人在胡人政權裏當高官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有‘衣冠風度盡在北朝’的說法,隋唐的五姓七望也是從“五胡亂華”這個時候開始昌盛的。)
寇輔真避而不答,反而又問:
“將軍,您為何而戰?”
宋欽蓮不假思索:“止戰啊。”
以戰止戰,簡單粗暴,唿唿哈哈!
“那怎樣才算功成?”
宋欽蓮雙眸閃過一絲寒意:“和天下,止殺戮,王道不行,便行兵道!將中原的胡人屠淨之日,便算功成之時。”
寇輔真搖頭:“如此大行殺伐,怎能冠以‘止戰’之名?”他抬手行了個道禮:
“將軍此舉是有悖天意,是逆天之行。我知道將軍您有平定河山的誌向,卻背不起這逆天改勢的命。老道此次來,便是勸將軍放過燕然剩下的五座城池,您半年連克燕然七城,克一城燒一城,破一城屠一城,這是濫行殺伐,兵出無名啊。”
“嗬。天意?”宋欽蓮忍不住笑出聲,隨即拍案暴怒:
“什麽狗屁天意?漢室不振是天意?‘五胡亂華’是天意?你知不知道,兩年前雲中郡失守,柔然大肆屠城,我母親和長兄一家全都喪命,我那小侄女尚在繈褓之中!我父親得知此事後急赴雲中郡,卻氣急攻心從馬上墜下受了重傷,苦撐了半年還是走了,他死前拉著我和弟弟的手,命我二人發誓,誓要殺淨胡虜,為我母親兄長報仇!”
宋欽蓮雙目含淚:“老道,我問你!難道我眼睜睜地看著那些胡人殺我兄弟,淫我姊妹,辱我先人,禍我中原,便是你所謂的天意?”
寇謙之臉色不改:“如果我說雲中郡失守乃是天譴呢?”
“你什麽意思?”
他神情肅穆:
“將軍是後世人,知曉未來事,也應該知道原本曆史上的雲中郡沒有此劫的,胡人建立的前朝在這個時候也沒有覆滅,雲中此時應該是歸胡人管轄。老道前麵就說過,將軍您不是普通人,您既然應天意而顯身於此,您的選擇皆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您興兵起義,擊垮了胡人的朝廷,卻不加收斂,又一路北上,四起硝煙。凡事過則損,天道自有它修正的辦法,雲中郡失守便可以看做是天道給您的警告...”
宋欽蓮不可置信,感覺這簡直是荒謬至極,氣到冷笑:“嗬?給我的警告?”
“將軍既然來自後世,那您自然應該知道,漢室最終會迴到正統,但卻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在中原,胡衰漢昌是結果,但宇宙萬物卻皆有其運行的規律,您讓結果提前到來,便是逆了天道大勢。”
更何況從東漢算起,胡人已經入關快兩百年了,胡人們從魏蜀吳時就開始遷入中原定居,僅是黃河以南便有百萬胡人生息,您要將這些人全部殺淨,這豈不是要造下聞所未聞的殺孽?”
這些事情宋欽蓮當然知道,可是當她真正生活在這個世界裏,親眼目睹焦土萬裏生靈塗炭的慘狀,再親身體會殺親之仇,亡國之恨時,她根本無法保持置之身外的冷靜。
她的出現,注定是一個悲劇,早已知曉事情的結局,卻做不到麻木的束手就擒。
她不知道其他穿越者們,如何帶著超越時代的見識與良知去適應穿越的世界。
是麻木不仁地沉淪其中,順應命運後得過且過?還是竭盡全力的做出改變?哪怕以身殉道,也欣然地死於曆史的漫漫寒夜中,死於對自己良知與人性尊嚴的踐行中。
對於她宋欽蓮來說,她選擇的便是後者。既然有了超越這個時代的目光,就應該去做超越這個時代的事情。
哪怕殫精竭慮後也掀不起一朵浪花,哪怕以命相搏後死的寂寂無聲,她也去與天道鬥上一鬥。
“我若是偏要逆天而為呢?”她雙眼寒光湛湛,卷著殺氣:
“明日攻下燕然的渠中城後,本將偏要縱火焚了他們最大的城,告慰我父母兄長,還有千千萬萬漢家手足的在天之靈!”
寇謙之看著宋欽蓮眼底的嗜血殺氣,頭疼不已。
先天之炁既會強壯人的筋骨,也會讓人變得喜戰好殺。先前以為宋欽蓮是個女子,先天之炁對其性情不會有影響,如今一看還是有影響的。
他最後勸道:“哪怕將軍此舉會遭天罰,將軍也要一意孤行嗎?”
宋欽蓮完全聽不進去勸告:“天罰?胡虜犯我漢家山河,殺我漢人同胞時,天罰在哪兒?漢與胡,本就是你死我亡。本將此時退半步,便會留胡人一絲生機,本將身後的同胞便會多一分國破家亡之險!”
帳外傳來了激昂雄壯的鳴鼓號角之聲,她的大軍已經準備好了向著渠中城開拔。
“若是真有天罰,那便盡管來“宋欽蓮起身,頭也不迴的走出帳去,一身寒光玄鐵甲胄錚鏘作響:
“有本將替天下萬萬漢民受著!!!”
她已經有了能做出改變的起點,卻依舊看不到自己的終點。
倘若能做一位殉道者,何嚐不是一種悲壯到極致的解脫與成全。
寇輔真看著宋欽蓮的背影,嗟歎道:“罷罷罷,天意不可違,天命不可改。”
李望舒在一旁,感覺自己腦子都不夠用了,什麽‘先天之炁’,什麽‘天譴’,什麽‘後世之人’,什麽‘氣,運,勢’。
這些聞所未聞的新詞,一個個從兩人嘴裏蹦出來,但自己卻聽得頭暈目眩。
看著母後出帳,李望舒抬腳欲跟上,但無論怎麽努力都出不來帳門。
“不要白費力氣了。”原本在她身後靜坐的寇輔真忽然出聲。
李望舒一驚,忽的周圍又是一黑,眼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不見。
在虛無的黑暗中,李望舒忍不住大喊:
“妖道,你給我使了什麽妖法?”
“剛才是怎麽迴事?我母後呢?”
“寇輔真,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李望舒…”一道蒼老的聲音響起,“你的所有疑問,我這裏都有答案....”
李望舒靜聲,等他繼續說,結果迴應她的卻是令人有些煎熬的安靜。
就在李望舒又要開口之時,寇輔真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來靜輪宮找我,我會告訴你一切的答案.....”
*******
李望舒緩過神的時候,發現自己正在大殿中對著那神像發呆,那小道也還在旁邊。
怎麽迴事,剛才自己是做了個白日夢嗎?
“貴客貴客”小道喚了聲,“這就是我們祖師爺,您拜完,我們就迴去吧?”
李望舒揉揉頭,一陣眩暈:“什麽祖師爺?這不是你師父嗎?”
那小道摸了摸鼻子:“我師父哪有這麽厲害啊,這個是可我們北天師道的祖師爺啊。”
小道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李望舒:“不是您要來拜我們祖師爺的嗎?怎麽會不認識他是誰呢?”
“是我自己要過來的?”李望舒指著自己不可思議的問。
“對啊,你忘了嗎?”莫羅渾和崔堯臣也進了大殿:“你非要過來拜,我們等你半天了,怎麽還沒拜完?”
“........”
大白天見鬼了?
李望舒看著外麵的暖洋洋的太陽,卻突然打了個寒顫,背後滿是冷汗。
——————————————
與正文有關,但關係不大,純分享:
(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一有意思的事情,平時常用的“五胡亂華”的說法其實是片麵的。我查了知網很多相關參考文獻,目前是沒有學者明確讚同“五胡亂華”這個說法的,而且駁正該說法的文獻很多。我們建國以來大陸所有的曆史教科書上也沒有“五胡亂華”這種提法。又找了幾篇下載量高的文獻看了一下,作者們也都明確了“五胡亂華”說法的片麵性。
再往後查,發現打響“五胡亂華”第一槍的匈奴人劉淵,壓根沒把自己當外人,自稱劉邦的後人,純純漢室的....
我以為“五胡亂華”是漢族被好多遊牧民族抱團輸出,實際上是因為中原“永嘉之亂”,中原王朝喪失了對邊緣區域的控製力,導致類似三國時期的戰亂四起,民不聊生,和三國時期不同之處就是裏麵少數民族參與的比例太大了。所以這段時間即是漫長的戰亂,也是民族激烈的碰撞與融合。
而且這段時間,隨著胡人漢化,漢人在胡人政權裏當高官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有‘衣冠風度盡在北朝’的說法,隋唐的五姓七望也是從“五胡亂華”這個時候開始昌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