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戰事
燕國為了抗擊秦國,同樣費盡心思。但與韓國有所不同的是,韓國派出的是間諜,而燕國派出的是殺手。
這名殺手的名字叫荊軻。他正在前往秦國的路上,隨身攜帶著一張燕國地圖和一個血淋淋的人頭。死者是他的朋友,也是秦國的叛將,名叫樊於期。樊於期原本正在燕國避難,秦國許諾千金萬邑懸賞緝捕他,而他的父母宗族都已被秦國殺害。痛失家人的樊於期心如死灰,對生命已經不再留戀。當荊軻需要一項珍貴禮物去叩開秦國大門的時候,樊於期悲壯的自刎,獻出自己的首級去成全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荊軻就沒想過能夠活著迴來。在見到嬴政的時候,他抓起藏在燕國地圖中的匕首,刺向嬴政。
這是個決定曆史走向的死亡時刻。朝廷上所有的官員,包括嬴政本人也沒想到,行刺事件來得這麽迅猛。官員們隨手拿起身邊的一切物品扔向荊軻,其中一名醫官還把他的藥箱砸出來,但都沒能破解這個困局。
這裏不得不說一下,秦國的史官無疑是專業敬業的,在這麽緊張的關鍵時刻,他們依然淡定的觀看著這一切,並把所有的細節都記錄了下來。嬴政在看到匕首的那一刻,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麽問題,但已經來不及阻止。他想拔出隨身攜帶的王劍,但因緊張過度而沒有拔出來。嬴政情急之下繞著宮柱逃跑,荊軻追了他幾圈。
在快要得逞的時候,荊軻被擊倒了,是嬴政在眾人的提醒下,及時拔出王劍將荊軻刺倒的。荊軻死在了秦國宮殿上,這是他早已料到的結果,隻是沒想到任務尚未完成。他隻能帶著懊悔和愧疚離開了人世。在他死前的那一刻,他一定迴想起很多往事,迴想起自己要等的那位朋友沒有如期到來,迴想起燕國的使命和重托。
荊軻的任務失敗後,燕國很快也被秦國滅亡。
嬴政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從未如此接近過死亡。隨後又發生了兩起行刺事件。身為秦王的他,原來生命並不比以前更加有保障
本來嬴政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因為就在上一年,秦國最仇恨的趙國已經被殲滅。
公元前228年,嬴政來到剛剛攻克的趙國首都邯鄲,以征服者的姿態檢閱奏響得勝鼓的秦軍,並接受趙國降臣的跪拜。這座城市他太熟悉了,時隔23年,嬴政沒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迴到他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他的心情無比激動,沉睡在腦海裏的童年記憶似乎又一下子湧現出來。
他迴想起小時候生活在這裏,被周圍的趙人欺負而無法聲張的痛苦;想起父親拋下他們,母親被他人淩辱的哭泣聲。當時的他沒有能力反抗,而如今他已變得強大,整個趙國都在他的控製之下,那些趙人包括以前的仇人都跪在他的麵前,任由宰割。
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轉。嬴政下令將所有曾經與母家有仇怨的趙人,一律坑殺。這是他唯一一次這麽做。
嬴政望著旁邊年邁的將軍,感到非常欣慰。他由衷地感激這位浴血奮戰的將軍。
這位將軍名字叫做王翦。他的名字將會永遠刻在秦國的豐碑上。
【王翦】
王翦,出生軍事世家,從小就喜好戰事。自嬴政親政以來,就一直在外領兵打戰,攻克不少城市,立下宏偉戰功。此前不久,王翦將軍拿下了趙國首都邯鄲和燕國首都薊城,秦國上下都在為這位將軍的英勇感到歡欣。他的兒子王賁,同樣是位優秀的將領,那場用大水漫灌魏國首都大梁的著名戰役就是王賁率領的(害得劉季失去了偶像)。他們父子兩世名將,是嬴政最為得力的助手,為秦國戰六雄立下了首等汗馬功勞。在秦國吞滅六國的戰爭中,王翦是統兵最多、打仗最多、勝仗最多的將軍。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幾乎沒有失敗的記錄。
嬴政對王翦賦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王翦能夠率軍攻打最強勁的對手——楚國。楚國在諸國之中,領土最廣,物產也最豐盛。楚國與秦國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曾經都不被中原各國待見,認為他們是南蠻荒野之地。但楚國與秦國後勁十足,製度改革最為徹底,任用的官員也都是年輕有為。楚國與秦國是此時最有希望爭霸的兩個國家,以至於雙方都不得不投入全部的國力來應對這場世紀之戰。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領,王賁當然知道不可輕視。當嬴政問王賁需要投入多少兵力到這場戰爭的時候,王賁的答案是——60萬。(非六十萬人不可。)
嬴政感到有些震驚,因為60萬幾乎是全國兵力,把這麽龐大的軍隊都送往前線,那將意味著首都將會成為一座毫無防備的空城。這實在是太過危險,如果其他國家乘機入侵,後果將會是不堪設想。即使贏得秦楚之戰,也很可能失去首都。嬴政不敢冒這個風險,一旦噩夢成真,他將會是秦國的千古罪人。
幸好,另一位年輕而同樣勇猛的將軍迴答道,他隻需要20萬兵力即可打贏這場戰爭。這位將軍的名字叫做李信,參與了此前攻趙滅燕的多場戰爭,年紀輕輕就已經身經百戰。
哈哈,王翦將軍,看來你老了,不如年輕人勇猛了啊。嬴政對王翦開玩笑的說道。
王翦沒有說話。他知道這不是開玩笑,這是君主嬴政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他甚至一度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是老了,畢竟久讀兵書、久經沙場的他知道,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曆史上並不罕見。
不久後,王翦就以年邁生病為由,辭去了自己將軍的職務,迴到自己的家鄉頻陽養老,打算就此度過餘生。
年輕將軍李信很快就帶著20萬的兵力,浩浩蕩蕩闖進了楚國的境地。剛開始時,李信一路凱歌,勢如破竹,似乎勝利即在眼前。
但很快形勢就急劇下降,李信的軍隊在深入楚國境地後疲敝不堪,被楚國連續攻擊了三日三夜,最終徹底潰敗。隨軍而去的7名高級將領戰死沙場,士卒傷亡慘重。
前線戰報傳來,嬴政震驚了,他趕緊放下自己手頭上的一切政務,親自馳赴王翦的家鄉頻陽。
見到王翦後,嬴政表示自己懊悔不已。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楚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嬴政為了秦國的事業,放下了自己的尊嚴。沒有什麽比秦國的前途命運更加重要。
“我老了,不如年輕人勇猛了。大王還是另選良將吧。”王翦心中的那口悶氣依然咽不下去。(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
“哎呀!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將軍請不要再說那樣的氣話了!戰事要緊啊!”(已矣,將軍勿複言!)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萬人不可。”王翦真是個倔強的老頭。
但此時的嬴政已別無他法。畢竟與楚國的戰爭,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嬴政不希望楚國把戰場拉到秦國的境地,那就隻能繼續增派兵力撲滅楚國。這是一場你死我亡的滅國之戰。
最終,王翦帶著60萬的兵力,前往楚國前線增援。
王翦身經百戰,當然知道這必定將會是一場惡戰,可能這將會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戰爭。他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60萬大軍抵達前線後,王翦並沒有急著迎戰,而是命令全體將士守住大本營。
整整1年時候,王翦與這60萬將士都生活在楚國這片戰場上。王翦要以最好的狀態來應對,他要熟悉這裏的地形,士卒要熟悉這裏的環境,士氣要達到最佳狀態,所有工作都必須做到最好。
楚國當然也不敢掉以輕心,楚國也發動了全國的兵力投入到這場生死之戰中。但無論楚國如何挑戰,王翦都隻是守住軍營,下令不準出門應戰。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雙方的將士都開始有些泄氣。楚國甚至將軍隊移離到別的戰場。秦國的軍營裏甚至出現了埋怨將軍王翦的情況,認為他真的是老矣,貪生怕死了。秦國軍營裏的士卒個個滿腔鬥誌,恨不得早日贏得戰爭迴家。
王翦等的就是這一刻,時機已經成熟,士氣都已經達到最高昂的狀態。王翦發起了總攻,一鼓作氣,很快就把楚國攻下,並俘虜了楚國的名將項燕。
最強勁的對手楚國終於倒在了自己的腳下,年邁的王翦流下了勝利的淚水。
前線的捷報傳來,嬴政喜出望外。這一年的等待實在是太過漫長,不知多少次他徘徊在案桌前,就是為了等待這一消息。這期間他甚至都不知道王翦是否還能活著迴來。如今秦楚之戰已經結束,意味著統一的步伐已經不遠了。
六個大國至今隻剩下齊國。
齊國雖然看起來龐大,但其實是虛胖,胖而不強。在秦國與其他國家正在廝殺拚戰的時候,齊國保持了中立態度,既不聯手秦國發動攻擊,也不援助遭受秦國攻擊的其他國家,更沒有做抵抗秦國入侵的準備。直到秦軍壓境,齊國才意識到——這已經是最後的時光。
滅齊,根本不用吹灰之力。秦國把軍隊推進齊國,還沒有開戰,齊國就投降了。
至此,戰國六雄都已經被秦國殲滅。而在這些吞並戰爭中,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賁參與並指揮了大部分戰役,他們是秦國吞並天下的首等功臣。
至於那位誇下海口卻無法完成任務的青年將軍李信,嬴政最終也沒有懲罰他。因為嬴政內心知道,20萬軍力確實難以戰勝楚國,是自己太過輕率。後來,李信將功補過,參與了滅燕、滅齊等多場重要戰事,取得赫赫戰功。
燕國為了抗擊秦國,同樣費盡心思。但與韓國有所不同的是,韓國派出的是間諜,而燕國派出的是殺手。
這名殺手的名字叫荊軻。他正在前往秦國的路上,隨身攜帶著一張燕國地圖和一個血淋淋的人頭。死者是他的朋友,也是秦國的叛將,名叫樊於期。樊於期原本正在燕國避難,秦國許諾千金萬邑懸賞緝捕他,而他的父母宗族都已被秦國殺害。痛失家人的樊於期心如死灰,對生命已經不再留戀。當荊軻需要一項珍貴禮物去叩開秦國大門的時候,樊於期悲壯的自刎,獻出自己的首級去成全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荊軻就沒想過能夠活著迴來。在見到嬴政的時候,他抓起藏在燕國地圖中的匕首,刺向嬴政。
這是個決定曆史走向的死亡時刻。朝廷上所有的官員,包括嬴政本人也沒想到,行刺事件來得這麽迅猛。官員們隨手拿起身邊的一切物品扔向荊軻,其中一名醫官還把他的藥箱砸出來,但都沒能破解這個困局。
這裏不得不說一下,秦國的史官無疑是專業敬業的,在這麽緊張的關鍵時刻,他們依然淡定的觀看著這一切,並把所有的細節都記錄了下來。嬴政在看到匕首的那一刻,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麽問題,但已經來不及阻止。他想拔出隨身攜帶的王劍,但因緊張過度而沒有拔出來。嬴政情急之下繞著宮柱逃跑,荊軻追了他幾圈。
在快要得逞的時候,荊軻被擊倒了,是嬴政在眾人的提醒下,及時拔出王劍將荊軻刺倒的。荊軻死在了秦國宮殿上,這是他早已料到的結果,隻是沒想到任務尚未完成。他隻能帶著懊悔和愧疚離開了人世。在他死前的那一刻,他一定迴想起很多往事,迴想起自己要等的那位朋友沒有如期到來,迴想起燕國的使命和重托。
荊軻的任務失敗後,燕國很快也被秦國滅亡。
嬴政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從未如此接近過死亡。隨後又發生了兩起行刺事件。身為秦王的他,原來生命並不比以前更加有保障
本來嬴政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因為就在上一年,秦國最仇恨的趙國已經被殲滅。
公元前228年,嬴政來到剛剛攻克的趙國首都邯鄲,以征服者的姿態檢閱奏響得勝鼓的秦軍,並接受趙國降臣的跪拜。這座城市他太熟悉了,時隔23年,嬴政沒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迴到他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他的心情無比激動,沉睡在腦海裏的童年記憶似乎又一下子湧現出來。
他迴想起小時候生活在這裏,被周圍的趙人欺負而無法聲張的痛苦;想起父親拋下他們,母親被他人淩辱的哭泣聲。當時的他沒有能力反抗,而如今他已變得強大,整個趙國都在他的控製之下,那些趙人包括以前的仇人都跪在他的麵前,任由宰割。
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轉。嬴政下令將所有曾經與母家有仇怨的趙人,一律坑殺。這是他唯一一次這麽做。
嬴政望著旁邊年邁的將軍,感到非常欣慰。他由衷地感激這位浴血奮戰的將軍。
這位將軍名字叫做王翦。他的名字將會永遠刻在秦國的豐碑上。
【王翦】
王翦,出生軍事世家,從小就喜好戰事。自嬴政親政以來,就一直在外領兵打戰,攻克不少城市,立下宏偉戰功。此前不久,王翦將軍拿下了趙國首都邯鄲和燕國首都薊城,秦國上下都在為這位將軍的英勇感到歡欣。他的兒子王賁,同樣是位優秀的將領,那場用大水漫灌魏國首都大梁的著名戰役就是王賁率領的(害得劉季失去了偶像)。他們父子兩世名將,是嬴政最為得力的助手,為秦國戰六雄立下了首等汗馬功勞。在秦國吞滅六國的戰爭中,王翦是統兵最多、打仗最多、勝仗最多的將軍。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幾乎沒有失敗的記錄。
嬴政對王翦賦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王翦能夠率軍攻打最強勁的對手——楚國。楚國在諸國之中,領土最廣,物產也最豐盛。楚國與秦國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曾經都不被中原各國待見,認為他們是南蠻荒野之地。但楚國與秦國後勁十足,製度改革最為徹底,任用的官員也都是年輕有為。楚國與秦國是此時最有希望爭霸的兩個國家,以至於雙方都不得不投入全部的國力來應對這場世紀之戰。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領,王賁當然知道不可輕視。當嬴政問王賁需要投入多少兵力到這場戰爭的時候,王賁的答案是——60萬。(非六十萬人不可。)
嬴政感到有些震驚,因為60萬幾乎是全國兵力,把這麽龐大的軍隊都送往前線,那將意味著首都將會成為一座毫無防備的空城。這實在是太過危險,如果其他國家乘機入侵,後果將會是不堪設想。即使贏得秦楚之戰,也很可能失去首都。嬴政不敢冒這個風險,一旦噩夢成真,他將會是秦國的千古罪人。
幸好,另一位年輕而同樣勇猛的將軍迴答道,他隻需要20萬兵力即可打贏這場戰爭。這位將軍的名字叫做李信,參與了此前攻趙滅燕的多場戰爭,年紀輕輕就已經身經百戰。
哈哈,王翦將軍,看來你老了,不如年輕人勇猛了啊。嬴政對王翦開玩笑的說道。
王翦沒有說話。他知道這不是開玩笑,這是君主嬴政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他甚至一度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是老了,畢竟久讀兵書、久經沙場的他知道,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曆史上並不罕見。
不久後,王翦就以年邁生病為由,辭去了自己將軍的職務,迴到自己的家鄉頻陽養老,打算就此度過餘生。
年輕將軍李信很快就帶著20萬的兵力,浩浩蕩蕩闖進了楚國的境地。剛開始時,李信一路凱歌,勢如破竹,似乎勝利即在眼前。
但很快形勢就急劇下降,李信的軍隊在深入楚國境地後疲敝不堪,被楚國連續攻擊了三日三夜,最終徹底潰敗。隨軍而去的7名高級將領戰死沙場,士卒傷亡慘重。
前線戰報傳來,嬴政震驚了,他趕緊放下自己手頭上的一切政務,親自馳赴王翦的家鄉頻陽。
見到王翦後,嬴政表示自己懊悔不已。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楚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嬴政為了秦國的事業,放下了自己的尊嚴。沒有什麽比秦國的前途命運更加重要。
“我老了,不如年輕人勇猛了。大王還是另選良將吧。”王翦心中的那口悶氣依然咽不下去。(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
“哎呀!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將軍請不要再說那樣的氣話了!戰事要緊啊!”(已矣,將軍勿複言!)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萬人不可。”王翦真是個倔強的老頭。
但此時的嬴政已別無他法。畢竟與楚國的戰爭,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嬴政不希望楚國把戰場拉到秦國的境地,那就隻能繼續增派兵力撲滅楚國。這是一場你死我亡的滅國之戰。
最終,王翦帶著60萬的兵力,前往楚國前線增援。
王翦身經百戰,當然知道這必定將會是一場惡戰,可能這將會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戰爭。他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60萬大軍抵達前線後,王翦並沒有急著迎戰,而是命令全體將士守住大本營。
整整1年時候,王翦與這60萬將士都生活在楚國這片戰場上。王翦要以最好的狀態來應對,他要熟悉這裏的地形,士卒要熟悉這裏的環境,士氣要達到最佳狀態,所有工作都必須做到最好。
楚國當然也不敢掉以輕心,楚國也發動了全國的兵力投入到這場生死之戰中。但無論楚國如何挑戰,王翦都隻是守住軍營,下令不準出門應戰。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雙方的將士都開始有些泄氣。楚國甚至將軍隊移離到別的戰場。秦國的軍營裏甚至出現了埋怨將軍王翦的情況,認為他真的是老矣,貪生怕死了。秦國軍營裏的士卒個個滿腔鬥誌,恨不得早日贏得戰爭迴家。
王翦等的就是這一刻,時機已經成熟,士氣都已經達到最高昂的狀態。王翦發起了總攻,一鼓作氣,很快就把楚國攻下,並俘虜了楚國的名將項燕。
最強勁的對手楚國終於倒在了自己的腳下,年邁的王翦流下了勝利的淚水。
前線的捷報傳來,嬴政喜出望外。這一年的等待實在是太過漫長,不知多少次他徘徊在案桌前,就是為了等待這一消息。這期間他甚至都不知道王翦是否還能活著迴來。如今秦楚之戰已經結束,意味著統一的步伐已經不遠了。
六個大國至今隻剩下齊國。
齊國雖然看起來龐大,但其實是虛胖,胖而不強。在秦國與其他國家正在廝殺拚戰的時候,齊國保持了中立態度,既不聯手秦國發動攻擊,也不援助遭受秦國攻擊的其他國家,更沒有做抵抗秦國入侵的準備。直到秦軍壓境,齊國才意識到——這已經是最後的時光。
滅齊,根本不用吹灰之力。秦國把軍隊推進齊國,還沒有開戰,齊國就投降了。
至此,戰國六雄都已經被秦國殲滅。而在這些吞並戰爭中,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賁參與並指揮了大部分戰役,他們是秦國吞並天下的首等功臣。
至於那位誇下海口卻無法完成任務的青年將軍李信,嬴政最終也沒有懲罰他。因為嬴政內心知道,20萬軍力確實難以戰勝楚國,是自己太過輕率。後來,李信將功補過,參與了滅燕、滅齊等多場重要戰事,取得赫赫戰功。