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抬大轎晃晃悠悠,很快就抬到了樹王比較熟悉的皇宮北門口,就不能再坐轎了,得下來接受衛兵的搜身後,開始步行。


    黃小木自然不會帶什麽違禁品,很快就進了大門,遠遠看到三個同窗在前麵東張西望地走著,他就有些好笑,這地方他熟,可三個同窗從來沒有來過,自然充滿好奇。畢竟,皇宮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進去的。


    他快走兩步,很快追上了三個同窗,然後不說話,就在他們身後走著,沒有意外,三個同窗,都注意到了他,卻一個都沒認出他來,還當真以為是一個中年人好不容易考到了進宮殿試的機會,看他的眼光裏都充滿了同情。不容易呀,很多人考到六十多歲,還是一個秀才,連舉人都中不了,更別說進京參加殿試了。這麽看,這個中年人雖然胡子一大把,但還沒有白發蒼蒼,出來做個官也不算太晚。清朝的於成龍左宗棠都是四十好幾歲才出來做官,還都做出了大名堂。


    黃小木端著臉,忍住笑,邁著昨天晚上練了很久的,跟著何先生學習的中年人的步態,踱著四方步,不疾不徐地跟在三位同窗的身後向內宮走去。


    連朝夕相處兩年多的同窗都能騙過,騙過老爹和李西蒙那個老賊,看來並不難了。


    對了,能參加殿試的人並不多,與現在動不動就是千萬級別的高校畢業生不同,那時,殿試的考生都是優中選優,一般數百人左右,有時候更少。殿試開創者是女皇武則天,參加殿試的有上萬人。這是女皇為自己掌管天下大量選拔人才,所以,人數比較多。那時的殿試還是淘汰製,讓已經通過會試的考生,如果沒有通過殿試,還會被淘汰出局,讓一部分會試高手,屢屢考不中殿試,而心生怨恨,後來,一些朝代就不淘汰了。畢竟,能夠通過會試的人,都已經是千百人裏挑一,好不容易擠上來了,你卻說人家什麽都不是,十年寒窗,豈不白熬了?


    而小樹和文霸天、武踏平、潘天印參加的殿試,還在堅持淘汰製。隻有中了一甲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才能由皇帝當場封官職,則進士及第;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顯然,這四個家夥是衝著一甲前四名來的。而他們內部,則都認為自己有七八成勝算拿到前兩名。當然武踏平除外,他更喜歡做武將,如果參加武舉考試,則武狀元非他莫屬。但他已經很牛了,愛武之人參加文科考試,照樣通過了三試,會試的成績還非常靠前,一般隻會打打殺殺的武夫,顯然達不到這樣文武雙全的水準。


    今天參加殿試的人,據小樹了解,有三百人之多。如果都通過的話除了前三名,其餘人,都會優先安排官職,但不是當場。很多輪為候補,隻有前麵的官員下來了,位置騰出來了,你才有機會去補缺。而那時的官員是非常少的,一個縣有品級的官員不過個位數,一個州府也不過數十人,屬於典型的小衙門,這樣做的好處是,減輕了國家的負擔,更減輕了老百姓供養的人數。不像何懿家穿越前某些國家,遍地都是官兒,一天到晚除了開會,就是擾民,待遇還不差。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三百名考生都到齊後,大家在監考官的安排下,在指定的位置坐好,然後現場答題,仍舊是寫策論之類的命題作文。題目就是對當前的大政方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也是有套路的,自然一上來就是先是把當今皇上好好歌頌一番,然後再把一些一二品大元表揚一下,接著就你感興趣的一些政策可以委婉地提出“完善”之法,諸如進一步發展生產力,進一步精兵強國,進一步免除老百姓的苛捐雜稅,進一步加強吏治,反對貪汙浪費等,當然也可以老生常談,說什麽以德治國,以法治國,把權力關進監督的籠子,要給百姓監督官員的權力等。能通過會試的家夥,寫這些都是手到擒來,不知這麽多年寫了多少遍了,為了勝出,往往還會提出一些新奇的觀點,就像現代社會有人提出自行車比汽車汙染嚴重,建議取消退休工資以減輕財政負擔等石破天驚的“策論”一樣,那個時候的學生也懂“吸引眼球”,畢竟要讓皇帝眼前一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既要把他吹捧得很舒服,又要提出一點自己的真知灼見,甚至還真能幫皇上解決眼前最棘手的問題。比如,立儲問題。比如富國強兵問題。前麵這個問題就不用說了。比較敏感,考題中沒有提的話,你最好不要說,要說也要說得非常之委婉非常之隱誨,否則,別說中前三名了,有可能當場落榜不說,搞得不好還要進監獄。因此,雷區最好不要碰。哪怕你是小樹小瑞,都不敢公開提,有些事隻能做不能說。有些事則相反,隻能喊口號,就是不能實施。


    那麽隻能針對有一定可操作性,還可以公開議論的事展開建言獻策了。


    要不了多久,千字左右的策論完成,殿上官員先行傳閱,先看字跡是否工整,有無錯別字,然後再看語言是否流暢,是否引經據典來作為自己的論據,最後就看觀點是否新穎,有無可操作性。這每一個標準,都要求極嚴,尤其是卷麵整潔,沒有差錯,更沒有塗得滿紙都是“黑疤疤”的,隻要有一兩個黑疤疤或錯別字,那麽就不看下麵的環節,直接給“叭死”掉了。最後剩下的找不到什麽大毛病的試卷,才會傳遞到皇上手中,皇上仔細看完之後,會選中三個他最喜歡的,然後提起朱筆開始欽點,有時候直接在卷紙上寫一二三,有時候更明確地標明哪張試卷取為狀元哪張取為榜眼,哪張取為探花。而且這些試卷,寫有名字籍貫的地方,都是被遮蓋起來的,參加閱卷的官員,都不知誰是誰,哪怕他是自己的門生,也不好作假通過,除非能認出門生和關係戶的字跡。但試卷都要求用楷體書寫,而且以顏體為主,所以,每個考生寫的字便都差不多,也無從判斷。包括皇帝,他手中的試卷也依然如此,看不到是什麽考生寫的,這樣就增加了取士的公平性。而且,所有的試卷,皇上還會進行抽查,看看是否有遺漏,或者有人作假。當然,皇上一看,密封部分如何,二看有沒有混進殿試的考生,滿紙胡言亂語的,三則防止一些寫得特別好的,沒有送來禦覽。當然,如果發現問題,皇上會當場追責,嚴重的,可能會砍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錢仙下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刀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刀河並收藏錢仙下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