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本來設想是把二龍山的一眾兄弟都從金剛拳裏練出來,然後全打通任督二脈,這樣的一支隊伍,戰鬥力肯定是暴表,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無敵軍,靠這樣的軍隊來對抗大清鐵騎。在張瀾的心裏打算,正好是有了劉宗敏送來了足夠用的銀子,讓大龍招兵買馬,錢也足夠用,根本就不用靠搶劫弄銀子。現在通過兩個老太太及二叔身上試驗,劉禦醫的這個切脈之法真的是很適用,隻要是把二龍山的兄弟們都武裝起來,這樣的隊伍戰鬥力不用懷疑,隻要是舉起來反清複明的大旗,應該是有一定成功的把握……
張瀾想得挺美,竟然是漏算了大龍為啥聽你張瀾的?你錢沒拿一分,大龍眼看著銀車百輛開過,就算是朝陽一條龍地方不錯,你隻是帶著去看一看,地方不是你張瀾的,你張瀾不是山寨的實際控製者。你張瀾等於空手來入山,張瀾對二龍山可是寸功沒有,空手套白狼上來就當老大,大龍不樂意接受。
晚上,張瀾找到二嬸研究把家安在哪裏?張瀾提出來三個方案:方案一是重新買迴來老房子,然後再翻蓋房子,就是要老房子的那個地方,原地方不夠大,還要同時買下東西兩家的房子做擴建之用;第二套方案是挨著於家的院子起院子,也是得要花錢買三家的房,這個地方起房子就得參照於家的院子走。第三方案就是學習京城人的做法,前店後居,咱在街尾起大房子,蓋高大的房,綢緞荘和茶荘連在一起,建造可進大車的大銀庫,築起直接進大車的三個大庫房,怕隻怕遠離城中心,地方太偏,影響到店鋪生意……
二嬸開口拿主意說話:“做生意講牌場,隻要是場麵大,便招人來進門。同樣的生意,隻要是敢於質優價廉,買東西的人們就不會嫌遠,想買到好東西的不怕遠,大不了多走幾步路。這幾年張萌已不僅僅靠自己店裏賣貨,給別人家捎帶貨更掙錢,有的人家不想擔風險,咱們供貨上門,咱掙點風險錢,這也是咱們的能力……”張瀾聽此,心裏也有了譜,迎合道:“這樣甚好!天繡的繡樓有了,張萌的練功房也有了,咱們的門做大點,院子做大點,房子多建點,建高點,咱們起樓,有茶樓,有繡樓,門前及院子用青石板鋪麵,做到來人鞋不沾土,再在鋪麵前修個觀雨亭,供人們躲雨、議事。挖兩口井,後院牲口專門用一口,咱們的地方寬裕了,要多拴用幾掛貨車,也多拴銀車,說起銀車,在咱這兒造銀車要比京城便宜得多,我明天就出去問一下,打造百輛銀車能省多少?咱們的馬匹要有專人飼養,那樣咱家也可以多買幾匹馬……”
張瀾到匠人那裏詢問打造銀車情況,那匠人問道:“是打官銀的?還是庫銀的?”隻這一問,張瀾便放心了,知道這家是幹過的,張瀾知道庫銀車用得少,百姓罕見庫銀,可是,劉忠敏的銀子有庫銀,反問了一句道:“它們價錢不同嗎?”那匠人答:“一樣的,都十兩銀子。”張瀾心裏盤算,在京城每掛銀車五十兩,劉忠敏曾花二百兩求購而不得,張瀾已經心甜,隻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得好?要求匠人來家看看樣板?那匠人擱下手裏的墨鬥,直接跟著來,現場來一看,笑道:“你的這幾個就是我打的,這可都是老榆木的,可那些不是我打的車,明顯用了別的料,現在,我在鎖上又有了新改進,鎖采取下箱式,這樣搬挪時不易碰壞鎖,另外,銀箱擺到一起,挨著沒有大縫,疊摞起來還穩當……”
張瀾不信,這可都是京城賃來的,懷疑著開口問道:“咋知道是你打的?”那匠人用手點著銀車的鐵包角講說:“這!這有我尹家的印。”
張瀾進屋跟二嬸商量說道:“我找到了做銀車的人,想做一百輛銀車,每車十兩銀子,就算是到京城出售,也是賺錢的,何況咱們還要用,就算是不用,咱租賃,隻用兩個來迴,錢就迴來了……”此時,張瀾是老太太最依靠之人,在這一路上張瀾的嗬護有加,早變成了老太太最依賴之人,開口說道:“我一個老太太,做事跟不上形勢了,任事你做主就成了!”這話說得輕鬆,實際上是最放心的支持。
張瀾先找來於鬆,於柳,合計著選址買地,共有三塊地值得研究,一塊地離城中心近,但是房子建在路南,門市房要開北門。一處是城最東的黃土崗上,是沒有人家的大道北,是全縣最高點。還有一處是城西頭,相對最低處,近水。
三處各有優點,張瀾求問到二嬸,三處都好,二嬸把權力又交還給張瀾,說:“你也住,咱們建好點,為子孫後代著想,多蓋房子……”
於柳是看好了西頭,地方最寬綽,離縣衙還近,小偷小摸不敢在門前瞎轉悠。
於鬆偏向路南那塊地,雖說是門店朝北,可那地方靠近城中心,商鋪相挨才是商……目前,於鬆跟張萌兩個是商的主力。
晚飯後,張瀾跟大家一起商量選址的事,於厚德在家失了勢,不好硬拿主意,兩個老太太的話不鹹不淡,全屋子的人都七嘴八舌,兩個生孩子的女人生出來的都是男孩,為此,於鬆很是高興,選址之事也沒有堅持路南的想法,鋪麵麵向北確實也有讓人接受不了的地方。
於柳是東出一個主意,西又出個主意,個個主意都不是被采用的好主意,反正他的主意多,他的主意又多數算是空中樓閣,全沒根本。
眾人討論來討論去,始終沒有讓人信服的好方案,也有人主張找陰陽師(先生)給看看宅基地……
張瀾開口說要選城東,那地方地勢高是選擇的第一原因,因為我是準備自己燒磚、燒瓦,燒磚、燒瓦要用大量的黃土,可以把黃土崗燒平了,我跟老瓦匠計算過,咱都采用城牆磚的規格,院牆和房子一體的,一體的牆房都堅固,關鍵是牆厚屋子暖。地麵都用這一種規格的磚,大約二百多萬塊磚,就地起窯開燒,燒到二百萬塊磚,把黃土崗削平是大概率,正麵朝陽全是高大寬廠的鋪麵,是全縣城最高大最寬廠的,鋪麵前咱都鋪上立磚,院裏也都是鋪磚,院牆多高,房子多高,院牆的厚度跟房子牆的厚度一樣的,咱們的樣式參照京城的樣式。這樣一來,咱們不用去買地,也就等於用買地的錢來燒磚,當把黃土崗削平了,咱們高估可燒三百萬塊磚,那咱們牆加厚、加高,房子也加高,最多咱們把地麵用立磚,上麵再鋪磚,這樣鋪就不用防水,不用做水排,木料咱們都用東山裏的鬆木,既可以打門窗,又可以當脊梁,檁條都用一個規格的,檁條,棚條、窗台、炕沿、大門都運成材,咱北方不時興雕刻,那咱們隻在繡樓和茶樓上裝飾雕刻,其餘平房隻保證高大寬廠即可,這樣下來,咱們的主要花錢處就剩下木材一大項,一把團扇的價錢差不多搞定!”實話說,十萬兩蓋房子,那就是個天文的大數字,可此時,拿出來這個數字對張家已不算什麽大事,關鍵還要建個超級的銀庫,這才是自己蓋大房子的主要目的,不然,生意做到全國,沒有個基地咋能行?
張瀾把宏偉的藍圖描繪得合情入理,大家都摩拳擦掌,都想伸手幹,於厚德雖說是一縣之長,人也老了,不願出頭拿事,對張瀾這樣的計劃是舉了讚成票,既不違規又不會有什麽招惹,泥瓦匠和名木匠他縣太爺幹了幾十年,找匠人他最輕鬆,於鬆張囉找人挖井,搭千裏長棚,砌磚窯,於柳、於美玲兩個人負責張囉夥房,張瀾帶著木匠到山裏采購,木材一律用爬犁,一次運到位,缷貨交付銀子。
木材堆積如山,連搭磚棚子的木頭都齊活,甚至連打井的紅毛柳也都齊活,連雕刻屋沿的硬木頭也順帶捎迴來了,一夜之間,全縣城都傳開了從山上下來天一般長的爬犁隊,這爬犁隊比當年的皮子爬犁隊還大,張瀾可是統領過千軍萬馬之人,直接殺五口肥豬,在黃土崗上埋鍋請飯,引起了全縣的轟動。
一時間黃土崗上吆喝聲,喝酒聲響遍全縣城,給不請自來吃席的孩子們就開了若幹桌席,孩子們個頂個吃得心滿意足!饞得縣太爺都趕過來就著春風吃野餐,喝大碗燙酒,兩個老太太成了酒席宴上的老祖宗,大家夥敬著讓著供著吃與喝,兩個老神仙逍遙自在,不停地禮讓著。就連剛出月子不久的兩個新媽媽也來到黃土崗上湊熱鬧,房子沒開工,場麵整得熱火朝天!店鋪還沒影兒,鬧得全縣好期待!老張家迴來蓋房子成了全縣城茶餘飯後的傳說,場麵沒比當年張瀾出戰關一刀的動靜小,差別是當年為了全縣人的活命,張瀾有活命之恩,如今是迎接,與張家有共事之盼。受活命之恩的那些男人,經過二十多年的演變,大多數都不在世了,可是,北方人的風土人情,那是靠女人來傳承的,北方人一家有事,全屯子男女老少齊到場的民風永遠流長,幫忙的,幫工的全到場,害得張瀾的二嬸每天,每頓都不知道預備多少人的飯?臨時雇來記帳的帳房先生,把幫忙上工的人都記上帳,到時候好給人家結工錢。
在大爬犁流子跑路時,途中也遇到過山賊和土匪,都被張瀾收服,收服的山賊規模雖沒有二龍山大,算是被張瀾降服之人,也都跟著下山,來幫忙助力,隻不過,不聲張出去,因為山賊和劫匪是不被社會所接受的黑惡勢力。
燒磚張瀾自己就會,正巧,山賊裏就有一個曾經是窯場的把頭,叫王興,王興主動請纓。可以開工,便開始了動土,當鏟下黃土崗表皮後,黃土崗上的黃土是又黃又細膩土還黏,是燒磚最上等的好土,人們便開始了做坯子,磚坯子撂起來,木匠便搭起棚子,棚子頂上苫蓋草簾子,磚坯幹透了,開始砌磚窯,磚窯砌好,便裝擺磚,封窖點火,王興天天拉磚坯子,張瀾白天在磚窯燒磚,夜晚帶著大家練功夫,此時的黃土崗在當年張瀾大戰關一刀的東麵,原來的城牆早就沒有了蹤影,早被老百姓給拆磚用了,連當年的護城河都沒了痕跡,整個縣城向東擴張了挺遠。
一時間引來了不少子弟跟著學武功,張瀾聯想到了張萌、於鬆、刁貴棄武的經曆,張瀾對徒弟不挑選,什麽品質的都不進行選擇,當然,這裏麵有刁貴那樣笨的,也有張萌那樣不吃重的,還有於鬆那樣不認真麵對的……
於鬆成了絕對的大師兄,幹活時張瀾不加追責,可練功夫上,張瀾嚴格要求,凡是沒做對的,張瀾都要反複表演,把一個動作分解成若幹個細節動作,分出來幾拍幾節,乃至於何時發力?在第幾拍幾節發力?怎麽發力?力到哪裏?都拆解得十分詳盡,連於鬆都覺得這功夫必須的!張瀾做出來的連環穿心腿講解特別詳實,身在啥時候發力,什麽距離出腳?張瀾都親自教,演,示範,有時還要在地上畫圖來解說,讓於鬆就如同新接觸武功一般,天天跟著不間斷。
某天早飯,二嬸叫住了張瀾,說也要練武,別看張瀾一直視二嬸為親娘,可一聽老太太要練武,把手擺成抖動機,嘴上說不行,否定道:“您年齡太大了,骨頭關節長死了,動作做不出來了,也發不出力,別看您打通了任督二脈,可您沒動作,發不出來應有的勁,您也沒有那個肌,耐受不住擊打。您跟二叔不同,二叔小時候骨關節都是開的,肌腱也是舊有的,二叔隻差衝關,您這個年齡,突然間接觸到武學,就如同一個紙糊的人,禁不住拳腳,就算是麵對一般的少年,拳碰到您身上,您也會承受不住,摔倒就可能造成骨折或骨斷的重傷……”二嬸見張瀾不肯教,原以為——憑已經打通了任督二脈,再練武功也是輕而易舉,水到渠成的事,見張瀾否了,也不認輸,說道:“我是看孫子們都長大了,我想沒事時,在家教點真本事,可又怕教錯了,就想著先跟你學點真的,然後迴去再教孫子,讓孫子學點正規的簡單的武學……”張瀾聽出來這是奶奶愛孫子,也給解釋道:“孩子們是挺多,可我是這樣想的——孩子們的事情,最好是他們自己決定,練功憑的是興趣,孩子們的今後,並不是練功就成才了,也不是不練功就不好了,我這一生練功,不也是一事無成。如果咱們的孩子有興趣練功,那就跟著大家,晚上一塊練,別人的孩子都能練,咱家的孩子也可以練……”此路一開,於鬆的孩子,於柳的孩子,全都開始了練功。
百輛銀車打造好,於鬆正準備先行迴京,突然間於美玲跑來黃土崗,叫張瀾,說家裏出大事了,官兵來抄家!
張瀾行走如飛,疾速進院,那幾個公人排軍將要強行撬鎖,被張瀾扯住,那排軍豈能聽任張瀾?使勁擰巴。不管是咋擰咋掙,仍是蚍蜉撼大樹,半點不能動,張瀾悶聲說道:“不許亂動,再亂動讓你、讓你們都吃苦頭。”說著話把那個人一扔,那人像是小雞仔一樣飛上了天,張瀾緊跟著也升空,伸手接到手上,輕輕落地,隻這一下子,哪個還敢再動?把原來的強硬黑臉變成了仰望,沒有人再敢造次。
這裏麵的頭兒上前點頭哈腰地匯報道:“我們是奉錦州府之命,來抄家起髒。是你們的二公子於楊夥同祖安平,狀告其父於厚德三條大罪,其中之一就是盜搶庫銀並私藏庫銀……還有貪贓枉法……和欺男霸女,親兒子狀告父親,那還能假得了嗎?證據實打實地確鑿,抵賴不掉的,條條都是抄家殺頭的大罪,現在另一隊排軍去縣衙拿人了……”張瀾見這事有根有蔓,問道:“可是奉了祖大壽之命?”那人不敢猶豫,點頭道:“正是!正是!”張瀾放開手裏的,伸手拿了那個頭兒,說道:“祖大壽那是我的哥哥,這事由我來解決。你們先等在這裏喝茶,你跟我走趟縣衙。”說著,提起頭人急奔縣衙,那個頭人免強連跑帶拖跟著到縣衙,正好趕上那些公人要強製拿人,被張瀾叫停。
兩夥人合成一夥人跟著張瀾直奔錦州府,張瀾等在府衙外,那祖大壽聽說張瀾等在門外,忙跑出來迎接張瀾,兩個人曾經是袁家軍的絕對主力,關係就非比尋常,別說是於厚德是張瀾的老泰山,張瀾來到錦州,那就得說啥是啥,於楊的狀子能有幾斤幾兩?怎及張瀾跟祖大壽的情份厚重?兩個人見麵談的都是彼此的思念,打聽的是彼此的生活情況,張瀾再把於楊的所作所為一五一十敘講了一遍,讓祖大壽對於楊的為人亦是嗤之以鼻,以汙告之罪判押給原屬地處置……
仍由這兩隊人馬押送。在路上張瀾也不樂意搭理於楊,畢竟也是親舅子,四目相對時,張瀾說道:“你小子可是太不地道了,那畢竟是你的爹,你不孝敬爹媽沒有人強求你,咋能去汙告親爹?難怪你媽罵你(牲口)。”牲口兩字沒說出口。原來於楊在張瀾麵前還拘束著,這迴戴著枷鎖便沒了顧慮,迴嘴道:“操!他們早就不認我了,不管我的死活了,我何必死皮賴臉去顧及別人的死活?”張瀾鄙視地望一眼於楊,道:“幸虧我認識祖大壽,不然,你不是在害死你的爹?也害了全家人。”讓張瀾萬想不到的是,於楊竟然說:“我自己的死活都沒著落,還管他們的死與活?他們不仁,就別怪我的不義。”張瀾聽到這,差點沒把鼻子氣歪了,難怪老太太罵他畜牲,果真是無法理喻,才意識到他是個四六不懂的混人,這樣無道的話也能說出口?說白了,這就是個會說話的畜牲。
不能再搭理,那兩夥排軍跟張瀾往返,對張瀾是尊重有加,也聽不得於楊這不是人的話,狠命踢他,折磨他,張瀾隻當沒看見,獨自騎馬走在前頭不迴頭。潛意識裏他就該挨揍,該狠狠地揍,若不是他比於美玲大,自己都伸手揍他。
迴到縣衙,直接被下了大獄,獄霸問他犯啥罪,於楊不好意思實話迴答,被獄霸下令給一頓好打,犯人打犯人哪裏還有輕重?於楊突然變成不屈不撓的死硬份子,不僅不開口認錯,還張口狠罵獄霸,說要給獄霸厲害的嚐嚐,如此一來犯人們對於楊下手重了點……
第二天早上,發現於楊倒死在屎盆子旁。於厚德簡單的埋屍在亂葬崗子,沒讓他進入於家墳塋地。
欲知後事如何?請慢慢往後看!
張瀾想得挺美,竟然是漏算了大龍為啥聽你張瀾的?你錢沒拿一分,大龍眼看著銀車百輛開過,就算是朝陽一條龍地方不錯,你隻是帶著去看一看,地方不是你張瀾的,你張瀾不是山寨的實際控製者。你張瀾等於空手來入山,張瀾對二龍山可是寸功沒有,空手套白狼上來就當老大,大龍不樂意接受。
晚上,張瀾找到二嬸研究把家安在哪裏?張瀾提出來三個方案:方案一是重新買迴來老房子,然後再翻蓋房子,就是要老房子的那個地方,原地方不夠大,還要同時買下東西兩家的房子做擴建之用;第二套方案是挨著於家的院子起院子,也是得要花錢買三家的房,這個地方起房子就得參照於家的院子走。第三方案就是學習京城人的做法,前店後居,咱在街尾起大房子,蓋高大的房,綢緞荘和茶荘連在一起,建造可進大車的大銀庫,築起直接進大車的三個大庫房,怕隻怕遠離城中心,地方太偏,影響到店鋪生意……
二嬸開口拿主意說話:“做生意講牌場,隻要是場麵大,便招人來進門。同樣的生意,隻要是敢於質優價廉,買東西的人們就不會嫌遠,想買到好東西的不怕遠,大不了多走幾步路。這幾年張萌已不僅僅靠自己店裏賣貨,給別人家捎帶貨更掙錢,有的人家不想擔風險,咱們供貨上門,咱掙點風險錢,這也是咱們的能力……”張瀾聽此,心裏也有了譜,迎合道:“這樣甚好!天繡的繡樓有了,張萌的練功房也有了,咱們的門做大點,院子做大點,房子多建點,建高點,咱們起樓,有茶樓,有繡樓,門前及院子用青石板鋪麵,做到來人鞋不沾土,再在鋪麵前修個觀雨亭,供人們躲雨、議事。挖兩口井,後院牲口專門用一口,咱們的地方寬裕了,要多拴用幾掛貨車,也多拴銀車,說起銀車,在咱這兒造銀車要比京城便宜得多,我明天就出去問一下,打造百輛銀車能省多少?咱們的馬匹要有專人飼養,那樣咱家也可以多買幾匹馬……”
張瀾到匠人那裏詢問打造銀車情況,那匠人問道:“是打官銀的?還是庫銀的?”隻這一問,張瀾便放心了,知道這家是幹過的,張瀾知道庫銀車用得少,百姓罕見庫銀,可是,劉忠敏的銀子有庫銀,反問了一句道:“它們價錢不同嗎?”那匠人答:“一樣的,都十兩銀子。”張瀾心裏盤算,在京城每掛銀車五十兩,劉忠敏曾花二百兩求購而不得,張瀾已經心甜,隻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得好?要求匠人來家看看樣板?那匠人擱下手裏的墨鬥,直接跟著來,現場來一看,笑道:“你的這幾個就是我打的,這可都是老榆木的,可那些不是我打的車,明顯用了別的料,現在,我在鎖上又有了新改進,鎖采取下箱式,這樣搬挪時不易碰壞鎖,另外,銀箱擺到一起,挨著沒有大縫,疊摞起來還穩當……”
張瀾不信,這可都是京城賃來的,懷疑著開口問道:“咋知道是你打的?”那匠人用手點著銀車的鐵包角講說:“這!這有我尹家的印。”
張瀾進屋跟二嬸商量說道:“我找到了做銀車的人,想做一百輛銀車,每車十兩銀子,就算是到京城出售,也是賺錢的,何況咱們還要用,就算是不用,咱租賃,隻用兩個來迴,錢就迴來了……”此時,張瀾是老太太最依靠之人,在這一路上張瀾的嗬護有加,早變成了老太太最依賴之人,開口說道:“我一個老太太,做事跟不上形勢了,任事你做主就成了!”這話說得輕鬆,實際上是最放心的支持。
張瀾先找來於鬆,於柳,合計著選址買地,共有三塊地值得研究,一塊地離城中心近,但是房子建在路南,門市房要開北門。一處是城最東的黃土崗上,是沒有人家的大道北,是全縣最高點。還有一處是城西頭,相對最低處,近水。
三處各有優點,張瀾求問到二嬸,三處都好,二嬸把權力又交還給張瀾,說:“你也住,咱們建好點,為子孫後代著想,多蓋房子……”
於柳是看好了西頭,地方最寬綽,離縣衙還近,小偷小摸不敢在門前瞎轉悠。
於鬆偏向路南那塊地,雖說是門店朝北,可那地方靠近城中心,商鋪相挨才是商……目前,於鬆跟張萌兩個是商的主力。
晚飯後,張瀾跟大家一起商量選址的事,於厚德在家失了勢,不好硬拿主意,兩個老太太的話不鹹不淡,全屋子的人都七嘴八舌,兩個生孩子的女人生出來的都是男孩,為此,於鬆很是高興,選址之事也沒有堅持路南的想法,鋪麵麵向北確實也有讓人接受不了的地方。
於柳是東出一個主意,西又出個主意,個個主意都不是被采用的好主意,反正他的主意多,他的主意又多數算是空中樓閣,全沒根本。
眾人討論來討論去,始終沒有讓人信服的好方案,也有人主張找陰陽師(先生)給看看宅基地……
張瀾開口說要選城東,那地方地勢高是選擇的第一原因,因為我是準備自己燒磚、燒瓦,燒磚、燒瓦要用大量的黃土,可以把黃土崗燒平了,我跟老瓦匠計算過,咱都采用城牆磚的規格,院牆和房子一體的,一體的牆房都堅固,關鍵是牆厚屋子暖。地麵都用這一種規格的磚,大約二百多萬塊磚,就地起窯開燒,燒到二百萬塊磚,把黃土崗削平是大概率,正麵朝陽全是高大寬廠的鋪麵,是全縣城最高大最寬廠的,鋪麵前咱都鋪上立磚,院裏也都是鋪磚,院牆多高,房子多高,院牆的厚度跟房子牆的厚度一樣的,咱們的樣式參照京城的樣式。這樣一來,咱們不用去買地,也就等於用買地的錢來燒磚,當把黃土崗削平了,咱們高估可燒三百萬塊磚,那咱們牆加厚、加高,房子也加高,最多咱們把地麵用立磚,上麵再鋪磚,這樣鋪就不用防水,不用做水排,木料咱們都用東山裏的鬆木,既可以打門窗,又可以當脊梁,檁條都用一個規格的,檁條,棚條、窗台、炕沿、大門都運成材,咱北方不時興雕刻,那咱們隻在繡樓和茶樓上裝飾雕刻,其餘平房隻保證高大寬廠即可,這樣下來,咱們的主要花錢處就剩下木材一大項,一把團扇的價錢差不多搞定!”實話說,十萬兩蓋房子,那就是個天文的大數字,可此時,拿出來這個數字對張家已不算什麽大事,關鍵還要建個超級的銀庫,這才是自己蓋大房子的主要目的,不然,生意做到全國,沒有個基地咋能行?
張瀾把宏偉的藍圖描繪得合情入理,大家都摩拳擦掌,都想伸手幹,於厚德雖說是一縣之長,人也老了,不願出頭拿事,對張瀾這樣的計劃是舉了讚成票,既不違規又不會有什麽招惹,泥瓦匠和名木匠他縣太爺幹了幾十年,找匠人他最輕鬆,於鬆張囉找人挖井,搭千裏長棚,砌磚窯,於柳、於美玲兩個人負責張囉夥房,張瀾帶著木匠到山裏采購,木材一律用爬犁,一次運到位,缷貨交付銀子。
木材堆積如山,連搭磚棚子的木頭都齊活,甚至連打井的紅毛柳也都齊活,連雕刻屋沿的硬木頭也順帶捎迴來了,一夜之間,全縣城都傳開了從山上下來天一般長的爬犁隊,這爬犁隊比當年的皮子爬犁隊還大,張瀾可是統領過千軍萬馬之人,直接殺五口肥豬,在黃土崗上埋鍋請飯,引起了全縣的轟動。
一時間黃土崗上吆喝聲,喝酒聲響遍全縣城,給不請自來吃席的孩子們就開了若幹桌席,孩子們個頂個吃得心滿意足!饞得縣太爺都趕過來就著春風吃野餐,喝大碗燙酒,兩個老太太成了酒席宴上的老祖宗,大家夥敬著讓著供著吃與喝,兩個老神仙逍遙自在,不停地禮讓著。就連剛出月子不久的兩個新媽媽也來到黃土崗上湊熱鬧,房子沒開工,場麵整得熱火朝天!店鋪還沒影兒,鬧得全縣好期待!老張家迴來蓋房子成了全縣城茶餘飯後的傳說,場麵沒比當年張瀾出戰關一刀的動靜小,差別是當年為了全縣人的活命,張瀾有活命之恩,如今是迎接,與張家有共事之盼。受活命之恩的那些男人,經過二十多年的演變,大多數都不在世了,可是,北方人的風土人情,那是靠女人來傳承的,北方人一家有事,全屯子男女老少齊到場的民風永遠流長,幫忙的,幫工的全到場,害得張瀾的二嬸每天,每頓都不知道預備多少人的飯?臨時雇來記帳的帳房先生,把幫忙上工的人都記上帳,到時候好給人家結工錢。
在大爬犁流子跑路時,途中也遇到過山賊和土匪,都被張瀾收服,收服的山賊規模雖沒有二龍山大,算是被張瀾降服之人,也都跟著下山,來幫忙助力,隻不過,不聲張出去,因為山賊和劫匪是不被社會所接受的黑惡勢力。
燒磚張瀾自己就會,正巧,山賊裏就有一個曾經是窯場的把頭,叫王興,王興主動請纓。可以開工,便開始了動土,當鏟下黃土崗表皮後,黃土崗上的黃土是又黃又細膩土還黏,是燒磚最上等的好土,人們便開始了做坯子,磚坯子撂起來,木匠便搭起棚子,棚子頂上苫蓋草簾子,磚坯幹透了,開始砌磚窯,磚窯砌好,便裝擺磚,封窖點火,王興天天拉磚坯子,張瀾白天在磚窯燒磚,夜晚帶著大家練功夫,此時的黃土崗在當年張瀾大戰關一刀的東麵,原來的城牆早就沒有了蹤影,早被老百姓給拆磚用了,連當年的護城河都沒了痕跡,整個縣城向東擴張了挺遠。
一時間引來了不少子弟跟著學武功,張瀾聯想到了張萌、於鬆、刁貴棄武的經曆,張瀾對徒弟不挑選,什麽品質的都不進行選擇,當然,這裏麵有刁貴那樣笨的,也有張萌那樣不吃重的,還有於鬆那樣不認真麵對的……
於鬆成了絕對的大師兄,幹活時張瀾不加追責,可練功夫上,張瀾嚴格要求,凡是沒做對的,張瀾都要反複表演,把一個動作分解成若幹個細節動作,分出來幾拍幾節,乃至於何時發力?在第幾拍幾節發力?怎麽發力?力到哪裏?都拆解得十分詳盡,連於鬆都覺得這功夫必須的!張瀾做出來的連環穿心腿講解特別詳實,身在啥時候發力,什麽距離出腳?張瀾都親自教,演,示範,有時還要在地上畫圖來解說,讓於鬆就如同新接觸武功一般,天天跟著不間斷。
某天早飯,二嬸叫住了張瀾,說也要練武,別看張瀾一直視二嬸為親娘,可一聽老太太要練武,把手擺成抖動機,嘴上說不行,否定道:“您年齡太大了,骨頭關節長死了,動作做不出來了,也發不出力,別看您打通了任督二脈,可您沒動作,發不出來應有的勁,您也沒有那個肌,耐受不住擊打。您跟二叔不同,二叔小時候骨關節都是開的,肌腱也是舊有的,二叔隻差衝關,您這個年齡,突然間接觸到武學,就如同一個紙糊的人,禁不住拳腳,就算是麵對一般的少年,拳碰到您身上,您也會承受不住,摔倒就可能造成骨折或骨斷的重傷……”二嬸見張瀾不肯教,原以為——憑已經打通了任督二脈,再練武功也是輕而易舉,水到渠成的事,見張瀾否了,也不認輸,說道:“我是看孫子們都長大了,我想沒事時,在家教點真本事,可又怕教錯了,就想著先跟你學點真的,然後迴去再教孫子,讓孫子學點正規的簡單的武學……”張瀾聽出來這是奶奶愛孫子,也給解釋道:“孩子們是挺多,可我是這樣想的——孩子們的事情,最好是他們自己決定,練功憑的是興趣,孩子們的今後,並不是練功就成才了,也不是不練功就不好了,我這一生練功,不也是一事無成。如果咱們的孩子有興趣練功,那就跟著大家,晚上一塊練,別人的孩子都能練,咱家的孩子也可以練……”此路一開,於鬆的孩子,於柳的孩子,全都開始了練功。
百輛銀車打造好,於鬆正準備先行迴京,突然間於美玲跑來黃土崗,叫張瀾,說家裏出大事了,官兵來抄家!
張瀾行走如飛,疾速進院,那幾個公人排軍將要強行撬鎖,被張瀾扯住,那排軍豈能聽任張瀾?使勁擰巴。不管是咋擰咋掙,仍是蚍蜉撼大樹,半點不能動,張瀾悶聲說道:“不許亂動,再亂動讓你、讓你們都吃苦頭。”說著話把那個人一扔,那人像是小雞仔一樣飛上了天,張瀾緊跟著也升空,伸手接到手上,輕輕落地,隻這一下子,哪個還敢再動?把原來的強硬黑臉變成了仰望,沒有人再敢造次。
這裏麵的頭兒上前點頭哈腰地匯報道:“我們是奉錦州府之命,來抄家起髒。是你們的二公子於楊夥同祖安平,狀告其父於厚德三條大罪,其中之一就是盜搶庫銀並私藏庫銀……還有貪贓枉法……和欺男霸女,親兒子狀告父親,那還能假得了嗎?證據實打實地確鑿,抵賴不掉的,條條都是抄家殺頭的大罪,現在另一隊排軍去縣衙拿人了……”張瀾見這事有根有蔓,問道:“可是奉了祖大壽之命?”那人不敢猶豫,點頭道:“正是!正是!”張瀾放開手裏的,伸手拿了那個頭兒,說道:“祖大壽那是我的哥哥,這事由我來解決。你們先等在這裏喝茶,你跟我走趟縣衙。”說著,提起頭人急奔縣衙,那個頭人免強連跑帶拖跟著到縣衙,正好趕上那些公人要強製拿人,被張瀾叫停。
兩夥人合成一夥人跟著張瀾直奔錦州府,張瀾等在府衙外,那祖大壽聽說張瀾等在門外,忙跑出來迎接張瀾,兩個人曾經是袁家軍的絕對主力,關係就非比尋常,別說是於厚德是張瀾的老泰山,張瀾來到錦州,那就得說啥是啥,於楊的狀子能有幾斤幾兩?怎及張瀾跟祖大壽的情份厚重?兩個人見麵談的都是彼此的思念,打聽的是彼此的生活情況,張瀾再把於楊的所作所為一五一十敘講了一遍,讓祖大壽對於楊的為人亦是嗤之以鼻,以汙告之罪判押給原屬地處置……
仍由這兩隊人馬押送。在路上張瀾也不樂意搭理於楊,畢竟也是親舅子,四目相對時,張瀾說道:“你小子可是太不地道了,那畢竟是你的爹,你不孝敬爹媽沒有人強求你,咋能去汙告親爹?難怪你媽罵你(牲口)。”牲口兩字沒說出口。原來於楊在張瀾麵前還拘束著,這迴戴著枷鎖便沒了顧慮,迴嘴道:“操!他們早就不認我了,不管我的死活了,我何必死皮賴臉去顧及別人的死活?”張瀾鄙視地望一眼於楊,道:“幸虧我認識祖大壽,不然,你不是在害死你的爹?也害了全家人。”讓張瀾萬想不到的是,於楊竟然說:“我自己的死活都沒著落,還管他們的死與活?他們不仁,就別怪我的不義。”張瀾聽到這,差點沒把鼻子氣歪了,難怪老太太罵他畜牲,果真是無法理喻,才意識到他是個四六不懂的混人,這樣無道的話也能說出口?說白了,這就是個會說話的畜牲。
不能再搭理,那兩夥排軍跟張瀾往返,對張瀾是尊重有加,也聽不得於楊這不是人的話,狠命踢他,折磨他,張瀾隻當沒看見,獨自騎馬走在前頭不迴頭。潛意識裏他就該挨揍,該狠狠地揍,若不是他比於美玲大,自己都伸手揍他。
迴到縣衙,直接被下了大獄,獄霸問他犯啥罪,於楊不好意思實話迴答,被獄霸下令給一頓好打,犯人打犯人哪裏還有輕重?於楊突然變成不屈不撓的死硬份子,不僅不開口認錯,還張口狠罵獄霸,說要給獄霸厲害的嚐嚐,如此一來犯人們對於楊下手重了點……
第二天早上,發現於楊倒死在屎盆子旁。於厚德簡單的埋屍在亂葬崗子,沒讓他進入於家墳塋地。
欲知後事如何?請慢慢往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