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就國
曾經繁花似錦的首都鹹陽城,此時已經被燒成一片廢墟,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和屍骨殘骸。滿天飛舞的灰燼就如同哀怨的幽靈,無處不在。
有人勸說項羽留在鹹陽城執政天下,因為這裏曾經是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基礎設施最為完善健全,建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高速公路),而且地勢優越,山河四塞,可以阻擋外部入侵力量,是天然的軍事屏障。此外,自鄭國渠這項偉大的水利工程竣工後,關中的土地肥沃,糧食充裕,百姓豐衣足食。真是理由千萬條,條條都有利。(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史記-項羽本紀》)
但是,項羽卻毫不猶豫的否定這個方案。理由很簡單,因為年青的他並不喜歡這座陌生的城市,他認為這是一座冷冰冰、毫無人情味的城市。他要迴到自己熟悉的家鄉楚地,要和熟悉的親朋戚友、父老鄉親共同享受這盛世的繁華。他是個很念舊情的少年,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因素並不在他的考量範圍內。(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這年(公元前206年)四月,是鹹陽城最後的繁華時光,已經聚集在這裏好幾個月的軍隊終於陸陸續續要散去。看著離去的各國軍隊,西楚霸王項羽感到躊躇滿誌,這麽多年來的付出終於獲得迴報,他已經站在權力的最頂峰。他以為曆史交給他的任務已經順利完成,終於可以歇一口氣。
他確實沒有多少政治經驗,腦海裏裝著的都是軍事戰爭。如此重要的曆史事件,他竟然沒有安排一個隆重的分封就職儀式,或者簽訂個盟約、交換一下信物什麽的(後來劉季還懂得搞個白馬盟誓)。也沒有安排盛大宴席,沒有跟各國將士們聚聚餐,聯絡一下感情。甚至連最起碼的告別禮儀都沒有,各國將士神色黯然的離開了鹹陽城。
他身邊的將領謀士也沒有誰能想到這事,因為大家都沒有在政府部門正式任職過,沒有這方麵的經驗,也沒有這方麵的理念。就連他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亞父”範增,也不懂得怎麽為他樹立權威,神化他的地位。範增的腦海裏還在想著如何製衡這些離去的將士,如何防範這些潛在的敵人。在範增的內心裏,依然覺得項羽隻不過是年僅25歲乳臭未幹的小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簡單的人活得最快樂,項羽此時感到人生十分恰意,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在事業上,他已經推翻了暴虐的秦帝國,為楚國臣民和項氏家族一雪前恥,而且已經貴為西楚霸王,可以號令天下諸侯;在愛情上,他的身邊有美麗的虞姬,夜夜陪伴著他,為他輕舞,為他歡歌;在財富上,他霸占了秦帝國皇宮遺留下來的所有珍貴寶物,這些足以讓他奢靡一生。
項羽領著楚國軍團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鹹陽城,隻留下一座滿目瘡痍的廢墟。
【劉季】
劉季也黯然的離開了鹹陽城,極不情願的前往那個陌生而荒涼的城市巴蜀。這段路途,走得非常艱難,因為通往巴蜀的道路極其險惡,到處都是高山峻嶺和懸崖峭壁,隻有狹小的懸崖棧道可以通行。每次又隻能容納一個人行走,將士們還要背負著沉重的兵器,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時不時就會有一兩個人不小心掉下去摔死。
這是劉季人生中最鬱悶的時光,他的心情極度低落,滿臉愁容。他第一次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如此擔憂,不知道今後的日子要往哪裏走。以前從不懂得規劃人生的他,似乎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發愁。
連首領劉季都這麽頹廢消沉,其他將士就更加感覺到前途無望。沒有人願意冒險去那麽荒涼的地方生活,那裏沒有親戚朋友,沒有親密愛人,沒有紙迷金醉,沒有繁華盛世,什麽都沒有。所有人都以為跟著劉季浴血奮戰,最終可以衣錦還鄉。但沒想到,如今卻落得個發配邊疆的下場。很多人開始對首領劉季感到絕望,紛紛離去。
而在此時,就連他最敬重的參謀張良也過來向他道別。張良倒不是因為對劉季失去信心,而是因為他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初心。張良一直希望可以複興韓國,這麽多年來他孜孜不倦的四處奔走,就是為了要完成這個心願。他並沒有計較過哪方諸侯的實力更加強大,因為他不在乎這些。如今秦帝國已經滅亡,韓國已經順利光複。張良要迴到韓國,迴到韓王室的身邊,為韓國效力。
劉季很想挽留張良,但他找不到任何理由。連他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又更何況為難別人。他給不了張良任何承諾,也無法滿足張良內心的需求。而且,張良在名義上一直是屬於韓國軍隊,是為韓國服務的謀士。跟隨劉季進關,也是韓王室的命令。如今任務已完成,張良自然也會離去,這是劉季早已料到的結局。但是,當真正到了這個離別的時刻,劉季依然感到失落和沮喪。
胸懷謀略卻身無分文的張良並沒有什麽貴重的離別禮物,他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腦海裏的計謀。即將離去的張良,最後一次向劉季獻出計謀,那就是——到達巴蜀之後,把走過的那些懸崖棧道全部燒毀。
劉季感到震驚,因為這是巴蜀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如果燒毀,巴蜀就真的成為了暗無天日的監獄城市,根本沒辦法再重迴關中。
不過,劉季對張良向來是言聽計從。他耐心的聽完張良的分析,這其中必定有更加深層次的利害關係。
張良的理由是,為了打消項羽的顧慮,卸下項羽的防備。因為他知道項羽對各諸侯的警惕並未完全消除,總有一天會再起烽煙。燒掉棧道,既是為了表決心,也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隻要好好經營巴蜀,將來終有一天會重返關中。(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史記-留侯世家》)
劉季再次接納了張良的建議,下令焚燒懸崖棧道。
【劉季】
但是,焚燒棧道的優勢並沒有馬上呈現,惡果反而冒出來。將士們看著身後熊熊的烈火,感到更加心寒了,逃跑的人數也不斷增多。再這樣下去,可能還沒有去到巴蜀,連人影也都見不著了,就像當年運送囚徒到鹹陽城那樣,中途都跑光了。
正在喝悶酒的劉季不知道該怎麽辦,此時又傳來一個更加悲催的消息。那就是連他最親近的長者助手,兼戰友同鄉——丞相蕭何,竟然也不辭而別。有士卒見到蕭何騎馬絕塵匆匆而去,連頭也不迴,目前已經不知去向。
張良已經離去,若再失去蕭何,那漢王劉季身邊就真的沒什麽可以出謀劃策的人物了。危機接踵而來,劉季感到憂心忡忡。他不太相信這個事實,想不明白蕭何為什麽要離去。他命人趕緊騎快馬去追迴丞相蕭何。
已經兩天沒有蕭何的消息,漢王劉季急得焦慮不安,夜不能寐,茶飯不思,感覺比失戀更加難受,心血就像被掏空一般。這麽多年來,劉季四處征戰,從不用擔心軍中糧草和其他後勤保障問題。因為蕭何管理得妥妥當當的,根本用不著劉季操心。
蕭何曾在沛縣政府任職,具有很強的行政管理能力。軍中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等繁瑣事務,蕭何都可以處理得有條不紊。而軍中那些紀律執行、隊伍建設、思想教育等等專業性工作,蕭何處理得也遊刃有餘。正是因為有蕭何在內部處理好各種關係,劉季才得以專心處理外部紛爭。當年也正是蕭何和曹參極力鼓動,他才起兵暴動。沒想到,現如今蕭何也離他而去。
唉,人到落魄的時候,總會麵臨著眾叛親離。似乎身邊沒有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了,而父親、妻子、子女和其他親屬現在都還在老家沛縣,不在自己身邊。
此刻,漢王劉季內心感到從未有過的挫敗感和孤獨感。
曾經繁花似錦的首都鹹陽城,此時已經被燒成一片廢墟,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和屍骨殘骸。滿天飛舞的灰燼就如同哀怨的幽靈,無處不在。
有人勸說項羽留在鹹陽城執政天下,因為這裏曾經是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基礎設施最為完善健全,建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高速公路),而且地勢優越,山河四塞,可以阻擋外部入侵力量,是天然的軍事屏障。此外,自鄭國渠這項偉大的水利工程竣工後,關中的土地肥沃,糧食充裕,百姓豐衣足食。真是理由千萬條,條條都有利。(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史記-項羽本紀》)
但是,項羽卻毫不猶豫的否定這個方案。理由很簡單,因為年青的他並不喜歡這座陌生的城市,他認為這是一座冷冰冰、毫無人情味的城市。他要迴到自己熟悉的家鄉楚地,要和熟悉的親朋戚友、父老鄉親共同享受這盛世的繁華。他是個很念舊情的少年,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因素並不在他的考量範圍內。(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這年(公元前206年)四月,是鹹陽城最後的繁華時光,已經聚集在這裏好幾個月的軍隊終於陸陸續續要散去。看著離去的各國軍隊,西楚霸王項羽感到躊躇滿誌,這麽多年來的付出終於獲得迴報,他已經站在權力的最頂峰。他以為曆史交給他的任務已經順利完成,終於可以歇一口氣。
他確實沒有多少政治經驗,腦海裏裝著的都是軍事戰爭。如此重要的曆史事件,他竟然沒有安排一個隆重的分封就職儀式,或者簽訂個盟約、交換一下信物什麽的(後來劉季還懂得搞個白馬盟誓)。也沒有安排盛大宴席,沒有跟各國將士們聚聚餐,聯絡一下感情。甚至連最起碼的告別禮儀都沒有,各國將士神色黯然的離開了鹹陽城。
他身邊的將領謀士也沒有誰能想到這事,因為大家都沒有在政府部門正式任職過,沒有這方麵的經驗,也沒有這方麵的理念。就連他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亞父”範增,也不懂得怎麽為他樹立權威,神化他的地位。範增的腦海裏還在想著如何製衡這些離去的將士,如何防範這些潛在的敵人。在範增的內心裏,依然覺得項羽隻不過是年僅25歲乳臭未幹的小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簡單的人活得最快樂,項羽此時感到人生十分恰意,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在事業上,他已經推翻了暴虐的秦帝國,為楚國臣民和項氏家族一雪前恥,而且已經貴為西楚霸王,可以號令天下諸侯;在愛情上,他的身邊有美麗的虞姬,夜夜陪伴著他,為他輕舞,為他歡歌;在財富上,他霸占了秦帝國皇宮遺留下來的所有珍貴寶物,這些足以讓他奢靡一生。
項羽領著楚國軍團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鹹陽城,隻留下一座滿目瘡痍的廢墟。
【劉季】
劉季也黯然的離開了鹹陽城,極不情願的前往那個陌生而荒涼的城市巴蜀。這段路途,走得非常艱難,因為通往巴蜀的道路極其險惡,到處都是高山峻嶺和懸崖峭壁,隻有狹小的懸崖棧道可以通行。每次又隻能容納一個人行走,將士們還要背負著沉重的兵器,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時不時就會有一兩個人不小心掉下去摔死。
這是劉季人生中最鬱悶的時光,他的心情極度低落,滿臉愁容。他第一次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如此擔憂,不知道今後的日子要往哪裏走。以前從不懂得規劃人生的他,似乎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發愁。
連首領劉季都這麽頹廢消沉,其他將士就更加感覺到前途無望。沒有人願意冒險去那麽荒涼的地方生活,那裏沒有親戚朋友,沒有親密愛人,沒有紙迷金醉,沒有繁華盛世,什麽都沒有。所有人都以為跟著劉季浴血奮戰,最終可以衣錦還鄉。但沒想到,如今卻落得個發配邊疆的下場。很多人開始對首領劉季感到絕望,紛紛離去。
而在此時,就連他最敬重的參謀張良也過來向他道別。張良倒不是因為對劉季失去信心,而是因為他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初心。張良一直希望可以複興韓國,這麽多年來他孜孜不倦的四處奔走,就是為了要完成這個心願。他並沒有計較過哪方諸侯的實力更加強大,因為他不在乎這些。如今秦帝國已經滅亡,韓國已經順利光複。張良要迴到韓國,迴到韓王室的身邊,為韓國效力。
劉季很想挽留張良,但他找不到任何理由。連他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又更何況為難別人。他給不了張良任何承諾,也無法滿足張良內心的需求。而且,張良在名義上一直是屬於韓國軍隊,是為韓國服務的謀士。跟隨劉季進關,也是韓王室的命令。如今任務已完成,張良自然也會離去,這是劉季早已料到的結局。但是,當真正到了這個離別的時刻,劉季依然感到失落和沮喪。
胸懷謀略卻身無分文的張良並沒有什麽貴重的離別禮物,他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腦海裏的計謀。即將離去的張良,最後一次向劉季獻出計謀,那就是——到達巴蜀之後,把走過的那些懸崖棧道全部燒毀。
劉季感到震驚,因為這是巴蜀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如果燒毀,巴蜀就真的成為了暗無天日的監獄城市,根本沒辦法再重迴關中。
不過,劉季對張良向來是言聽計從。他耐心的聽完張良的分析,這其中必定有更加深層次的利害關係。
張良的理由是,為了打消項羽的顧慮,卸下項羽的防備。因為他知道項羽對各諸侯的警惕並未完全消除,總有一天會再起烽煙。燒掉棧道,既是為了表決心,也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隻要好好經營巴蜀,將來終有一天會重返關中。(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史記-留侯世家》)
劉季再次接納了張良的建議,下令焚燒懸崖棧道。
【劉季】
但是,焚燒棧道的優勢並沒有馬上呈現,惡果反而冒出來。將士們看著身後熊熊的烈火,感到更加心寒了,逃跑的人數也不斷增多。再這樣下去,可能還沒有去到巴蜀,連人影也都見不著了,就像當年運送囚徒到鹹陽城那樣,中途都跑光了。
正在喝悶酒的劉季不知道該怎麽辦,此時又傳來一個更加悲催的消息。那就是連他最親近的長者助手,兼戰友同鄉——丞相蕭何,竟然也不辭而別。有士卒見到蕭何騎馬絕塵匆匆而去,連頭也不迴,目前已經不知去向。
張良已經離去,若再失去蕭何,那漢王劉季身邊就真的沒什麽可以出謀劃策的人物了。危機接踵而來,劉季感到憂心忡忡。他不太相信這個事實,想不明白蕭何為什麽要離去。他命人趕緊騎快馬去追迴丞相蕭何。
已經兩天沒有蕭何的消息,漢王劉季急得焦慮不安,夜不能寐,茶飯不思,感覺比失戀更加難受,心血就像被掏空一般。這麽多年來,劉季四處征戰,從不用擔心軍中糧草和其他後勤保障問題。因為蕭何管理得妥妥當當的,根本用不著劉季操心。
蕭何曾在沛縣政府任職,具有很強的行政管理能力。軍中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等繁瑣事務,蕭何都可以處理得有條不紊。而軍中那些紀律執行、隊伍建設、思想教育等等專業性工作,蕭何處理得也遊刃有餘。正是因為有蕭何在內部處理好各種關係,劉季才得以專心處理外部紛爭。當年也正是蕭何和曹參極力鼓動,他才起兵暴動。沒想到,現如今蕭何也離他而去。
唉,人到落魄的時候,總會麵臨著眾叛親離。似乎身邊沒有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了,而父親、妻子、子女和其他親屬現在都還在老家沛縣,不在自己身邊。
此刻,漢王劉季內心感到從未有過的挫敗感和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