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聽這話,都知李拓腦子壞掉了,或者是李拓練功走火入魔瘋掉了,竟無一人跟他對話,也無一人下馬,悄無聲息地躲著繞過這心術不正之人。哪想到李拓突然發瘋般衝起來,嘴上狂叫:“還我金子!還我金子!還我金子!”於美玲陪在羅振坤身旁並馬走過,亦在其射程內,見李拓突然起勢,其勢何止千鈞?幸張瀾一直防護在側,截缷住這萬人難擋之勁勢,算是救下了羅振坤的性命,張瀾與李拓都是得了道的高人,張瀾欲把那勢全接受,可其餘勢也非同小可,羅振坤怎不知道厲害?羅振坤身材矮小,騎在馬背之上,被那股勁勢衝得歪倒在馬登裏,隨勢在馬肚子裏篤篤篤飛出金光閃閃的暗器,張瀾心裏暗叫不好,此時別說暗器已對他無法傷害,就算是蒼蠅從身邊飛過,他也能隨意伸手攔截,哪怕你羅振坤是暗器大家,又怎能在這當口輕易地對他施放暗器?便見李拓衣袖高揚,三支暗器篤篤篤均進入李拓的袖袋裏,一擲一收表演配合得天衣無縫,雙方動作甚是優美,倆人五年中接打暗器何止千萬次,再加李拓新得了五台山的氣功大法,把接金棵子的動作美化到了極致,連此時張瀾的眼界都羨慕之。張瀾眼見李拓複又安穩,護著三十六小天罡繞過疫區方收起了警惕性,跟著掩護斷後。


    越是這種優美的美玲便越是想學,好多的武術動作都很漂亮,不論實用與否她都要整會了,有時一個簡單的挽手姿勢她不學會便不肯罷休,所以說她嘴上的師傅很多,俗話說得好,木匠多了蓋歪房子,她學來學去,師傅多了,看啥新鮮就想學,除了暗器實用之外,基本上學的都是花架子,加之女人氣力天生的不足,她沒有練武的基礎,五台山武功名氣大就是因為基礎打得牢靠,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千錘百煉鍛打出來的,因而招式之中都帶著剛猛的勁勢,在五台山稱火候,徒弟們練不到火候師傅不放過,練功不停歇,美玲倒是反著來,跟這位師傅學兩天,看上了另一個師傅動作也好看,又去學,在大家眼裏就當她是一時熱情武學的小妹妹哄著,沒有人敢惹她不高興,她練功沒有具體的任務量,而她的師傅們又都是二十歲以內的年輕人,沒有定性,更沒有教功夫的經驗,美玲忙得夠嗆,覺得是大豐收,實則淨學些沒有用處的花拳繡腿,見羅振坤與李拓的暗器功夫打得美輪美奐,又惦記著,甚至在大青馬上便開始了手法的模仿,又比如說很有殺傷力的鞭拳,那要求使用者在沒有看到對方時憑感覺突然迴身打出來的,拳打出來要像甩抽鞭子一樣發出脆猛的勁力,目標就是對方的耳根子,出乎預料地給人以沉重打擊,就這一招練習起碼要超過半年的時間,這些基本功是於美玲最缺乏的,她沒有基本功,隻能說是照葫蘆畫瓢,以做像了為目標,這樣學功夫就算是把胡凱召喚來教,也不行,於得水就在身邊,他帶著三十六個徒兒,單獨讓於得水來教於美玲那也定是一鍋夾生飯。就算是交張瀾自己來教也是一樣,張瀾能逼著她甩抽鞭拳萬千次?能強迫她丁是丁卯是卯地幹,強迫她甩到程度,抽出力度,張瀾肯定是不會強迫於她,所以,她在五台山,天天學五台山的功夫,越學越不是五台山功夫,她在五台山把純正的五台山功夫學得是花裏胡哨。


    隊伍眼看就要到山海關,大家都長舒了口氣,這些人到了軍營可就全變成了大明軍隊的最主要力量,袁崇煥袁大人若在山海關,張瀾除了當麵交令之外,還要報功,畢竟是帶迴來三十三個有血有肉的武林高手,外加上三十六個未來的武林之星,這一趟可說是賺得盆滿缽滿。


    羅振坤在馬上稱讚於美玲,大意是“當時,你做得很好!手上的石炮蓄而未發,這不但是幫了張瀾,同時也是救了你自己,想張瀾跟李拓都是得道之高人,那時你若冒然出手,不僅傷不到李拓,讓李拓反噬出來的全部勁力咱們沒有人能接得住,上次在步雲亭的教訓證明,他的實力咱們這些人不可與之相抗……”他這話的意思於美玲完全相信,在於美玲眼裏五台山俗家弟子都是了不起的武林高手,這些武林高手在普通兵卒麵前那就是無敵戰神,可三十個戰神在李拓麵前便失了抵抗力,成了李拓的俘虜,張瀾能把李拓打跑,可以聯想到此時張瀾的功力有多深厚,於美玲就覺張瀾更加可親可敬,再不敢在張瀾麵前造次,再不認為私自動手幫助打敗了胡凱,幫助擊敗了毛文龍自己是大功臣,從此,自動懂得了收斂。


    隊伍行進中,突然間又見李拓橫在大路之上,連於美玲對李拓都嗤之以鼻,他簡直是真瘋了,他好像是從遠處飛奔而來,帶著喘息,三十六小天罡騎在馬上都在覺得李拓的行為萬分滑稽可笑,張瀾身後的薑海峰悄聲告訴張瀾道:“身後魁梧的大個子是上屆的孩子王趙凱(也就是上屆的核心之人),上屆有三凱,即趙凱、劉德凱再加胡凱,最弱的是胡凱。”緊接著胡凱也趕到,胡凱挺起了胸脯子道:“你張瀾不是牛逼嗎?誰的話你都聽不進去,你眼裏還能擱下別人嗎?今天,看你還能怎麽牛下去?”這話裏暗含意思很多。張瀾也聽出來他這次是有備而來,似是有大力量來援,猜知接下來的事肯定是來者不善,在高麗國得知他給滿人出力賣命,猜他很有可能曾經勸說收買過雷橫,說道:“在五台山時你說話就死牙賴口的,很是不著人待見,你這都下山一年多了,竟然還是沒有丁點的長進,說話仍然是呲牙咧嘴,難不成一輩子都要這樣跟人說話?今後,說話別總那個腔調,讓人聽著刺耳朵,別人不願意聽啥你說啥,惹人厭煩,往後,你說話語調該改改,千萬別像是出來要帳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欠你胡凱的,正相反,大家對你都采取了原諒和容忍的態度,我若不是看在同門的份上,憑你的所做所為,早就該讓你不裝牛逼了!”這話張瀾說得也是夠挖苦人的,氣得胡凱搶上前跟張瀾動手。張瀾突然間想到了“關一刀”在赤兔馬上的“淩空一刀殺”來,張瀾依樣畫葫蘆,人在空中,手刀劈下來,胡凱使出狐步向左移,張瀾在空中罩向左,胡凱向右,張瀾跟著劈向右,逼得胡凱向後空翻,張瀾突然間聯想到城門口大戰“關一刀”時,自己此時的功力遠非“關一刀”可比,若是想把胡凱開堂破肚很容易,隻要是憑意念將功力範圍向前推進便可輕鬆實現,畢竟胡凱是自己的授業恩師,便又一次放他一馬,沒起殺心,張瀾又放了胡凱一馬,胡凱可是不知道。讓張瀾沒有想到的是胡凱也是在後翻之際兩腳連踢,這跟自己當初是一樣的,張瀾也有意複演去年城外大戰情形,令張瀾萬萬沒想到的是胡凱的招法鏈接也使出了“烏龍絞柱”,兩腳打向自己的腮幫子,張瀾心裏大奇,我大戰“關一刀”時雷橫在場,他胡凱並沒有在場,怎地跟我一個施為,動作樣式都一個,張瀾玩心大起,腳沾地兒後,學著“關一刀”使出來“快速一刀斬”,隻是此時張瀾任督二脈打通,速度上自然可以加快,不需要靠腳尖點地那種極端方式來提速,胡凱的應對亦是使出狐步,但已然被迫得慌亂緊急,腳下一拌,摔在一旁,張瀾有心留意觀察,發現道上是平的,並沒有石頭來拌,而是胡凱錯著腳步,自己拌倒了自己,張瀾估計當時自己倒下也應該是蹩腳所致,張瀾有意繼續下演,胡凱連反“蠍子尾”的招數都使出來了,以至於各種腿法腳法都使出來了,這完完全全是自己與“關一刀”城下大戰的重演重放,張瀾一邊應對胡凱一邊不解?這成了我學“關一刀”,而胡凱一直在學我,他重複我的動作,這可奇了怪了,這怪現象是在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才想通了,原來是與胡凱師承一脈,當遇到同樣的困境時所采取的解脫方式一樣,有時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有著很高的相似性,同門之中連手法身形都相互影響。當胡凱使出來了“金剛拳”之後,又讓張瀾欣賞起來,麵對胡凱拿出來的“大處落墨”張瀾也學著毛文龍的解法,沒有退讓,而是“撥雲見日”迎上去,胡凱已知道隨機應變,不等張瀾的手撥到自己,先行收了力,幻化出了“大海撈針”,意欲抓拿張瀾的左手脈門,張瀾暗讚胡凱竟知道變通,收式不去撥雲,改成了“大刀闊斧”倆個人在招數上相互變化著使用,張瀾暗暗驚奇,一向古板認死理的胡凱竟然是將“金剛拳”的招數使活了,若不是自己先前打通了任督二脈,還真不是他的對手,胡凱總以為目標即將達成,胡凱還不知道張瀾早打通了任督二脈,張瀾並沒像李拓一樣急於顯擺,沒在胡凱麵前顯露深厚的內力。胡凱還停留在高麗王宮的層麵上,自己應該是可以戰勝張瀾。胡凱有這樣的感覺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武功上,上一層次的能立馬知道下一層次的功夫深淺高低?胡凱一時還看不出來張瀾已經打通任督二脈這一事實。無知地手上加緊,添力,甚至於把“大風大浪”也使用上了,想一下子拿下張瀾。


    要知道,對同門人使出惡毒的“大風大浪”就等同於親兄弟打仗,哥哥罵弟“操你媽”是一個樣,是惹老娘生氣的事。“大風大浪”名字和平,實則是凝聚全身之力,毫無保留,歹毒無情地打出去,是直取性命的兇招惡招,以前胡凱若對同門使用這毒辣索命的狠招法,那張瀾肯定是不能接受,現在他對自己使用反不覺得有氣,在從容中張瀾不免想到蒙古界李拓對“金剛拳”的拳理認識,真如李拓所說,原來胡凱把“金剛拳”的拳理教錯了,“金剛拳”有攻也有守,“金剛拳”是套靈活多變的好拳法,對陣時,“金剛拳”給對方以壓迫式的騎壓,又有滾石式的驅動,讓對方沒有還手之力。此時,胡凱也知道自己當時教錯了拳理,現已沒機會糾正以前的錯誤。張瀾有意用第一招“大處落墨”應對了胡凱打出的二十多招,張瀾甚至盼望著胡凱再使出來“大風大浪”這招,自己想試著用“大處落墨”能否化解開?此時,張瀾雖未有意顯露內力,胡凱在打鬥之中也體會到了張瀾之厲害。趙凱在場外全看明白了,眼瞅著胡凱與張瀾戰平,於是乎也沒搭話直接參戰,趙凱和胡凱可都是二十五、六歲的壯年,實戰經驗又多,閱曆在拚鬥時很起作用,趙凱加入立時讓張瀾感覺到這又是一個得道的高人,趙凱肯定是苦禪培養出來的又一員猛將,知道今天趙凱才是正主。因此,張瀾打出的招法往往是出招剛起到作用便把勁力收迴來,也就是所謂的點到為止,胡凱雖說對“金剛拳”使用更加靈活,但內力上畢竟不能與趙凱相比,趙凱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之人,張瀾容易打穿胡凱的防禦圈,張瀾不敢冒然去打穿,因為趙凱就在戰圈內,讓趙凱抓住機會,必定是山崩地裂的一擊。


    趙凱在下看得明白,上場打得清楚,一伸手感覺到張瀾手上蓄積著萬千的大力量,每一次出手都點到為止,趙凱亦明白張瀾先前是在跟胡凱逗悶子,因而尋機能與張瀾拚上內力,隻要是與張瀾拚上功力,讓他的活動力稍微停頓,胡凱有機會從旁下重手,他知道胡凱對張瀾是下得去死手,先前看到胡凱使出來“大風大浪”這樣的絕戶招,一旦能跟張瀾拚上內力,那邊有胡凱助力,就可讓張瀾倒下,趙凱不了解張瀾的過去,不像胡凱,趙凱對張瀾沒有心理上的懼愄,打起來沒有留情和手軟的事。三人激戰中,早有大軍圍住了,大路兩端全是明軍,一邊是拉弓搭箭的弓箭手,另一端是全盔甲的盔甲兵,把李拓等人的來路去路都封死。李拓在場下又看明白了,這哪裏是來辦事的,分明成了陪他張瀾練功夫,於是乎也加入戰團之中,三打一,張瀾忙向後退讓,就勢把場子擴大,給自己留有活動退讓的迴旋空間,采取的是蜻蜓點水式打法,打一下趙凱,不待效果如何再敲打一下胡凱,也不管胡凱作何反應便抽身招乎李拓,李拓若出全力相抗,張瀾不與之糾纏,反跑到胡凱身後,氣得李拓嘴上胡亂叫嚷,追著找張瀾拚命,想一旦與張瀾拚上了內力,再靠雙凱料理張瀾。胡凱更是不敢開口罵人,三個人中他在心裏更懼怕張瀾。


    李拓參戰,算是成就了張瀾的威名,其實,單憑趙凱或李拓任何一個,跟張瀾比一時之間也難分出大小王?三打一過程中,被張瀾采取躲閃不實打的法子,不給李拓和趙凱拚實力的機會,一時半會兒張瀾沒露敗象。


    欲知後事如何?請稍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東俠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者風範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者風範1並收藏關東俠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