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平亂


    華夏大地的硝煙已經燃起來了,皇帝胡亥還沉浸在即位的喜悅當中。他還沒有學會如何執掌天下,如何處理政務,也沒有人可以教他。他沒有父親嬴政那般幸運,沒有母後和呂不韋輔助他。地方政府呈報上來的公文,多得他看都看不過來。他可不像父親那般敬業,有些公文他甚至連看都沒有看,就直接交給親信趙高處理了。


    他的注意力隻在鞏固自己的權力和享受美好的人生。他以為把威脅到自己皇位的親兄弟們都殺掉,就是鞏固自己的權力,但沒想到恰恰是削弱了自己的勢力。他以為把政務全部交給身邊的高級官員就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但這恰恰是權柄旁落的始端。


    楚地戍卒暴動的消息呈報上來,執政不過7個月的胡亥並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他按照往常慣例召集中央政府官員商議對策,但就在如何定義這起事件性質的問題上,群臣就發生了爭議。


    有的官員認為,這是造反事件,是一場大規模的社會暴動和政治叛亂,目的是為了推翻秦朝。而有的官員則認為,這隻不過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隻是一群社會不法分子趁機鬧事。在後世的人們看來,似乎前者的定義更為準確。但是,沒有哪位統治者,哪屆中央政府願意承認,在自己的統治期間,國家發生了大規模的社會暴動和政治叛亂,這是對執政合法性的根本顛覆。這等於明確向外界宣布,已經有相當多的民意對中央政府不滿。這不僅於時局無益,反而會挑起更大的事端。特別是在新皇帝即位之初,更不希望局勢動蕩。


    就連不諳政治的胡亥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當他聽到有官員將這起事件定義為造反的時候,他感到非常氣憤。他下令,凡是提出將這起事件定義為造反的政府官員,都以擾亂時局的罪名被逮捕下獄。


    【叔孫通】


    令胡亥欣慰的是,還是有一名明智的官員真正憂國憂民。這位官員的名字叫叔孫通,因才華出眾而被征召入朝,任職待詔博士。雖然叔孫通習讀儒家經典,也一直以儒生自居。但其實,他是投機主義者。什麽話領導愛聽,他就說;什麽事領導愛看,他就做。他沒有什麽原則,也不會在意其他同行的看法。他在意的是領導的看法。


    在這場重要的朝廷會議上,他看懂了領導胡亥的臉色。當其他官員都說這起事件應定義為造反的時候,他毅然而然站出來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


    他認為,如今天下一統,各郡縣的城牆都墮毀,民間所有的兵器都已銷熔。當今皇帝英明神武,法令公平,官吏盡忠職守,帝國一派繁榮景象,哪裏還有人敢造反,哪裏有什麽暴動和叛亂。這隻不過是一群地方盜賊鬧事,根本就不必驚動中央政府,命當地郡守逮捕歸案即可。(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複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


    領導胡亥很滿意這樣的答案。他認為叔孫通非常有見識,立即晉升他為正式博士,並賜予了他20匹布帛和一襲官服。但胡亥並不知道叔孫通內心真正的想法,原來他這一番話都是胡謅的。


    叔孫通迴到自己的住所後,驚出一身冷汗。他並不覺得自己升官是件可喜的事情。相反,他認為剛才的朝廷會議實在是太過驚險了。如果答錯的話,他必定也會像其他官員那樣被逮捕下獄。


    正式任命的文書還沒有下來,叔孫通就收拾包袱跑了,連剛賞賜的那件官服都沒拿。因為他知道,這起事件的性質太過嚴重了,如果叛亂沒有及時平息,皇帝最終肯定會怪罪自己,朝中的群臣也會不斷抨擊自己。


    於是,叔孫通跑了。(他可能是曆史上第一位拒絕升遷的朝廷官員。)


    【胡亥】


    原以為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明智官員,但沒想到現在竟然叛逃了,胡亥實在是想不明白。但無論如何,這起事件最終被定義為普通刑事案件。既然是地方盜賊鬧事,而不是社會暴動和政治叛亂,當然用不著花大力氣出動中央軍隊去鎮壓,中央軍隊此時最重要的任務是抗擊強大的匈奴軍隊。這點小事,隻需地方政府出動一般警力殲滅即可。


    但是,地方政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泗水郡和陳郡多地發生社會動亂,局勢最為動蕩。如果秦朝中央政府對此能夠引起足夠重視,就應該將泗水郡和陳郡列為社會治安重點整治地區,並安排最為得力的政府官員到此任職。顯然,此時泗水郡和陳郡的郡守都並非適合的人員。


    兩位陳郡人陳勝、吳廣在泗水郡掀起了反抗秦朝的浪潮,他們就像是個火引,迅速引爆了蟄伏在帝國內部的炸藥庫,一發而不可收拾。他們的故鄉陳郡,原本是個古老的封國,後來被楚國吞並,變成了楚國的縣城。秦國吞並楚國之後,又變成了秦國的領土。可以說,這個地方硝煙幾乎從未停息,今天這個可以過來當王,明天那個可以過來稱帝。政權更迭如此頻繁,難怪陳勝會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泗水郡接連發生動亂,郡守壯居然無動於衷,真是嚴重失職失守。


    不過,中央政府都無動於衷,區區一名手無兵權的異地官員,又有什麽能力鎮壓這麽大規模的動亂。


    直至局勢蔓延,一支10萬兵力的叛亂隊伍逼近首都鹹陽,皇帝胡亥才開始緊張。


    麵對勢力這麽雄厚的盜賊,估計再也沒有官員敢對這場事件輕視。其實,發生這樣的事件,中央政府應該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粘貼安民告示,把主犯和從犯區分開來,指出這都是一些盜賊要挾民眾鬧事,形勢總體上是穩定的。名義上將其定義為盜賊,暗地裏卻派中央軍隊去鎮壓,並以叛亂的罪名處罰,或許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但中央政府對此顯然預判不足。


    中央政府決定派出軍隊,前往一線鎮壓,領隊的將軍名叫章邯,他將會是秦帝國最後一員名將。胡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章邯的身上。但他帶領的這支軍隊,並不是正規軍,而是由周邊的刑徒臨時組建起來的雜牌軍。這些刑徒原本正在修建驪山陵墓,如果劉季當時按期到達鹹陽,他帶領的那些刑徒很可能也會出現在這支軍隊裏。因為時勢已經非常緊迫,再調動正式的軍隊,恐怕已經來不及。(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章邯不愧是一名出色的將軍,一支臨時組建的刑徒雜牌軍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叛亂平息了,革命軍的首領陳勝在戰敗後被他的下屬——一名車夫殺害。


    如果中央政府的反應可以迅速些,在暴動初期就將之扼殺在搖籃裏,絕不至於出現後來不可收拾的局麵。暴動發生後的2個月時間裏,中央政府竟然毫無指示,地方政府也不知所措,帝國的官員們集體沉默。很快,局部地區的躁動發酵成為全國性的動亂。


    最終,竟然扳倒了這個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帝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漢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徒小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徒小良並收藏秦漢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